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是,包裹于外阀体内腔的阀芯管为固定件同轴向贯穿于阀体的袖管Ⅰ、阀体内腔、以及阀体的袖管Ⅱ;阀芯管中部有轴向隔层,隔层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和输出段的径向流通孔;袖管Ⅰ和袖管Ⅱ的至少一个袖管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的一端,防冲蚀套伸入阀体内腔,防冲蚀套的径向孔道与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相对应并贯通内腔;环绕隔层的环形阀芯与袖管Ⅱ喉部的环形阀座构成密封副;输入段外径大于输出段外径;阀体的至少一个端面方向有驱动元件;在两个方向势能作用下,阀体在外阀体内腔作轴向往复移动。适应颗粒介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超低温、核能介质,防冲蚀,安全可靠,零泄漏。
主设计要求
1.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芯管(1)为固定件同轴向贯穿于阀体(2)的袖管Ⅰ(2′)、阀体(2)内腔(200)、以及阀体(2)的袖管Ⅱ(2″);阀芯管(1)中部有轴向隔层(100),隔层(100)由内核和内核径向辐射的阀芯管(1)的中间管段构成;隔层(100)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至少一个径向流通孔(103);环绕隔层(100)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构成密封副;输入段(1′)的外径大于输出段(1″)的外径,输入段(1′)与袖管Ⅰ(2′)和输出段(1″)与袖管Ⅱ(2″)为轴孔式配合其结合部均设置密封;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至少一个袖管的端面方向有驱动元件;在两个方向势能的作用下,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体(2)相对于阀芯管(1)作轴向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至少一个袖管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伸入阀体(2)内腔(200),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201′)的径向孔道(200″)与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103)相对应并贯通内腔(200),阀门关闭时,防冲蚀套(201′)的环形内壁封闭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103)。
设计方案
1.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芯管(1)为固定件同轴向贯穿于阀体(2)的袖管Ⅰ(2′)、阀体(2)内腔(200)、以及阀体(2)的袖管Ⅱ(2″);阀芯管(1)中部有轴向隔层(100),隔层(100)由内核和内核径向辐射的阀芯管(1)的中间管段构成;隔层(100)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至少一个径向流通孔(103);环绕隔层(100)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构成密封副;输入段(1′)的外径大于输出段(1″)的外径,输入段(1′)与袖管Ⅰ(2′)和输出段(1″)与袖管Ⅱ(2″)为轴孔式配合其结合部均设置密封;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至少一个袖管的端面方向有驱动元件;在两个方向势能的作用下,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体(2)相对于阀芯管(1)作轴向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至少一个袖管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伸入阀体(2)内腔(200),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201′)的径向孔道(200″)与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103)相对应并贯通内腔(200),阀门关闭时,防冲蚀套(201′)的环形内壁封闭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10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段和输出段(1″)的至少一段的环壁设置径向的止逆装置(609)。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体(8)的环壁有一根连通管(602)穿过并连接内腔(8′)和阀的后压,连通管(602)中部设置止回阀(608)。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段(1′)与袖管Ⅰ(2′)和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的密封是至少其中一种:一、密封圈(302);二、波纹管密封件(300);三、阀门关闭时,环绕输入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Ⅰ(2′)端部的柔性密封部件构成副密封副;四、阀门开启时,环绕输出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端部的唇口亦构成副密封副;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其中一个袖管的端部至少连接一根阀杆(504)穿过相对应的外阀体(8)端部的阀杆座(504′),阀杆(504)与阀杆座(504′)的结合部设置密封。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体(8)端部设置一个与阀杆(504)同一轴线的导向套(808),导向套(808)的作用是其中之一:一、阀杆(504)穿过导向套(808)与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其中一个袖管的端部连接;二、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其中一个袖管的端部连接一根导向杆(504″),导向杆(504″)的另一端嵌入导向套(808)内。
6.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段(1′)与袖管Ⅰ(2′)和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的密封是至少其中一种:一、密封圈(302);二、波纹管密封件(300);三、阀门关闭时,环绕输入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Ⅰ(2′)端部的柔性密封部件构成副密封副;四、阀门开启时,环绕输出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端部的唇口亦构成副密封副;在袖管Ⅰ(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和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均设置两个以上匀称排布的波纹盲管(308),轴向两边的波纹盲管(308)内腔轮换充斥和放掉驱动介质驱动阀体(2)的轴向往复移动实现阀门的启闭。
