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高杰:习近平知青时期的群众观研究——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视角论文

吴高杰:习近平知青时期的群众观研究——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视角论文

[摘 要] 习近平知青时期对群众的看法主要有: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要依靠人民群众,要为人民做实事;群众工作方法有:做群众工作要公道,做群众工作要善于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做群众工作要用群众语言。习近平知青时期的群众观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来源和起点,对其治国理政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积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思想;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积极培养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担当精神;以深入把握人民群众需要为起点,坚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键词]习近平;知青时期;群众观;治国理政思想

关于习近平群众观问题,国内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本书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部分,书中蕴含和体现了习近平知青时期丰富的群众观,比如“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等。七年的知青工作生活体验,对习近平影响很大,他曾深情地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1]401深入研究习近平知青时期的群众观,对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渊源、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习近平知青时期对群众的主要看法

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期间,习近平在延安延川县梁家河村当一名知青,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在这里,习近平逐渐感受到农村基层群众的疾苦,了解到农村的实际和群众内心真正的需要,认识到要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要积极为当地人民群众办实事。习近平对人民群众产生了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

(一)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

梁家河村民对习近平的照顾、关爱,让他充满了感激之情。习近平刚到梁家河时,队里派社员,专门给习近平在内的六个知青生火做饭,在离开梁家河前一年期间,习近平到张卫庞家搭伙吃饭。此外,梁家河的村民还给习近平做布鞋穿。当年在窑洞里,习近平与梁家河村民王宪平聊天时说:“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咱梁家河人对我好,我永远都记着。”[1]213习近平把老百姓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并牢牢记住梁家河村民对自己的恩情,他不仅了解老百姓的疾苦,而且对老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习近平离开梁家河的头天晚上,他召集全村人座谈,并对大家说:“我来咱梁家河这七年时间,学会了很多东西。咱梁家河的群众无私接纳我、帮助我,让我在这里步入社会,入团、入党、当村支书。我从这里出发,返城上大学。梁家河给我的一切,我一辈子都不会忘。”[1]197在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当天,全村村民自发地送他,还选出13名村民作为代表,一直将他送到延川县。习近平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无私帮助,他热爱群众,把群众搁在心里,感恩群众。后来,习近平说,“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2]432

当你听完我的话,似笑非笑地对我说:“其实两年前我有一个男朋友,我很爱他。可是他瞒着我另寻新欢之后,就把我丢在一边。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忘不了他,一直希望他能回心转意。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切都是空余恨!从见到你的那眼起,我就想……”说到这里你再也说不下去了,只是抬头望着苍天,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二)要依靠人民群众

与习近平同住一孔窑洞的北京知青戴明说:“下去之后就发现,我们必须跟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融合,我们真的要依靠他们。他们教我们劳动,帮助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如果和老乡建立不好关系,就会生活得很艰难。因此,我们在农村插队期间,就逐渐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意识:要依靠老乡,要与老乡好好相处,要尽心尽力为父老乡亲做事。”[1]146在梁家河,习近平慢慢渡过了“跳蚤关”“饮食观”“劳动关”和“思想关”,逐渐克服这些困难,适应了农村插队的生活工作,融入群众之中,取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并与当地村民做朋友。习近平在劳动时,不怕苦,不惜力,深得当地村民的认可。习近平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比如,帮助当地村民找猪,帮助老汉拉车,动手修建男女分开的公共厕所等。在这些日常小事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深深地扎根农村,亲近群众,服务群众。在离开梁家河的前一天晚上,习近平对接自己班的村支书石春阳说:“要多联系群众,处理问题要考虑群众的感受,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习近平认为,要依靠人民群众,必须要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紧紧地结合,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去掉很多虚的、不切实际的东西,才能更加务实,才能在为人民群众做事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习近平曾经说过:“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1]81

(三)要为人民做实事

分析“do/does/did+v.”构式的语域分布特点,对于理解和掌握该构式有实际意义。通过检索分析,发现该构式语域分布特点如表5所示,口语语域占比最大,为47.4%;其次为小说,百分比为16.7%;接着依次为杂志、报纸和学术,其中学术占比最小,仅9.5%。结合构式语义分析,该构式核心构式义为强调人的意识,带有主观性,因此在口语体出现频率较高,因为对话中,说话者往往需要表达自身意识,同样地,小说中塑造人物也需要通过表达人的意识来完成,也充满了人物的主观性,因此该构式也使用较多,但是对于杂志、报纸和学术,语域较为正式,内容多为客观事实,因此该构式出现频率相对较低。该分布特点与构式语义相吻合。

