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方位选择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皮层,选择性,方位,抑制,大鼠,可塑性,视网膜。
方位选择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陶[1](2015)在《猫17区细胞的方位选择性及方位功能柱中整合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皮层中神经元的方位选择性是一种特有的生理特性。在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方位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视皮层的方位功能柱。方位选择性的形成机制长期以来都争论不休,而对于方位功能柱的结构和功能的探讨也一直是热点问题。本文首先采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以经典感受野(classical receptive field,CRF)大小的刺激测量细胞的方位调制曲线,研究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方位选择性。对168个细胞的研究发现,猫初级视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V1)区的神经元方位调制曲线最佳方位的半高宽(width at half-height,WHH)和方位调制曲线的循环变化(circular variance,CV)都存在着多样性。研究发现细胞感受野的长宽比与WHH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而细胞感受野的长宽比与CV的相关性较弱。神经元的CV和神经元在垂直与最佳方位放电率之比有正相关性,也与细胞的自发放电存在着正相关性。此外,我们也发现细胞的调制指数(Modulation Ratio,MR)与细胞的方位选择性有负相关性。反之亦然。由于神经元外周整合特性的不同,我们将细胞分为外周抑制细胞(surround-suppressive,SS)和无外周抑制细胞(surround-non-suppressive,SN)。我们定量研究了猫17区119个神经元的中心-外周的方位调制曲线,发现外周抑制神经元(SS)和无外周抑制神经元(SN)存在着差异性。在97个SS细胞中发现中心-外周具有相同方位刺激时抑制加强,而在中心-外周方位相互垂直的刺激时抑制减弱或消失。相反,在27个SN细胞中发现:中心-外周方位相同时有明显的易化作用,中心-外周方位不同时,反应没有明显差异。此外,我们还发现这两种细胞中心-外周的方位选择性与细胞的空间整合有相关性。为了研究神经元的抑制强度与空间频率的关系,我们对201个细胞的空间频率进行了分析。发现神经元的最佳空间频率与细胞的CRF之间有负相关性。同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猫17区神经元的最佳空间频率与细胞的空间整合强度呈正相关性。另外,我们发现神经元的最佳空间频率与细胞的长度抑制有强相关性,而细胞的宽度抑制与细胞的最佳空间频率相关性较弱。结合电生理技术和内源性光学成像技术,研究了猫初级视皮层的方位功能柱分为同方位功能区(iso-orientation domain,IOD)和风车中心区(pinwheel center,PC)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发现,每个风车样方位功能柱可分为叁个不同的空间整合亚区。第一个亚区集中在PC区,这个区域的神经元感受野最小,具有强的方位不依赖的外周抑制;第二个亚区集中在IOD的中部,这个亚区的神经元有中等大小的感受野,具有强的方位依赖的外周抑制;第叁个亚区集中在IOD的外周,这个亚区的神经元具有最大的感受野,显示出弱的外周抑制,或无外周抑制的特性。综上所述,本论文主要发现:(1)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O/P与方位调制曲线的循环变化有强相关,与WHH相关较弱;而且,发现细胞非最佳方位的抑制是细胞具有低CV和窄WHH的重要因素。(2)外周抑制神经元(SS)和无外周抑制神经元(SN)感受野中心-外周相互作用存在着差异性,发现这两种细胞中心-外周的方位选择性与细胞的空间整合有相关性。(3)细胞的最佳空间频率与细胞的感受野呈负相关性,与细胞的空间抑制强度呈正相关性;特别是长度抑制作用与细胞的最佳空间频率有相关性。(4)猫初级视皮层的风车样方位功能柱按照神经元的空间整合特性不同可分为叁个亚区。这些结果对于更好的理解皮层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及为阐明各种视觉信息整合的机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张颖[2](2013)在《听觉方位分辨训练增强成年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选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相关实验技术,以单个神经元听反应特性为指标,以研究成年后的强化训练对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敏感性的影响。实验动物被分为正常组(CON,出生后即饲养于正常环境至第九周)、被动训练组(PE,出生后早期饲养于正常环境,从第八周起开始进行被动行为训练)、训练组(EXP,出生后早期饲养于正常环境,从第八周起开始进行分辨方位的强化训练)。训练持续约4周,各组动物在训练完毕,达到相应的方位分辨能力后(约生后第12周),采用电生理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检测各组成年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敏感性。从行为学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水平听空间方位分辨能力强化训练初期,EXP、PE两组动物的方位分辨正确率、反应时和角度偏差叁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训练中期直至后期,两组动物的方位分辨正确率、反应时和角度偏差叁项指标均呈现显着性差异(p<0.05)。在体电生理记录结果表明,经过水平方位敏感性知觉行为训练后的EXP组动物,其初级听皮层神经元水平方位敏感性与CON组动物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神经元方向选择曲线(directional selectivity curve, DS曲线)的水平方位角宽度(Azimuth Range of azimuth-selective curve [AR])在阈上10dB和阈上20dB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另外,依据神经元对方位的分辨能力,我们将检测到的所有神经元分为四类,统计其中方位敏感型神经元所占比例。