7.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段(1′)与袖管Ⅰ(2′)和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的密封是至少其中一种:一、密封圈(302);二、波纹管密封件(300);三、阀门关闭时,环绕输入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Ⅰ(2′)端部的柔性密封部件构成副密封副;四、阀门开启时,环绕输出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端部的唇口亦构成副密封副;在袖管Ⅰ(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和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均设置两个以上匀称排布的波纹盲管(308),一边的波纹盲管(308)内腔充斥驱动介质,一边的波纹盲管(308)内腔轴向内置压缩弹簧(4)。
8.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306),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通过通道贯通阀的前压;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环形波纹盲管(308′)其内腔充斥驱动介质;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轴向端面面积大于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轴向端面面积。
9.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段(1′)与袖管Ⅰ(2′)和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其中一个结合部设置环形波纹盲管(308′)另一个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充斥驱动介质;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其中一个袖管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306),其内腔通过通道贯通阀的前压;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在袖管Ⅱ(2″)端部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属于阀门领域,是本人原创性发明芯管阀(专利申请号201810267863.3)系列中双阀体芯管阀(201810269121.4)板块的一个分支系列,涉及压力启闭阀、安全阀、止回阀、启闭阀、针孔减压阀、调节阀、增压保压阀、紧急切断阀和双向爆管紧急切断阀等。
采用防冲蚀套,其性能优势确保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零泄漏,减免维护,长寿命;比本人先前申请的二元结构芯管阀(201810271335.5)的阀体结构更简单,流阻更小,更便于制造,更节约成本,更合理。
适用于各种介质,包括颗粒介质、腐蚀性介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超低温、核能等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阀门的密封副,容易受到高压介质和颗粒介质的冲蚀、磨蚀,影响密封性、安全性、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避免介质对密封副冲蚀和磨蚀,满足苛刻工况的生产、节能和安全的需要。
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的主要技术特征是:所述包裹于外阀体内腔的阀芯管为固定件同轴向贯穿于阀体的袖管Ⅰ、阀体内腔、以及阀体的袖管Ⅱ;阀芯管中部有轴向隔层,隔层由内核和内核径向辐射的阀芯管的中间管段构成;隔层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一个径向流通孔;环绕隔层的环形阀芯与袖管Ⅱ喉部的环形阀座构成密封副;输入段的外径大于输出段的外径,输入段与袖管Ⅰ和输出段与袖管Ⅱ为轴孔式配合其结合部均设置密封;袖管Ⅰ和袖管Ⅱ的其中一个袖管的端部至少连接一根阀杆穿过相对应的外阀体端部的阀杆座,阀杆与阀杆座的结合部设置密封;袖管Ⅰ和袖管Ⅱ的至少一个袖管的端面方向有驱动元件;在两个方向势能的作用下,外阀体内腔的阀体相对于阀芯管作轴向往复移动;袖管Ⅰ和袖管Ⅱ的至少一个袖管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的一端,防冲蚀套伸入阀体内腔,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的径向孔道与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相对应并贯通内腔,阀门关闭时,防冲蚀套的环形内壁封闭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
所述输入段和输出段的至少一段的环壁设置径向的止逆装置,其中,输入段环壁设置的一个止逆装置,阀门关闭后,止逆装置与阀体内腔相对应,阀体内腔的压力通过止逆装置向输入段内腔排放;止逆装置可以是任何结构,如:单向片状的止逆装置、单向球的止逆装置、套筒侧孔的止逆装置、打气筒式的止逆装置等;阀门关闭后,与阀体内腔相对应的止逆装置的设置主要是针对LNG等超低温高压力阀门设计的,用以防止停机情况下,封闭在阀体内腔的液态介质汽化膨胀设计的;在一般情况下,非低温非高压介质可以不必在输入段环壁上设置止逆装置。
所述外阀体的环壁有一根连通管穿过并连接外阀体内腔和阀的后压,连通管中部设置止回阀,必要时,采用带爆破片的止回阀可以完全阻止反向介质的渗入,在外阀体内腔突然出现压力时可以紧急排放;需要清洗外阀体内腔时,可以卸掉止回阀,接通清洗连接管。
所述输入段与袖管Ⅰ和输出段与袖管Ⅱ的结合部设置的密封是至少其中一种:一、密封圈;二、波纹管密封件;三、阀门关闭时,环绕输入段的环形阀芯与袖管Ⅰ端部的柔性密封部件构成副密封副;四、阀门开启时,环绕输出段的环形阀芯与袖管Ⅱ端部的唇口亦构成副密封副;袖管Ⅰ和袖管Ⅱ的其中一个袖管的端部至少连接一根阀杆穿过相对应的外阀体端部的阀杆座,阀杆与阀杆座的结合部设置密封。
所述外阀体端部设置一个与阀杆同一轴线的导向套,导向套的作用是其中之一:一、阀杆穿过导向套与袖管Ⅰ和袖管Ⅱ的其中一个袖管的端部连接;二、袖管Ⅰ和袖管Ⅱ的其中一个袖管的端部连接一根导向杆,导向杆的另一端嵌入导向套内。
所述在袖管Ⅰ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内端面之间和袖管Ⅱ与相对应的外阀体内端面之间均设置两个以上匀称排布的波纹盲管,轴向两边的波纹盲管内腔轮换充斥和放掉驱动介质如高压干燥空气、自来水、液压油等驱动阀体的轴向往复移动实现阀门的启闭。
所述在袖管Ⅰ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内端面之间和袖管Ⅱ与相对应的外阀体内端面之间均设置两个以上匀称排布的波纹盲管,一边的波纹盲管内腔充斥驱动介质,一边的波纹盲管内腔轴向内置压缩弹簧。
所述输入段与袖管Ⅰ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波纹管压力舱内腔通过通道贯通阀的前压;输出段与袖管Ⅱ的结合部设置环形波纹盲管其内腔充斥驱动介质;环形波纹盲管的环形内腔轴向端面面积大于波纹管压力舱内腔轴向端面面积。
所述输入段与袖管Ⅰ和输出段与袖管Ⅱ的其中一个结合部设置环形波纹盲管另一个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环形波纹盲管内腔充斥驱动介质;袖管Ⅰ和袖管Ⅱ的其中一个袖管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