二、习近平知青时期的群众工作方法

习近平知青时期所形成的群众观,对其后来的治国理政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如艾平所说:“7年知青岁月为他治国理政思想树立了‘以人民为本’的方向。在陕北农村,习近平与农民朝夕相处,建立起了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思想。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为民、惠民、富民是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1]399习近平知青时期的群众观对精准扶贫思想、党员干部要有务实担当精神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治国理政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团队、施工单位和属地村民等各方主体应本着共同参与、配合互动、协商妥协的理念,以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为纲领,通过陪伴式服务(含驻地式指导),采用乡土材料和适用技术,准确、经济、有效地建设美丽乡村。

(一)做群众工作要讲公道

习近平抽调到赵家河当社教干部时,生产队长在评公分、遇到纠纷和矛盾时,请习近平出面进行调解,当地村民认为习近平说话在理,为人处世公道,调解完,大家心服口服。习近平刚当上梁家河的村支书后,接到上级分配下来的一批救济粮,谁家都想多分一点,谁也不让就吵了起来。习近平带领大家到各户,了解各户有多少粮食,并当众登记在册,把各家的粮食情况弄清楚后,谁家的粮少,就把这些救济粮分配给谁家,这样处理大家都没什么话可说。在当时,很多农村人当领导,裙带关系很严重,把亲戚朋友照顾得很好,多吃多拿多占。而习近平对知青、社员一视同仁,不会用公家的资源额外照顾朋友。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头天晚上对村支部班子全体成员说:“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 ‘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10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1]197通过这些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习近平在做群众工作时特别注重公正公平。有了公道,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有了公道,才能不偏私;有了公道,才能更好地坚持原则,群众的矛盾和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二)做群众工作要善于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

习近平及其他北京知青刚来梁家河时,村民说的当地方言难听懂,知青说的话,村民也听不懂。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群众之中,也为了更好地与人民群众沟通,习近平坚持学习当地方言,在当梁家河村支部书记时,已完全可用延川方言跟大家交流。在冬天时,习近平在赵家河组织全村人到山上打坝,这活非常累,很多社员想在家里“猫冬”,不想去到山上受苦。习近平对村民说,“大家加把劲!锅里有了,碗里也有了;锅里没有,碗里也没有。”[1]282这里,习近平利用村民容易听懂的陕北谚语,里面隐含的意思是“集体富裕了,大家也能过上好生活”来调动大家打坝的积极性。他运用群众的语言,拉近了自己和群众的距离。习近平还经常对村民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1]285这样的话语,来充分强调发挥党支部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在赵家河进行社会主义路线教育时,“也从来不是枯燥地说教、喊口号,而是寓教于乐,像拉家常一样和大家交流。而且他说的话题,都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特别感兴趣的事。”[1]301在开会时,习近平不用空洞的理论,不说空话、大话,充分结合老百姓的生活实际,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说出了百姓的心里话,老百姓很爱听,很受感染,习近平的用语拉近了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说服力。

(三)做群众工作要用群众语言

村里有个50多岁的“二流子”,不务正业,偷鸡摸狗,有一次他偷队上的葱,被定为“管制分子”,戴个帽子,对他开批判会,其他社员都骂这个“二流子”,习近平没有说一句侮辱人格的话,而是以平和的态度给他讲道理,对他进行开导教育,后面习近平和他谈了几次话,很快有所转变,再也没有不务正业、偷鸡摸狗的行为了,并成为一个好社员。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习近平做人的思想工作不出于主观情绪,而且给人以必要的尊重,十分注重团结人。习近平在村里办了一个铁业社,请根栓回来打铁,根栓打铁的手艺特别好,但是他回来后发现在梁家河的收入没有文安驿高,所以想走,队里不让走,他就提要涨公分,这个人讲话很直,还说了一些不太客气的话。习近平与根栓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得差不多后,又做他婆姨的工作,后来终于把根栓和他婆姨打动了,愿意继续在村里的铁业社做事。通过这点可以看出习近平做群众工作的思路:要打通对方的思想,一定要讲道理,而且找相关的人来谈,做好当事人周围人的工作,使之形成合力。在赵家河当社教干部时,习近平找到武刚文想让他继续当队长,但是他脾气比较倔,谁叫也不愿意当。因为在几年前的冬天,武刚文带领社员开荒,没跟县里请示,被县委书记看到后和县委书记大吵了一架,之后赌气不当队长。习近平跟武刚文耐心地谈,让他多为集体考虑,要用自己的能力为全生产队的人做贡献。习近平前前后后一共找他谈了十多次,最后终于说动他同意当队长。由此可见,习近平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常用谈话的方法,不是只谈一次,而是谈很多次,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做通人的思想工作,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群众明白这样做是为了谁。正如跟习近平住在一起的北京知青雷平生说:“近平做群众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尽量做思想工作,把人的思想弄通了,心里疙瘩解开了,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做好了。”[1]28

