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片状模塑料论文-金德亮

低压片状模塑料论文-金德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压片状模塑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压片状模塑料,填料,电性能,偶联剂

低压片状模塑料论文文献综述

金德亮[1](2011)在《低压片状模塑料电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片状模塑料(LPMC)是在片状模塑料(SMC)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成型技术。与传统的SMC材料相比,LPMC的成型压力和成型温度都要低,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LPMC制品的电性能,来获得电学性能更佳的制品,扩大制品使用领域。通过采用单一填料氢氧化铝的不同填充量和不同粒径的质量配比,研究LPMC制品的电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粉体的填充量达到160份时,制品的体积电阻率达到最大,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最佳;在填料最佳填充质量份数的基础上,将粒径小的填料加入到粒径大的粉体中,制品的体积电阻率得到提高。本文研究了纤维的含量对制品的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纤维的含量未超过30%时,制品的体积电阻率,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增加的幅度不大,而当纤维的含量超过30%后,制品的体积电阻率下降,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快速上升,同时研究了树脂与纤维的界面对制品的介电损耗的影响。本文研究了LPMC制品的厚度、温度和环境的湿度对电气强度的影响,以及比较同一厚度LPMC, SMC,环氧层压板叁者的电气强度。研究表明,制品越厚、温度越高、以及在潮湿的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其耐击穿强度越低;LPMC和SMC模压制品的耐击穿强度高于环氧层压板。通过调整填料氢氧化铝的填充量,研究LPMC制品的耐漏电起痕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其耐漏电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氢氧化铝填充量的增加,制品的耐漏电起痕性的能力增强。本文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对填料进行改性,研究LPMC制品的电学性能。通过对粉体吸油值的测定来确定偶联剂的用量,以及对改性前后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粉体的吸油值下降了,能够更好分散在树脂中;改性后制品的体积电阻率高于改性前制品,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下降了。(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1-04-01)

李建,黄志雄,张凯,于浩[2](2009)在《低压片状模塑料的传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ATLAB软件对低压片状模塑料(LPMC)平板模具进行了热传导分析和热优化设计。并对常规加热模具和经热优化设计后的模具压制的平板件的弯曲性能进行了对比,同时还对试样断裂面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LPMC的热传导性能与传统SMC不同,其中有结晶树脂吸热产生相转变的过程。优化模具中的加热管分布后,片材在固化过程中模具表面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温度差在3℃以内。经过热优化设计的模具压制的试样中心和角处的弯曲强度比较接近,能达到170 MPa左右。中心和角处试样弯曲断裂面纤维分布均匀、含量高,与树脂粘接良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9年08期)

李建,黄志雄,于浩[3](2008)在《低压片状模塑料纤维的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片状模塑料(LPMC)模压流动成型后玻纤在平面内发生取向,导致模压件呈各向异性。文中从成型后制品上取样烧尽树脂,由扫描仪获取纤维数值图像,用Photoshop软件将图像反相、增强,再利用MATLAB软件确定纤维取向分布。并讨论了纤维取向的影响因素、控制方法及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LPMC片材的黏度、加料面积及闭模速度是影响制品纤维分布的主要因素,增大片材黏度、增大加料面积及适当提高闭模速度都可以提高制品纤维分布的均匀性。LPMC制品的弯曲强度几乎不随试样的取样位置不同而改变,但在纤维平行取向方向上具有比垂直取向方向上更高的强度和模量。(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8年10期)

李建,黄志雄,于浩[4](2008)在《低压片状模塑料模压参数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模压工艺参数、模压流动中纤维取向等对LPMC力学性能、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压温度115℃、LPMC片材放入模具后15 s加压、最后25 mm行程时间为15 s、保压时间6 min的条件下,片材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制品弯曲强度几乎不受取样位置的影响,但试样在纤维取向(纵向)比垂直方向(横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模量。(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08年07期)