所述输入段与袖管Ⅰ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其内腔通过通道贯通阀的前压;输出段与袖管Ⅱ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在袖管Ⅱ端部与相对应的外阀体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
所述波纹管压力舱和环形波纹盲管既是密封件,又是驱动元件;波纹管压力舱是单层波纹管与阀芯管外环壁之间有径向间距的环形内腔,环形波纹盲管为内外双层波纹管之间有径向间距的环形内腔。
所述环形波纹盲管内腔和波纹盲管内腔充斥驱动介质的方式是其中之一:一、连接储存罐,储存罐内腔的介质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管网向储存罐补充压力介质;储存罐内腔的介质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环形波纹盲管内腔和波纹盲管内腔的介质压力形成推力驱动阀体关闭阀门;二、环形波纹盲管内腔和波纹盲管内腔开启时充满驱动介质,关闭时放掉驱动介质;三、环形波纹盲管内腔和波纹盲管内腔关闭时充满驱动介质,开启时放掉驱动介质。
所述外阀体内腔可以采用真空,也可以充满干燥气体,亦可以充满阻燃的惰性气体,还可以是使主流介质降温或者升温的流体。
所述被袖管Ⅰ和袖管Ⅱ内环面包裹并相贴的防冲蚀套的外环面可以是小于8度的坡面配合,这样可以达到自锁的紧密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的积极效果在于:
1、可靠性强;
2、安全性强;
3、零泄漏;
4、免维护;
5、长寿命;
6、适宜短程操作、远程控制和自力驱动。
附图说明
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3、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9、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七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八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九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13、14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二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17、18、19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三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三种状态图。
附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四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21、2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五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两种状态图。
附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六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24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七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一种状态图。
附图25、26、27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八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三种状态图。
附图28、29、30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九个实施例的纵向全剖面结构示意三种状态图。
图中1-阀芯管、1′-输入段、1″-输出段、100-隔层、100′-舌形三角坡面、101-环形阀芯、101′-环形阀芯、103-流通孔、105″-连通孔、2-阀体、2′-袖管Ⅰ、2″-袖管Ⅱ、200-内腔、200″-孔道、201-环形阀座、201′-防冲蚀套、3-移动波纹管密封件、300-波纹管密封件、302-密封圈、302′-密封圈Ⅱ、305-环形密封套、308-波纹盲管、4-压缩弹簧、503′-紧固螺钉、504-阀杆、504′-阀杆座、504″-导向杆、507-推杆电机、507′-螺杆、600-连通管、601-连通管Ⅰ、602-连通管Ⅱ、605-控制阀、606-控制阀Ⅱ、608-止回阀、609-止逆装置、701-支架、707-滚珠、8-外阀体、8′-内腔、808-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综述:
所述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芯管1为固定件同轴向贯穿于阀体2的袖管Ⅰ2′、阀体2内腔200、以及阀体2的袖管Ⅱ2″;阀芯管1中部有轴向隔层100,隔层100由内核和内核径向辐射的阀芯管1的中间管段构成;隔层100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至少一个径向流通孔103;输入段1′的外径大于输出段1″的外径,输入段1′与袖管Ⅰ2′和输出段1″与袖管Ⅱ2″为轴孔式配合其结合部均设置密封;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至少一个袖管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伸入阀体2内腔200,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201′的径向孔道200″与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103相对应并贯通内腔200,阀门关闭时,防冲蚀套201′的环形内壁封闭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103;阀门开启过程中,始终使防冲蚀套201′的环形内壁遮盖环形阀芯101,避免了介质的冲蚀;关闭过程中,环形阀芯101亦不会受到介质的冲蚀;当移动越过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孔径长度时,防冲蚀套201′环形内壁封闭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至少一段的流通孔103,确保密封副使用寿命;阀门关闭后,密封副的轴向两端处于封闭状态,其两端压力接近或者等于零,确保密封副的密封效果。
所述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并构成袖管Ⅰ2′的一部分,防冲蚀套201′的另一端伸入阀体2内腔200,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201′的径向孔道200″与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应并贯通内腔;环绕隔层100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构成密封副。
所述袖管Ⅱ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并构成袖管Ⅱ2″的一部分,防冲蚀套201′的另一端伸入阀体2内腔200,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201′的径向孔道200″与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应并贯通内腔;环绕隔层100的环形阀芯101的密封面是单向坡面与嵌入防冲蚀套201′内环即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构成密封副。