结果显示,听空间方位训练引起神经元在方位敏感性上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叁组动物的方位敏感性神经元所占比例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我们又对所记录到的神经元按照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 BF)和最佳方位角(Best azimuth, BA)进行分类,其中CON、PE、EXP叁组动物AR宽度呈现出与总体一致的结果。在离体脑片上诱导LTP的结果显示,EXP组动物LTP的增幅明显大于CON组和PE组,并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电生理记录结果一致。结果显示,关键期后大鼠听觉功能仍然具有可塑性,强化训练能够提高成年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赵燕[3](2013)在《听觉分辨训练增强成年大鼠听觉方位选择性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听觉空间分辨训练和分子生物学(western blotting)等实验手段,从行为和分子两方面,探讨听觉分辨训练对成年大鼠方位敏感性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对了解听觉分辨训练诱导成年动物听皮层方位敏感性可塑性的分子机制具重要意义,同时对深入理解成年动物脑的功能可塑性机制也有一定的意义。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听觉空间分辨训练增强成年大鼠听空间方位敏感性实验对象为不同的叁组成年大鼠:进行听觉空间分辨训练的训练组(EXP),即动物对声音方位选择性反应;被动听空间分辨训练的被动训练组(PE),即动物对声音方位分辨无论正确与否的反应都给予强化,以及年龄相同、在正常条件下饲养、不做任何训练的正常对照组(CON)。分别记录训练组动物(EXP)和被动训练组动物(PE)的正确率(训练中正确分辨角度次数与总分辨角度次数比值)、反应时(声音发出后到动物到达取水处所用的时间)和角度偏差(空间方位训练中,大鼠实际所到达地方的角度和喇叭给声角度之间的差值),实验结果表明训练组动物(EXP)经过听觉空间分辨训练后能够迅速地分辨出不同方位的声源,且训练组动物(EXP)正确分辨空间方位角的时间低于同龄被动组动物(PE),训练组的角度偏差也明显小于同龄被动训练组动物(PE)。听觉空间分辨训练改变听皮层NMDA受体、GABAA受体亚单位表达实验在约12周龄的听空间分辨训练的训练动物(EXP)、听空间分辨训练的被动组动物(PE)和在正常饲养环境中的对照组动物(CON)上进行。采用分子生物学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听觉空间分辨训练对兴奋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训练组动物(EXP)听皮层抑制性GABAA受体α1和β2和β3亚单位、以及兴奋性NMDA受体NR2A和NR2B亚单位的表达量高于同龄被动组(PE),这表明听觉空间训练提高了GABAA受体α1和β2和β3亚单位、以及NMDA受体NR2A和NR2B亚单位的表达。同时NMDA受体NR2A与NR2B两个亚单位的表达比值增大,抑制性受体和兴奋性受体亚单位蛋白的表达量也都有所上调。这些结果提示我们,听觉方位分辨训练可以上调成年大鼠听皮层某些抑制性受体亚单位与兴奋性受体亚单位的表达量。(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徐陶,宋雪梅[4](2012)在《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中心-外周方位选择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系统对目标的认知依赖于目标和背景的对比。方位选择性是目标认知中的一个重要特性。这篇文章我们报道了猫初级视皮层(V1)神经元对中心-外周方位选择的特征依赖于神经元的空间整合特性。我们的结论是易化型整合野(F-ERF)神经元选择中心-外周连续性的方位,抑制性整合野(I-ERF)神经元选择中心-外周不连续性的方位。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这种特性可能在认知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程序手册 & 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3-28)
李光星[5](2008)在《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方位选择性强度与抑制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部分的初级视皮层神经元会对刺激图形的某方面属性具有选择性,例如刺激的朝向(方位)以及刺激图形的空间频率等等。发现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具有方位选择性被认为是视觉神经科学的关键发现之一。在初级视皮层神经元方位选择性的形成过程中,兴奋性输入和抑制性输入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皮层神经回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机制。但是,关于皮层抑制系统在方位选择性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现在仍在争论中,抑制强度与方位选择性强度间的关系还不清楚。为了研究抑制强度与方位选择性强度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在麻醉猫初级视皮层17区神经元周围用微电泳方法施加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及GABA_A受体选择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观察药物施加对神经元方位选择性强度及自发放幅度的影响。我们根据神经元方位选择性强弱将神经元划分为强方位选择性神经元、中等方位选择性神经元和弱方位选择性神经元。