赵颖[5](2007)在《低压成型阻燃片状模塑料的制备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片状模塑料(简称LPMC)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模压料,其成型压力和成型温度均较低,可以减少对设备和模具的投资成本,更适合加工构型复杂的大型构件。是一种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新型SMC成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LPMC配方中,由于大量可燃有机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因此LPMC的阻燃问题成为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用于LPMC阻燃的阻燃剂合成是本论文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合成了一种5·1·8结晶相(5Mg(OH)_2·MgCl_2·8H_2O)含量高的氯氧镁结晶复盐。其独特的镁质碱式结晶水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阻燃功效,是一种价格低廉的高性能新型阻燃剂。研究了其对LPMC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氯氧镁结晶复盐添加量为不饱和树脂的40%时LPMC的综合性能最好,氧指数可达到35.6%,UL-94燃烧等级为V-0,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分别为79.6MPa和153.7MPa。本文还研究了该阻燃型LPMC的增稠体系,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氯氧镁结晶复盐中的微量的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对LPMC有着增稠的作用,当与结晶树脂构成联合增稠体系(结晶树脂的添加量为5%,氯氧镁结晶复盐含量为40%时),LPMC的增稠效果最好。此外,利用TG-DSC,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5·1·8相氯氧镁结晶盐在空气中热分解反应和阻燃机理,研究表明,其热分解反应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释放结晶水;第二、叁阶段释放HCl气体及结构水,最终的残余物为氧化镁。加入到LPMC中,通过降低LPMC的最大失重速率,提高UP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及残炭率发挥其阻燃作用。综合其热分解过程,氯氧镁结晶复盐通过气相阻燃、凝聚相阻燃及中断热交换阻燃机理来实现对LPMC的阻燃作用。本文分别应用Kinssinger法和Dolye-Ozawa法对氯氧镁结晶复盐在空气中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DSC曲线进行了动力学数据处理。得到的第一、二、叁反应阶段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分别为125.5kJ/mol,113.61kJ/mol,116.26 kJ/mol;反应级数分别为2.11,2.04,0.98。,其各分解阶段反应机理的揭示为氯氧镁结晶复盐阻燃剂与聚合物的复合研究提供了更多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7-11-01)

谢文峰,黄志雄,张凯,于浩[6](2007)在《低压片状模塑料的热传导与模具的热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LPMC的热性能参数和热传导性能,并通过建立热传导模型对模具表面的热量分布进行了分析。采用Matlab的PDE工具对模具表面温度进行模拟,研究了大尺寸平板制品模具的热设计,并对模具加热管的分布进行了优化设计,使模具表面温度在片材固化阶段温度分布达到均匀。(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8期)

谢文峰,李建,张青莆,黄志雄[7](2007)在《低压片状模塑料绝缘板电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成本低、电性能优于环氧层压板的新型耐高压绝缘板。该绝缘板采用低压片状模塑料(LPMC)模压技术,经低吨位压机压制而成。当片材中树脂与填料质量比不大于1.0:1.6时,压制的绝缘板吸水率为1.9mg/g,浸水体积电阻不小于4.0×10~(13)Ω,介电常数不大于4.4,介电损耗因数不大于0.015。该绝缘板的研制将无论是从性能上还是从成本上都可以取代现有的环氧层压绝缘板。(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07年04期)

