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论文和设计-于振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涉及电泵井电缆防盗技术领域,包括电缆护管和法兰盘,电缆护管包括第一护管和第二护管,第一护管和第二护管均为中空结构,第一护管与第二护管铰接,第一护管与第二护管连通,法兰盘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用于放置第二护管,法兰盘用于安装于电泵井井口上,第一护管用于埋入地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可有效防护电泵井的井口部位电缆,避免电缆被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护管和法兰盘,所述电缆护管包括第一护管和第二护管,所述第一护管和所述第二护管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护管与所述第二护管铰接,所述第一护管与所述第二护管连通,所述法兰盘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放置所述第二护管,所述法兰盘用于安装于电泵井井口上,所述第一护管用于埋入地下。

设计方案

1.一种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护管和法兰盘,所述电缆护管包括第一护管和第二护管,所述第一护管和所述第二护管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护管与所述第二护管铰接,所述第一护管与所述第二护管连通,所述法兰盘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放置所述第二护管,所述法兰盘用于安装于电泵井井口上,所述第一护管用于埋入地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护管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放置于所述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上,所述凸起部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部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护管远离所述第一护管的一端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管包括竖向管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竖向管上端,所述竖向管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通,所述第二护管包括横向管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端,所述横向管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中空轴,所述中空轴的两端封闭,所述中空轴的下表面设置有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弧形板、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弧形板设置于所述竖向管上端,所述弧形板与所述竖向管连通,所述第一圆环固定于所述弧形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圆环与所述弧形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中空轴套设于所述弧形板的内部,且所述中空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接触,所述弧形板的内径、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径和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径均大于所述中空轴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均与所述弧形板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管和所述横向管均为方形钢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防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电泵井是由电缆将电能通过电泵井控制屏、接线盒传输给井下离心泵进行工作的,从而将井液抽吸到地面。目前电泵井地面电缆防护弱,特别是电泵井井口位置电缆处于裸露状态,经常会发生被盗现象,影响生产,情况严重时电泵井要作业更换全井电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有效防护电泵井的井口部位电缆,避免电缆被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包括电缆护管和法兰盘,所述电缆护管包括第一护管和第二护管,所述第一护管和所述第二护管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护管与所述第二护管铰接,所述第一护管与所述第二护管连通,所述法兰盘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放置所述第二护管,所述法兰盘用于安装于电泵井井口上,所述第一护管用于埋入地下。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护管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放置于所述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卡槽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上,所述凸起部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部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护管远离所述第一护管的一端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护管包括竖向管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竖向管上端,所述竖向管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通,所述第二护管包括横向管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端,所述横向管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中空轴,所述中空轴的两端封闭,所述中空轴的下表面设置有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弧形板、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弧形板设置于所述竖向管上端,所述弧形板与所述竖向管连通,所述第一圆环固定于所述弧形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圆环与所述弧形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中空轴套设于所述弧形板的内部,且所述中空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接触,所述弧形板的内径、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径和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径均大于所述中空轴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均与所述弧形板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竖向管和所述横向管均为方形钢管。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使用时,第一护管埋入地下,第二护管安装于法兰盘下表面的安装槽内,法兰盘固定于电泵井的井口上,电缆穿过第一护管和第二护管进入电泵井内,使得电缆护管与法兰盘配合将电缆完全防护起来,避免了由于电缆防护不足造成的电缆丢失事故,且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同时方便管理,可有效减轻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中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法兰盘;2、第一护管;21、竖向管;22、弧形板;23、第一圆环;24、第二圆环;3、第二护管;31、横向管;32、中空轴;33、凸起部;4、安装槽;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有效防护电泵井的井口部位电缆,避免电缆被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包括电缆护管和法兰盘1,电缆护管包括第一护管2和第二护管3,第一护管2和第二护管3均为中空结构,第一护管2与第二护管3铰接,第一护管2与第二护管3连通。法兰盘1的上表面为封闭的圆环形结构,法兰盘1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槽4,安装槽4用于放置第二护管3,法兰盘1用于安装于电泵井井口上,第一护管2用于埋入地下。使用时,第一护管2埋入地下,第二护管3安装于法兰盘1下表面的安装槽4内,法兰盘4固定于电泵井的井口上,电缆穿过第一护管2和第二护管3进入电泵井内,使得电缆护管与法兰盘1配合将电缆完全防护起来,避免了由于电缆防护不足造成的电缆丢失事故,显著降低经济损失,且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同时方便管理,可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无安全隐患。

如图4、5所示,安装槽4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槽5,第二护管3上设置有凸起部33,凸起部33用于放置于卡槽5内。具体地,卡槽5设置为两个,两个卡槽5对称设置于安装槽4上,凸起部33设置为两个,两个凸起部33对称设置于第二护管3远离第一护管2的一端的两侧。安装时,第二护管3安装于法兰盘1的安装槽3内,同时,使得第二护管3的两个凸起部33分别放置于安装3两侧的卡槽4内,将法兰盘1固定于电泵井井口之后,第二护管3处于法兰盘1和电泵井井口之间,且在凸起部33和卡槽4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在外部无法将第二护管3由法兰盘1中取出,进一步加强了防盗效果。

具体地,第一护管2包括竖向管21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竖向管21上端,竖向管21与第一连接部连通,第二护管3包括横向管31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远离凸起部33的一端,横向管31与第二连接部连通,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通,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能够保证电缆顺利穿过并不损坏电缆。

第二连接部为中空轴32,中空轴32的两端封闭,中空轴32的下表面设置有开口。第一连接部包括弧形板22、第一圆环23和第二圆环24,弧形板22设置于竖向管21上端,弧形板22与竖向管21连通,第一圆环23固定于弧形板22的一端,第二圆环24与弧形板2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二圆环24通过卡接方式与弧形板22形成连接,中空轴32套设于弧形板22的内部,且中空轴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圆环23和第二圆环24接触,弧形板22的内径、第一圆环23的内径和第二圆环24的内径均大于中空轴32的外径。将第二护管3安装于第一护管2上时,将第二护管3的中空轴32套设于第一圆环23和弧形板22中,再将第二圆环24套设于中空轴32外并卡接于弧形板22的一端。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圆环23和第二圆环24均与弧形板22同轴设置。竖向管21和横向管31均为方形钢管。法兰盘1采用45号钢材料制作。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设计图

一种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4362.1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23(黑龙江)

授权编号:CN209217600U

授权时间:20190806

主分类号:H02G 3/02

专利分类号:H02G3/02

范畴分类:37D;

申请人:卞洪丽

第一申请人:卞洪丽

申请人地址: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热源街万宝小区1-29号3门401室

发明人:于振宇;赵海涛;魏诚;马晓丹;刘文萍;王清伟;周秋实;邢颖;聂岩;林智勇;李国民;邹世鑫;吕雪峰;韩维成;辛德玉;王勇涛;李伟泉;刘艳红;胡延军

第一发明人:于振宇

当前权利人:卞洪丽

代理人:张德才

代理机构:1156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油田站间电缆防盗装置论文和设计-于振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