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依赖性论文_陈雷,郝硕,梅瑞雪,贾伟,李文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度依赖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温度,依赖性,超导体,效应,棘轮,块体,聚碳酸酯。

温度依赖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雷,郝硕,梅瑞雪,贾伟,李文权[1](2019)在《节约型双相不锈钢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及其固溶温度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leeble-3800试验机上进行了经1000~1200℃固溶处理后的节约型双相不锈钢(LDX)的拉伸变形实验,利用TEM分析了其加工硬化特性的微观机制,利用XRD测定计算了不同条件下形变诱导马氏体的饱和转变量。基于加工硬化规律对变形温度(室温~100℃)的敏感性,分别提出了室温变形时TRIP效应诱发塑性增量(或均匀延伸率增量)的量化指标:表观塑性增量(Δe)、单位体积马氏体诱发的平均塑性增量(■)及只与奥氏体稳定性有关的本征塑性增量(Δe*),探讨了固溶温度对它们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LDX中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SIMT)存有γ→ε→α′与γ→α′2种机制,引发TRIP效应并使LDX表现出"叁阶段"加工硬化特征。不同固溶温度分别对应不同的临界变形温度(M_d),使LDX在M_d温度变形时不存在TRIP,固溶温度越高,M_d越低、Δe越小。随着固溶温度增加,■逐渐增加,而Δe*则逐渐减小,即奥氏体越稳定,TRIP本征增量越小。此外,■与Δe*均与奥氏体稳定性系数(k)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旭敏,方峰,蒋建清,周雪峰,候宇鑫[2](2019)在《形变影响TC4钛合金组织和性能演变的温度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等应变速率高温拉伸试验,研究了TC4钛合金在不同形变温度下微观组织和性能的演变行为,着重探讨了形变对钛合金组织演化、相变的影响作用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α+β两相区变形,随形变温度升高,峰值应力及所需应变降低。形变对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作用随形变温度变化而改变:两相区中低温段(900℃以下),形变促进初生α相再结晶,细化初生α相尺寸;两相区高温段(900℃以上),形变促进次生α相球化,其作用随温度升高先增强后减弱。形变影响β→α相变进程,提高次生α相形核率,尤以两相区中低温段变形更为显著,从而使得片层状次生α相数量增加、间距明显细化。随形变温度升高,组织中α相总量先下降后上升,导致硬度先降低后升高,耐蚀性先升高后下降。其中900℃变形时,TC4钛合金α相总量最少(约57%),硬度略有降低而耐蚀性达到最优。(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张一铭,郑小磊,温变英[3](2019)在《PBT/PC/GNP复合材料导电导热性能的温度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碳酸酯(PC)共混物为基体,石墨纳米片(GNP)为导电导热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复合材料,考察了填料含量和温度对复合材料导电、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NP含量的增加,PBT/PC/GNP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提高。当GNP体积含量为3%时,发生逾渗现象,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从1.26×10~(16)Ω·cm降低到1.16×10~(10)Ω·cm,降低了6个数量级;当GNP体积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仅为16Ω·cm,达到半导体水平;此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99 W/(m·K),较PBT/PC提高了294%。PBT/PC/GNP复合材料呈现正温度效应,其体积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加,并在PBT熔点附近发生突变,随着GNP含量增多,其正温度效应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比热升高、热扩散系数下降,而导热系数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赵正卫,席忠亮,王海涛[4](2019)在《金属有机骨架体系结构对溶剂、pH、摩尔比和温度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具有特定结构且有着某种性质的功能性材料是材料科学的战略目标之一。由于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新型的晶体多孔材料,成为近年来材料研究的热点。在MOFs的结晶合成过程,存在着许多合成因素起着微妙的作用,因此对结构的预想设计,以及属性和功能的控制成为该领域的重大挑战。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溶剂的性质、pH、物料的量和温度是决定MOFs结构的四个关键条件参数。讲述了这些因素对多个不同MOFs合成的影响,以探明不同因素对不同结构的MOFs性质和形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杨洪斌[5](2019)在《酶的最适温度的时间依赖性和温度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国内大学本科生物化学教材并没有明确阐释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发生原理,导致生物学教师在这个知识点上有所欠缺。实际上,酶的最适温度并不是一个固定值,酶的最适温度具有时间和温度依赖性,且酶的最适温度是酶开始变性失活的温度,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不会选择在这样的温度下进行化学反应。(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航,康国政,于超[6](2018)在《AZ31镁合金单轴循环变形行为温度依赖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温度下(即25、100、150、200和250℃)对挤压AZ31镁合金进行了单轴应变控制和应力控制循环变形实验研究,揭示了AZ31镁合金的循环软/硬化行为和棘轮效应的温度依赖性。通过改变的峰值应力和相对应的谷值应力来反映不同变形机理(即位错滑移和孪生/解挛变形)作用下拉伸和压缩方向上的棘轮效应。讨论了温度对于AZ31镁合金单轴棘轮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AZ31镁合金的拉-压非对称性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削弱。在对称应变控制循环加载过程中,拉伸方向和压缩方向在低温下都存在明显的循环硬化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最终都转变为循环软化。在应力控制循环加载过程中,在不同加载温度下平均应力方向都产生明显的棘轮变形。拉伸方向的棘轮效应十分依赖于实验温度,温度越高,棘轮应变和棘轮应变率越大;而压缩方向的棘轮应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即低于150℃)对于温度并不敏感。不同的谷/峰值应力对于拉伸/压缩方向棘轮行为的影响同样与实验温度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段丁槊[7](2018)在《高温超导体电阻对温度的依赖性及迈斯纳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高温超导体电阻对温度的依赖性,采用了四点电探针和铱热敏电阻的超导材料装在铝壳中,利用计算机绘制了温度与电压(电位差)的关系图像。并且通过使磁体和超导体相互靠近,磁体的磁场在超导体表面产生超导电流,磁场被扭曲产生向上浮力,从而观测悬空状来间接证明迈斯纳效应。(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5期)

