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克隆性缓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血病,基因,论文,HUMARA。
克隆性缓解论文文献综述
李克,王立,郝玉书,晁恒军,孟庆祥[1](1998)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前后克隆性演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动态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全缓解(CR)前后的克隆性演变及其与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和临床转归的关系。采用人雄激素受体(HUMARA)基因多态性──甲基化分析的方法对15例杂合子女性AML患者缓解前后的克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5例AML患者缓解方均为单克隆造血,经化疗完全缓解(CR)后其中的11的恢复为多克隆性造血,余4例仍为单克隆性造血,后者中的一例在检查后3个月复发,未发现CR后的克隆性与骨髓叁系病态造血有何关系。AML为一克隆性疾病,大部分AML患者CR后恢复正常多克隆性造血,但的有1/4的患者仍为单克隆造血。(本文来源于《白血病》期刊1998年03期)
李克[2](1996)在《HUMARA基因多态性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前后克隆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外已较多采用X连锁DNA多态性-甲基化分析方法分析几种血液病的克隆性。在已发现的几种X连锁DNA多态性标志中,人雄激素受体(HUMARA)基因多态性是最新也是公认较好的一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克隆性疾病,完全缓解后恢复正常多克隆性造血。但有报告称,部分患者缀解后造血仍呈单克隆性,这一现象引起了各作者的关注。我们对我国女子HUMARA基因的多念性以及30例初治AML病人,15例AML完全缓解病人和20例女性对照进行了克隆性分析。结果如下: (1).50例我国女子(30例未治AML患者,20例对照)中44例为HUMARA基因杂合子,杂台率为88%。 (2).20例对照女子中17例为HUMARA基因杂合子,后者中2例(11.6%)为X染色体偏颇灭活(skewed inactivation)。此二例偏颇灭活比率分别为1:4.8和1:5.8。 (3).30例未治AML患者中27例为HUMARA基因杂合子,后者全部为单克隆造血;其中15例做了核型的AML患者中6例核型正常,7例为单一核型异常,2例有2种以上核型异常。 (4).15例AML CR患者中11例(7(?).3%)为多克隆性造血,其余4例(26.7%)为X染色体偏颇灭活,这4例病人X染色体偏颇灭活比率明显高于2例偏颇灭活的对照女子,提示为单克隆性造血。 (5).前述4例克隆性缓解患者中的一例CR期曾恢复多克隆性造血,后又转为单克隆造血,同时出现新的核型异常和姊妹染色体分染(SCD)转阴;另3例中的2例核型正常,SCD均(+);这4例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均无明显的发育异常形态政变和原始细胞增多。 本文对于①.正常女性发生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的比例和原因;②.AML的克隆性发生和多步骤发病;③.AML缓解后的克隆性质,克隆性缓解发生的比例以及克隆性缓解发生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结论 1.我国女子HUMARA基因的杂合率约为88%,且具有稳定的甲基化式样。证明HUMARA基因是一个良好的克隆性标志。 2.约11.6%的本组正常女子血细胞为X染色体轻度偏颇灭活。因此在用此法对个例病人做克隆性判断时应小心谨慎。应有实验的正常对照(?)。 3.大部分AML病人CR后恢复正常多克隆性造血。 4.约有26.7%的AML患者缓解后为X染色体偏颇灭活,偏颇灭活率高于对照女子,提示仍为—克隆性造血。(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1996-05-24)
克隆性缓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国外已较多采用X连锁DNA多态性-甲基化分析方法分析几种血液病的克隆性。在已发现的几种X连锁DNA多态性标志中,人雄激素受体(HUMARA)基因多态性是最新也是公认较好的一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克隆性疾病,完全缓解后恢复正常多克隆性造血。但有报告称,部分患者缀解后造血仍呈单克隆性,这一现象引起了各作者的关注。我们对我国女子HUMARA基因的多念性以及30例初治AML病人,15例AML完全缓解病人和20例女性对照进行了克隆性分析。结果如下: (1).50例我国女子(30例未治AML患者,20例对照)中44例为HUMARA基因杂合子,杂台率为88%。 (2).20例对照女子中17例为HUMARA基因杂合子,后者中2例(11.6%)为X染色体偏颇灭活(skewed inactivation)。此二例偏颇灭活比率分别为1:4.8和1:5.8。 (3).30例未治AML患者中27例为HUMARA基因杂合子,后者全部为单克隆造血;其中15例做了核型的AML患者中6例核型正常,7例为单一核型异常,2例有2种以上核型异常。 (4).15例AML CR患者中11例(7(?).3%)为多克隆性造血,其余4例(26.7%)为X染色体偏颇灭活,这4例病人X染色体偏颇灭活比率明显高于2例偏颇灭活的对照女子,提示为单克隆性造血。 (5).前述4例克隆性缓解患者中的一例CR期曾恢复多克隆性造血,后又转为单克隆造血,同时出现新的核型异常和姊妹染色体分染(SCD)转阴;另3例中的2例核型正常,SCD均(+);这4例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均无明显的发育异常形态政变和原始细胞增多。 本文对于①.正常女性发生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的比例和原因;②.AML的克隆性发生和多步骤发病;③.AML缓解后的克隆性质,克隆性缓解发生的比例以及克隆性缓解发生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结论 1.我国女子HUMARA基因的杂合率约为88%,且具有稳定的甲基化式样。证明HUMARA基因是一个良好的克隆性标志。 2.约11.6%的本组正常女子血细胞为X染色体轻度偏颇灭活。因此在用此法对个例病人做克隆性判断时应小心谨慎。应有实验的正常对照(?)。 3.大部分AML病人CR后恢复正常多克隆性造血。 4.约有26.7%的AML患者缓解后为X染色体偏颇灭活,偏颇灭活率高于对照女子,提示仍为—克隆性造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克隆性缓解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克,王立,郝玉书,晁恒军,孟庆祥.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前后克隆性演变探讨[J].白血病.1998
[2].李克.HUMARA基因多态性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前后克隆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