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乳腺癌易感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腺癌,基因,易感,线粒体,内皮,特异性,遗传性。
乳腺癌易感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魏志帅,陈德祥,毕玉琳,徐鑫[1](2019)在《白藜芦醇对乳腺癌易感基因FBXO10启动子及FBXO10 mRNA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乳腺癌易感基因FBXO10启动子及FBXO10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瞬时转染法将不同长度、不同乳腺癌易感性(WF)及抗性(Wky)FBXO10启动子报告质粒转染入T细胞来源细胞系Jurkat细胞,然后加入白藜芦醇孵育,用荧光素酶检测仪检测各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将长度4.2 kb WF和Wky FBXO10启动子报告质粒转染入Jurkat细胞,分别加入浓度0、10、25、50、100μmol/L的白藜芦醇,通过荧光素酶检测仪检测每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处理的Jurkat细胞FBXO10 mRNA表达。结果荧光素酶检测仪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白藜芦醇抑制Jurkat细胞中不同长度WF和Wky FBXO10启动子的活性,并且浓度越高,对4.2 kb WF和Wky FBXO10启动子的表达的抑制越强(P均<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可抑制Jurkat细胞中FBXO10 mRNA的表达,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乳腺癌易感基因FBXO10启动子的活性并且降低FBXO10 mRNA表达。(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梁辰,靳翠红[2](2019)在《乳腺癌易感基因1调控氧化损伤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DNA修复缺陷等,与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及多种肿瘤密切相关。研究发现BRCA1可减少细胞内的活性氧自由基水平,降低DNA氧化损伤。目前研究显示,氧化损伤是神经退行性疾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由于高水平的氧化代谢及抗氧化酶的相对缺乏,大脑对氧化应激特别敏感。神经元DNA氧化损伤与认知缺陷密切相关,且在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改变的早期发生,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BRCA1调控氧化损伤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9年03期)
薛艺萌,李靖若,孔攀,张莹莹,张临风[3](2019)在《叁阴性乳腺癌组织乳腺癌易感基因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叁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收集51例叁阴性乳腺癌标本,用高通量测序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RCA1突变和EGFR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叁阴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BRCA1突变与EGFR的表达。结果 BRCA1突变患者发病年龄较小、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临床分期较晚(P<0.05);EGFR在肿块最大径>2 cm、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BRCA1与EGFR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叁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及EGFR,对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贾志阳,周志刚,李帅,王猛[4](2019)在《乳腺癌易感基因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10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收集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另收集58例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食管鳞癌组织(n=110)、癌旁正常黏膜组织(n=110)及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n=58)中BRCA1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BRCA1、VEGF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特征及生存的关系,并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食管鳞癌、食管上皮内瘤变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BRCA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8%、46.55%和26.36%,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73%、32.76%和1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和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r=0.341,P<0.01)。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BRCA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VEGF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和VEGF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均优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VEGF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BRCA1和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均表达上调,两者可能成为食管鳞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但BRCA1不能作为提示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袁明明,任晓燕,陶玉梅,陈婷婷,蔡南南[5](2019)在《乳腺癌易感基因1在散发性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乳腺癌最重要的易感基因之一。文中旨在探讨BRCA1在散发性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病理科散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标本618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BRCA1、ER、PR、HER2及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BRCA1与散发性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组织学类型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标记物之间的关系。结果 BRCA1阳性率为44.2%,其中弱阳性(+)为30.3%,强阳性(++)为13.9%。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60.8%、54.7%、24.9%。Ki67增殖指数≤30%为70.7%,>30%为29.3%。