张乘胤,张能辉[8](2018)在《衣壳内部DNA微结构的温度依赖性及其对病毒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AFM纳米压痕实验显示温度上升使HSV-1病毒DNA刚度显着下降,这与体相DNA系统对温度的不敏感性相矛盾。致力于构建病毒DNA微结构与病毒宏观刚度之间联系,研究病毒DNA刚度的温度敏感性。方法 基于冷冻电镜关于病毒DNA有序区和无序区共存的发现,假设衣壳DNA链微结构分为有序区(六角相)和无序区(胆甾相),且两区域内DNA均遵循逆线轴结构排布规律,但具有不同链间距。将DNA链粗粒化为圆柱体,考虑有序区DNA链间吸引和排斥、无序区DNA链间排斥和构象熵波动、DNA链自身弹性弯曲及介电常数和持续长度的(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17)

裴彬[9](2018)在《基于时间和温度依赖性的SBS/多聚磷酸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多聚磷酸掺量对SBS/多聚磷酸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流变特性的影响,对比复合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流变特性的差异,本文采用SK90号基质沥青、制备4.5%SBS改性沥青以及SBS/多聚磷酸复合改性沥青。对沥青试样进行60℃频率扫描和30℃-60℃温度扫描试验,分析沥青结合料复数模量、相位角随加载频率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SBS/多聚磷酸复合改性沥青的复数模量值远大于基质沥青,SBS/多聚磷酸复合改性沥青的复数模量随着多聚磷酸掺量的增多而增大;SBS改性沥青和SBS/多聚磷酸复合改性沥青的相位角随荷载作用频率上升而迅速增大;SBS改性沥青和SBS/多聚磷酸复合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较基质沥青有了显着的改;3.5%SBS+1.6%PPA复合改性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大于改性剂掺量为4.5%的SBS改性沥青。(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孙劲松[10](2018)在《应力诱发非晶合金结构演化的温度依赖性及与塑性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合金的室温塑性变形是通过高度局域化的剪切带方式进行,而有限的剪切带数量导致非晶合金呈现出显着的室温脆性,这制约了其在工程领域应用,因此对非晶合金进行韧化也就十分必要。剪切带的形核与扩展依赖于微观结构,而结构演化与加载环境密切相关。本文针对非晶合金室温脆性的特点,以Vit.105块体非晶合金为研究体系,从应力导致微观结构演化的温度依赖性出发,分析了预处理温度对Vit.105非晶合金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行为的影响:在-150℃、室温(RT)、100℃和150℃条件下对Vit.105块体非晶合金进行准静态侧压处理,侧压载荷为9KN。通过DSC测试发现低温(-150℃)条件下的侧压预处理的合金结构驰豫焓变?值较大,其自由体积升高的效果较为明显。通过维氏硬度测试,不同温度侧压预处理后试样的维氏硬度相较于铸态试样更低,达到了“软化”合金的目的,促使合金由“脆”向“塑”进行转变。通过室温环境下的单轴准静态压缩实验,发现随着侧压温度降低塑性变形有明显增强的趋势,经-150℃侧压预处理后,合金试样的工程塑性应变最大,并且剪切带温升最小,有利于阻止剪切带的扩展。通过合金的断口和侧面形貌观察,发现-150℃预处理后的合金断口脉络状组织最密集,同时侧面剪切带增殖也最明显,剪切带之间出现相互交错现象,剪切带之间的相互交错能阻碍剪切带的扩展,宏观上就能表现出更好塑性变形能力。通过低温轧制处理发现,非晶合金的塑性变形与减薄量有直接联系。通过DSC测试表明低温轧制条件下,减薄量为9%的试样合金结构驰豫焓变?