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效应论文_任孝鹏,刘琳琳,韦庆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启动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掩蔽,双语,面部,词形,频率,词类。

启动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任孝鹏,刘琳琳,韦庆旺[1](2019)在《从语言启动效应看汉英双语者的文化适应策略:来自多种文化任务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被试间设计将97名汉英双语者随机分成汉英双语者—汉语组、汉英双语者—英语组,与对照组46名西方欧美人分别完成汉语版、英语版自我构念量表、分类任务、社会网络图和"亲亲性"任务,考察语言启动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有效性以及汉英双语者的文化适应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与汉语情境下相比,在分类任务和对朋友的"亲亲性"任务中,汉英双语者在英语情境中同西方欧美人一样表现出较少的整体性思维和对朋友较低的"亲亲性",提示采用整合的文化适应策略;汉英双语者在英语、汉语情境下都绘制了比朋友稍大直径的自我圆圈,比西方欧美人表现出更低的独立我,提示采用分离的文化适应策略;在自我报告的外显信念上,叁组被试的独立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得分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启动在源文化是集体主义的东方文化中也有效,但在不同文化任务情境下的语言启动效应不一致,反映了汉英双语者在不同文化任务中的文化适应策略也不同。(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乔筱倩,冯廷炜,王步遥[2](2019)在《不同掩蔽条件下的非平衡中英双语者跨语言启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语者是能够使用至少两种语言的人,其大脑中一般同时存在两种语言的表征系统。一直以来,双语认知领域都将双语者两种语言表征系统的关系以及大脑加工、存储以及组织过程的特点作为研究和探讨的焦点。作为研究双语记忆表征的常用范式之一,不少研究者采用跨语言启动范式探索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现象。本研究采用语义分类任务将非平衡中-英双语被试在掩蔽与非掩蔽条件下的启动过程进行比较。首先,国语和英语在语义获得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英双语者获得英语(L2)通常需以国语(L1)为中介。因此,双语者L1可能会对L2的加工有一定的影响;L1对(本文来源于《百科知识》期刊2019年27期)

杨勇[3](2019)在《启动效应对大学生走出心理低潮期的帮助》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会周期性的出现心理低潮期,运用启动效应可以帮助其快速走出困境。本文介绍了启动效应的概念及几种主要的理论模型,并给出了几种灵活运用启动效应的方法以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低潮期,甚至推迟或者避免它的出现。(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2期)

陈佳昕,刘阳,闻素霞[4](2019)在《非平衡双语者同源词和非同源词的掩蔽翻译启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掩蔽启动范式下的词汇决定任务对非平衡维英双语者同源词和非同源词的启动效应进行考察。实验包括同源词和非同源词两个实验,均为2(启动类型)×2(翻译方向)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结果显示非平衡维英双语者同源词启动效应显着,方向效应不显着,非同源词启动效应和方向效应均显着,同时,两个方向上(L1-L2、L2-L1),同源词启动效应均大于非同源词的启动效应。表明非平衡维英双语者具有同源词优势效应。此外,同源词两个方向的跨语言启动效应具有对称性,而非同源词两个方向的跨语言启动效应具有不对称性。(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9年04期)

乔晓妹,唐荣超,张鑫雯[5](2019)在《非掩蔽启动与掩蔽启动效应是否存在质的区别?——来自新学词汇心理表征研究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加工研究中的启动效应考察某一刺激对另一刺激的影响,其中掩蔽和非掩蔽启动效应的区别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采用非掩蔽启动范式的词汇学习实验,探究新词经过单次学习之后能否产生启动词词别效应,并将实验结果与掩蔽的启动词词别效应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虽然掩蔽的启动词词别效应不存在,但是非掩蔽的启动词词别效应存在,说明这两种启动效应之间可能存在质的区别。研究进而讨论了两种启动效应的性质和发生机制。(本文来源于《外语界》期刊2019年03期)