三、习近平知青时期群众观对其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

习近平在知青时期,在做群众工作时讲公道,而且擅长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善于使用群众语言,讲话贴近群众,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工作做到了当地百姓的心坎里,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2002年,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写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誓言:“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1]348习近平在知青时期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勇于为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村支书后,尽职尽责,迫切想改变梁家河的现状,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办沼气,为解决农村人民群众祖祖辈辈烧柴老大难的问题,他到四川学习技术。回来后,马上带领群众建沼气池,经历挫折和困难后,最终在梁家河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并点火成功。由于办沼气突出,县上奖励习近平一辆三轮摩托车,习近平用它换了一台磨面机,为全村人开了个磨坊,还换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为全村人耕地、拉庄稼。有了磨坊,大大地解放了劳力,使全村人更好地投入农村生产。为了让妇女从繁忙的家务当中解放出来,习近平办了缝纫社。此外,习近平还把会打铁的社员组织起来,成立了铁业社,打出来的农具供社员用,用不完的就送到文安驿供销社代销,卖了钱作为集体收入,村里得了实惠,还给铁匠分成。梁家河前队没有水井,人民群众吃水不方便而且水质不好,习近平带领乡亲们打井,解决了村民的喝水和菜地灌溉问题。村民买日常生活用品到文安驿公社,来回需要走一天,费时又不方便,习近平就在村里办了一个代销社,备齐了村民的生活必需品,方便社员来买。为了扩大种植面积,多种粮食,习近平带领梁家河村民修建淤地坝。梁家河大多数村民不识字,习近平办了一个扫盲班,利用吃完晚饭以及下雨不出工的时间,召集村民,教大家识字。人民需要什么,习近平就做什么,每一个决策都十分务实。习近平亲自带头,做了许多惠民利民的实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这些为群众办的一件件实事中,体现了习近平的民本情怀。

显效: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无低氧血症及低二氧化碳血症;有效: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明显改善,经血气分析低氧血症及低二氧化碳血症好转;无效: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无减轻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积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思想

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与他在知青时期认识了中国的国情、了解人民的疾苦、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紧密相关。他把根扎在人民之中,他曾经是一个农民,他理解农民,熟谙农民的心声和疾苦,对农民需要什么、内心的期待是什么、诉求是什么、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等情况都有深入的了解。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在农村干过,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县、市、省、中央都工作过。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地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2]40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落脚点就是人民幸福,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民谚,就说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是解决“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3]27-28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之一是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在精准扶贫时,选派第一书记村官到贫困乡村,这与习近平在知青时期,整顿、路线教育以及“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蹲点等,在形式上应该是有历史联系的,通过第一书记村官,把党的农村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实下去,有针对性地解决“三农问题”。在精准扶贫对策上,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指出:“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4]在扶贫上,习近平指出“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不能采取“大水漫灌”,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区情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扶困难群众,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积极培养党员干部为民务实的担当精神

