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回收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汇集部、过滤部和回收部,所述汇集部为设置在基坑底部的集水漏斗,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舱体,所述过滤舱体包括内舱体和外舱体,所述内舱体内设有高速搅拌桨,所述内舱体的侧壁和底部均为复合石英砂过滤板,所述外舱体套设在内舱体上且与内舱体侧壁之间有0.8~1.5米的距离,与内舱体的底面有1~1.8米的距离,所述内舱体底面下方的外舱体内设有活性炭过滤装置,所述外舱体底部设有通入回收部的连通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高速搅拌桨作为待处理降水通过复合石英砂过滤板的动力装置,既能够提高渗透过滤速度,又能够提高水中污染物的均匀度,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回收装置,包括汇集部、过滤部和回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集部为设置在基坑底部的集水漏斗,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舱体,所述过滤舱体包括内舱体和外舱体,内舱体直径3~5米,深度3~5米,外舱体直径3.8~6.5米,深度4~6.8米,所述内舱体内设有高速搅拌桨,所述内舱体的侧壁和底部均为复合石英砂过滤板,所述外舱体套设在内舱体上且与内舱体侧壁之间有0.8~1.5米的距离,与内舱体的底面有1~1.8米的距离,所述内舱体底面下方的外舱体内设有活性炭过滤装置,所述外舱体底部设有通入回收部的连通管。
设计方案
1.一种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回收装置,包括汇集部、过滤部和回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集部为设置在基坑底部的集水漏斗,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舱体,所述过滤舱体包括内舱体和外舱体,内舱体直径3~5米,深度3~5米,外舱体直径3.8~6.5米,深度4~6.8米,所述内舱体内设有高速搅拌桨,所述内舱体的侧壁和底部均为复合石英砂过滤板,所述外舱体套设在内舱体上且与内舱体侧壁之间有0.8~1.5米的距离,与内舱体的底面有1~1.8米的距离,所述内舱体底面下方的外舱体内设有活性炭过滤装置,所述外舱体底部设有通入回收部的连通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搅拌桨的直径为2.4~4.4米,且包括至少4组三幅桨叶,所述三幅桨叶上覆盖有疏水性团聚态绒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为填装在外舱体内且不与内舱体及外舱体底面接触的复合活性炭海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部为回收舱,所述回收舱的顶部设有氯仿消毒剂滴注器,所述回收舱内设有水质传感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废水回收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对地下水资源的浪费严重,回收利用率很低,仅用于施工降尘、车辆冲洗等很难达到绿色施工关于“节水”的要求。节能减排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目前,现有技术主要是设置井水回收池,将回收的水资源用于施工降尘和车辆冲洗等,回收利用率很低,基坑降水24小时都在运行,而施工降尘和车辆冲洗等工作仅为有限时间,没有达到合理利用。因此,能够合理全面利用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将基坑降水通过沉淀,集中处理,用于建筑施工工地各个方面的生活用水,越来越受到各个建筑施工领域的技术人员的青睐。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对于基坑降水的回收利用都有专门的基坑降水回收利用装置,但是现有的基坑降水回收利用装置结构单一,过滤效果差,不能对降水中的杂质、细菌和真菌进行过滤清理,还需再次进行返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增加了过滤成本,不便于进行使用,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基坑降水回收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回收装置,包括汇集部、过滤部和回收部,所述汇集部为设置在基坑底部的集水漏斗,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舱体,所述过滤舱体包括内舱体和外舱体,内舱体直径3~5米,深度3~5米,外舱体直径3.8~6.5米,深度4~6.8米,所述内舱体内设有高速搅拌桨,所述内舱体的侧壁和底部均为复合石英砂过滤板,所述外舱体套设在内舱体上且与内舱体侧壁之间有0.8~1.5米的距离,与内舱体的底面有1~1.8米的距离,所述内舱体底面下方的外舱体内设有活性炭过滤装置,所述外舱体底部设有通入回收部的连通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高速搅拌桨的直径为2.4~4.4米,且包括至少4组三幅桨叶,所述三幅桨叶上覆盖有疏水性团聚态绒毛。
作为优选的,所述活性炭过滤装置为填装在外舱体内且不与内舱体及外舱体底面接触的复合活性炭海绵。
作为优选的,所述回收部为回收舱,所述回收舱的顶部设有氯仿消毒剂滴注器,所述回收舱内设有水质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以高速搅拌桨作为待处理降水通过复合石英砂过滤板的动力装置,既能够提高渗透过滤速度,又能够提高水中污染物的均匀度,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复合石英砂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装置构成双重过滤的结构,净水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回收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漏斗;2、内舱体;3、外舱体;4、高速搅拌桨;5、复合石英砂过滤板;6、活性炭过滤装置;7、连通管;8、回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回收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建筑施工基坑降水回收装置,包括汇集部、过滤部和回收部8,所述汇集部为设置在基坑底部的集水漏斗1,过滤部包括过滤舱体,所述过滤舱体包括内舱体2和外舱体3,内舱体2直径3~5米,深度3~5米,外舱体3直径3.8~6.5米,深度4~6.8米,内舱体2内设有高速搅拌桨4,内舱体2的侧壁和底部均为复合石英砂过滤板5,外舱体3套设在内舱体2上且与内舱体2侧壁之间有0.8~1.5米的距离,与内舱体2的底面有1~1.8米的距离,内舱体2底面下方的外舱体3内设有活性炭过滤装置6,所述外舱体3底部设有通入回收部8的连通管7。以高速搅拌桨4作为待处理降水通过复合石英砂过滤板5的动力装置,既能够提高渗透过滤速度,又能够提高水中污染物的均匀度,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复合石英砂过滤板5和活性炭过滤装置6构成双重过滤的结构,净水效果更佳。尺寸设置如上是经由实验得知内舱体2直径3~5米,深度3~5米,外舱体3直径3.8~6.5米,深度4~6.8米,外舱体3与内舱体2侧壁之间有0.8~1.5米的距离,与内舱体2的底面有1~1.8米的距离,这样设计的尺寸在保持最大可获得容积和净化效率的前提下拥有最佳的净化效果。
高速搅拌桨4的直径为2.4~4.4米,且包括至少4组三幅桨叶,三幅桨叶上覆盖有疏水性团聚态绒毛。设置至少4组表面覆盖有疏水性团聚态绒毛的三幅桨叶能够在保证对待处理水产生足够过滤用离心力的同时还能通过疏水性团聚态绒毛抓附待处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起到了预净化的作用。
活性炭过滤装置6为填装在外舱体3内且不与内舱体2及外舱体3底面接触的复合活性炭海绵。采用复合活性炭海绵,即将吸附用活性炭颗粒分散固定在海绵中,海绵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活性炭颗粒的作用,另外也能够对固态悬浮污染物颗粒起到吸附和抓取的作用。
回收部8为回收舱,回收舱的顶部设有氯仿消毒剂滴注器,回收舱内设有水质传感器。在回收舱顶部设置氯仿消毒剂滴注器能够进行消毒,使净化后的水可以达到二类生活用水的级别。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3167.X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722979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E02D17/02
专利分类号:E02D17/02;E02D19/10;C02F9/02
范畴分类:36C;36E;
申请人:河南科兴建设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南科兴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内环路29号楼13层1317-1322室
发明人:任红杰;赵丽娟;胡冬青;曹济东;林先靖;陈鹏飞;高国华;董山川;李亚楠;姜彦素;胡凯歌;孙素梅
第一发明人:任红杰
当前权利人:河南科兴建设有限公司
代理人:苏友娟
代理机构:1141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