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期墨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墨家,后期,认识论,墨子,名实,逻辑学,形而上学。
后期墨家论文文献综述
朱传棨[1](2014)在《后期墨家对“叁表法”的发展与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墨子学说中比较光辉的部分,就是极有价值的"叁表法",即认识论的核心部分和最根本的辩证思维方法。后期墨家依据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对"叁表法"进行了研究,作了修正、补充、完善和发展,创立了逻辑学。(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14年10期)
姜宝昌[2](2013)在《析《墨经》当出后期墨家之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墨经》作者问题,胡适和冯友兰都认为是"后期墨家"的作品,所谓墨辩六篇大致出于后期墨家之手,这为学界较普遍认同。但反对之声,即坚执《墨经》为墨翟自着的文章时或见到。其原因之一,没有就《墨经》所述内容与撰写体例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和论说。《墨经》所述内容、撰写体例与《墨子》的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张的有关篇章的内容论述形式和撰写体例是完全不同的。《墨经》应为后期墨家所作。(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闫宏伟[3](2011)在《公孙龙与后期墨家思想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孙龙是中国古代名辩思想发展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曾提出"白马非马"、"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等着名论点。虽然在哲学和逻辑学上存在唯心主义观点,但在本体论上坚持唯物主义,他的正名思想对逻辑学有深远影响。后期墨家继承和发展了公孙龙的正名学说,提出了系统的逻辑学说,这标志着中国的古代逻辑学的建立。本文从分析二者观点与思想入手,并试图对二者的思想进行比较与评述。(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1年02期)
马赛[4](2010)在《后期墨家名实观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先秦逻辑史中,对名实观的研究比较成熟、完善的当属后期墨家。他们在继承了墨子和公孙龙的名实观后,对名实观的研究更加详细而深刻,完全可以同西方逻辑媲美。(本文来源于《“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7-17)
彭羽寒[5](2009)在《公孙龙与后期墨家正名思想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逻辑发展史中,名学一直是各家研究的中心内容,尤其是公孙龙和后期墨家,他们对正名理论的研究既继承了前人的合理成分,又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主张。本文试从名实关系、正名原则与方法,以及"名"的划分这叁方面浅要分析两家在正名思想上的异同。(本文来源于《财经界(学术版)》期刊2009年03期)
沈顺福[6](2009)在《后期墨家形而上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期墨家指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等六篇所构成的一种学派。在这些文献中,思想家们通过端、体、故等范畴的属性,揭示了本体的特征:基础性、原始性和不可知性。通过披露景、止、亡等特点,后期墨家分析了现象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名与言,后期墨家指出符合说的真理观与认识的图像说。最后,后期墨家还将思维和生存结合起来,以为思维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存在形式。这一观念具有相当的现代意义。(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09年01期)
黄瑜,熊凯[7](2006)在《《应同》篇与邹衍、后期墨家新论——兼论战国后期学术之演进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吕氏春秋.应同》篇通常被今人视为引自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断片,这种流行已久的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应同》篇本意。从《应同》篇与邹衍、墨家之思想比较看《,应同》篇的五德终始学说可能是后期墨家根据吕不韦需要所改造的结果,讲五德终始的在战国后期也不止邹衍一家。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对五德终始说在战国后期发展的多向性问题以及后期墨家的思想发展性问题做出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06年02期)
张义生[8](2005)在《后期墨家逻辑思想大发展原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对后期墨家逻辑思想的研究可以说已经十分深入和广泛,但研究者往往关注于其内容方面的光彩,却忽视了为什么后期墨家会将学术的主要兴趣转移到这一方面,或者只是零星的探讨其转向的原因而未全面地总结墨家学术趋向转变的成因。笔者借鉴前辈们研究墨家的成果,试图从墨家学派内部的变化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两方面探求其成因。(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董志铁[9](2003)在《摹略万物之然——后期墨家认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期墨家在继承墨子唯物思想的基础上,论述了认识的基础、认识的过程及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性、认识所得知识的不同来源及种类,批判了以往认识论中的一些错误命题。后期墨家的认识论系统,感性、理性认识并重,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这种认识论对认识主体作用的强调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6期)
杜音[10](1998)在《论公孙龙与后期墨家的正名学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先秦儒、道、名、墨、法诸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中,都或深或浅地对正名有所论述,但都缺乏深刻性和完整性。直到战国末期,由于公孙龙和后期墨家从各个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了正名问题,方使先秦正名理论达到了一个真正具有逻辑学意义的全新高度,成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精华(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8年03期)
后期墨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墨经》作者问题,胡适和冯友兰都认为是"后期墨家"的作品,所谓墨辩六篇大致出于后期墨家之手,这为学界较普遍认同。但反对之声,即坚执《墨经》为墨翟自着的文章时或见到。其原因之一,没有就《墨经》所述内容与撰写体例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和论说。《墨经》所述内容、撰写体例与《墨子》的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张的有关篇章的内容论述形式和撰写体例是完全不同的。《墨经》应为后期墨家所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期墨家论文参考文献
[1].朱传棨.后期墨家对“叁表法”的发展与贡献[J].党政干部学刊.2014
[2].姜宝昌.析《墨经》当出后期墨家之手[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
[3].闫宏伟.公孙龙与后期墨家思想比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4].马赛.后期墨家名实观初探[C].“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5].彭羽寒.公孙龙与后期墨家正名思想比较[J].财经界(学术版).2009
[6].沈顺福.后期墨家形而上学研究[J].管子学刊.2009
[7].黄瑜,熊凯.《应同》篇与邹衍、后期墨家新论——兼论战国后期学术之演进问题[J].重庆社会科学.2006
[8].张义生.后期墨家逻辑思想大发展原因初探[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9].董志铁.摹略万物之然——后期墨家认识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10].杜音.论公孙龙与后期墨家的正名学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