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挠曲电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梯度,应变,构件,柱状,居里,变分法。
挠曲电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卢建锋,梁旭,申胜平[1](2019)在《温度对PVDF材料中挠曲电效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挠曲电效应(Flexoelectric effect)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介电材料中的力电耦合效应,描述了由应变梯度局部破坏晶体反演对称性导致的中心对称和非中心对称晶体中出现的极化现象。本文以聚偏氟乙烯材料(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块体PVDF材料中的纵向挠曲电系数。作者通过直接测量电荷的方法建立了变截面试件中应变梯度与电荷之间的关系,并发展了一种较为精确的纵向挠曲电系数测试方法;设计了可测量不同温度对材料挠曲电效应影响的实验装置,并以圆台形试件作为实验组,圆柱形试件作为对照组实验研究了温度对PVDF材料挠曲电效应的影响;实验发现挠曲电系数随载荷温度、频率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并非保持不变。基于此,我们认为聚偏氟乙烯材料相比于铁电陶瓷材料在能量收集方面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陈本强,苏雅璇,周志东[2](2019)在《电激励下基于挠曲电效应的外毛细胞力电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耳蜗内的外毛细胞在电激励下的力电耦合运动是耳蜗放大主动机制的重要基础.以耳蜗外毛细胞为研究对象,基于外毛细胞侧壁的特殊膜结构,推导膜曲率变化、轴向伸缩与跨膜电位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外毛细胞挠曲电-压电线性等效模型,进而获得整体的等效压电系数.建立外加电激励下细胞轴向振动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和动态电学方程,并结合相应的力学和电学边界条件进行分析,从频域上讨论细胞材料参数和流体阻力对外毛细胞电动性机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高频区域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流体阻力限制机械功的输出;机械功输出大小和峰值所对应的激励频率与细胞长度、外膜挠曲电系数和细胞基部电阻抗有关,当细胞越长、挠曲电系数或细胞基部电阻抗越大时,机械功输出越大,其对应峰值的激励频率越小.(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宇[3](2019)在《含挠曲电效应的压电微构件力电耦合特性尺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微构件具有响应速度快、力电耦合性好、驱动电压低等特点,在微传感器、微驱动器、微谐振器等微器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微器件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构件的力电耦合特性。然而,微尺度下构件的力学特性与宏观尺度有明显不同,呈现出尺寸依赖性。另外,微尺度下,压电构件中除压电效应外还存在挠曲电效应,挠曲电效应随着尺度的减小急剧增强,使构件的力电耦合性能表现出尺度依赖性。压电微构件力学与力电耦合特性的尺寸依赖性是微器件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运用含挠曲电效应的压电材料偶应力理论,对双层压电微梁和压电微短梁力电耦合性能的尺寸依赖性开展了研究。基于Euler-Bernoulli梁假设,考虑转动梯度、极化梯度及挠曲电效应,利用电焓变分建立了双层压电微梁的控制方程、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对微梁在力和电压载荷下的静态弯曲及微梁的固有频率进行了求解。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微梁静态弯曲中力电耦合特性和微梁固有频率的尺寸依赖性。