我们同时观测了施加药物对这叁类神经元(强、中、弱方位选择性)方位偏爱指数(Orientation bias)、方位调谐曲线半高半波宽及方位特异性指数(orientation-specificity index)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微电泳施加GABA和Bicuculline可以双向调节神经元的方位选择性强度;微电泳施加GABA对弱方位选择性神经元方位选择性强度提升效果最强,对中等方位选择性神经元效果次之,对强方位选择性神经元则基本没有提升效果;微电泳施加Bicuculline则与之完全相反,施加Bicuculline可以使强方位选择性神经元和中等方位选择性神经元的方位选择性强度明显下降,而对弱方位选择性神经元则基本没有效果;这种施加GABA和Bicuculline对方位选择性强度的影响是方位调谐曲线波宽和垂直最优方位比(orthogonal/optimal responses)共同变化的结果。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神经元的自发放幅度大小与其方位选择性强弱有一定的相关性,神经元方位选择性越强其自发放幅度越小。上述结果预示着初级视皮层中弱方位选择性神经元可能没有接收到足够的抑制性输入,而强方位选择性神经元则接收了强的抑制性输入。前人的研究发现长期吗啡暴露会导致初级视皮层神经元方位选择性下降及自发反应幅度升高,普遍猜测认为神经元反应特性的这种改变是皮层内抑制系统损伤的结果。如果这个猜测是正确的,那么根据我们上面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以下假设:在长期吗啡暴露动物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周围微电泳施加GABA应该会显着提高其方位选择性强度并使其自发反应幅度明显下降。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我们研究了微电泳施加GABA和Bicuculline对长期吗啡暴露猫和对照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方位选择性及自发反应幅度的影响。研究发现Bicuculline对长期吗啡暴露猫的作用显着小于对对照猫的作用,这说明长期吗啡暴露对抑制系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施加GABA可以显着提高长期吗啡暴露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方位选择性,长期吗啡暴露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表现出了与对照猫神经元相近的反应特性,这说明长期吗啡暴露对初级视皮层抑制系统的损伤要大于对兴奋性系统的损伤。通过实验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抑制强度与方位选择性强度之间关系的理解:神经元方位选择性的强弱与其接收的皮层抑制性输入的强度相关,方位选择性弱的神经元接收的皮层抑制输入相对较弱,而强方位选择性神经元接收的皮层抑制输入较强。研究证明通过微电泳施加GABA的方式可以使接收抑制输入较弱的神经元方位选择性上升,这对恢复由长期吗啡暴露导致的初级视皮层功能的下降可能很有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8-10-01)
陈岗[6](2005)在《整合野对初级视皮层区神经元方位选择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应用反向相关法在麻醉和麻痹的猫上研究了整合野对初级视皮层细胞方位选择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视觉刺激的大小对细胞的方位选择性有着显着的影响。整合野显着的提高了细胞的方位选择性。刺激面积越大,细胞的方位选择性就越好。此外,我们还通过比较细胞在不同延迟时刻的方位选择性,进一步研究了整合野对细胞的动态方位选择性的影响。我们发现细胞在不同时间有着不同的最佳方位和方位选择性带宽。当刺激局限于感受野时这种动态性变化的幅度较小,而刺激扩展到整合野后这种变化的幅度会相应增加。经过应用信息论进行分析表明,单位放电所传递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效率同细胞的方位选择性和方位选择的动态程度相关。整合野显着提高了前两个参数的值。综上所述,整合野不仅提高了细胞的方位选择性,而且提高了细胞的方位选择的动态性,从而提高了视皮层处理信息的效率和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期刊2005-01-01)
杨谦,齐翔林,汪云九[7](2000)在《简单细胞方位选择性感受野组织形成的神经网络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视皮层简单细胞方位选择性感受野形成的动态组织过程,试图构建一个由侧膝体神经元和视皮层简单细胞组成的,且遵从Hebbian学习规则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该模型来考察简单细胞对自然图像刺激特征的编码过程和神经表达.结果表明,感受野的结构正反映了简单细胞的最优方位选择性,它也是由非监督学习过程决定并自组织涌现的.这还说明简单细胞的方位选择性是在层间细胞的相互作用基础上动态自组织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期刊2000年04期)
邱志诚,黎臧,顾凡及,寿天德[8](2000)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感受野的一种新模型 II.神经节细胞方位选择性中心周边相互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文建立的二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含大周边感受野模型基础上 ,结合生理实验结果模拟了神经节细胞的方位选择性特性。文中采用椭圆感受野的观点解释了方位选择性的成因。并通过中心区以外区域对中心区方位选择性的复杂调制组合 ,展示了感受野不同亚单元对方位选择性的影响作用 ;指出方位选择性的成因是感受野椭圆亚单元的存在;感受野复杂的方位选择性是由于中心和周边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竞争的不同结果造成的;同时指出对椭圆感受野 ,倍频反应也会有相应的方位选择性。(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操安,周逸峰,寿天德[9](1998)在《视皮层细胞方位选择性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哺乳动物视皮层细胞方位选择性的形成机制一直是视觉研究的热点。近来许多新的实验事实和假说,使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会聚学说面临挑战。不同假说争论的问题在于:皮层下的输入和皮层内作用二者谁在方位选择性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皮层内对方位选择性强度的放大作用主要是兴奋性的还是抑制性的?本文对有关这一研究的新进展作了评述,试图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视觉方位选择性这一经典感受野特性。(本文来源于《生理科学进展》期刊1998年01期)