所述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环形内壁各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并分别构成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一部分,防冲蚀套201′中部位于阀体2内腔200,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201′的径向孔道200″分别与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应并贯通内腔;环绕隔层100的环形阀芯101的密封面是单向坡面与嵌入防冲蚀套201′内环即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构成密封副。
实施例一
参看附图1、2,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启闭;所述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芯管1为固定件同轴向贯穿于阀体2的袖管Ⅰ2′、阀体2内腔200、以及阀体2的袖管Ⅱ2″;阀芯管1中部有轴向隔层100,隔层100由内核和内核径向辐射的阀芯管1的中间管段构成,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隔层100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1′和输出段1″匀称排布的四个径向流通孔103;输入段1′与袖管Ⅰ2′和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均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环形内壁各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并分别构成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一部分,防冲蚀套201′的中部位于阀体2内腔200,阀门开启时,防冲蚀套201′的八个径向孔道200″分别与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应并贯通内腔200;环绕隔层100的环形阀芯101的密封面是单向坡面与嵌入防冲蚀套201′内环即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构成密封副;一根阀杆504穿过外阀体8端部的阀杆座504′和袖管Ⅱ2″端部连接;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包裹阀杆504;阀杆座504′内环面设置密封圈Ⅱ302′;阀杆504同一轴线的袖管Ⅰ2′端部连接一根导向杆504″,导向杆504″另一端嵌入外阀体8端部的导向套808内;输入段1′环壁设置径向的止逆装置609,阀门关闭后,止逆装置609与阀体2内腔200相对应;输入段1′环壁设置连通孔105″贯通输入段1′内腔和波纹管密封件300内腔;输出段1″环壁设置连通孔105″贯通输出段1″内腔和波纹管密封件300内腔;一根连通管Ⅱ602穿过外阀体8连接内腔8′和阀的后压,连通管Ⅱ602中部设置一个止回阀608,内腔8′出现高压时通过止回阀608将压力排出,进入阀的后压。
附图1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拖动阀杆504带动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经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孔道200″、内腔200、孔道200″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进入阀的后压,介质流通。
附图2所示,为关闭状态,此时,松开施力,压缩弹簧4的弹力推动阀体2向输入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介质流;在关闭过程中,当移动越过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孔径长度时,防冲蚀套201′的环形内壁遮盖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
实施例二
参看附图3、4,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针孔减压;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平面;隔层100的轴向相邻两边分别是输入段1′和输出段1″上下相错的一个径向流通孔103;两个结合部均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一个径向孔道200″;一根阀杆504穿过外阀体8端部的阀杆座504′和袖管Ⅰ2′端部连接;阀杆504头部与推杆电机507相连接;阀杆座504′内环面设置密封圈Ⅱ302′;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
附图3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推杆电机507推进并带动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减压流通。
附图4所示,为关闭状态,此时,推杆电机507收缩,压缩弹簧4的弹力推动阀体2向输入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介质流。
实施例三
参看附图5,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启闭,适用于燃气远程控制;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球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六个径向流通孔103;两个结合部均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袖管Ⅱ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六个径向孔道200″;一根阀杆504穿过外阀体8端部的阀杆座504′和导向套808与袖管Ⅰ2′端部连接,阀杆座504′和导向套808内环面均有密封圈Ⅱ302′,阀杆504头部与推杆电机507相连接;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也可以用电磁铁取代推杆电机507。
附图5所示,为开启状态,推杆电机507推动阀杆504带动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
实施例四
参看附图6,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启闭;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流通孔103有顺流倾角;两个结合部均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袖管Ⅱ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一根阀杆504穿过外阀体8端部的阀杆座504′和袖管Ⅱ2″端部连接;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输入段1′环壁设置两个径向的止逆装置609,阀门关闭后,其中一个止逆装置609与阀体2内腔200相对应,当波纹管密封件300内腔和阀体2内腔200产生压力时可以向输入段1′内腔排放;输出段1″环壁设置一个止逆装置609;一根连通管Ⅱ602穿过外阀体8连接内腔8′和阀的后压,连通管Ⅱ602中部设置一个止回阀608;阀体2外环面与外阀体8内环面之间设置滚珠707并附着于阀体2外环面。