黎明,彭玉乐,邱靖茹,张露蓓,袁晓[6](2019)在《SOA和二语水平对汉-藏启动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语义范畴判断实验任务,研究了不同SOA和二语水平对汉-藏启动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SOA为38ms时,实验未产生汉-藏启动效应;SOA为50、100、150、200ms时,实验均产生了汉-藏启动效应,且SOA200的启动效应大于SOA50、SOA100和SOA150的启动效应,但是,SOA50、SOA100和SOA150的启动效应之间没有显着差异。2)受试汉语二语水平的主效应不显着。据此,我们认为汉-藏启动效应受SOA的调节。过短的SOA无法产生启动效应;50~200ms的时间窗能产生稳定的启动效应,SOA越长,启动效应可能越大,产生无意识启动效应的最佳时间段可能在100ms左右的时间窗。对于非平衡双语者来说,受试的汉语二语水平不影响汉-藏启动效应。(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许兰[7](2019)在《动词形符和类符频率对二语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言使用中,人们倾向于重复近期接触或处理过的句子结构,这种现象被称为句法启动,但有关句法启动的工作机制尚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的研究开始从验证句法启动是否存在转向探究促进句法启动产生的因素,并从中发现了频率带来的累积效应,但尚不清楚启动句中不同动词频率的具体影响。本研究旨在从动词形符和类符频率的角度来剖析二语句法启动效应产生的原因与机理,同时为二语教学提供建议。研究问题如下:1.动词形符频率对英语双宾和介宾结构的启动效应有何不同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因动词重复与否产生变化?2.动词类符频率对英语双宾和介宾结构的启动效应有何不同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因动词重复与否产生变化?3.动词形符与类符频率对英语双宾和介宾结构的启动效应有何不同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因动词重复与否产生变化?受试为无锡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非英语专业新生,共190人,其中23人参加了先导实验,其余人参加主实验。主实验中的受试被分为5组,分别为形符/类符频率1组(32人)、形符频率3组(32人)、形符频率6组(32人)、类符频率3组(35人)、类符频率6组(36人),每个组又被随机分为DO(双宾)组和PO(介宾)组。受试首先参加基线测试,一周后参加启动测试,再过一周后参加后测和问卷调查。本研究选取的实验范式为看图补全句子,叁次测试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先向受试呈现含有目标动词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图片,接着要求受试观察完图片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选取合适的与格结构补全句子。为了掩盖目标结构及实验目的,每个目标结构之间插入了两个干扰句,干扰句同样匹配了对应的图片与信息。研究结果显示:1.由于每个目标结构之间插入了干扰句,且学习者整体水平较低,无论动词重复与否,形符频率都未能对DO结构产生显着性影响,但可以发现形符频率越高,启动效应越强,从而体现了累积效应。同时,DO结构的整体启动率高于PO结构,呈现了隐性的反向偏好效应。由于天花板效应,形符频率对掌握较好的PO结构不存在显着的启动效应,但在动词重复的情况下,形符频率3导致PO结构的产出接近显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词汇增强效应。2.由于不同动词的干扰,类符频率不仅没有显着提升DO结构的启动效应,类符频率3还干扰了学习者对结构的掌握,尤其在动词不重复情况下,DO结构的产出数量显着减少。但类符频率6能够在动词不重复的情况下强化DO结构的语言表征,产生一定的长时记忆效果。相反,由于动词的多样性,类符频率3和6促进了PO结构的能产性,产生了显着的即时与延时启动效应,并且这种显着性主要源于动词重复。3.形符/类符频率3和6对DO结构的即时启动效应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形符的促进作用优于类符。这种显着性差异主要发生在启动句和目标句中的动词重复,但在延时启动中逐渐消失,这主要因为形符频率能够帮助获取与建立DO结构的即时知识,但类符频率则能丰富不同语境中的语言使用经验,强化长时语言表征。另外,由于中国学习者对PO结构的良好掌握,导致该结构的产出达到天花板水平,因此形符/类符3和6对PO结构的启动效应无任何显着性差异。总而言之,动词形符和类符频率对与格结构均存在启动效应。相对而言,形符频率对DO结构的即时产出帮助更大,类符频率则对DO结构有一定的延时作用,形符与类符频率均有益于PO结构的高产。本研究中形符频率对DO结构的反向偏好效应、类符频率在动词不重复时DO结构的累积效应以及类符在动词重复时对PO结构的显性促进作用均支持了句法启动的双重路径机制。在二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句法结构特征灵活运用频率效应。(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威[8](2019)在《负性急迫对大学新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及社会排斥的启动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研究大学新生负性急迫与外显手机成瘾行为之间的关系;(2)从内隐视角,探讨负性急迫对大学新生内隐手机成瘾行为的影响;(3)探索在社会排斥情境下,负性急迫对大学新生内隐手机成瘾行为的影响。方法:1研究一:在研究一中,选取山西省高校575名学生施测负性急迫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以及自编个人情况调查问卷,探讨大学生负性急迫对手机成瘾行为预测力。2研究二:在研究二中,以研究一中负性急迫条目得分的上下27%为界,筛选出高低负性急迫组被试各40人,采用Go/No-go范式,从内隐视角,进一步探讨负性急迫对大学生内隐手机成瘾行为的影响;研究二采用2(负性急迫分组:高负性急迫组、低负性急迫组)*2(词语类型:手机相关词、手机无关词)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负性急迫分组为被试间变量,词语类型为被试内变量,正确Go反应时为因变量。3研究叁:在研究叁中,同样以研究一中负性急迫条目得分的上下27%为界,筛选出高低负性急迫组被试各80人,采用网络掷球任务将高低负性急迫组分为社会排斥组和非社会排斥组两种情况,采用Go/No-go范式,探究在社会排斥情境下,负性急迫与大学生内隐手机成瘾行为的影响。研究叁采用2(负性急迫分组:高负性急迫组、低负性急迫组)*2(社会排斥类型:社会排斥组、非社会排斥组)*2(词语类型:手机相关词、手机无关词)的叁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负性急迫分组为被试间变量,社会排斥类型和词语类型为被试内变量,正确Go反应时为因变量。结果:1研究一结果:(1)大学新生负性急迫总均分为10.88±1.78,且女生分数高于男生分数(女生11.12±1.73,vs男生10.65±1.80;t=3.11,P<0.01);大学新生手机成瘾量表总均分为41.93±9.63,手机成瘾检出率为25%。女生手机成瘾量表总分高于男生得分(女生42.86±9.30,vs男生41.02±9.86;t=2.27,P<0.05);(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负性急迫与手机成瘾量表总分(r=0.61,P<0.01)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这一额外变量之后,负性急迫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61)。2研究二结果:在2*2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研究二中,负性急迫分组和词语类型主效应均显着(负性急迫F=5.74,P<0.05;词语类型F=13.81,P<0.01);负性急迫分组*词语类型的交互作用显着,F=23.46,P<0.01。进一步简单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正确GO刺激为手机相关词时,与低负性急迫分组的被试相比,高负性急迫分组被试的正确GO反应时更短(F=28.78,P<0.001);而在正确GO刺激为手机无关词时,负性急迫对正确GO反应时的影响无差异(F=1.29,P>0.05)。3研究叁结果:在2*2*2叁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研究叁中,被试在负性急迫分组上主效应显着,F=50.42,P<0.001;社会排斥启动分组主效应显着,F=9.39,P<0.01;负性急迫分组*词语类型的交互作用边缘显着,F=2.98,P<0.1;负性急迫分组*社会排斥分组交互作用显着F=4.08,P<0.05。进一步简单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社会排斥情景还是非社会排斥情境,负性急迫分组对正确GO平均反应时均有显着影响(排斥F=12.64,P<0.001;非排斥F=42.50,P<0.001);而在社会排斥不同分组下,只对低负性急迫组被试的正确GO平均反应时有显着影响(F=12.00,P<0.001)。结论:(1)大学新生的手机成瘾检出率为25%。女生的负性急迫得分和手机成瘾得分高于男生;(2)负性急迫对大学生外显手机成瘾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3)负性急迫对于大学生内隐手机成瘾行为有影响;(4)社会排斥启动在负性急迫与内隐手机成瘾行为之间没有产生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20)

