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论文-阮金成,崔焕喜,秦东旭,张龙,张功义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论文-阮金成,崔焕喜,秦东旭,张龙,张功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抽吸术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论文文献综述

阮金成,崔焕喜,秦东旭,张龙,张功义[1](2019)在《他汀类药物联合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基底节区出血患者19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97和参照组97例。参照组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以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出血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永[2](2019)在《超早期和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早期和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观察组给予超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出血率以及术后血肿残留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NHISS与G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观察组患者脑疝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术后血肿残留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继发性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6期)

邵文龙[3](2019)在《立体定向手术抽吸与内科综合治疗脑出血后血肿周边水肿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内科综合治疗及立体定向抽吸手术对脑出血后血肿周边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共接收脑出血后血肿周边水肿患者78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行立体定向抽吸术,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肿周边水肿体积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观察组血肿周边水肿体积明显较对照组小,差异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伴血肿周边水肿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抽吸术能有效减轻其血肿周围水肿,改善其预后,值得采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4期)

廖洪民,王勇,黄建军,朱家伟,郑远[4](2019)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01—2018-03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出血量30~40 mL基底节区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早期接受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及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除接受相同手术及内科治疗外,早期口服或鼻饲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次,1次/d,持续28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2组治疗后14 d和30 d的神经功能状态,采用改良Rankin分级量表(mRS)评估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90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4 d、30 d NIHSS评分及30 d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mRS评分及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出血量30~40 mL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安全有效且有更好的远期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廖洪民,王勇,黄建军,郑涛,刘旭[5](2018)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小量基底核区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及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核区小量出血伴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出血量20~30ml)患者57例,分为手术组(30例,接受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和对照组(27例,内科治疗),比较2组患者发病24h内及治疗后3d、7d、14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2组治疗前、治疗后14和30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访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90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发病24h内2组血清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d、7d、14d,手术组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组治疗后14d、30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d 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基底核区出血量20~30ml伴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早期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可明显降低血清MMP-9表达,减轻脑水肿,改善功能预后。(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谭建国[6](2016)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患者血气及血压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患者血气及血压指标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根据不同麻醉药物将其分为丙泊酚组与右美托咪定组,各38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SBP、DBP、MAP、PaO_2、PaCO_2变化,同时记录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T2时间点PaO_2、PaCO_2、T3时间点SBP、DBP、MAP、PaO_2、PaC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低血压、心动过速、躁动、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6%、5.3%、13.2%、5.3%,均显着低于丙泊酚组的21.1%、31.6%、39.5%、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能有效维持患者血压稳定,改善血气指标,不良反应相比少。(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6年18期)

靳春来[7](2016)在《尿激酶溶解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及预后影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尿激酶溶解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从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共有124例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解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并对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osgow coma scale,GCS)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16%(59/62),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2.26%(5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1、2周血肿旁水肿面积,血肿消失时间[(8.02±1.79)、(6.97±1.72)cm~2、(5.32±1.61)d与(11.23±2.42)、(9.48±1.79)cm~2、(16.13±8.48)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3.23%(2/62),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4.52%(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5)。不同治疗时间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6,P<0.05)。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43,P<0.05)。治疗后1、4周,观察组患者GCS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尿激酶溶解比较,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更加显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7期)

高福源[8](2016)在《CT引导下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治疗外囊血肿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外囊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性外囊血肿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应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手术,对照组应用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近期死亡率以及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死亡率两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第14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引导下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外囊血肿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李兆星,王亚男,王晓瑛,孙晟杰,江涛[9](2016)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大鼠脑出血后NSE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Ⅳ型胶原酶诱导的实验性脑出血模型的基础上,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并研究抽吸术后血肿周围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Wistar雄性大鼠1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抽吸治疗组。将Ⅳ型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在形成脑出血10 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含有3 000 U尿激酶的溶液5μl来溶解血凝块,2 h后进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干预治疗。应用Bederson四级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SE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脑出血后,各个时间点脑出血组、抽吸治疗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SE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出血后第1天,抽吸治疗组NSE蛋白表达略高于脑出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第3天、第5天抽吸治疗组与脑出血组比较,NSE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Ⅳ型胶原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且能够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的理想模型。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功能损伤,且血肿周围组织NSE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早期进行血肿抽吸术可以较好地清除脑内血肿,降低脑组织NSE蛋白的表达,减少脑出血后神经元的阳性细胞数及变性细胞数,从而保护神经组织,明显改善其神经行为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6年05期)

迟峰,崔承志[10](2016)在《立体定向超早期和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超早期和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从2013年1月~2015年7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9例。探讨立体定向超早期、早期、延期的血肿抽吸术治疗效果,GCS不同评分以及不同脑部位的效果。结果 GCS为3~5分死亡率为88.46%,GCS为6~8分的死亡率为20.34%,GCS为9~15分的死亡率为5.32%,两者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高血压出血患者采用定向超早期血肿抽吸术以及病患处于GCS评分越高治疗效果最好,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超早期和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观察组给予超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出血率以及术后血肿残留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NHISS与G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观察组患者脑疝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术后血肿残留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继发性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论文参考文献

[1].阮金成,崔焕喜,秦东旭,张龙,张功义.他汀类药物联合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

[2].张永.超早期和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3].邵文龙.立体定向手术抽吸与内科综合治疗脑出血后血肿周边水肿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廖洪民,王勇,黄建军,朱家伟,郑远.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

[5].廖洪民,王勇,黄建军,郑涛,刘旭.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小量基底核区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

[6].谭建国.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患者血气及血压指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

[7].靳春来.尿激酶溶解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及预后影响的比较[J].社区医学杂志.2016

[8].高福源.CT引导下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治疗外囊血肿疗效观察[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6

[9].李兆星,王亚男,王晓瑛,孙晟杰,江涛.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大鼠脑出血后NSE表达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6

[10].迟峰,崔承志.立体定向超早期和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

标签:;  ;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论文-阮金成,崔焕喜,秦东旭,张龙,张功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