附图6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拖动阀杆504带动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
实施例五
参看附图7,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启闭;所述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芯管1为固定件垂直于地面从下至上同轴向贯穿于阀体2的袖管Ⅰ2′、阀体2内腔200、以及阀体2的袖管Ⅱ2″;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两个结合部均设置密封圈302;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阀门关闭时,环绕输入段1′端部即外阀体8内端的球面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Ⅰ2′端部的柔性密封部件即环形密封套305构成副密封副;阀门开启时,环绕输出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端部的唇口亦构成副密封副;两根阀杆504穿过外阀体8端部的阀杆座504′和袖管Ⅱ2″端部连接;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包裹阀杆504;阀杆座504′内环面设置密封圈Ⅱ302′;阀杆504头部穿过环形的支架701,支架701端部设置的紧固螺钉503′可以固定和调节支架701的轴向位置;支架701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外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向支架701施力关闭阀门;一根连通管Ⅱ602穿过外阀体8连接内腔8′和阀的后压,连通管Ⅱ602中部设置一个止回阀608。
附图7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压缩弹簧4的弹力推动阀体2轴向上移,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四个孔道200″与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同时,环绕输出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端部的唇口紧密相贴。
实施例六
参看附图8,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启闭;所述包裹于外阀体8内腔8′的阀芯管1为固定件垂直于地面从上至下同轴向贯穿于阀体2的袖管Ⅰ2′、阀体2内腔200、以及阀体2的袖管Ⅱ2″;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两个结合部均设置密封圈302;袖管Ⅱ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阀门关闭时,环绕输入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Ⅰ2′端部的柔性密封部件即移动波纹管密封件3构成副密封副;阀门开启时,环绕输出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端部的唇口亦构成副密封副;两根阀杆504穿过外阀体8端部的阀杆座504′和袖管Ⅰ2′端部连接;阀杆504头部穿过环形的支架701,支架701端部设置的紧固螺钉503′可以固定和调节支架701的轴向位置;袖管Ⅰ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包裹阀杆504,支架701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外端面之间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包裹阀杆504;支架701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外端面之间设置其头部带压缩弹簧4的推杆电机507,推杆电机507收缩时带动压缩弹簧4和支架701同时向下移动;推杆电机507向上推进到位后,压缩弹簧4补充向上的支持力;输入段1′环壁设有径向的止逆装置609,阀门关闭时,封闭在阀体2内腔200的超低温流体汽化产生的力顶开止逆装置609,将压力排入输入段1′内腔;一根连通管Ⅱ602穿过外阀体8连接内腔8′和阀的后压,连通管Ⅱ602中部设置一个止回阀608。
附图8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推杆电机507收缩并带动压缩弹簧4和支架701以及阀体2轴向下移,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同时,环绕输出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端部的唇口紧密相贴。
实施例七
参看附图9、10,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启闭;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阀门关闭时,环绕输入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Ⅰ2′端部的移动波纹管密封件3构成副密封副;阀门开启时,环绕输出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端部的唇口亦构成副密封副;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在袖管Ⅰ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和袖管Ⅱ2″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均设置两个匀称排布的波纹盲管308,同边的波纹盲管308内腔由连通管600贯通,轴向两边的波纹盲管308内腔轮换充斥和放掉驱动介质;输入段1′的环壁设置一个止逆装置609,在阀门关闭的时候与内腔200相对应,利于内腔200的液体汽化膨胀时向输入段1′内腔排放压力;一根连通管Ⅱ602穿过外阀体8连接内腔8′和阀的后压,连通管Ⅱ602中部设置一个止回阀608。
附图9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输入段1′方向的波纹盲管308内腔充斥驱动介质,使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
附图10所示,为关闭状态,此时,输出段1″方向的波纹盲管308内腔充斥驱动介质,推动阀体2向输入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介质流。
实施例八