研究发现,随着微梁特征尺寸的减小,在力载荷和电压载荷下,双层压电微梁的等效压电响应均呈现一个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峰值的位置与挠曲电系数有关;压电响应随着微梁特征尺寸减小而减小,当微梁特征尺寸接近于材料内禀尺寸时减小速度更快;挠曲电响应则是先增后减的,当微梁特征尺寸大于内禀尺寸时,挠曲电响应随着微梁尺寸减小而增大,直到微梁特征尺寸与材料内禀尺寸相近,之后随着微梁尺寸的减小,挠曲电响应迅速降低;双层压电微梁无量纲固有频率随着微梁特征尺寸的减小而增大,呈现出明显的尺寸依赖性,与无电效应的双层微梁相比,尺寸依赖性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电效应引起的微梁固有频率尺寸依赖性的增强主要是由挠曲电效应引起的,而压电效应的影响很小。基于Timoshenko梁假设,考虑转动梯度、极化梯度及挠曲电效应,建立了压电微短梁尺寸效应模型,获得了控制方程、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对微梁在力载荷与电压载荷下的静态弯曲及固有频率进行求解,分析了微梁静态弯曲力电耦合特性的尺寸依赖性及剪切变形对力电耦合特性和固有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力载荷和电压载荷下,压电微短梁的力电响应随着微梁厚度的减小呈现一个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当微梁厚度大于内禀尺寸时,力电响应随着微梁尺寸减小而增大,当微梁厚度接近内禀尺寸时出现峰值,随着微梁尺寸的继续减小,力电响应迅速降低,压电微短梁的固有频率随着微梁尺寸的减小而迅速增大,存在明显的尺寸依赖性为。剪切变形使微梁模型力电耦合响应和固有频率的尺寸依赖性减弱。(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2)
周扬[4](2019)在《PVDF基铁电聚合物相变行为、介电性能和挠曲电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新能源,新材料的创新和研发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功能材料在两个领域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一种或多种优异的光、磁、电、力、热、生化等特性并能够实现性能间转换,针对它的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愈发活跃。其中高分子功能材料具有质量轻,易于制备,柔韧性好,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而半结晶的PVDF基聚合物材料具有多种晶相结构,且分子链上的C-F键具有较大的偶极矩,因此该类材料是一种优异的电学性能材料。自1969年Kawai发现其具有出色的压电效应后,基于其压电效应、热释电效应、铁电效应、电致伸缩效应以及储能电容器、电卡制冷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成为热点,而挠曲电效应作为一种不对称场下的机电耦合效应响应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研究人员在陶瓷材料中发现了较大的挠曲电效应,尽管理论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挠曲电系数相对较小,但其出色的柔韧性和抗疲劳性等力学性能,展现出其在挠曲电效应研究与应用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制备PVDF基纳米复合材料,可改善与提高基体上述的电学等特性。此外,进一步认识和研究PVDF基聚合物的结晶行为及相变规律,有利于从结构角度对其功能特性进行机制分析,也有助于提高制备过程中的实验可控性。基于上述分析和讨论,本论文将从PVDF基共聚物的结构和相变过程、PVDF基聚合物的挠曲电效应测试与应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界面效应的等方面研究PVDF基聚合物材料的电学性能性能及其相应机制。第一章主要介绍PVDF均聚物、多聚物及PVDF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合成工艺,同时介绍了该类材料在压电效应、热释电效应、铁电效应、电致伸缩效应、储能电容器、电卡制冷等方面的应用。第二章则基于PVDF基共聚物的电学性能,并结合材料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理论,对P(VDF-TrFE)共聚物的晶相结构进行研究。采用流延成膜的方法获得一系列不同结晶温度和不同热处理温度的P(VDF-TrFE)70/30和P(VDF-TrFE)55/45共聚物纯薄膜样品,进而分析了两种热过程对共聚物材料的结构、形貌、相变过程及至材料介电性能等形成的差异影响,其中结晶温度显着改变材料的形貌特征,而热处理温度对室温下共聚物的结构组成由较大影响。