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冷却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涡轮,特性,体积,高温,冷却剂,孔型,燃气轮机。
冷却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郑添,王在华,应光耀,毛志伟[1](2019)在《燃气轮机叶片前缘冷却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气膜冷却不同孔型对燃气轮机叶片冷却效率的影响,采用Fluent数值仿真软件,选用Realizable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圆孔、交叉孔气膜冷却进行数值模拟。同时研究不同马赫数吹风比下圆孔、交叉孔冷却系数,换热系数,温度和冷却效率云图等。计算结果表明,同一孔型下叶片前缘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较高,叶片中缘、尾缘相对较小。在同一吹风比下,不同孔型在叶片上冷却效率、换热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交叉孔的冷却效率和对流换热系数比圆孔高。(本文来源于《浙江电力》期刊2019年10期)
王维杰,卢少鹏,马海腾,张强,滕金芳[2](2019)在《高压涡轮尾切凹槽叶尖冷却换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尾切凹槽状涡轮叶片叶尖的表面换热,通过瞬态风洞实验得到无冷却和带除尘孔两种情况下叶尖表面传热系数,并将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小于5%。分析叶尖间隙流场情况,无冷却时,由于腔底的空腔涡和凸肩壁的分离泡,高表面传热系数集中在压吸力侧凸肩和腔底前缘处;腔底后半段沿压力侧存在条状低表面传热系数分布。有除尘孔冷却时,冷却气体分为高低能两股流体,高能流体随泄漏流流出,造成吸力侧凸肩存在多段高表面传热系数集中分布;低能流体紧贴凹槽压力侧向后流动,对应位置冷却效率可达0.4以上。(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继涛,宋海燕[3](2019)在《基于Fluent的柴油机冷却环道流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缓解柴油机活塞的过热问题,对冷却环道内的气液两相流动状态及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确立柴油机冷却环道流动的湍流模型和相界面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冷却环道两相流仿真模型,针对柴油机不同的转速、油压和油温条件分别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油液的体积率和平均换热系数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通过发动机喷流试验台的验证可知,冷却环道内两相流动状态的实验与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匹配性。研究结果表明:喷油压力对油液体积率和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非常小;油体积率和平均换热系数的变化趋势不存在一致性;冷却环道的换热能力主要由油液黏度和振荡强度决定。(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10期)
崔翰博,唐巨鹏,姜昕彤[4](2019)在《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后高温花岗岩力-声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松辽盆地露天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后高温花岗岩进行单轴压、拉和声波测定试验.研究不同方式冷却后花岗岩温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以下简称100℃-800℃)与表观形态、纵、横波波速、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间关系,并将纵、横波波速与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建立联系.同时考虑遇水冷却后静置过程对花岗岩力-声性质影响.研究表明:(1)静置0 h-2 h是质量损失、纵波波速下降主要时段,静置6 h后变化率可以忽略;自由水损失量与力-声特性损失量存在一定线性关系;(2)温度升高,自然冷却后花岗岩纵、横波波速、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呈线型下降,遇水冷却后呈凹线型下降;高于300℃,自然冷却后花岗岩力-声参数均大于遇水冷却,泊松比变化率与其相反,600℃时冷却方式不同对花岗岩纵、横波波速、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影响达到最大,遇水冷却比自然冷却分别低33.33%、31.88%、53.33%、31.74%,700℃-800℃时冷却方式对花岗岩力声特性影响减小;(3)温度变化,花岗岩纵、横波波速与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呈良好相关性.所得结论可以提高花岗岩力-声特性测量准确性,为力学特性预测提供一个可行方法,并为岩体工程安全稳定性评估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颜红娟,李志永,严凤洁,黄朝霞,赵鑫[5](2019)在《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电解加工气液两相流场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温镍基合金Inconel718为基材进行气膜冷却孔电解加工基础试验,在电解加工过程中,阴极反应界面析出氢气,导致电解液的电导率不再是一个常数,从而影响冷却孔的加工成型精度。结合前期基础试验,建立冷却孔电解加工流道二维模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冷却孔端面间隙内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仿真,研究加工电压、电解液入口压力及管电极进给速度对氢气析出量的影响,并定性地分析电解加工过程中气泡率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由仿真结果可知:氢气的体积分数随加工电压和电极进给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电解液入口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且氢气体积分数越大,电解液的电导率越小。(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6期)
