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菅原毛绥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学,食用菌,生物学,论文,黔下盾螨,害螨,菅原毛绥螨。
菅原毛绥螨论文文献综述
兰清秀[1](2010)在《福建食用菌螨类调查及菅原毛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食用菌品质也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尤其是螨类为害逐年加重,造成了食用菌品质降低、产量减少,给菇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福建食用菌上发生螨类的情况,在福建食用菌主要产区,应用直接采集菌袋或菇床1-5cm菌样的方法,对食用菌螨类进行了调查,并对采集的螨类进行了分类鉴定,确定了害螨及捕食螨种类。为食用菌害螨、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捕食螨的生物学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福建食用菌主要产区采集到螨类总计3个目、21科、36属、43种。其中绒螨目Trombidiformes 9科、11属、12种;中气门目Mesostigmata 8科、15属、19种;疥螨目Sarcoptiformes 4科、10属、12种。害螨有7科,15种,粉螨科(Acaridae)、薄口螨科(Histiostomatidae)和矮蒲螨科(Pygmephoridae)是常见螨类,主要种类有粗脚粉螨(Acarus siro)、奥氏生卡螨(sancassania oudemansi)、同食酪螨(Tyrophagus communis)、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和速生薄口螨(Histiostoma feroniarum)。粉螨分布最为广泛,在调查的16种食用菌中,有12种均采集到,检出率为75%。益螨隶属14科、28种,主要是囊螨科(Ascidae)、厉螨科(Laelapidae)、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和寄螨科(Parasitidae)螨类,常见种有菅原毛绥螨(Lasioseius sugawarai)、黔下盾螨(Hypoaspis chianensis)、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家蝇巨螯螨(Macrocheles muscaedomesticae)和草菇真革螨(Eugamasus consanguineous)。所采集种类中,16科、31属、38种为福建食用菌螨类新纪录;10科、17属、19种为我国食用菌螨类新纪录;伊螳螨属(Iphidonopsis)是我国螨类新纪录属;达氏蠊螨(Blattisocius daci)和剑毛帕厉螨是我国螨类新纪录种。2所调查的16种食用菌生产基地均发现螨类。在福州地区共采集了8种食用菌,发现螨类16科、24种;漳州地区采集了5种食用菌,发现螨类6科、9种;宁德地区采集了3种食用菌,发现螨类5科、8种;南平地区采集了1种食用菌,发现螨类4科、6种;龙岩地区采集了3种食用菌,发现螨类3科、4种。3采集的17种食用菌上均检出螨类,检出率为100%。茶树菇发生螨类最多,有11科、26种;秀珍菇上有8科、10种;灵芝上有8科、9种;毛木耳上有7科、9种;香菇上有7科、8种;黑木耳上有6科、6种;红平菇上有5科、6种;银耳上有5科、5种;埋地菇上有4科、5种;真姬菇上有3科、4种;花菇上有3科、4种;双孢磨菇上有3科、3种;其余食用菌螨种类较少,仅2个或1种。4对菅原毛绥螨进行了个体形态发育学研究,绘制了各螨态形态图并描述了重要形态特征。在发育过程中,菅原毛绥螨体色逐渐加深,体型逐渐增大,骨化程度逐步加深。幼螨期无成型的背板,第一若螨期背板前区形成轮廓,第二若螨期背板形成。雌螨的胸板、生殖板、腹肛板在成螨期才独立形成。幼螨期颚体口下板毛仅2对,无颚基毛,第一若螨期具口下板毛3及1对颚基毛。在幼螨发育至成螨期间,螯肢定趾齿数从9个增长到11-13个。气门沟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向前延伸,第二若螨期延伸显着,至足Ⅰ基节前端。须肢各节刚毛逐渐增多。幼螨期仅3对足。(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0-04-01)