陈洁[9](2019)在《正常与极端面部表情下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行为学与ERP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叁个实验,采用行为学和脑电技术考察两种强度(正常强度和极端强度)的面部表情的内隐情绪启动现象及其神经机制。实验1以行为学实验的方法,采用了阈下情绪启动范式的变式,将中性希腊词汇作为靶刺激,分别以来自日常生活中网球竞技运动员在赢和输两种情境下的极端强度的表情(积极和消极)和来自面部表情图片库(POFA)中的正常的情绪表情(愉快和悲伤)图片作为启动刺激,来考察是否极端表情和正常表情均会出现内隐情绪启动现象,自变量为表情强度(极端?正常)×效价(积极?消极),因变量为对目标刺激的效价判断分数。实验2采用经典情绪启动范式的阈下变式,将面部情绪图片库(POFA)中开心和悲伤表情图片作为靶刺激,现实中网球运动员在赢和输两种情境下极端表情(积极和消极)和正常表情(积极和消极)作为启动刺激,考察现实情境中的极端表情和正常表情的内隐识别能力,该实验自变量为启动刺激表情强度(极端?正常)×效价一致性(一致?不一致),因变量为对目标刺激效价判断的反应时。实验3结合脑电技术和实验2的范式比较了现实情境下网球运动员赢和输两种情境下的极端表情和正常表情内隐情绪启动的神经机制。前两个实验的行为学结果一致表明,对于正常强度的面部表情,无论是来自实验室的标准化的面部表情还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面部表情,均能被内隐识别,具体表现模式为:若目标刺激为无明确效价的中性词,当启动刺激为愉快表情时,被试对词的效价判断分数高于启动刺激为悲伤表情时;若靶刺激为开心和伤心的表情,效价一致条件下(启动刺激为赢-目标刺激为愉快,启动刺激为输-靶刺激为悲伤)时反应显着快于效价不一致(启动刺激为赢-靶刺激为悲伤,启动刺激为输-靶刺激为愉快)时。但是极端强度的面部表情不能被内隐识别。实验3的行为学结果与实验2结果一致,效价一致时反应显着快于效价不一致时。脑电结果表明,正常强度的表情情绪信息被大脑识别,表现在N250和LPP成分上,当效价一致时,N250成分的平均波幅大于效价不一致时,LPP成分的平均波幅小于效价不一致时?极端强度表情下,在N250时出现了效应反转,效价一致时N250平均波幅小于效价不一致时。结果表明,正常强度的表情情绪能够被内隐识别,极端强度下的表情情绪难以被内隐识别,大脑在中期和晚期阶段都参与了情绪效价的评估与分类。(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1)