参看附图11,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阀门关闭时,环绕输入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Ⅰ2′端部的移动波纹管密封件3构成副密封副;阀门开启时,环绕输出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端部的唇口亦构成副密封副;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在袖管Ⅰ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和袖管Ⅱ2″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均设置两个匀称排布的波纹盲管308;袖管Ⅱ2″端面方向的波纹盲管308内腔轴向内置压缩弹簧4;输入段1′的环壁设置两个止逆装置609;一根中部带止回阀608的连通管Ⅱ602穿过外阀体8连接内腔8′和阀的后压;袖管Ⅰ2′端面方向的波纹盲管308内腔:一、由管路贯通阀的前压,涉及压力启闭、安全、止回,二、同时,由另一根管路贯通阀的后压,涉及双向爆管紧急切断,三、充斥或者放掉其它的驱动介质,涉及启闭。
附图11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袖管Ⅰ2′端面方向的波纹盲管308内腔充斥的驱动介质形成的推力大于压缩弹簧4的弹力,使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
实施例九
参看附图12,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阀门关闭时,环绕输入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Ⅰ2′端部的移动波纹管密封件3构成副密封副;阀门开启时,环绕输出段1″的环形阀芯101′与袖管Ⅱ2″端部的唇口亦构成副密封副;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袖管Ⅰ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和袖管Ⅱ2″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均设置两个匀称排布的波纹盲管308;袖管Ⅰ2′端面方向的波纹盲管308内腔轴向内置压缩弹簧4;输入段1′的环壁设置两个止逆装置609;一根连通管Ⅱ602穿过外阀体8连接内腔8′和阀的后压,连通管Ⅱ602中部设置一个止回阀608;袖管Ⅱ2″端面方向的波纹盲管308内腔:一、由管路贯通阀的前压,涉及紧急切断,二、连接储存罐,涉及增压保压,三、充斥或者放掉其它的驱动介质,涉及启闭。
附图12所示,为关闭状态,袖管Ⅱ2″端面方向的波纹盲管308内腔充斥的驱动介质形成的推力大于压缩弹簧4的弹力,推动阀体2向输入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介质流。
实施例十
参看附图13、14,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调节;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舌形三角坡面100′;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两个径向流通孔103;袖管Ⅰ2′和袖管Ⅱ2″的环形内壁各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两两相对的四个径向孔道200″;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306,输入段1′环壁有径向连通孔105″;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环形波纹盲管308′其内腔充满干燥的高压空气,形成空气弹簧;输出段1″环壁亦有径向的连通孔105″;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轴向端面面积大于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轴向端面面积;外阀体8内环面与阀体2外环面之间设置滚珠707并附着于阀体2外环面。
附图13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压力正常,进入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的介质压力形成的推力大于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高压空气形成的推力,推动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
附图14所示,为调节减压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压力高于正常压力,进入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的介质压力形成的推力高于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高压空气形成的推力,继续推动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防冲蚀套201′的环形内壁遮盖了输入段1′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一部分,介质减压流通。
实施例十一
参看附图15,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启闭;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流通孔103有顺流的倾角;袖管Ⅱ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306和密封圈302,输入段1′环壁有径向连通孔105″;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环形波纹盲管308′,关闭阀门时,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注入驱动介质,开启时,放掉驱动介质;输出段1″环壁有径向的连通孔105″;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轴向端面面积大于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轴向端面面积;一根连通管Ⅱ602连接外阀体8内腔8′和阀的后压,连通管Ⅱ602中部是止回阀608。
附图15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将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的驱动介质放掉,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的介质压力形成的推力使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
实施例十二
参看附图16,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增压保压;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306,输入段1′环壁有径向的止逆装置609和径向连通孔105″;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环形波纹盲管308′其内腔与储存罐连接;输出段1″环壁亦有径向的连通孔105″;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轴向端面面积大于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轴向端面面积。