第叁、四章系统的研究了PVDF基聚合物的挠曲电效应及其应用。第叁章研究和测量了PVDF,P(VDF-CTFE)和P(VDF-HFP)等共聚物的挠曲电系数,叁种共聚物材料的挠曲电系数μ12'均在10-9C/m数量级左右,并且PVDF的挠曲电系数较高,结合其他测试分析挠曲电效应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结晶度显着影响了PVDF基共聚物的挠曲电系数。第四章则采用PVDF均聚物制备点环式和拱形式的压电-挠曲电聚合物复合材料,测试与计算其表观压电系数及与之对应的挠曲电系数,同时研究其温度依赖性。对照极化的聚合物压电效应并结合其他测试手段,我们分析发现上述表观压电系数源自于共聚物的挠曲电效应而非压电效应,并且发现在共聚物的晶体相发生分子弛豫时其表观压电系数也降低,并对该机制进行了讨论。第五章研究制备了具有优异高场电学性能(如更大的高场极化强度和击穿电场)的P(VDF-TrFE)共聚物/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与P(VDF-TrFE)共聚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做对照,从界面效应的角度系统分析两种纳米片状颗粒对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及电学性能造成的影响与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28)
齐鲁[5](2019)在《考虑挠曲电效应的微构件力电耦合特性尺寸依赖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挠曲电效应表示应变梯度与极化或电场梯度与应力之间的线性耦合关系,存在于所有电介质材料中,且随着结构特征尺寸的减小而增强。随着微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挠曲电效应相关的微构件理论建模及实验测量等研究工作越来越多。微尺度下,梯度值增大,与之相关的应变梯度效应和极化梯度效应也会增强,在理论建模或实验测量时需要考虑梯度效应对微构件挠曲电响应的影响。本文综合考虑挠曲电效应、应变梯度效应和极化梯度效应,建立了双层微构件、曲形微构件以及功能梯度微圆板的挠曲电响应模型,研究了不同微构件中的挠曲电响应特性,并对功能梯度微圆板模型预测的等效挠曲电系数增大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考虑应变梯度效应的双层Euler-Bernoulli微梁位移模式,推导出了零轴向位移轴的确定条件,分析了应变梯度效应对零轴向位移轴的影响,提出了位移模式的近似形式。基于能量变分原理推导出了双层Euler-Bernoulli微梁、双层Kirchhoff微圆板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给出了双层微梁以及微圆板轴对称形式下高阶控制微分方程的一般求解方法,得到了正逆挠曲电响应的解析解,对双层微梁、双层微圆板中正逆挠曲电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当总厚度减小至亚微米尺度时,挠曲电效应会显着减小双层结果的弯曲刚度,而且与挠曲电系数的正负无关;当总厚度减小至亚微米尺度时,更小的挠度电层/弹性层厚度比将会产生更大的逆挠曲电效应;当厚度很小并趋近于材料尺度参数时,应变梯度效应会显着减小双层结构的正、逆挠曲电效应。分别基于Euler-Bernoulli梁假设和Kirchhoff-Love薄壳假设,利用电焓变分原理建立了微曲梁以及微球壳轴对称形式的挠曲电响应模型,给出了微曲梁以及微球壳的高阶控制微分方程的一般解法,求得了正逆挠曲电响应的解析解。通过分析微曲梁、微球壳的挠曲电响应特性得出:对于挠微曲梁,简支边界下,圆心角越大,正、逆挠曲电响应越大;固支边界下,圆心角越大,正挠曲电响应越小但逆挠曲电响应越大。对于挠曲电微球壳,简支边界下,圆心角越大,正、逆挠曲电响应越小;固支边界下,圆心角越大,正挠曲电响应越小,但逆挠曲电响应越大。此外,当厚度很小并趋近于材料尺度参数时,应变梯度效应会极大地减小整体正、逆挠曲电响应,当厚度远大于材料尺度参数时,应变梯度效应可以忽略。考虑材料常数梯度,将挠曲电理论拓展至各向同性功能梯度电介质材料,并建立了功能梯度微圆板的挠曲电响应模型,得到了等效正逆挠曲电系数的具体表达式,求得了均布力作用下正挠曲电响应以及电压作用下逆挠曲电响应的理论解,并对功能梯度微圆板的力电耦合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发现,考虑不均匀的挠曲电耦合系数后,功能梯度微圆板的等效正逆挠曲电系数可能会大于其组份材料的挠曲电系数。为验证功能梯度微圆板模型中预测的挠曲电系数增大现象,分别测量了锰掺杂钛酸铋钠陶瓷均质材料以及锰掺杂钛酸铋钠陶瓷功能梯度微圆板的等效正挠曲电系数,发现功能梯度微圆板的等效正挠曲电系数相比均质材料的正挠曲电系数增大了数百倍甚至上千倍,这为设计拥有大等效挠曲电系数的材料及结构提供了思路。利用本文推导的功能梯度微圆板的等效正挠曲电系数表达式可以解释并拟合这种增大现象。本文建立的双层微构件、曲形微构件、功能梯度微圆板的挠曲电响应模型可以为基于挠曲电响应的相关智能微构件的设计及性能分析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2-20)
