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藤酮类化合物论文-周荷盈,王粤峰,莫小余

鱼藤酮类化合物论文-周荷盈,王粤峰,莫小余

导读:本文包含了鱼藤酮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灰毛豆属,Tephrosia,purpurea,异黄酮,鱼藤酮

鱼藤酮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周荷盈,王粤峰,莫小余[1](2016)在《灰毛豆中异黄酮类、鱼藤酮类及coumestan类化合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灰毛豆Tephrosia purpurea枝叶部位的化学成分;丰富灰毛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数据库。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手段和现代波谱分析方法以及通过对照文献,深入系统地对灰毛豆T.purpurea的枝叶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结果:从灰毛豆T.purpurea中共分离鉴定出10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12a-dehydro-6-hydroxysumatrol(1),elongatin(2),tephcalostan C(3),7,4'-dihydroxy-3',5'-dimethoxyisoflavone(4),4'-demethyltoxicarol isoflavone(5),tephcalostan B(6),5,7-di-O-prenylbiochanin A(7),tephcalostan D(8),tephcalostan(9),6a,12a-dehydro-2,3,6-trimethoxy-8-(3',3'-dimethylallyl)-9,11-dihydroxyrotenone(10),3,4,8,9-dimethylenedioxypterocarpan(11),12a-hydroxy-β-toxicarol(12)。结论:除化合物4外,其他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6年14期)

胡林子,李新华,马永全,于新[2](2011)在《非洲山毛豆种子中鱼藤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毛豆种子中鱼藤酮及其类似物的含量。两种试验方法均以鱼藤酮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其最大吸收波长294nm处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以zorbax eclipse plus C18 (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V(甲醇):V(水)=69:31,柱温25℃,流速0.8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94nm。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鱼藤酮类物质含量为24.29mg/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藤酮含量为1.49mg/g。方法学考察显示,UV法具有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经济等特点,是一种检测非洲山毛豆种子鱼藤酮类物质含量的较好手段。HPLC法操作相对复杂,但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回收率高,是一种测定鱼藤酮有效含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纪伟,崔玉兰,陈仁娟,林新仁,周庆新[3](2010)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鱼藤根中的2种鱼藤酮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分离制备鱼藤根中2种鱼藤酮类化合物的高速逆流色谱法。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为7∶0.25∶5∶3)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850r/min、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254nm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从50mg鱼藤根粗提物中得到了2种鱼藤酮类化合物,分别为6.4mg纯度为96.60%的鱼藤酮和23.4mg纯度为97.87%的鱼藤素。该方法为鱼藤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0年08期)

卢海英,梁敬钰,余平,陈雪英[4](2009)在《毛鱼藤根中的鱼藤酮类化合物Ⅱ(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广东产毛鱼藤(Derris elliptica (Roxb.) Benth.)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手段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鱼藤酮类化合物, 分别为:7′-羟基-6a, 12a-脱氢鱼藤素(7′-hydroxy-6a, 12a-dehydrodeguelin, 1), 6-羟基-6a, 12a-脱氢鱼藤素(6-hydroxy-6a, 12a- dehydrodeguelin, 2), (6aR, 12aR, 4′R, 5′S)-4′, 5′-dihydro-4′, 5′-dihydroxytephrosin (3), 6′-羟基-6a, 12a-脱氢鱼藤酮(6′-hydroxy-6a, 12a-dehydrorotenone, 4), (-)-rotoic acid (5), (-)-deguoic acid(6), 12-deoxo-12α-acetoxyelliptone(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2~ 6为首次从鱼藤属中分得, 化合物7为首次从毛鱼藤中分得。(本文来源于《中国天然药物》期刊2009年01期)