张倩倩[2](2005)在《菅原毛绥螨繁殖与捕食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菅原毛绥螨Lasioseius sugawarai Ehara隶属囊螨科Ascidae、毛绥螨属Lasioseius,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捕食性螨类,主要捕食害螨及其它微型节肢动物。近年来,害螨为害日益猖獗,如田间作物上的叶螨(Tetranychidae)、瘿螨(Eriophyidae)和跗线螨(Tarsonemidae),以及田间和室内均可发生的粉螨等。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及考虑到化学农药的使用所出现的3R问题,利用天敌防治害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为了考察菅原毛绥螨是否是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Schrank)和刺足根螨Rhizoglyphus echinopus(Fumouze & Robin)的有效天敌,以及各发育阶段菅原毛绥螨对刺足根螨的捕食能力,给菅原毛绥螨的生防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了探讨菅原毛绥螨对刺足根螨的捕食反应,本试验在25℃、相对湿度90%以上、无光照实验条件下,以腐食酪螨和刺足根螨为猎物,研究分析了菅原毛绥螨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以及菅原毛绥螨对上述两种螨的选择行为,并对菅原毛绥螨进行了捕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 a.未交配过的菅原毛绥螨,在寻找异性交配的过程中,雄螨表现不太活跃和主动。交配过程中,雄螨会在雌螨背部停留3到34s(13.7±2.8),交配方式为间接交配。 b.不同猎物对菅原毛绥螨未成熟期各发育阶段历期无显着影响,但在成螨期,取食刺足根螨的雌成螨历期长达46.5d,显着长于取食腐食酪螨的成螨历期(38.7±1.5d,p<0.05)。菅原毛绥螨取食两种猎物后,所产的卵及前若螨的死亡率相似,而幼螨和后若螨的死亡率均以猎物为刺足根螨时高,分别为3.3土3.3%和6.6±4.7%,但差异不显着(p>O.05)。与以腐食酪螨为猎物相比,在以刺足根螨为猎物时,菅原毛绥螨雌成螨产卵前期短(2.3±0.3),产卵期(39.7士6.7)长,寿命长(46.5±6.9),产卵量大(24.3±5.1)。(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5-04-01)
石宇[3](2003)在《黔下盾螨和菅原毛绥螨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黔下盾螨隶属于蜱螨亚纲Acari、厉螨科Laaelapidae、下盾螨属Hypoaspis Canestrinis;菅原毛绥螨Lasioseius sugawarai Ehara隶属于囊螨科毛绥螨属两者皆为捕食性螨类。本文研究分别研究了两者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1.黔下盾螨发育经历了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五期。 2.在20℃~30℃范围内,黔下盾螨各发育阶段(除产卵前期外)的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0.0℃时,全世代历期长达18.143天,而30.0℃下,其历期仅为11.534天;黔下盾螨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D、发育速率V与温度的回归关系式分别为: 卵期:D=9.83-0.3048T(R=-0.9843**),V=-1.5135+0.08424T(R=0.9695**); 幼螨期:D=2.9268-0.06044T(R=-0.8999*),V=-0.0817+0.03237(R=0.7638); 第一若螨期: D=7.167-0.1399T(R=-0.9672**),V=0.0094+0.01072T(R=0.9622**); 第二若螨期: a=6.9598-0.1414T(R=-0.8725*),V=-0.021+0.01288T(R=0.8677**); 全世代: D=28.097-0.6622T(R=-0.9829**),V=-0.00864+0.003218T(R=0.9978**)。 3.黔下盾螨全世代的发育始点C为(9.09±2.45)℃,有效积温K为257.5日度;卵的发育始点C为(18.1±1.24)℃,有效积温K为12.86日度;幼螨的发育始点C为(7.56±1.77)℃,有效积温K为26.16日度;第一若螨的发育始点C为(6.73±1.25)℃,有效积温K为65.85日度;第二若螨的发育始点C为(8.62±1.76)℃,有效积温K为54.41日度。黔下盾螨在福州地区一年可完成15~16代。 4.菅原毛绥螨发育经历了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五期。 5.在20℃~30℃之间,菅原毛绥螨卵期、幼螨期、第二若螨的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0℃时,全世代的历期长达19.813天,而在30℃时,其历期仅为9.178天。