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包括风机外壳、集流器、电机、轮毂、电机外壳和冷却风管,所述集流器设置在风机外壳的进风端,所述电机输出轴与轮毂相连,所述轮毂上设有叶轮,所述电机安装固定在电机外壳内,所述电机外壳为桶状,其开口插入轮毂内,并与轮毂内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冷却风管倾斜设置,连通电机外壳内侧和风机外壳外侧;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机外壳内产生与电机外壳外流向相反的气流,实现对电机和电机外壳的双重散热,有效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性能,所述电机外壳插入所述轮毂内可确保冷却气流为水平流入风机外壳中而避免了气体汇合紊流的问题,有效确保了风机的送风效果并避免了噪声的产生。
主设计要求
1.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外壳(1)、集流器(2)、电机(3)、轮毂(4)、电机外壳(5)和冷却风管(6),所述集流器(2)设置在风机外壳(1)的进风端,所述电机(3)输出轴与轮毂(4)相连,所述轮毂(4)上设有叶轮(41),所述电机(3)安装固定在电机外壳(5)内,所述电机外壳(5)为桶状,其开口插入轮毂(4)内,并与轮毂(4)内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冷却风管(6)倾斜设置,连通电机外壳(5)内侧和风机外壳(1)外侧。
设计方案
1.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外壳(1)、集流器(2)、电机(3)、轮毂(4)、电机外壳(5)和冷却风管(6),所述集流器(2)设置在风机外壳(1)的进风端,所述电机(3)输出轴与轮毂(4)相连,所述轮毂(4)上设有叶轮(41),所述电机(3)安装固定在电机外壳(5)内,所述电机外壳(5)为桶状,其开口插入轮毂(4)内,并与轮毂(4)内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冷却风管(6)倾斜设置,连通电机外壳(5)内侧和风机外壳(1)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管(6)截面为圆形、椭圆型、三角型或水滴形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5)和风机外壳(1)之间还连有导叶(7),所述冷却风管(6)位于导叶(7)远离风机外壳(1)进风端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管(6)延伸方向与电机外壳(5)轴心线夹角夹角为40-8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管(6)为3-8条,且为沿电机外壳(5)轴心线圆周阵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5)开口端具有外折弯(5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4)内侧具有导流片(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通过固定座(31)固定在电机外壳(5)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外壁到电机外壳(5)内周的距离与电机外壳(5)外周到风机外壳(1)内周的距离比为1:4-1: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外壳(1)、电机外壳(5)、电机(3)三者轴心共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流风机。
背景技术
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风机是中国对气体压缩和气体输送机械的习惯简称,通常所说的风机包括通风机、鼓风机。
风机主要应用于冶金、石化、电力、城市轨道交通、纺织、船舶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以及各种场所的通风换气。除传统应用领域外,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新型干法熟料技改、冶金工业的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等20多个潜在的市场领域仍将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现有的风机主要分为离心式风机、轴流式风机、混流式风机、横流式风机四种;现有的混流风机一般不具备散热功能,仅由风机内混流气体进行降温,但是气流进入风机内时主要处于离心状态,风力集中在外壳内侧,且加上轮毂对电机的遮挡,电机的散热效果极其不理想,在高温环境工作下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包括风机外壳、集流器、电机、轮毂、电机外壳和冷却风管,所述集流器设置在风机外壳的进风端,所述电机输出轴与轮毂相连,所述轮毂上设有叶轮,所述电机安装固定在电机外壳内,所述电机外壳为桶状,其开口插入轮毂内,并与轮毂内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冷却风管倾斜设置,连通电机外壳内侧和风机外壳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风管截面为圆形、椭圆型、三角型或水滴形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外壳和风机外壳之间还连有导叶,所述冷却风管位于导叶远离风机外壳进风端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风管延伸方向与电机外壳轴心线夹角夹角为40-80°。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风管为3-8条,且为沿电机外壳轴心线圆周阵列。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外壳开口端具有外折弯。
