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春秋军礼与骑士精神——论春秋时期的战争之“礼”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的共同点论文

刘颖:春秋军礼与骑士精神——论春秋时期的战争之“礼”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的共同点论文

摘要:春秋时期,礼仪之风盛行,尤其是在贵族阶层。在当时的情景下,“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够逾越,战争中亦是如此,于是就发生了很多令现代人看来堪称愚蠢的战事。无独有偶,在中世纪的欧洲,受人尊崇的骑士精神可以称为欧洲的“礼仪之风”。欧洲骑士的行为准则与春秋盛行的“礼”如出一辙,两者在历史起源和行为原则上都有着相似之处。

关键词:春秋军礼 骑士精神 历史起源 行为原则

春秋时期的战争中的军礼和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都来自于贵族文化,两者都是在贵族阶层形成的,并且也主要是在贵族之间盛行。除此之外,战争之礼与骑士精神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也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比如尊重君主、不趁人之危、时刻保持优雅形象等等。本文将以这两个方面为代表,论述两者间的共同点。

一、相似的历史渊源

(一)春秋时期军礼的起源

古有“五礼”,分别为“吉、凶、宾、军、嘉”,其中“军”即军礼,是指与军事战争活动有关的礼仪规定。周王朝历经791年,传国君30代37王,而周礼是天子和诸侯等贵族阶层行事的一套准则,尽管春秋战国多战事,但是周礼也早已深入人心,影响着国家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军礼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的一套战争规则,比如说要师出有名、不能再次伤害受了伤的人、不能打击上了年纪的人、在对方排好队形之前不能开战等等。这些“迂腐”的规定在现在的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这恰恰是当时贵族精神的表现。

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贵族之间的战争,能够参战的最低阶层为“士”,平民和奴隶连参战的资格都没有。参战者必须遵守战争礼仪,否则的话就要受到天下人的耻笑。这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一种竞技比赛,是贵族之间实力的正面较量,偷袭、用诈等行为都是要被谴责的。所以说,此时的军礼是源于贵族阶层,处处体现着贵族的风度。

㊲Abrams,Philip,“Notes on the difficulty of studying the state”,Journal of Historical Sociology,1988[1977].

朱熹写过这样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谓“活水”,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水。这句诗用来阐述读书的好处是再合适不过了,“活水”对于一汪清泉来说尚且是这个道理,那么它对于人创作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读书数目和种类越多的人,把书读得越透越清楚的人,他们在创作的时候自然是“文思泉涌”,各种新颖的、秉具个人风格和特色的作品就能轻易地呼之欲出。

(二)欧洲骑士精神的起源

春秋时期的“宋襄之仁”直到今天也备受争议。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之位在泓水之地展开一场大战。宋国提前到达战场,排列好了队形等待开战。宋国将领提议要在楚军渡河之际开始攻打,却被宋襄公拒绝了,因为在他看来,趁乱攻击对方是违背周礼的行为。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不幸受伤。现在看来,宋襄公的做法实在太过“迂腐”,但是如果回到他的时代,熟悉他所处的环境,或许人们就可以理解他的行为了。因为宋国是殷商后裔的封地,受周天子赐予的“公爵”之位,地位很高,宋襄公从小就受着贵族式的教育和周礼的熏陶,所以宋襄公的思想和行为无不散发着贵族的气息。在他看来,只要是赢,就要赢得公平,赢得高贵。

“我认为,人们会想要完成所有那些事,”瓦尔科维奇说——去往月球,去往火星,派更多飞船前往太阳系中的其他地方,“许多争论来自这项事实,即太空探索要耗费大量资源,而资源投入是有限的。”那意味着有限的财政资助(尤其是因为就算是那些私有的太空探索公司,常常也要仰赖于政府的合同)和有限的时间:假如探索者聚焦于月球,就算是作为探索的前奏的话,那也很可能耽搁人类的火星之旅。

二、共同的行为原则

(一)尊重君主

从上述两则代表性的示例可以看出,欧洲骑士的战争和春秋贵族的争霸是一样的,都要求摆好阵仗之后公平地进行竞争,偷袭和趁人之危都是令人嗤之以鼻的卑鄙行为。

欧洲王室中有一个类似的传统,即使一个国王被推下了王位,也不太可能被处死,而且仍然会拥有很好的待遇,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个表现。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中丢掉了王位,被囚禁在一座城堡中,新任国王威廉三世是他的女婿,仍然为他提供着国王的待遇。有一天,无人看守的海边停了一艘船,詹姆斯二世乘着它成功逃向了法国。其实这次成功的逃脱是威廉三世故意为之,是他撤掉了海边的防备,放走了詹姆斯二世。第二年,詹姆斯二世便卷土重来,威廉三世不得不从英法战争中抽出手来对抗自己的岳父,因此在英法战争中失利。但是威廉三世并没有因此遭到人们的批评,因为骑士的精神和贵族的风度比一时的胜败重要的多。