叁阴型乳腺癌中BRCA1阳性表达率(36.97%)明显低于Luminal A型(45.86%)、HER2阴性Luminal B型(40.96%)、HER2阳性Luminal B型(59.32%)及HER2过表达型(46.24%)乳腺癌(P<0.05)。伴髓样特征的癌中BRCA1阳性表达率(21.01%)明显低于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46.52%)、浸润性小叶癌(27.27%)、黏液性癌(36.36%)及其他(34.29%)乳腺癌(P<0.05)。BRCA1和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r=0.117,P<0.01)。结论 BRCA1在叁阴型及伴髓样特征的乳腺癌表达下调,BRCA1可能影响散发性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琛擘,宋颖,申培红,申有青,张勍[6](2019)在《乳腺癌易感基因1/2和特异性基因1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预计2018年全球新增1 810万癌症病例,另有970万癌症患者死亡,其中在女性中,乳腺癌是世界上所有地区最常见的癌症,同时也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1]。如今,在临床治疗乳腺癌中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早期诊断、预后及生存率方面仍存在问题。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张海莲,张世超,于津浦,刘俊田[7](2018)在《乳腺癌家系遗传易感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家族性乳腺癌与遗传易感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已筛选出3大类乳腺癌遗传相关的高、中、低外显率易感基因,致病基因突变及基因多态性高危位点如何进行鉴定,是对具有遗传倾向性乳腺癌的研究重点,本文将就乳腺癌家系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8年21期)
李岩,崔久嵬[8](2018)在《遗传性乳腺癌相关易感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如环境、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大多数乳腺癌是散发的,只有5%~10%的乳腺癌具有遗传性。在诊断和治疗上,遗传性乳腺癌与散发性乳腺癌也有一定的区别,应对其高度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遗传因素对一部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且多种易感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1、乳腺癌易感基因2、TP53基因、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等)与遗传性乳腺癌密切相关,其突变将增加罹患乳腺癌风险。了解遗传性乳腺癌相关易感基因突变,可帮助临床进一步研究遗传性乳腺癌,有利于对其进行提前筛查、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42期)
程学远,黄忠[9](2018)在《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近年来我国乳腺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乳腺癌发病相关的基因众多,其中约60%的遗传性乳腺癌是因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 1和BRCA2突变引起的。本文就BRCA及其突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8年20期)
李华福,谢群,叶啸,聂奇伟[10](2018)在《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对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Meta分析评价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对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对纳入的研究运用Revman 5.3软件以及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共47 726例患者,其中BRCA1基因突变人群5 745例,BRCA2基因突变人群5 1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BRCA1基因对前列腺癌易感性(OR:1.62,95%CI:0.83~3.15,P=0.16)、Gleason评分(OR:1.39,9 5%CI:0.8 9~2.1 5,P=0.1 5)、T分期(OR:0.84,95%CI:0.44~1.58,P=0.59)、总生存时间(OR:1.12,95%CI:0.64~1.95,P=0.69)无统计学差异;在BRCA2基因对前列腺癌易感性(OR:2.24,95%CI:1.70~3.44,P<0.000 01)、Gleason评分(OR:4.34,95%CI:3.06~6.15,P<0.000 01)、T分期(OR:2.33,95%CI:1.09~4.96,P=0.03)、总生存时间(OR:1.53,95%CI:1.37~1.71,P<0.000 01)有显着性差异。结论:BRCA2基因突变的人群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以及预后明显比非突变人群的要高。(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8年18期)
乳腺癌易感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DNA修复缺陷等,与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及多种肿瘤密切相关。研究发现BRCA1可减少细胞内的活性氧自由基水平,降低DNA氧化损伤。目前研究显示,氧化损伤是神经退行性疾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由于高水平的氧化代谢及抗氧化酶的相对缺乏,大脑对氧化应激特别敏感。神经元DNA氧化损伤与认知缺陷密切相关,且在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改变的早期发生,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BRCA1调控氧化损伤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腺癌易感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魏志帅,陈德祥,毕玉琳,徐鑫.白藜芦醇对乳腺癌易感基因FBXO10启动子及FBXO10mRNA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9
[2].梁辰,靳翠红.乳腺癌易感基因1调控氧化损伤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19
[3].薛艺萌,李靖若,孔攀,张莹莹,张临风.叁阴性乳腺癌组织乳腺癌易感基因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
[4].贾志阳,周志刚,李帅,王猛.乳腺癌易感基因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J].癌症进展.2019
[5].袁明明,任晓燕,陶玉梅,陈婷婷,蔡南南.乳腺癌易感基因1在散发性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9
[6].杨琛擘,宋颖,申培红,申有青,张勍.乳腺癌易感基因1/2和特异性基因1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J].河南医学研究.2019
[7].张海莲,张世超,于津浦,刘俊田.乳腺癌家系遗传易感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8
[8].李岩,崔久嵬.遗传性乳腺癌相关易感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8
[9].程学远,黄忠.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8
[10].李华福,谢群,叶啸,聂奇伟.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对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