常雨珂,张艳君,叶文江[6](2018)在《同心柱筒中混合排列向列相液晶中的挠曲电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径向电场作用下同心柱筒中混合排列向列相液晶的指向矢分布,重点研究挠曲电效应对指向矢分布的影响。向列相液晶处于同心圆柱构成的薄层间,内表面径向锚定、外表面轴向锚定以及内表面轴向锚定、外表面径向锚定构成两种同心柱筒混合排列模型。基于向列相液晶Frank弹性理论,通过差分迭代方法,分别在强锚定及弱锚定边界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模型中挠曲电效应对指向矢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挠曲电效应在薄层内边界、外边界以及薄层内部对指向矢分布有着不同的影响;同心柱筒中指向矢分布由柱对称性、边界锚定作用、介电耦合作用、挠曲电效应的综合作用所决定。(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8年12期)
杨旭,周亚荣,陈玲玲,王炳雷[7](2019)在《基于广义应变梯度理论的纳米梁挠曲电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挠曲电效应是应变梯度与电极化的耦合,它存在于所有的电介质材料中.在纳米电介质结构的挠曲电效应研究中,应变梯度弹性对挠曲电响应的影响一直以来被低估甚至被忽略了.根据广义应变梯度理论,应变梯度弹性中独立的尺度参数只有叁个,而文献中所采用的一个或两个尺度参数的应变梯度理论只是它的简化形式.基于该理论,论文建立了考虑广义应变梯度弹性的叁维电介质结构的理论模型,并以一维纳米梁为例研究了其弯曲问题的挠曲电响应及其能量俘获特性.结果表明,纳米梁的挠曲电响应存在尺寸效应,并且弹性应变梯度会影响结构挠曲电的尺寸效应,特别是当结构的特征尺寸低于尺度参数时.论文的工作为更进一步理解纳米尺度下的挠曲电机理和能量俘获特性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功喜,吁鹏飞,申胜平[8](2018)在《电化学应变显微镜测量中化学反应和挠曲电效应引起的类电滞回线》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应变显微镜可以提供纳米尺度下固体中关于电化学活性的重要信息。在电化学应变显微镜的实验测试中,微小探针上施加的随时间变化的电场引起离子流动和电化学反应。Vegard效应以及挠曲电效应产生了内部应变,相应的表面位移可以通过探针进行测量。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力-电-化的耦合作用。为了分析电化学应变显微镜测试机理,已有学者建立了一系列的理论分析模型。然而,现有的模型大部分局限于部分耦合的过程或者忽略了挠曲电效应的影响。在本次工作中,基于力-热-电-化多物理场完全耦合的理论,建立了考虑体缺陷化学反应,正、逆挠曲电效应以及离子空间效应的模型,以带有离子阻塞电极的混合离子-电子导体进行分析。特别考虑了体缺陷电化学反应,这在一些电化学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但在以前的工作中却常常被忽略。作为本次工作的应用,数值计算了正弦电压的激励下电化学应变显微镜测试中的动态响应。数值结果显示了清楚的位移-电压的类电滞回线,同时响应依赖于激励的频率。另外,体缺陷电化学反应对离子、电子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挠曲电效应对局部表面位移的贡献是显着的。这项工作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电化学应变显微镜的测试机理,并探索固体中的电化学过程。(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陈阳春,蒋学东,谭邹卿[9](2018)在《基于挠曲电效应的DNA-微梁生物传感器静态响应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其体积小、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目前科学家正在探索基于微悬臂梁传感器在无标记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实验表明:单链DNA分子在悬臂梁金层表面的吸附以及单链DNA分子的杂交,可以引起微梁的纳米级弯曲。