周逸峰,寿天德[10](1993)在《去除视皮层的猫外膝体神经元方位、方向选择性的初步有序排列》一文中研究指出自 Levick 等首次发现并定量研究猫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方位倾向性以来,视觉系统皮层下细胞的方位选择性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Shou 等人对猫外膝体细胞的方位选择性进行了详细的定量研究,他们发现相邻外膝体细胞具有相近的最优方位,故具有初步的有序排列.这种有序的排列对不同细胞类型(ON,OFF,X,Y)、感受野在视网膜上不同位置的细胞均存在,可能为视皮层细胞的方位功能柱提供一种预安排.近来的工作发现猫外膝(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93年18期)
方位选择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采用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相关实验技术,以单个神经元听反应特性为指标,以研究成年后的强化训练对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敏感性的影响。实验动物被分为正常组(CON,出生后即饲养于正常环境至第九周)、被动训练组(PE,出生后早期饲养于正常环境,从第八周起开始进行被动行为训练)、训练组(EXP,出生后早期饲养于正常环境,从第八周起开始进行分辨方位的强化训练)。训练持续约4周,各组动物在训练完毕,达到相应的方位分辨能力后(约生后第12周),采用电生理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检测各组成年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敏感性。从行为学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水平听空间方位分辨能力强化训练初期,EXP、PE两组动物的方位分辨正确率、反应时和角度偏差叁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训练中期直至后期,两组动物的方位分辨正确率、反应时和角度偏差叁项指标均呈现显着性差异(p<0.05)。在体电生理记录结果表明,经过水平方位敏感性知觉行为训练后的EXP组动物,其初级听皮层神经元水平方位敏感性与CON组动物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神经元方向选择曲线(directional selectivity curve, DS曲线)的水平方位角宽度(Azimuth Range of azimuth-selective curve [AR])在阈上10dB和阈上20dB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另外,依据神经元对方位的分辨能力,我们将检测到的所有神经元分为四类,统计其中方位敏感型神经元所占比例。结果显示,听空间方位训练引起神经元在方位敏感性上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叁组动物的方位敏感性神经元所占比例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我们又对所记录到的神经元按照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 BF)和最佳方位角(Best azimuth, BA)进行分类,其中CON、PE、EXP叁组动物AR宽度呈现出与总体一致的结果。在离体脑片上诱导LTP的结果显示,EXP组动物LTP的增幅明显大于CON组和PE组,并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电生理记录结果一致。结果显示,关键期后大鼠听觉功能仍然具有可塑性,强化训练能够提高成年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选择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方位选择性论文参考文献
[1].徐陶.猫17区细胞的方位选择性及方位功能柱中整合特性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2].张颖.听觉方位分辨训练增强成年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选择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赵燕.听觉分辨训练增强成年大鼠听觉方位选择性的分子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4].徐陶,宋雪梅.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中心-外周方位选择性的研究[C].第一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程序手册&论文摘要集.2012
[5].李光星.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方位选择性强度与抑制的关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6].陈岗.整合野对初级视皮层区神经元方位选择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
[7].杨谦,齐翔林,汪云九.简单细胞方位选择性感受野组织形成的神经网络模型[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0
[8].邱志诚,黎臧,顾凡及,寿天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感受野的一种新模型II.神经节细胞方位选择性中心周边相互作用机制[J].生物物理学报.2000
[9].操安,周逸峰,寿天德.视皮层细胞方位选择性研究的新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1998
[10].周逸峰,寿天德.去除视皮层的猫外膝体神经元方位、方向选择性的初步有序排列[J].科学通报.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