附图16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储存罐内的介质压力低于需求压力,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的介质压力形成的推力小于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的介质压力形成的推力,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径向孔道200″与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经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孔道200″、内腔200和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进入阀的后压,注入储存罐;储存罐内的介质压力高于需求压力时,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的介质压力形成的推力大于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的介质压力形成的推力,阀门关闭。
实施例十三
参看附图17、18、19,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双向爆管紧急切断;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舌形三角坡面100′;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两个径向流通孔103;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两个径向孔道200″;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密封圈302和波纹管压力舱306,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连接带控制阀605的连通管600和阀的前压贯通,并与带控制阀Ⅱ606的连通管Ⅰ601和阀的后压贯通;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环形波纹盲管308′其内腔充斥干燥的高压空气,形成空气弹簧;输出段1″环壁亦有径向的连通孔105″;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轴向端面面积大于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轴向端面面积。
附图17所示,为开启状态,打开控制阀605,管网的介质压力通过连通管600进入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的介质压力形成的推力大于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高压空气形成的推力,推动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在阀的后压和阀的前压之压力接近平衡之后,再打开控制阀Ⅱ606,连通管Ⅰ601和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贯通,阀门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附图18所示,为紧急关闭状态,此时,阀的后压管道爆裂,从阀的前压注入的介质压力通过连通管600和连通管Ⅰ601直接流入阀的后压,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无法形成推力,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高压空气形成的推力推动阀体2向输入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上游介质流;然后,远程控制依次关闭控制阀605和控制阀Ⅱ606。
附图19所示,为紧急关闭状态,此时,阀的前压管道爆裂,从阀的后压注入的介质压力通过连通管Ⅰ601和连通管600直接流入阀的前压,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无法形成推力,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下游介质流;然后,远程控制关闭控制阀Ⅱ606和控制阀605。
实施例十四
参看附图20,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盲管驱动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启闭;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流通孔103有顺流的倾角;袖管Ⅱ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环形波纹盲管308′;关闭阀门时,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注入驱动介质如干燥的高压空气;开启阀门时,放掉驱动介质;与袖管Ⅰ2′端面相对应的外阀体8端部设置两个对称的圆孔,压缩弹簧4穿过圆孔,然后,将螺杆507′后段螺旋进入圆孔其缩小直径的前段插入压缩弹簧4内环,压缩弹簧4直抵袖管Ⅰ2′端面,调节螺杆507′可以改变压缩弹簧4的轴向弹性力度;输入段1′环壁设置两个径向止逆装置609,阀门关闭后,其中一个止逆装置609和内腔200相对应;输出段1″环壁设置一个径向的止逆装置609。
附图20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将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干燥的高压空气放掉,压缩弹簧4的弹力推动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将高压空气注入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阀门关闭。
实施例十五
参看附图21、22,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紧急切断;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环形波纹盲管308′,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通过连通管600和阀的前压贯通;与袖管Ⅰ2′端面相对应的外阀体8端部设置两个对称的圆孔,压缩弹簧4穿过圆孔,然后,将螺杆507′后段螺旋进入圆孔其缩小直径的前段插入压缩弹簧4内环,压缩弹簧4直抵袖管Ⅰ2′端面;输入段1′环壁设置有两个径向止逆装置609,阀门关闭后,其中一个止逆装置609和内腔200相对应;输出段1″环壁设置一个径向的止逆装置609。
附图21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压力正常,进入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介质形成的推力小于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
附图22所示,为紧急关闭状态,此时,管网介质压力异常超高,进入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高压介质形成的推力大于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向输入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介质流。
实施例十六
参看附图23,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安全、止回、压力启闭;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环形波纹盲管308′其内腔通过连通管600和阀的前压贯通;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与袖管Ⅱ2″端面相对应的外阀体8端部设置两个对称的圆孔,压缩弹簧4穿过圆孔,然后,将螺杆507′后段螺旋进入圆孔其小直径的前段插入压缩弹簧4内环,压缩弹簧4直抵袖管Ⅱ2″端面;输入段1′环壁设置两个径向止逆装置609,阀门关闭后,其中一个止逆装置609和内腔200相对应;输出段1″环壁设置一个径向的止逆装置609。