通常认为DNA分子的吸附和杂交,改变了微梁单侧的表面应力,使得微梁产生了弯曲变形。但表面应力的变化与DNA分子的生化特性、修饰技术、基底界面的电荷、缓冲溶液的种类以及浓度、环境温度等因数的关系并未建立。因此,急需定量研究DNA-微梁的弯曲机理。基于DNA磷酸基团在溶液中电离而带负电和高密度封装的考虑,将吸附于微梁单层表面的DNA链而形成的生物膜视为介电材料。由于挠曲电效应存在于所有的电介质中,本文将致力于基于挠曲电理论解析分析无标记生物检测中DNA分子吸附于微梁的静态挠度。以DNA-微梁层合结构为研究对象,讨论DNA膜的挠曲电效应对DNA-微梁静态纳米响应的影响。将DNA膜作为挠曲电材料,采用电Gibbs自由能密度函数,并根据挠曲电材料线性理论与伯努利-欧拉梁理论,采用变分法推导DNA-微梁(生物-非生物四层结构)的控制方程和相应力电耦合边界条件。基于聚电解质溶液的线性Poisson-Boltzmann(PB)方程,给出了DNA几何特征、缓冲溶液浓度以及种类等与DNA膜电势分布、微梁静态挠度之间的解析关系。利用Arroyo-Hernandez等的实验数据,拟合了DNA膜的挠曲电系数,考察了缓冲溶液种类(如1:1,1:2,1:3)、基底非生物层的力学特性等对DNA-微梁静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挠曲电系数与微梁的弯曲方向密切相关;缓冲溶液的种类中1:1溶液对DNA-微梁弯曲变形影响最大,1:3类型的溶液影响最小;此外,非生物层基底弹性模量和厚度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曾汕[10](2018)在《挠曲电效应对压电纳米结构力电耦合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电耦合特性,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纳米发电机、传感器、驱动器及纳米压电光子器件中。由于挠曲电效应的存在,压电纳米材料显示出的“宏观压电效应”要明显强于同类宏观块材料的压电效应。挠曲电效应是应变梯度与电极化强度之间的力电耦合关系,可以有效增强微纳米结构的力电转化效率。此外,在微纳米尺度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展现出很强的尺寸依赖性,即尺寸效应。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宏观理论模型很难准确的预测压电纳米材料的力电耦合特性。因此,在压电纳米结构的力电耦合分析中,引入挠曲电效应与尺寸效应,修正传统的理论模型,能更精确的预测压电纳米材料的力电特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了挠曲电效应对压电纳米结构力电耦合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表面弹性理论,通过哈密顿原理,得到了考虑挠曲电效应的压电纳米板在机械力和电场耦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弯曲和振动的一般模型,并给出了数值解。结果表明,挠曲电效应会使压电纳米板受到横向力时的弯曲挠度更大,并带来更小的振动固有频率。挠曲电效应和表面弹性都会随着结构的尺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当结构尺度达到宏观量级时,挠曲电效应和表面弹性的影响消失。其次,基于偶应力理论,得到了考虑挠曲电效应的压电纳米圆柱壳的屈曲和振动的一般模型。使用能量变分原理和薄壳理论得到了的圆柱纳米壳临界屈曲载荷和非线性振动固有频率的数值解。结果表明临界屈曲载荷和屈曲模态均会受到挠曲电、偶应力效应和壳体几何尺寸的影响。挠曲电效应对于短壳体的影响更加明显,而偶应力理论在壳体较长时仍然保持很可观的影响。几何非线性变形和偶应力会增大结构的振动固有频率。当壳体的半径增大时,偶应力对壳体振动频率的影响逐渐减小。此外,当壳体在振动过程中基于挠曲电效应产生的电动势和壳体的振动幅值相关。基于几何小变形理论,发现电势不会依赖于材料的特征长度;而基于几何非线性理论时,电势会受到材料的特征长度的影响。然后,获得了考虑挠曲电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多层压电梁和板非线性振动的一般模型。对于夹芯复合梁,考虑夹芯层由石墨烯增强的功能梯度泡沫材料组成。讨论了不同石墨烯重量占比分数和分布形式对结构非线性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对于泡沫夹芯压电纳米板,考虑夹芯层由功能梯度分布的泡沫材料组成,同时考虑到压电层介电材料的挠曲电效应,基于Mindlin板和Kirchhoff板两种板理论,研究了夹芯层叁种特定分布形式的非线性振动。