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生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全部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必须为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依靠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并由人民检验伟大斗争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伟大斗争的成果。
[关键词]伟大斗争;人民;服务
伟大斗争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进行改革发展的总抓手,也是新时代我们党战斗品格的集中展现和最佳诠释,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必要手段。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化,而有效抵御各种重大风险,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在民生领域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一、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了践行初心,实现梦想,党带领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一系列伟大斗争。而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所面临的挑战、困难、矛盾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只有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过程中深入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方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从理论来看,伟大斗争是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实现革命理想的手段。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是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重要内容,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65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在社会主义远大理想未实现以前,革命的思维依然不能丢弃。
再次,行政执法程序不规范。“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在当前的行政执法活动中依然存在。某些地方行政机关片面追求执法效率,忽视程序的重要性,在执法过程中不出示执法证件、告知说明理由,更别说行政相对人行使陈述申辩权,其执法的程序性依据是自身的警服和所谓的执法气场。有的行政执法机关随意执法,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执法人员根据个人意愿、价值评判进行裁量,甚至以人情、物质作为自由裁量的交易砝码,行政执法程序束之高阁。
从历史来看,伟大斗争贯穿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始终。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黑暗处境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但终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局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与道路,在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带领各族人民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历史新篇章,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实现人民幸福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现实来看,改革开放是实现人民幸福指向的新的伟大斗争。改革开放被称作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但这种革命是温和渐进的,非暴力的新形式。在中国,改革开放发端于思想领域的斗争,伴随着社会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从安徽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企业改革,每一步都在与传统固有思想作斗争,邓小平指出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生产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以改革开放为基点的新的伟大斗争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在施工前技术检测方面可采用强制搅拌楼或机具铺筑等方式,其中要求拌和站的最小配置容量至少要在30m³/h以上,确认标准配比与各项参数内容,将混凝土材料运输到现场自卸。在施工前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合同文件以及设备施工条件、流程进行进一步审核,确定好施工工艺流程后再针对现场路面进行最后一次的平面与高程测量,严格审核原材料的配合比及实验报告总体内容,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基稳定性、均匀度与密实性进行全面查看。当然在施工前还要进行一次全宽度的碾压检测,确定基层强度到位[1]。
二、为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只有深化为人民服务的力度,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拓展为人民服务的渠道,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凝聚起蓬勃的力量。
经济富民。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37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富裕创造了前提条件。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发生了转变,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点。这不单纯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也是追求生产质量、效益优先,加快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寻求实体经济振兴的着力点,着眼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点,立足于“互联网+”的新生点,通过突出乡村振兴发力点和突出区域协调发展关键点,以提高人民收入为目标,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治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3]169-170不断满足人民在政治上的诉求,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在工作作风中筑牢信念之基,在工作实践中补足精神之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从涉及人民利益的实处着眼、实处用劲,做到不拖延、不误事、不懒散,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精神,时刻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来鞭策自己,自觉做人民利益的维护者、人民困难的纾解者、人民呼声的倾听者,同时也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脚踏实地为民办事,心怀理想为民谋事,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第三,通过教学互动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了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倾听人民呼声,拓展人民诉求渠道,维护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为此,应该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介传达党的民生政策,也要使人民的呼声通过新媒体传达到党和政府耳中。另外,在新时代下,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生活作风腐化,不会也不善于处理干群关系,对党的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要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才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监督体系。
课堂上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高,总的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文化兴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还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只有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才能起到根本性、决定性和长久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兴民的作用,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推动文艺创作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价值指向,深入群众,激发创造灵感,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要。
所有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新时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也是继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新时代。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时刻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进行伟大斗争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如果不能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伟大斗争的目标就缺乏依靠的力量。
三、依靠人民进行伟大斗争
生态利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生态治理上,要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在经济发展上,要坚决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坚决查处口头上高唱绿水青山,暗地里却大搞“黑色增长”。在发展方式上,要有尝试穿“新鞋”走“绿道”的勇气,高举“绿色指挥棒”,守好“绿色责任田”。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健全绿色政绩考核体系和环保督察长效机制,以硬制度确保硬落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是一个地方最亮丽的名片。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环境改善的明显变化,拥有更多生态幸福感。
(一)人民主动参与是前提
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生活就要有新状态。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党和国家的大事,也是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长久之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激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逆全球化”运动此起彼伏,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调节经济发展的一个杠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为缓解就业压力,释放经济发展红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涵盖了全体人民,只要有想法有行动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在各项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双创活动”实现人生梦想已经不再是神话。
为政之要的关键在于坚持人民至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人民公仆、第一职责是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书写为民答卷,由人民来检验工作的成效、斗争的成果。