附图23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进入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的介质压力形成的推力大于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
实施例十七
参看附图24,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安全、止回、压力启闭;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流通孔103有顺流的倾角;袖管Ⅱ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306,输入段1′环壁有径向的连通孔105″和径向的止逆装置609;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输出段1″的环壁亦有径向连通孔105″;袖管Ⅱ2″端面与相对应的外阀体8内端面之间设置压缩弹簧4。
附图24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进入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的介质压力大于压缩弹簧4的弹力,推动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出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
实施例十八
参看附图25、26、27,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用于双向爆管紧急切断;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圆锥面;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四个径向流通孔103;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四个径向孔道200″;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环形波纹盲管308′其内腔通过带控制阀605的连通管600和阀的前压贯通,并与带控制阀Ⅱ606的连通管Ⅰ601和阀的后压贯通,同时,连通管Ⅰ601中部有一个带止回阀608的支管连接外阀体8内腔8′;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与袖管Ⅱ2″端面相对应的外阀体8端部设置两个对称的圆孔,压缩弹簧4穿过圆孔,然后,将螺杆507′后段螺旋进入圆孔其缩小直径的前段插入压缩弹簧4内环,压缩弹簧4直抵袖管Ⅱ2″端面;输入段1′环壁设置两个径向止逆装置609,阀门关闭后,其中一个止逆装置609和内腔200相对应;输出段1″环壁设置一个径向的止逆装置609。
附图25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打开控制阀605,管网的介质通过连通管600进入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其介质压力形成的推力大于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在阀的后压和阀的前压之压力接近平衡之后,再打开控制阀Ⅱ606,连通管Ⅰ601和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贯通,阀门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附图26所示,为紧急关闭状态,阀的后压管道爆裂,从阀的前压注入的介质压力通过连通管600和连通管Ⅰ601直接流入阀的后压,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无压力支撑,压缩弹簧4的弹力推动阀体2轴向回位,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介质流;然后,远程控制依次关闭控制阀605和控制阀Ⅱ606。
附图27所示,为紧急关闭状态,此时,阀的前压管道爆裂,从阀的后压注入的介质压力通过连通管Ⅰ601和连通管600直接流入阀的前压,环形波纹盲管308′内腔无压力支撑,压缩弹簧4的弹力推动阀体2轴向回位,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介质流;然后,远程控制依次关闭控制阀Ⅱ606和控制阀605。
实施例十九
参看附图28、29、30,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阀体防冲蚀芯管阀,附图28、29,用于安全、止回、压力启闭;附图30,一、用于突发情况下的人为控制紧急关闭,二、用于启闭;所述隔层100内核的两个轴向端面是舌形三角坡面100′;输入段1′和输出段1″均有两个径向流通孔103;袖管Ⅰ2′的环形内壁包裹防冲蚀套201′的一端,防冲蚀套201′有两个径向孔道200″;输入段1′与袖管Ⅰ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压力舱306,输入段1′环壁有径向的连通孔105″和径向的止逆装置609;输出段1″与袖管Ⅱ2″的结合部设置波纹管密封件300,输出段1″的环壁亦有径向连通孔105″;与袖管Ⅱ2″端面相对应的外阀体8端部设置两个对称的圆孔,压缩弹簧4穿过圆孔,然后,将螺杆507′后段螺旋进入圆孔其缩小直径的前段插入压缩弹簧4内环,压缩弹簧4直抵袖管Ⅱ2″端面;配备两种不同长度尺寸的螺杆507′,短螺杆507′用于安全、止回、压力启闭的压缩弹簧4的弹性调节,长螺杆507′用于紧急情况下人为关闭阀门;外阀体8内环面与阀体2外环面之间设置滚珠707并附着于阀体2外环面。
用于安全、止回、压力启闭:
附图28所示,为开启状态,此时,进入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的介质压力大于压缩弹簧4的弹力,推动阀体2向输出段1″方向移动,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离开环形阀芯101,防冲蚀套201′的孔道200″与输入段1′的流通孔103相对相通,介质流通。
附图29所示,为关闭状态,此时,进入波纹管压力舱306内腔的介质压力小于压缩弹簧4的弹力,阀体2轴向回位,袖管Ⅱ2″喉部的环形阀座201与环形阀芯101紧密相贴,切断介质流。
防冲蚀套201′的设置,终止了安全阀在介质压力在临释放点时不断出现的断断续续释放现象。
用于关闭:
附图30所示,为关闭状态,此时,需要关闭阀门,卸掉短螺杆507′和压缩弹簧4,使用长螺杆507′推动阀体2轴向回位,切断介质流。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4042.0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743639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F16K3/26
专利分类号:F16K3/26;F16K3/30;F16K3/314;F16K15/18;F16K17/04;F16K17/196;F16K27/04;F16K31/04;F16K31/12;F16K41/10
范畴分类:27F;
申请人:卢星霖
第一申请人:卢星霖
申请人地址: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华严北里小区65号楼2门502室
发明人:卢星霖
第一发明人:卢星霖
当前权利人:卢星霖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