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点火提前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发动机,神经网络,汽油机,混沌,算法,台架,性能。
点火提前角论文文献综述
李树宇[1](2019)在《最佳点火提前角对增压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VL PUMA台架的试验方法,对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的选择,及其对燃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在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下点火提前角对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点火提前角随转速增大而增大,随负荷增大而减小。根据点火角效率曲线,优选出了该发动机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下的最佳点火提前角,从而实现该发动机的最佳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柴油机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3期)
张云,莫德赟,蔡妍[2](2019)在《点火提前角对天然气/汽油两用发动机的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R479Q发动机改装天然气/汽油两用发动机为对象,通过台架试验,研究点火提前角对两用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发动机的最佳点火提前角。(本文来源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瑞欣,王超,李欢[3](2018)在《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发动机台架试验,得到了CB125发动机不同工况下喷油脉宽、初始点火提前角,为BOOST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数据;采用准维燃烧模型建立了BOOST电控发动机仿真模型,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并对点火提前角所能产生的对发动机运行的整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化分析。(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8年12期)
郭凤男,方立辉,辛海霞,郝美刚,王建勋[4](2018)在《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DAE公司一款废气涡轮增压型发动机为例,介绍了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及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同时对点火提前角随转速、负荷的变化规律进行详细介绍。点火提前角是发动机电控系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匹配参数,每一个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它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19期)
焦建刚[5](2018)在《电控汽油发动机数据流点火提前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混合汽的燃烧过程混合汽的燃烧包含着火落后期、明显燃烧期、补燃期(后燃期)叁个过程。1.着火落后期从火花塞跳火开始到形成火焰中心为止这段时间称为着火落后期。火花塞跳火后,并不能立刻形成火焰中心,因为混合汽氧化反应需要一定时间。火花能量使局部温度迅速升高,(火花放(本文来源于《汽车维修与保养》期刊2018年10期)
刘东阳,李岳林,葛进,刘博夫,张银[6](2018)在《基于混沌RBF神经网络的汽油机点火提前角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插值法确定汽油机点火提前角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混沌RBF神经网络的汽油机点火提前角预测模型。通过EA113发动机台架标定试验获取样本数据,利用所得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对混沌RBF神经网络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仿真和传统插值法所得的点火提前角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混沌RBF神经网络模型相较于BP神经网络模型和传统插值法精度更高,对于预测汽油机点火提前角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侯献军,高寒,席光维,王志红,彭辅明[7](2018)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MAP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点火提前角是发动机工作的主要参数,最佳点火提前角MAP是ECU的电控基础,其平滑度和精度对发动机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提出一种能够辅助发动机标定试验,获得较准确的最佳点火提前角电控参数的方法,即基于BP神经网络,对发动机仿真得到的最佳点火提前角MAP进行优化分析,并将其与发动机标定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可以用于对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的预测,优化后MAP更加平滑,最佳点火提前角数据更准确.与实验数据比较,最大误差仅为6.7%,证明该基于计算机仿真和BP神经网络优化的方法对传统的标定实验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可以节约发动机标定的时间和成本.(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东阳[8](2018)在《基于混沌RBF神经网络和PSO-SVM的汽油机点火提前角组合软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汽车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大,促使我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但是与之带来的环境、能源等问题也愈发严重。因此,通过优化汽油机的关键参数提高工作性能的研究是很必要的。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点火提前角过大容易造成爆震,动力性变差,点火提前角过小发动机效率会有所降低,油耗增大。传统点火提前角确定主要通过查表插值法,精度相对较低,对于要准确获得各工况的点火提前角只有通过实验标定,但实验标定难以涵盖所有工况。因此,对点火提前角的软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汽油机点火提前角的软测量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工作性能的重要影响,以已知的实验台架标定的点火提前角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混沌算法对RBF神经网络的最佳网络权值wi和网络最佳节点中心向量ci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RBF神经网络对点火提前角软测量仿真;另外,选取径向基函数为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宽度σ,并以PSO-SVM方法软测量点火提前角;最后,分析出单一软测量方法的优劣,以基于混沌RBF神经网络和PSO-SVM的可变最优加权组合软测量方法对点火提前角软测量仿真,软测量结果与文中各个单一软测量方法的软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混沌RBF神经网络和PSO-SVM的组合软测量方法相较于各个单一软测量方法软测量效果更加理想,在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软测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卓光锋,阿俊利[9](2017)在《点火提前角对氢发动机NOx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进行了点火提前角对PFI氢发动机NOx排放性能的研究,并指出了氢发动机唯一的有害排放物是NOx,推迟点火能够有效地降低NOx的排放。(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7年24期)
刘东阳,李岳林,王重阳,葛进,刘博夫[10](2017)在《基于神经网络和LSSVM的点火提前角组合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插值法确定汽油机点火提前角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发动机负荷变化的可变最优加权方法,并建立了基于BP-LSSVM的汽油机可变最优加权点火提前角组合预测模型,通过点火提前角预测结果的对比与分析,验证了提出的基于神经网络和LSSVM的汽油机点火提前角组合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点火提前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MR479Q发动机改装天然气/汽油两用发动机为对象,通过台架试验,研究点火提前角对两用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发动机的最佳点火提前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点火提前角论文参考文献
[1].李树宇.最佳点火提前角对增压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19
[2].张云,莫德赟,蔡妍.点火提前角对天然气/汽油两用发动机的性能影响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9
[3].李瑞欣,王超,李欢.发动机点火提前角研究[J].时代汽车.2018
[4].郭凤男,方立辉,辛海霞,郝美刚,王建勋.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8
[5].焦建刚.电控汽油发动机数据流点火提前角分析[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8
[6].刘东阳,李岳林,葛进,刘博夫,张银.基于混沌RBF神经网络的汽油机点火提前角预测[J].汽车工程学报.2018
[7].侯献军,高寒,席光维,王志红,彭辅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MAP优化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8
[8].刘东阳.基于混沌RBF神经网络和PSO-SVM的汽油机点火提前角组合软测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
[9].卓光锋,阿俊利.点火提前角对氢发动机NOx排放的影响[J].汽车实用技术.2017
[10].刘东阳,李岳林,王重阳,葛进,刘博夫.基于神经网络和LSSVM的点火提前角组合预测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