周晓红,曾维友,陈伟,罗时军,耿宁一[6](2019)在《汽车冷却水泵小流量工况下非定常空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车冷却水泵的空化问题,对小流量工况下非定常空化特性及其对压力脉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Zwart-Gerber-Belamri (ZGB)空化模型,对水泵在典型空化状态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小流量工况下叶轮内的非定常空化流动特征和空泡的时空演变规律;对蜗壳上的压力脉动进行了频谱分析,得到了不同空化条件对压力脉动的影响;通过泵的空化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空化余量的减小,各监测点压力脉动峰的峰值和主频幅值逐渐增大,特别是隔舌位置处的压力脉动变化最为显着;泵内的空泡表现为不对称分布,主要集中在叶片前缘位置以及后盖板靠近叶轮进口位置,并随着空化的加剧,空泡体积分数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郑钰涛,李玉成,彭晨鑫[7](2019)在《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对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50块尺寸为100 mm×100 mm×100 mm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常温(20℃)、200、400、600、800℃这5种不同温度下自然、喷水冷却对杨氏模量、抗压强度、峰值应力等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还探讨了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试件的质量损失、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两种冷却方式试件的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喷水冷却试件质量损失比自然冷却试件小,纵波波速、杨氏模量和抗压强度均呈降低趋势,温度超过400℃以后,喷水冷却试件的降低幅度更大;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应力显着降低,所对应的峰值应变明显增加,弹性阶段曲线斜率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纪国剑,李佩萤,李森,周宁[8](2019)在《蒸汽爆炸中熔融金属与冷却剂接触特性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汽爆炸中,压力容器内熔融金属与冷却剂的相互作用被称为FCI(Fuel-Coolant Interaction)现象,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压力波会对压力容器造成严重破坏,威胁系统安全。结合FCI不同阶段现象的机理与应用,对金属液滴的水力特性、碎化机理、表面膜态沸腾及蒸汽爆炸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压力容器内熔融金属与冷却剂相互作用机理及研究难点。(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08期)
寇志海,韩博,李广超,张魏,毛晓东[9](2019)在《高压涡轮外环非定常气膜冷却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叶片高速扫掠作用下高压涡轮外环的非定常气膜冷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应用滑移网格实现涡轮叶片与外环壁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分析了叶片的旋转效应、吹风比、转速、气膜孔逆顺流布置等因素对高压涡轮外环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与涡轮外环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得气膜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导致了吸力面附近气膜的葫芦状分布,有利于对外环壁面的冷却;逆向分布气膜孔在大吹风比与高转速下有更好的气膜冷却效果;吹风比的增加加强了叶顶泄露涡作用下的葫芦状气膜分布,而转速的增加减弱了叶顶泄露涡对冷气的压迫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9年08期)
贺婷婷,高兵,杨帆,宋小宁,程一杰[10](2019)在《电-流-传质场作用下的换流阀冷却系统均压电极垢层动态沉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换流阀冷却系统是特高压换流站关键设备的散热保障,也是换流阀的主要薄弱环节之一。统计结果表明超过66%的阀冷系统故障及阀冷系统腐蚀和结垢相关。不同于其他工业换热器因介质溶解度饱和产生结垢,换流阀冷却系统结垢是由均压电极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受到电场、流场和传质场的共同作用。因此本文建立电-流-传质场作用下的换流阀冷却系统均压电极动态结垢模型,综合考虑湍流场、传质场和垢层生长特性对均压电极结垢行为的作用。首先基于换流阀垢层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测量结果对换流阀结垢机理进行分析;其次,构建阀段冷却系统电-流-传质场耦合模型,结合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分析垢层沉积过程—耦合场双向作用的影响,并利用现场试验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能够有效表征换流阀冷却系统结垢规律。此外,均压电极结垢不仅导致反应电流减小,而且会破坏冷却系统均压能力导致其失衡,电位畸变幅值达到110V。(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冷却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尾切凹槽状涡轮叶片叶尖的表面换热,通过瞬态风洞实验得到无冷却和带除尘孔两种情况下叶尖表面传热系数,并将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小于5%。分析叶尖间隙流场情况,无冷却时,由于腔底的空腔涡和凸肩壁的分离泡,高表面传热系数集中在压吸力侧凸肩和腔底前缘处;腔底后半段沿压力侧存在条状低表面传热系数分布。有除尘孔冷却时,冷却气体分为高低能两股流体,高能流体随泄漏流流出,造成吸力侧凸肩存在多段高表面传热系数集中分布;低能流体紧贴凹槽压力侧向后流动,对应位置冷却效率可达0.4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却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郑添,王在华,应光耀,毛志伟.燃气轮机叶片前缘冷却特性研究[J].浙江电力.2019
[2].王维杰,卢少鹏,马海腾,张强,滕金芳.高压涡轮尾切凹槽叶尖冷却换热特性[J].航空动力学报.2019
[3].陈继涛,宋海燕.基于Fluent的柴油机冷却环道流动特性分析[J].液压与气动.2019
[4].崔翰博,唐巨鹏,姜昕彤.自然冷却和遇水冷却后高温花岗岩力-声特性试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9
[5].颜红娟,李志永,严凤洁,黄朝霞,赵鑫.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电解加工气液两相流场特性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9
[6].周晓红,曾维友,陈伟,罗时军,耿宁一.汽车冷却水泵小流量工况下非定常空化特性研究[J].机电工程.2019
[7].郑钰涛,李玉成,彭晨鑫.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对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
[8].纪国剑,李佩萤,李森,周宁.蒸汽爆炸中熔融金属与冷却剂接触特性研究综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9
[9].寇志海,韩博,李广超,张魏,毛晓东.高压涡轮外环非定常气膜冷却特性研究[J].热力发电.2019
[10].贺婷婷,高兵,杨帆,宋小宁,程一杰.电-流-传质场作用下的换流阀冷却系统均压电极垢层动态沉积特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