杨益东,卿晨[5](2007)在《鱼藤酮类化合物Mirabijalone-B抗肿瘤作用及对DNA拓扑异构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鱼藤酮类化合物 Mirabijalone-B 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对 DNA 拓扑异构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 HL60、人红白血病细胞株 K562、人肺腺癌细胞株 A549、人肝癌细胞株 BEL-7402和人胃癌细胞株 SGC-7901为模型,采用 MTT 法检测化合物 Mirabijalone-B 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肿瘤细胞以一定浓度接种于96孔板,90μl/孔。贴壁生长细胞待接种24h 贴壁后加药,悬浮细胞接种后即加药, Mirabijalone-B 设5个受试浓度,分别为0.01、0.1、1、10、100 μg/ml。贴壁生长细胞药物作用时间为72 h,悬浮生长细胞物作用时间为48h。作用后加入 MTT(5mg/ml,20g1),4h 后加入叁联液溶解,12-20 h 后酶标仪测 A_(570)值。计算各浓度作用下细胞生长抑制百分率,LOGIT 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 IC50。以小鼠艾氏腹水瘤 EAC 细胞为来源提取 DNA 拓扑异构酶(TOPO) Ⅱ、TOPO Ⅰ为购买的来源于小牛胸腺的商品化酶,以 pBR322 DNA 为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化合物 Mirabijalone-B 对 DNA 拓扑异构酶活性的影响。在分别在反应体系液Ⅰ和Ⅱ中加入0.25μg pBR322 DNA、2U TOPO Ⅰ或1U TOPO Ⅱ,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 Mirabijalone-B,使其终浓度为0.64、3.2、16、80和400μg/ml,并加入蒸馏水至总体积20μl。置37℃温育30min。加2μL 10%SDS 和2μL 10mg/ml 蛋白酶 K 终止反应,继续37℃温育30min, 于1%凝胶电泳60V、2.5h,0.5μg/ml EB 在1×TBE buffer 染色0.3-1 h,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照相。结果:化合物 Mirabijalone-B 对以上人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在1.26-8.73μg/ml 之间;随着 Mirabijalone-B 作用浓度的增加,TOPO Ⅰ(TOPO Ⅱ)的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底物 pBR322 DNA 被 TOPO Ⅰ或 TOPO Ⅱ解旋成松弛型的 DNA 逐渐减少,超螺旋型 DNA 逐渐增多, Mirabijalone-B 在16μg/ml 和80μg/ml 时分别完全抑制了 TOPO Ⅰ和 TOPO Ⅱ的活性,表现为松弛型 DNA 完全转变为超螺旋型 DNA。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Mirabijalone-B 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明显抑制 DNA TOPO 的活性,其中对 TOPO Ⅰ的抑制作用强于 TOPO Ⅱ,提示 DNA TOPO 尤其是 TOPO Ⅰ可能是化合物 Mirabijalone-B 抗肿瘤作用的分子靶点之一。(本文来源于《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06-01)

吴兴军[6](2003)在《马来鱼藤中一新的鱼藤酮类化合物及相关成分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发现鱼藤酮具很强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MIC 为1.3μg/mL),进而从马来鱼藤Derris malaccensis Prain 根分离出一新的鱼藤酮类化合物 derrisin(1)和10个已知的该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该植物干燥根的甲醇提取物用乙酸乙酯和水分配提取。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着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IC_(50)<1μg/mL。从该部位(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期刊2003年01期)

曾鑫年,J,Coll,张善学,刘新清[7](2002)在《植物中鱼藤酮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1 引  言由于生产上对高效、低毒、低抗性的植物源杀虫剂的需要 ,以及近年发现其有抗癌活性 ,鱼藤酮类 (rotenoids)化合物的研究再次受到国内外重视。该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豆科的鱼藤属、灰毛豆属、合生果属、鸡血藤属、紫穗槐属、黄檀属、毒鱼豆属和蝶豆(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2年08期)