政治新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出现新气象,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工作实践中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但是也有不少党员干部不能很好地落实党的政策要求,对党的方针政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存在严重脱离群众的危险。为此深入开展作风建设领域、思想道德领域的斗争刻不容缓,也需要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只有让人民参与监督,这种监督面会更大,效果也会更加明显,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反腐斗争向纵深推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要坚持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把富民增收的基本目标,社会保障的有力措施,社会治理创新的力度充分协调起来,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过程中,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改革开放是由人民创造的,这实质上是执行群众路线的问题,也是为民谋利的工作方法问题。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汲取人民智慧,依靠群众的力量,历来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党90多年来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是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3]39-40现在,一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严重脱离群众,甚至专横跋扈,压制民主,欺压群众,极大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党和人民的关系,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整治。汲取人民的智慧,主要应该体现在思想、决策和工作上。首先要在思想上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充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善于在群众中寻找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思想的原动力。其次要在决策上依靠群众,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广大党员要带头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善于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促进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最后要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我们的各项决策要依靠群众来制定,各项工作要依靠群众来落实。
生态新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尤其是生活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是否拥有天蓝水清地绿的宜居环境,是衡量该地区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体现在更加可靠稳定的物质保障上,更是对精神满足的迫切需要。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既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也要卷起裤脚深入群众。在城市建设中,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给人民创设一个宜居的社会环境;在社会管理中,充分调动起各部门的协调性,为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提供便利的条件,让人民群众共享新时代的红利,拥有更多获得感。
(二)汲取人民智慧是关键
文化新需要。文艺繁荣发展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创作。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同时人民群众也是文艺创造的主体。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创造了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文化的创造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离不开人民群众智慧的闪现。
(三)倾听人民诉求是根本
社会惠民。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吃饱穿暖已经不再是一种奢望。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迫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急切。如何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的医疗,更公平的教育、更充分的民主保证、更优美的生存环境等切身需要,是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为之奋斗的目标。社会生活的保障不仅仅要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也要重视人民群众对自身发展机会的需求,对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的保护也要有一个更好的保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既注重国家这样一个上层建筑的治理现代化,也要把这种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手段以下行的方式推进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能够更好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有利于民生的健康发展。
四、由人民检验伟大斗争的成果
1.5 菌种的分离纯化 观察到目标菌株后,用无菌牙签蘸取少量培养基,轻轻将分生孢子分离下来,采用划线法,以便孢子分散在PDA培养基表面,并在培养皿上标明菌株编号及接种日期。室温培养12~24 h,将萌发的孢子转接到新的PDA或MEA培养基上,用封口膜封口并定期检查菌落的生长情况。
(一)检验斗争成果要看人民满不满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进行伟大斗争的“考卷”答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在推进伟大斗争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哪些事该干哪些不该干,哪些事先干哪些后干,还要看事情该怎么干、干得怎么样,这些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价值尺度和基本标准,都要看一看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我们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在增进民生福祉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检验斗争成果要看人民认不认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党和国家发展的一切成果都需要人民来检验,都要以人民满不满意、认不认同为衡量标准。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时刻记在心上,做在手头。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寻求最大公约数作为首要目标指向,把画好最大同心圆作为重要目标追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事,已作出安排部署的,要按照任务分解方案全力推进,确保落实。凡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事情,都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尽力解决,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五、由人民共享伟大斗争的成果
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人民能够共享伟大斗争的成果,只有不断实现和保障人民在公平正义地享有、付出劳动地享有和凝结共识地享有的基础上,伟大斗争的享有才更加具有广泛性和实效性。
气味是反映窖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品质优良的老窖泥香气纯正,带有浓郁的老窖泥香气,窖香舒适,香味持久;质量一般的窖泥香气正,稍有老窖泥香气,带有明显的酯香、酒香,香味较持久;质量比较差的窖泥稍有酯香和酒香,有一定异杂味(酸败味、生泥味、腐臭味等)。
(一)伟大斗争的成果需要公平正义地享有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表达了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与追求,是否拥有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尺度。人类的发展史从整体来看就是一部追求公平正义史,从原始社会的平均分配,到太平天国所确立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再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公平正义的影子随处可见。公平与正义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如果没有公平,正义就无法体现;如果没有正义,公平就得不到保障。在今天,生活在伟大祖国的新时代,人民群众有了与祖国一起发展进步的机会,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进一步保证,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精神状态得到极大的改善,公平正义地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加广泛。
(二)伟大斗争的成果需要付出劳动地享有
劳动是实现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制之下,在分配领域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就要避免那种不劳而得或多劳不得的问题发生,与此同时,也要注意那些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对劳动不便、行动不便的群体要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关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参与和劳动付出,只有齐心协力,共克难关,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在劳动还没有成为人的第一需要的情况下,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是前提和关键,有必要考虑建立相关的劳动激励机制,激发最广大人民的劳动积极性。
(三)伟大斗争的成果需要凝结共识地享有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共同的目标追求,而激发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共识,需要创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此,要注重对思想舆论环境的引导,通过理论武装让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共享成果与发展成败、人民福祉、党的执政地位、国家长治久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使领导干部真正把思想认识摆端正、搞对头;通过广泛宣传引导让广大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更有力量。凝结共识地享有伟大斗争的成果,必然需要舆论引导和制度创新的相互配合,同向发力,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共建共享的良好环境、提升共建共享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5.
[5]亢犁,陈金艳,程丽娟.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28-32.
[6]王刚,胡建东.论毛泽东“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46-53+67.
[7]董一冰,刘静.刘少奇群众路线思想及当代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54-61.
People'sLivelihood-relatedOrientationofGreatStruggles
LI Jie,LIU Dong-feng
(School of Marxism,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
Abstract: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oting for the CPC and China to formulate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has always been concerning about people's livelihood, which is always the fundamental value of the Party and the nation's whole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Under a new historical context, to constantly meet people's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and deliver a more fulfilling and happy life for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rely on the people to wage a great struggle, whose result will be tested and shared by the people.
Keywords:great struggle; people; service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8-09-18
[作者简介] 李婕(1987- ),女,安徽蚌埠人,讲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律心理学、道德心理学研究;刘东锋(1993- ),男,山西临县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HB17MK034);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S0171150);燕山大学基础研究专项青年课题(16SKB003);燕山大学教改项目(JG2017ZZ13);燕山大学校内博士基金(B1019)
文章编号:1003-6121(2019)02-0027-08
[责任编辑]]王立国
标签:人民群众论文; 群众论文; 新时代论文; 成果论文; 民生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组织论文; 会议及其文献论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论文;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HB17MK034)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S0171150) 燕山大学基础研究专项青年课题(16SKB003) 燕山大学教改项目(JG2017ZZ13) 燕山大学校内博士基金(B1019)论文;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