讨论了夹芯功能梯度层的泡沫系数,施加在压电层的外加电压和板的几何尺寸对振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挠曲电效应和压电效应都会减小结构的固有频率,质量分散在厚度方向两端的结构振动固有频率更高,而质量集中在厚度方向中心的结构固有频率更低。最后,讨论了多层压电结构的脱层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获得了考虑挠曲电效应和脱层的双层梁振动的一般模型。使用四梁模型,将脱层梁描述成相互作用的四段梁来分析脱层之后的结构的振动行为。每一段梁均假设为欧拉梁,使用哈密顿原理推导得出了脱层梁在振动过程的输出电压和功率。结果表明脱层行为会降低智能结构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当外电路电阻阻值增加时,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有一个理想的最大输出值。当考虑到挠曲电效应时,智能结构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均会得到提升,这个提升效果会随着结构的几何尺寸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挠曲电效应对输出电压的影响与振动频率和外阻阻值两者都相关。对于更大的振动频率和更大的外阻阻值,挠曲电效应对输出电压具有更显着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9-01)
挠曲电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耳蜗内的外毛细胞在电激励下的力电耦合运动是耳蜗放大主动机制的重要基础.以耳蜗外毛细胞为研究对象,基于外毛细胞侧壁的特殊膜结构,推导膜曲率变化、轴向伸缩与跨膜电位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外毛细胞挠曲电-压电线性等效模型,进而获得整体的等效压电系数.建立外加电激励下细胞轴向振动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和动态电学方程,并结合相应的力学和电学边界条件进行分析,从频域上讨论细胞材料参数和流体阻力对外毛细胞电动性机制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高频区域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流体阻力限制机械功的输出;机械功输出大小和峰值所对应的激励频率与细胞长度、外膜挠曲电系数和细胞基部电阻抗有关,当细胞越长、挠曲电系数或细胞基部电阻抗越大时,机械功输出越大,其对应峰值的激励频率越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挠曲电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卢建锋,梁旭,申胜平.温度对PVDF材料中挠曲电效应的影响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2].陈本强,苏雅璇,周志东.电激励下基于挠曲电效应的外毛细胞力电耦合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刘宇.含挠曲电效应的压电微构件力电耦合特性尺寸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周扬.PVDF基铁电聚合物相变行为、介电性能和挠曲电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5].齐鲁.考虑挠曲电效应的微构件力电耦合特性尺寸依赖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
[6].常雨珂,张艳君,叶文江.同心柱筒中混合排列向列相液晶中的挠曲电效应[J].液晶与显示.2018
[7].杨旭,周亚荣,陈玲玲,王炳雷.基于广义应变梯度理论的纳米梁挠曲电效应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9
[8].张功喜,吁鹏飞,申胜平.电化学应变显微镜测量中化学反应和挠曲电效应引起的类电滞回线[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9].陈阳春,蒋学东,谭邹卿.基于挠曲电效应的DNA-微梁生物传感器静态响应的理论分析[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10].曾汕.挠曲电效应对压电纳米结构力电耦合特性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