的值最大,其自由体积升高的效果明显。通过室温准静态压缩实验发现当低温轧制减薄量为5%-7%时,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最好。通过SEM观察到当减薄量在9%时,在试样中观察到裂纹的存在,从而导致合金的杨氏模量降低、强度以及塑性变形也发生下降。自由体积含量的增加能够促使非晶合金剪切带的形核与增殖,同时剪切带较小的温升能使合金状态较快的恢复,与剪切带之间的交割现象共同提高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5-02)

温度依赖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等应变速率高温拉伸试验,研究了TC4钛合金在不同形变温度下微观组织和性能的演变行为,着重探讨了形变对钛合金组织演化、相变的影响作用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α+β两相区变形,随形变温度升高,峰值应力及所需应变降低。形变对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作用随形变温度变化而改变:两相区中低温段(900℃以下),形变促进初生α相再结晶,细化初生α相尺寸;两相区高温段(900℃以上),形变促进次生α相球化,其作用随温度升高先增强后减弱。形变影响β→α相变进程,提高次生α相形核率,尤以两相区中低温段变形更为显著,从而使得片层状次生α相数量增加、间距明显细化。随形变温度升高,组织中α相总量先下降后上升,导致硬度先降低后升高,耐蚀性先升高后下降。其中900℃变形时,TC4钛合金α相总量最少(约57%),硬度略有降低而耐蚀性达到最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度依赖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雷,郝硕,梅瑞雪,贾伟,李文权.节约型双相不锈钢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及其固溶温度依赖性[J].金属学报.2019

[2].李旭敏,方峰,蒋建清,周雪峰,候宇鑫.形变影响TC4钛合金组织和性能演变的温度依赖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3].张一铭,郑小磊,温变英.PBT/PC/GNP复合材料导电导热性能的温度依赖性[J].工程塑料应用.2019

[4].赵正卫,席忠亮,王海涛.金属有机骨架体系结构对溶剂、pH、摩尔比和温度依赖性[J].当代化工.2019

[5].杨洪斌.酶的最适温度的时间依赖性和温度依赖性[J].生物学通报.2019

[6].李航,康国政,于超.AZ31镁合金单轴循环变形行为温度依赖性的实验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7].段丁槊.高温超导体电阻对温度的依赖性及迈斯纳效应研究[J].科技风.2018

[8].张乘胤,张能辉.衣壳内部DNA微结构的温度依赖性及其对病毒刚度的影响[C].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8

[9].裴彬.基于时间和温度依赖性的SBS/多聚磷酸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8

[10].孙劲松.应力诱发非晶合金结构演化的温度依赖性及与塑性的关联[D].长安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添加乳化剂的HPKS熔化结晶曲线神经元共振的温度依赖性Fig....陶瓷样品的变温介电常数频谱;...制备薄膜生长速度和生长温度的关...的应变特性基于HITRAN的JavaHAWKS光谱模拟软件界...

标签:;  ;  ;  ;  ;  ;  ;  

温度依赖性论文_陈雷,郝硕,梅瑞雪,贾伟,李文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