进一步的,所述轮毂内侧具有导流片。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过固定座固定在电机外壳内。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外壁到电机外壳内周的距离与电机外壳外周到风机外壳内周的距离比为1:4-1:2。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外壳、电机外壳、电机三者轴心共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机外壳内产生与电机外壳外流向相反的气流,实现对电机和电机外壳的双重散热,有效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性能,所述电机外壳插入所述轮毂内可确保冷却气流为水平流入风机外壳中而避免了气体汇合紊流的问题,有效确保了风机的送风效果并避免了噪声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机外壳;2、集流器;3、电机;4、轮毂;5、电机外壳;6、冷却风管;7、导叶;8、导流片;31、固定座;41、叶轮;51、外折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的混流风机,包括风机外壳1、集流器2、电机3、轮毂4、电机外壳5和冷却风管6,所述集流器2设置在风机外壳1的进风端,所述电机3输出轴与轮毂4相连,所述轮毂4上设有叶轮41,所述电机3安装固定在电机外壳5内,所述电机外壳5为桶状,其开口插入轮毂4内,并与轮毂4内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冷却风管6倾斜设置,连通电机外壳5内侧和风机外壳1外侧。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电机3驱动轮毂4转动,轮毂4上叶轮41转动使风机外壳1内进风,气流由集流器2集流后进入风机外壳1内,再穿过轮毂1流动至电机外壳5时产生负压,由于电机外壳5插入所述轮毂4内,因而两者之间间隙为水平延伸方向,间隙外侧负压带动间隙内气体向外流动,由于间隙为水平延伸方向,因而所述间隙内气体能与叶轮41产生的负压气流顺利汇合而不产生紊流,避免了气体紊流产生巨大噪音;间隙内气体外流使得外部气体从冷却风管6内进入电机外壳5内进行补充,从冷却风管6进入的气体朝向轮毂1方向流动时可带走电机3外表热量,同时将一定热量传递至电机外壳5上,在风机外壳1内汇合的气流流经电机外壳5时带走电机外壳5表面热量,充分将电机3产生热量带走,提高风机本体的散热效果;另外,所述冷却风管6为电机3轴心向外朝远离轮毂4风向倾斜,由于混流风机特性,出风量为叶轮41芯轴径向向外增大,倾斜设置的冷却风管6可减少对出风阻力。
更具体的,所述冷却风管6引入气体可直接采用机外空气气体也可采用额外连接的冷却气源。
优选地,所述冷却风管6截面为圆形、椭圆型、三角型或水滴形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椭圆型,其长轴线与电机3轴心平行,以减少其对气流的阻力;在别的实施例中,若采用三角型或水滴形冷却风管6,应使其尖端朝向轮毂1方向以减少风阻。
优选地,所述电机外壳5和风机外壳1之间还连有导叶7,所述冷却风管6位于导叶7远离风机外壳1进风端的一侧;更具体地,所述导叶7为矩形板,若干所述导叶7沿电机3输出轴轴心圆周阵列设置,其板面与电机3轴心线平行;设置导叶7可将风机外壳1内气流分区输送并转变成轴向流动气体,有效减少风机内噪声,同时轴流气体流经冷却风管6时不会撞击冷却风管6侧面,可确保气流顺畅性。
优选地,所述冷却风管6延伸方向与电机外壳5轴心线夹角夹角为40-8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电机性能参数尺寸参数、风机尺寸以及气流特点进行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80°。
优选地,所述冷却风管6为3-8条,且为沿电机外壳5轴心线圆周阵列,本实施例中优选为6条,圆周阵列可保证全方位进风给电机3散热。
更具体地,所述导叶7数量可设置与冷却风管6数量一致,且位置相对,从而进一步减少冷却风管6对气流阻力。
优选地,所述电机外壳5开口端具有外折弯51,设置外折弯51可顺利导流气体以减少噪音。
优选地,所述轮毂4内侧具有导流片8,所述导流片8优选为6片,其沿轮毂1轴心圆周等距阵列;冷却气体从电机外壳5流至轮毂1内侧时,被所述导流片8搅动,形成与叶轮41搅动产生的气流旋向相同的冷却气体,再从电机外壳5和轮毂1间隙中流出,两股气流均具有相同的旋向,因而可顺利汇合并进一步避免紊流产生。
优选地,所述电机3底部通过固定座31固定在电机外壳5内。
优选地,所述电机3外壁到电机外壳5内周的距离与电机外壳5外周到风机外壳1内周的距离比为1:4-1: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4,电机3外壁到电机外壳5内周的距离较小可增加其内气体流速进而增强散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风机外壳1、电机外壳5、电机3三者轴心共线。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机外壳5内产生与电机外壳5外流向相反的气流,实现对电机3和电机外壳5的双重散热,有效提高了电机3的散热性能,所述电机外壳5插入所述轮毂1内可确保冷却气流为水平流入风机外壳1中而避免了气体汇合紊流的问题,有效确保了风机的送风效果并避免了噪声的产生。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2756.3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21678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F04D 25/08
专利分类号:F04D25/08;F04D29/58;F04D29/66
范畴分类:28D;
申请人:佛山市粤宇风机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佛山市粤宇风机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0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下柏第三工业区兴发路9号之二
发明人:黄长胜;黄炜智
第一发明人:黄长胜
当前权利人:佛山市粤宇风机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凤萱
代理机构:44556
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