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D、发育速率V与温度T的回归关系式分别为: 卵期:D=-0.1972T+8.5036(R=-0.9476*),V=0.014852T-0.08064(R=0.9856**);幼螨期:D=-0.1539T+5.131(R=-0.9146*),V=0.09394T-1.4229(R=0 .9957**);第一若蜗:D=一0.2335T+7.4382(R=一0.8197*),V=0.080lT一1.1918(R=0.9142*);第二若蜻期:D=一0 .2277T+7.7202(R=一0.8905*),V=0.053lT一0.7537(R=0.9856**);全世代:D=一1 .0229T+35.5878(R=一0.868*),V=0.006272T一0.06534(R=0.9103*)。6.营原毛绥蜗全世代的发育始点C为(12.89士1 .47)℃,有效积温K为132.36日度:卵的发育始点C为(6.n士0.60)℃,有效积温K为65.00日度:幼蜗的发育始点C为(巧.23士0.33)℃,有效积温K为10.55日度;第一若蜗的发育始点C为(16.55士1 .43)℃,有效积温K为10.44日度;第二若蜗的发育始点C为(14.5士0.60)℃,有效积温K为18.30日度。营原毛绥蜗在福州地区一年可完成18一19代。7.管原毛绥蜗对腐食酪蜗各龄态的捕食量从小到大依次为幼蜗一卵一若蜗一 “._..一0.03867成蜗:雌成蜗捕食率与捕食者密度关系式E=0 .064097P一’一’;若蜗捕食率 、.一.‘.一0.4654与捕食者密度关系式为E=0 .1718P一’一;该蜗喜食腐食酪蜗的幼蜗,对腐食酪雌成蜗的嗜性最差;该蜗在6℃低温下卵的孵化率始终不高,在储存6天时仅为12.5%;成虫存活率在储存6天后开始明显下降,到了10天后仅为5%;雌成瞒对雌成蜗不存在自残情况,而雌成蜗对幼蜗的自残率却高达47.5%,对卵的自残率为23.3%,对若蜗的自残率略低为7.5%。同样的若蜗对若蜗亦不存在自残情况,对卵的自残率高达40%,对幼蜗的自残率也达到了26.7%。(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3-05-01)
菅原毛绥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菅原毛绥螨Lasioseius sugawarai Ehara隶属囊螨科Ascidae、毛绥螨属Lasioseius,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捕食性螨类,主要捕食害螨及其它微型节肢动物。近年来,害螨为害日益猖獗,如田间作物上的叶螨(Tetranychidae)、瘿螨(Eriophyidae)和跗线螨(Tarsonemidae),以及田间和室内均可发生的粉螨等。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及考虑到化学农药的使用所出现的3R问题,利用天敌防治害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为了考察菅原毛绥螨是否是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Schrank)和刺足根螨Rhizoglyphus echinopus(Fumouze & Robin)的有效天敌,以及各发育阶段菅原毛绥螨对刺足根螨的捕食能力,给菅原毛绥螨的生防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了探讨菅原毛绥螨对刺足根螨的捕食反应,本试验在25℃、相对湿度90%以上、无光照实验条件下,以腐食酪螨和刺足根螨为猎物,研究分析了菅原毛绥螨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以及菅原毛绥螨对上述两种螨的选择行为,并对菅原毛绥螨进行了捕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 a.未交配过的菅原毛绥螨,在寻找异性交配的过程中,雄螨表现不太活跃和主动。交配过程中,雄螨会在雌螨背部停留3到34s(13.7±2.8),交配方式为间接交配。 b.不同猎物对菅原毛绥螨未成熟期各发育阶段历期无显着影响,但在成螨期,取食刺足根螨的雌成螨历期长达46.5d,显着长于取食腐食酪螨的成螨历期(38.7±1.5d,p<0.05)。菅原毛绥螨取食两种猎物后,所产的卵及前若螨的死亡率相似,而幼螨和后若螨的死亡率均以猎物为刺足根螨时高,分别为3.3土3.3%和6.6±4.7%,但差异不显着(p>O.05)。与以腐食酪螨为猎物相比,在以刺足根螨为猎物时,菅原毛绥螨雌成螨产卵前期短(2.3±0.3),产卵期(39.7士6.7)长,寿命长(46.5±6.9),产卵量大(24.3±5.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菅原毛绥螨论文参考文献
[1].兰清秀.福建食用菌螨类调查及菅原毛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
[2].张倩倩.菅原毛绥螨繁殖与捕食行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
[3].石宇.黔下盾螨和菅原毛绥螨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