骑士精神是一种信仰,它崇尚荣誉观,骑士坚守着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公正、灵魂这八大美德。即便是在腥风血雨的战争中,他们会遵守自己的骑士准则。或许,我们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骑士精神,那就是:忠君、护教、行侠。[1]骑士精神的谦逊、遵循礼节、公正、注重仪表等促成了现在欧洲的绅士风度,表现了王室贵族的风范。骑士,本身就是贵族的子弟,遵循的也是贵族文化,骑士精神是贵族文化的具体体现。[2]

(二)公平竞争,不趁人之危

骑士来源于骑兵,是欧洲中世纪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战争期间,骑士要带兵出征;战乱结束后,骑士便可以享受贵族的优雅生活。自十字军东征以来,他们备受尊敬,于是“骑士”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荣誉称号。如果一名骑兵能够成为一名骑士,那就意味着他进入了上层社会。但是成为骑士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平坦,他们要在自备武器和马匹的情况下,在领主的军队中进行长期服役之后,经过严格选拔和晋封仪式,才能成为一名独立的骑士。久而久之,一种骑士独有的精神便形成了,并且对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对现代欧洲的民族品格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欧洲骑士的行为准则之一是不攻击披挂整齐的骑士,不能趁人之危。罗伯特·格里福斯在他的回忆录《向那一切告别》中讲述了他唯一一次没有射杀一个德国人的原因,因为这个德国人正在洗澡,而他不想去伤害一个没有防备的人。这恰恰是骑士精神中“公正”这一美德的体现,从某种程度说,现代国际战争法的初衷,也是在恢复不灭的骑士精神。[4]

春秋时代的战场上,贵族之间的礼仪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左传》中记载了多处有关军礼的故事,在当时看来,军礼之于胜败,更值得捍卫。《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述了晋楚鄢陵之战,晋国大将军郤至三遇楚共王,脱掉盔甲,避到一旁,以表恭敬,楚共王便派工尹襄赠给他一张弓以表赞赏。从后文中的叙述中更能够看出臣子对君主的尊重。晋韩厥从郑伯,其御杜溷罗曰:“速从之?其御屡顾,不在马,可及也。”韩厥曰:“不可以再辱国君。”[3]韩厥和郤至本可拿下郑伯,但是却放弃了这个唾手可得的机会,原因是“不可再辱国君”。足见当时的人们对君主的尊敬。

保证档案资源横向纵向交流畅通,应该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的通过加密技术、规范的数字化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进行全面的管理,核实。从而满足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实现服务多元化,管理高效化。

(三)对失败者不赶尽杀绝

春秋时期的战争和中世纪欧洲的战争中还有很多令现代人匪夷所思的规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两者在面对战败的敌人的态度上也有不谋而合之处。在邲之战中,晋楚两国在黄河南岸摆开战场,楚军列成三个方阵向晋军发起攻击,果不其然,晋军被吓得魂飞魄散,慌乱之中纷纷逃向岸边,争先恐后地过河。由于乱了阵脚,晋军很多战车都陷入了泥潭之中,寸步难行。楚军并没有趁乱将其一举歼灭,反而指挥他们抽去车前横木,冲出泥坑。后来晋军给自己的失败开脱:“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意思是说自己自城濮之战以来未曾打过败仗,所以不像楚国一样有丰富的逃跑经验。这体现了春秋时期的战争并非是要争个你死我活,只要是分出胜负,一方屈服即可,决不可失了礼仪。

帮助敌军逃跑看似不可思议,那么英军在取得胜利之后举办的盛大晚宴上邀请被俘的法国军官出席,这是不是更加奇怪呢?可是在百年英法战争中,这一场面的的确确发生过。一名法国骑士被英军俘获时,他并不担心自己会受苦,因为按照当时战场上的行为规则,一个骑士俘获另一个骑士之后,不能再给其戴上镣铐,也不能将其投入地牢,而是要以礼相待。作为一名骑士,面对强劲的对手,要敢于出击,勇于抵抗;对于弱小的一方,要有怜悯之心,不能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错误心理。

除了上述三点以外,春秋军礼与骑士精神还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的行为处处体现着贵族的风度。尼采曾经说过,贵族最重要一个精神就是自尊的精神。这种“自尊”是对自己和他人尊严的维护,所以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贵族们在为人处世方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时刻都在“礼”的约束之下。尽管有些行为在现在人看来有些不可理解,但是如果身处那个年代,自然也会为那种贵族风度和精神所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1]唐国清.试论欧洲文学中的骑士精神[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3):42.

[2]张昱琨.君子文化与骑士精神[J].中国德育,2016,(15):76.

[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0:888.

[4]傅达林.追寻骑士精神:彬彬有礼地打仗——“法律与武力”漫谈之七[N].检察日报,2017-11-29(007).

(作者简介:刘颖,学生,本科,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标签:;  ;  ;  ;  ;  ;  ;  ;  ;  ;  

刘颖:春秋军礼与骑士精神——论春秋时期的战争之“礼”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的共同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