潘怡雯[10](2019)在《“V起、V起来”结构的句法启动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起”和“起来”是位移动词,位于动词后成为趋向补语,汉语学界对此类“V+趋”结构称为动趋式。汉语中用“V+起/起来”结构可以表示事物由下而上产生相对位移的“趋向义”,由此语义分化出“起始义”、‘“状态义”和“评价义”叁个引申义。句法启动效应则指在可替换的结构中,被试倾向于选择最近刚听到、看到或产出过的那个结构。句法启动作为句子加工的重要范式,近年多被使用于“把字句”、“被字句”和“双宾句”等句式的二语习得研究。我们基于句法启动理论、本体研究和偏误研究,试将句法启动运用于对外汉语“V+起/起来”动趋式教学中。结合本体研究及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起”与“起来”动趋式使用和偏误情况,分别从“起、起来的混用;起、起来与其他补语的混用;遗漏;赘余;与宾语位置有关的偏误;启动留学生V起O来结构中肢体动词的运用”六个方面进行句法启动实验设计。将句法启动作为检测学生习得情况和调整教学方式的一种手段,通过前测可以检测学生的习得情况,在启动测试中输入正确的句法格式,从而帮助促进学生动趋式“V+起/起来”的习得,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同时,通过启动句测试与后测对比,考察句法启动效应有效性。通过图片描述、同盟者脚本技术、句子补全范式等句法启动方法,对初级汉语学习者、中级汉语学习者和高级汉语学习者叁类被试进行实验。在实验讨论与分析中,我们发现在经过启动句输入后,各级汉语学习者偏误率均有所下降。在各级汉语水平学习者中,均存在句法启动效应,而中高级汉语水平句法启动效应略高于初级阶段。句法启动在动趋式“V+起/起来”习得过程中,可引导学习者产出高出其自身二语水平的句法结构,并强化其已有的知识表征,促进语言形式的自动提取。句法启动若结合语义启动,其启动效应更为有效,有词汇增强效应。最后我们为“V+起/起来”动趋式教学提供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启动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语者是能够使用至少两种语言的人,其大脑中一般同时存在两种语言的表征系统。一直以来,双语认知领域都将双语者两种语言表征系统的关系以及大脑加工、存储以及组织过程的特点作为研究和探讨的焦点。作为研究双语记忆表征的常用范式之一,不少研究者采用跨语言启动范式探索跨语言启动的不对称性现象。本研究采用语义分类任务将非平衡中-英双语被试在掩蔽与非掩蔽条件下的启动过程进行比较。首先,国语和英语在语义获得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英双语者获得英语(L2)通常需以国语(L1)为中介。因此,双语者L1可能会对L2的加工有一定的影响;L1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启动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任孝鹏,刘琳琳,韦庆旺.从语言启动效应看汉英双语者的文化适应策略:来自多种文化任务的证据[J].民族教育研究.2019

[2].乔筱倩,冯廷炜,王步遥.不同掩蔽条件下的非平衡中英双语者跨语言启动效应[J].百科知识.2019

[3].杨勇.启动效应对大学生走出心理低潮期的帮助[J].科技风.2019

[4].陈佳昕,刘阳,闻素霞.非平衡双语者同源词和非同源词的掩蔽翻译启动效应[J].心理学探新.2019

[5].乔晓妹,唐荣超,张鑫雯.非掩蔽启动与掩蔽启动效应是否存在质的区别?——来自新学词汇心理表征研究的证据[J].外语界.2019

[6].黎明,彭玉乐,邱靖茹,张露蓓,袁晓.SOA和二语水平对汉-藏启动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7].许兰.动词形符和类符频率对二语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9

[8].刘威.负性急迫对大学新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及社会排斥的启动效应[D].山西医科大学.2019

[9].陈洁.正常与极端面部表情下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行为学与ERP证据[D].华东师范大学.2019

[10].潘怡雯.“V起、V起来”结构的句法启动效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干涉RAD21对c-Myc下游效应子报告基因...特异性识别DNA序列模式图(Fenge...两个子成分的T值地形图(不一致条件...偏好测验启动效应值的平均成绩地面环境下火星尘颗粒的启动效应1 安全基地启动效应的心理机制( ...

标签:;  ;  ;  ;  ;  ;  ;  

启动效应论文_任孝鹏,刘琳琳,韦庆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