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精英论文-陈春燕,于雯君

体制内精英论文-陈春燕,于雯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制内精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治理,社会治理,体制内治理精英,乡村振兴

体制内精英论文文献综述

陈春燕,于雯君[1](2019)在《透视专家的影响力:农村基层文化治理中体制内治理精英的行动逻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体制内治理精英是衔接党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在农村文化治理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基于源发动力的差异,农村文化治理可以分为外源式文化治理和内源式文化治理。内源式文化治理强调积极挖掘文化发展的内源发展动力,在多元主体互动的过程中将主流价值与乡村社会有益文化有机融合。外源式文化治理则强调乡村体制内治理精英以主流价值为标准,去硬性地改造乡土社会传统价值,以达到价值灌输的目标。然而,两种文化治理模式在实践中皆存在一定的瓶颈,即多元主体间的话语争夺和社会构件取向与社会建构取向之间的张力。(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陈思[2](2012)在《试论“城中村”社区体制内精英的角色冲突与协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土地被大量地开发征用。尽管这些农村社区已经被划归城市范畴,但其社会属性仍保留着很强的传统色彩,被称为“城中村”。“城中村”一方面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现象,另一方面又是转型期社会的微观缩影。“国家—社会”的权力结构投射在“城中村”社区即表现为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为了更加具体和深入地剖析当前社区的权力结构,本文选择将社区体制内精英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因为社区体制内精英是社区内的一个重要权力主体,处在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上,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集中而又全面地呈现社区的权力结构。本文在对社区体制内精英的具体分析中采用了社会角色理论作为研究工具,按照“角色冲突的表现——角色冲突中的行动策略——角色冲突的根本原因——角色冲突的发展趋势——角色冲突的协调”的逻辑对精英的角色冲突展开分析,着重探究社区体制内精英角色冲突产生背后的权力逻辑,尝试将社区自治作为协调精英角色冲突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3-01)

黄计锋,赵晖[3](2007)在《村庄体制内精英的策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而在实际运作中却受到国家权力强有力的制约,导致了法律赋予的理想角色与现实扮演的角色的模糊冲突,为村庄体制内精英提供了一个自由政治空间。本文提出政治自由空间概念,运用动机—行为—结果的分析方法分析体制内精英的五种策略选择及其相应的结果,并且对于如何压缩自由政治空间提出了对策。(本文来源于《理论与改革》期刊2007年04期)

古小波[4](2007)在《体制内精英主导下资源稀缺型村庄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化席卷全世界的背景下,我国的农村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到现代化浪潮中。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中国的现代化主要是农村的现代化”,我国的广大农村正在面临着艰难和沉重的转型。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中国农业人口的绝对数量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有限容纳力决定了不是所有的农民都可以告别农村进入城市。对于大多数的农民,他们的生活中心依然还是在广大的农村社区,所以农村社区的治理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生活水平的高低。乡村治理是指如何对中国乡村进行管理,或中国乡村如何可以自主管理,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有序发展。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各异,我国的农村发展水平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非均衡性”,本文将关注点放置在中国农村的“常态”——体制内精英主导下资源稀缺型的村庄治理,希望有利于资源稀缺型村庄的治理完善,并期许也能为另外类型的村庄治理有所借鉴。当然,资源稀缺只是判定村庄性质的一种标准,例如村庄的人际关系、村庄组织力程度、离城的远近、市场化高低都判定着村庄的性质,而村庄事实上就是由这些多维性质共同建构的“复杂体”。我们在这里强调资源稀缺更多意义上是认为资源稀缺对于村庄的整体性和村庄治理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资源稀缺这一因子与其他因素相关程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村庄的其他的性质也皆是由资源稀缺这一性质来决定。同样,体制内精英在村庄治理上的主导地位也因其特殊的性质使我们将其和资源稀缺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和重点研究视角。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的导语论述了乡村治理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主要概念的界定和本文研究的个案对象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而在概念的界定中,重点分析和界定了乡村精英、体制内精英、资源稀缺和乡村治理的概念,而在介绍研究对象过程中重点分析了村庄的权力结构。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村庄的治理现状并总结在村庄治理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村干部在治理中的两难地位,乡镇压力下的村干部行为逻辑,村干部对民主理念的灵活应用等治理现状并提出在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文章的第叁部分通过上篇治理现状的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原因,这些原因主要包括了宏观政策上的城乡二元结构对村庄治理的影响,乡镇政府定位的偏差,村两委关系的失调和对村干部不合理的考核机制。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根据村庄治理现状和原因,并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之下,提出对于村庄治理和发展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体制内精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土地被大量地开发征用。尽管这些农村社区已经被划归城市范畴,但其社会属性仍保留着很强的传统色彩,被称为“城中村”。“城中村”一方面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现象,另一方面又是转型期社会的微观缩影。“国家—社会”的权力结构投射在“城中村”社区即表现为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为了更加具体和深入地剖析当前社区的权力结构,本文选择将社区体制内精英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因为社区体制内精英是社区内的一个重要权力主体,处在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上,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集中而又全面地呈现社区的权力结构。本文在对社区体制内精英的具体分析中采用了社会角色理论作为研究工具,按照“角色冲突的表现——角色冲突中的行动策略——角色冲突的根本原因——角色冲突的发展趋势——角色冲突的协调”的逻辑对精英的角色冲突展开分析,着重探究社区体制内精英角色冲突产生背后的权力逻辑,尝试将社区自治作为协调精英角色冲突的有效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制内精英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春燕,于雯君.透视专家的影响力:农村基层文化治理中体制内治理精英的行动逻辑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9

[2].陈思.试论“城中村”社区体制内精英的角色冲突与协调[D].浙江大学.2012

[3].黄计锋,赵晖.村庄体制内精英的策略选择[J].理论与改革.2007

[4].古小波.体制内精英主导下资源稀缺型村庄治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体制内精英论文-陈春燕,于雯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