七年的知青生活,习近平认为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懂得了实事求是,二是懂得什么是群众并树立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为人民做实事。习近平在梁家河期间敢说、敢做、敢担当。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去做,从不半途而废,做了许多为民利民惠民的好事。在知青时期的工作生活经历,逐渐培养了习近平为民务实担当的精神。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一直强调要实干,并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实干。习近平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一书的自序中说:“干在实处怎么干?走在前列怎么走?这是我来浙江工作特别是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后一直孜孜以求地思考和探索的中心课题。”[5]习近平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党员干部倡导实干务实的重要意义,空谈务虚的危害性。“要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2]400抓落实就像钉钉子一样,要有连续性,持之以恒,钉牢一个再钉另一个。同样道理,做事干事业也要干完一件接着一件干,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去实干。首先,党员干部要务实,必须要有为民担当的精神。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到第一位还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或者心中最高位置,这是关系党员干部是否具有为民担当精神的重要因素。一些党员干部不敢创新,怕担风险,怕承担责任不作为,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比如文山会海,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一些党员干部为了所谓的“政绩”,蛮干乱干,急功近利,劳民伤财,造成资源的浪费,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员干部要有务实担当精神,必须要为民,要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习近平曾说:“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到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6]其次,党员干部要有为民务实的担当精神,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因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7]要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掌握民情、分析民意,民主决策、科学安排,落实好为民办实事的项目。”[8]最后,党员干部实现具备为民务实担当精神,最关键的是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一方面,着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通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力进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促使党员干部把“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追求,促使党员干部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到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度,要弘扬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3]63。党员干部要为民务实担当,关键要做好政治担当。

(三)以深入把握人民群众需要为起点,坚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在梁家河当村支书时,看到群众缺柴少炭,思考群众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做饭照明问题,大力学习办沼气。带领村民一起打淤地坝、打井,办铁业社、供销社、磨坊等一件件利民的实事,都是围绕人民的需要而展开。习近平七年的知青岁月,培养了他的为民情怀,了解群众的疾苦,运用自己的实际工作去解决和改善这种现状。人民群众的内心诉求、群众的疾苦和自己的工作努力方向相一致。正如和习近平住在同一孔窑洞的北京知青戴明说:“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想要怎么办,干部就要带着大家怎么办。近平当选党的总书记以后,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根子就在他对基层群众和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上。”[1]147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演讲说,“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七年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后来,我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9]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200多次提到“人民”,有4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从头至尾贯穿蕴含的一条主线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我们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10]通过习近平的讲话,我们不难理解坚持贯彻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键要弄明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具体是什么,人民群众内心真正需要什么,这是我们工作的起点。顺应民心民意,致力发展民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起来,踏踏实实地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人民群众需求,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人民性,通过务实的工作,不折腾、不懈怠,脚踏实地带领人民群众一道努力奋斗,来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脱贫攻坚工程:习近平与“十三五” 十八大工程[EB/OL].[2015-12-14].http:∥www.chinanews.com/gn/7670612.shtml.

[5]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

[6]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8-03-20].http:∥www.gov.cn/xinwen/content_5276002.htm.

[7]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九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9-01-01(1).

[8]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45.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9.

[10]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12-19].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nw.D110000renmrb_20181219_1-02.htm.

OnMassViewpointofXiJinpinginEducatedYouthPeriod——Based on XiJinping’sSevenYearsofEducatedYouth

WU Gaojie

(CollegeofElectronic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BeibuGulfUniversity,Qinzhou535011,China)

Abstract: The mass viewpoint of Xi Jinping in educated youth period includes that people are the one on whom our livelihood depends,whom should be relied on,and whom should be performed real deeds for.The methods of mass work in his educated youth period include:doing mass work fairly,focusing 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and using mass language.The viewpoint is the source and starting point of his governing thoughts,which greatly influences on his governingthoughts including:taking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s objective,and actively implementing the idea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taking administering the Party in an all-round and strict manner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actively training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to be pragmatic and responsible for the people;focusing on the needs of the masses,and adhering to people-centered thought.

Keywords: Xi Jinping;Educated Youth Period;Mass Viewpoint;Governing Thoughts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14(2019)02-0008-06

[收稿日期]2019-01-08

[基金项目]2018年钦州学院辅导员科研课题:习近平群众观研究——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视角(2018FDYKY101)。

[作者简介]吴高杰(1989-),男,新疆精河人,北部湾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OI:10.19703/j.bbgu.1673-8314.2019.02.0008

[责任编辑 柴晋湘]

标签:;  ;  ;  ;  ;  ;  ;  ;  ;  ;  ;  ;  ;  

吴高杰:习近平知青时期的群众观研究——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