黄志雄,张凯,于浩,李建[8](2007)在《低压片状模塑料纤维分布与模内粘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结晶树脂和氧化镁复合增稠体系低压片状模塑料的纤维分布影响因素,通过测量纤维含量的方法研究了LPMC的粘度、纤维含量、闭模速度对纤维分布的影响。根据各种粘度要求,通过改变树脂糊中氧化镁、结晶树脂及填料的含量,调整结晶树脂粉料的粒度,将模内粘度控制在可低压成型的范围内,并且满足熟化要求。(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张凯[9](2007)在《低压片状模塑料性能及模压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模塑料(Low Pressure Molding Compounds,简称LPMC)是一种高流动性新品种,可用来加工制造和SMC同类的产品,但模塑压力低得多,加工设备的造价和生产成本也比较低。其产品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和尺寸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研究了LPMC的增稠理论、纤维浸润性、机械性能和电性能,分析了低收缩添加剂(LPA)、玻纤的质量分数及长度、结晶树脂含量等因素对LPMC制品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此外,本文还研究了LPMC的流变特性和模压流动理论。采用转矩流变仪,并结合同心圆取样测定LPMC中玻纤质量分数的方法,讨论了预混料在模压中的流动性能;研究了温度、玻纤的质量分数及长度、填料粒度、结晶树脂用量等因素对LPMC的流动粘度和玻纤在LPMC材料中分布的影响。本论文还采用matlab软件对LPMC的模压流动及其热传导进行了初步的数学模拟。LPMC的模压成型过程可以分为升温阶段的充模过程和闭合阶段的固化过程两个阶段来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了升温阶段的充模过程。通过对LPMC试样在相同的环境及模压条件下分别进行计算机模拟流动分析和实际流动试验分析,结果比较吻合,说明了广义Hele-Shaw模型同样适用于LPMC。通过热传导的数学模拟,可以较准确地了解模内物料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片材厚度来调整模具初始温度,或在设计树脂配方中加入阻聚剂以避免在充模阶段发生固化反应,以满足生产工艺需要。通过对模具表面热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热量取自模具中被初始料覆盖的区域而不是后来填充的区域。本文对此进行的初步研究工作,其意义是显然的,它对于模具设计,LPMC铺料的方式以及压制工艺参数的最终确定等都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7-04-01)

李建,黄志雄,秦岩,于浩[10](2006)在《低压片状模塑料中结晶树脂的增稠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合成了熔点为81.3℃的结晶树脂,然后通过改变结晶树脂的加入含量,考察了增稠效果,并对结晶树脂增稠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当结晶树脂质量百分含量为5%时,结晶树脂的增稠效果最好;而在结晶树脂的增稠过程中,有叁种作用:溶胀、氢键和诱导结晶作用,其中溶胀和诱导结晶作用最为明显。该研究为LPM C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6年05期)

低压片状模塑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MATLAB软件对低压片状模塑料(LPMC)平板模具进行了热传导分析和热优化设计。并对常规加热模具和经热优化设计后的模具压制的平板件的弯曲性能进行了对比,同时还对试样断裂面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LPMC的热传导性能与传统SMC不同,其中有结晶树脂吸热产生相转变的过程。优化模具中的加热管分布后,片材在固化过程中模具表面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温度差在3℃以内。经过热优化设计的模具压制的试样中心和角处的弯曲强度比较接近,能达到170 MPa左右。中心和角处试样弯曲断裂面纤维分布均匀、含量高,与树脂粘接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压片状模塑料论文参考文献

[1].金德亮.低压片状模塑料电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2].李建,黄志雄,张凯,于浩.低压片状模塑料的传热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

[3].李建,黄志雄,于浩.低压片状模塑料纤维的取向[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

[4].李建,黄志雄,于浩.低压片状模塑料模压参数及其性能研究[J].粘接.2008

[5].赵颖.低压成型阻燃片状模塑料的制备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6].谢文峰,黄志雄,张凯,于浩.低压片状模塑料的热传导与模具的热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

[7].谢文峰,李建,张青莆,黄志雄.低压片状模塑料绝缘板电性能的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7

[8].黄志雄,张凯,于浩,李建.低压片状模塑料纤维分布与模内粘度控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

[9].张凯.低压片状模塑料性能及模压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10].李建,黄志雄,秦岩,于浩.低压片状模塑料中结晶树脂的增稠机理探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

标签:;  ;  ;  ;  

低压片状模塑料论文-金德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