曾鑫年,COLL,Josep,张善学,刘新清,CAMPS,Francisco[8](2002)在《植物中鱼藤酮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分析鱼藤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是针对鱼藤酮的检测而建立的 ,因此它不适合于鱼藤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比较鱼藤酮类化合物的UV吸收光谱发现 ,原方法中的检测波长 (2 80nm~ 30 0nm)不适于鱼藤素、毛鱼藤酮及其类似物的检测。通过试验确定适合鱼藤酮类化合物的检测波长为 2 40nm。用CHCl3 MeOH(体积比 9∶1)溶剂提取出的植物中的鱼藤酮类化合物 ,经C18柱进行色谱分离后 ,以MeOH H2 O(体积比 6 6∶34 )为洗脱剂对鱼藤酮类化合物进行等度洗脱。实验结果表明 ,改进的方法可一次性分离检测出鱼藤酮、鱼藤素、毛鱼藤酮及其 12a 羟基 和 6a ,12a 脱氢 类似物 ,各峰分离良好。(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02年02期)

曾鑫年,Coll,J.,张善学,刘新清,Camps,F.[9](2001)在《杀虫植物毛鱼藤中鱼藤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9:1氯仿/甲醇溶剂提取和层析纯化后,以反相HPLC进行分离分析发现,毛鱼藤根含鱼藤酮、鱼藤素、毛鱼藤酮、鱼藤醇酮、灰豆素、毛鱼藤醇酮、脱氢鱼藤酮、脱氢鱼藤素和脱氢毛鱼藤酮等多种鱼藤酮类化合物,其中主要含鱼藤酮1.31%(以植物干粉重量计)、鱼藤素0.73%和毛鱼藤酮0.19%。点滴处理家蚕叁龄幼虫试验表明,毛鱼藤酮的毒力显着高于鱼藤酮,二者的LD50分别为80.07μg/头和244.81μg/头。供试的其余几种鱼藤酮类化合物的活性则显着低于毛鱼藤酮和鱼藤酮,其中灰毛豆素、鱼藤醇酮和鱼藤素均有一定活性,但相差不大,而脱氢鱼藤酮的活性很低。(本文来源于《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1-10-01)

鱼藤酮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毛豆种子中鱼藤酮及其类似物的含量。两种试验方法均以鱼藤酮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其最大吸收波长294nm处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以zorbax eclipse plus C18 (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V(甲醇):V(水)=69:31,柱温25℃,流速0.8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94nm。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鱼藤酮类物质含量为24.29mg/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藤酮含量为1.49mg/g。方法学考察显示,UV法具有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经济等特点,是一种检测非洲山毛豆种子鱼藤酮类物质含量的较好手段。HPLC法操作相对复杂,但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回收率高,是一种测定鱼藤酮有效含量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鱼藤酮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周荷盈,王粤峰,莫小余.灰毛豆中异黄酮类、鱼藤酮类及coumestan类化合物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

[2].胡林子,李新华,马永全,于新.非洲山毛豆种子中鱼藤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J].中国食品学报.2011

[3].纪伟,崔玉兰,陈仁娟,林新仁,周庆新.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鱼藤根中的2种鱼藤酮类化合物[J].色谱.2010

[4].卢海英,梁敬钰,余平,陈雪英.毛鱼藤根中的鱼藤酮类化合物Ⅱ(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09

[5].杨益东,卿晨.鱼藤酮类化合物Mirabijalone-B抗肿瘤作用及对DNA拓扑异构酶的影响[C].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6].吴兴军.马来鱼藤中一新的鱼藤酮类化合物及相关成分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3

[7].曾鑫年,J,Coll,张善学,刘新清.植物中鱼藤酮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改进[J].分析化学.2002

[8].曾鑫年,COLL,Josep,张善学,刘新清,CAMPS,Francisco.植物中鱼藤酮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的改进[J].色谱.2002

[9].曾鑫年,Coll,J.,张善学,刘新清,Camps,F..杀虫植物毛鱼藤中鱼藤酮类化合物的研究[C].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

标签:;  ;  ;  ;  ;  

鱼藤酮类化合物论文-周荷盈,王粤峰,莫小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