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梆子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梆子,戏曲,徐州,土地革命,淮海战役,江苏,母亲。
梆子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魏宁[1](2019)在《大型原创江苏梆子戏《母亲》在京演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徐报融媒记者 魏宁)12月9日晚,由中共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徐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大型原创江苏梆子戏《母亲》在中共中央党校礼堂倾情演出。市委书记周铁根、市长庄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其谱,以及中共中央党校各直属单位领导、在校全体学员等观看了(本文来源于《徐州日报》期刊2019-12-10)
陈志勇[2](2019)在《清中叶梆子戏的宫内演出与宫外禁令——从内廷档案中的“侉戏”史料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乾隆、嘉庆及道光初年的清宫档案和宫廷大戏中时常出现"侉戏"一词,它主要指梆子戏,兼含少量唱演吹腔、数板等时曲小调的杂戏。乾隆四十年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并掀起"粉戏"的潮流,导致乾隆五十年和嘉庆叁年乱弹禁令的出台,但同时是梆子"侉戏"被视为时尚剧种而引入内廷,频频搬演。清廷对于梆子"侉戏"宫内搬演与宫外禁演的双重立场及其幕后细节,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梆子戏的传播与接受、清廷禁戏政策对民间戏曲生态的影响等问题,而且是观照清中叶戏曲格局重构的不可多得之视角。(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李侠[3](2019)在《晋商对山西梆子戏的主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代,晋商与山西梆子戏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晋商对山西梆子的发展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影响:晋商促进了山西梆子戏向外的传播与流布;晋商促进了梆子戏戏班的发展与兴盛;晋商会馆促进了山西梆子戏的繁荣与交流;晋商文化丰富、影响了剧目内容。(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6期)
晁艺文,郭威[4](2019)在《徐州民歌与徐州梆子戏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欲通过对徐州民歌和徐州梆子戏的音乐本体分析,发现和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对徐州民歌和徐州梆子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意义和价值的材料,并且对于今后徐州民歌和梆子戏的作品创作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4期)
王夔[5](2019)在《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事奇情深,酸耳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别山区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播火者,他们为了革命理想,舍生忘死、奋斗终生,留下众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与同题材作品惯用宏大叙事方式不同,没有正面表现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残酷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7-22)
朱平平[6](2019)在《论江苏梆子戏《叁断胭脂案》的改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志异·胭脂》因丰富的戏剧性,被作为故事蓝本改编成各种戏曲。梆子戏《叁断胭脂案》是在原有聊斋"胭脂"戏的基础上,以叙事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改编。戏曲叙事主题的转换、情节结构的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类型化及个性化展现,寄托了当代人的"情"与"理",使戏曲的改编变得合情合理。(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9年03期)
李金鹏[7](2019)在《汉地里的“秦声”——传统音乐保护与开发语境下的徐州梆子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梆子戏是江苏北部极具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形式,自山西、陕西传入已叁四百年之久。在其长期活跃于苏北地区的过程中,与当地源远流长的楚汉文化交流并融合,形成当地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文章深入徐州梆子戏的历史、现状、本体形态叁个方面,结合当地民间艺术的土壤、存在于发展的实际、文艺政策的扶持等方面,探讨其保护与开发之道。(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裕群[8](2019)在《对梆子戏唱腔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以来,我县戏曲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我已参加了近百场戏曲进校园演出,很多学校师生虽然热爱戏曲,喜欢唱戏,但对戏曲演唱知识了解甚少,特结合本人艺术实践,谈谈对地方戏曲演唱的肤浅体会。唱腔,是戏曲中的歌唱部分,也是戏曲艺术的基本成分,更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所有戏曲名家没有不在唱腔上下功夫的。我十叁岁入专业剧团,叁十多年来,在多部戏中扮演主要角色,体会最深的是:一个演员的嗓音条件和乐感既靠个人天赋,又要靠自己刻苦磨炼。只有在唱腔上下苦功夫,才能使自己的演唱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我自幼酷爱戏曲,曾在叁十多部戏中扮演主角,如在传统(本文来源于《剧影月报》期刊2019年03期)
管若松[9](2019)在《讴歌人民 讴歌英雄——评梆子戏《母亲》的创作和戏曲化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怎能忘,七十年前地苍茫,风卷残雪挡不住,车轮滚滚向前方,淮海大地热血儿女扛起枪。难忘的母亲啊,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拿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那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啊,送他上战场!"这是江苏省梆子剧院献演的现代戏《母亲》的主题歌。《母亲》自上演以来,无论是编剧的文学本创作,还是演员戏曲化的舞台呈现,都在戏剧界引起高度关注。(本文来源于《剧影月报》期刊2019年03期)
牛明会[10](2019)在《移植改编谋发展,河北梆子融时代——河北沧州地区梆子戏创新调研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沧州地区在河北梆子戏创新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并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如重视移植改编工作,不断提升河北梆子创新发展空间,融入主流文化元素,创作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梆子戏曲目,构建商业运营模式,用市场手段拉动河北梆子创新发展等。(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8期)
梆子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乾隆、嘉庆及道光初年的清宫档案和宫廷大戏中时常出现"侉戏"一词,它主要指梆子戏,兼含少量唱演吹腔、数板等时曲小调的杂戏。乾隆四十年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并掀起"粉戏"的潮流,导致乾隆五十年和嘉庆叁年乱弹禁令的出台,但同时是梆子"侉戏"被视为时尚剧种而引入内廷,频频搬演。清廷对于梆子"侉戏"宫内搬演与宫外禁演的双重立场及其幕后细节,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梆子戏的传播与接受、清廷禁戏政策对民间戏曲生态的影响等问题,而且是观照清中叶戏曲格局重构的不可多得之视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梆子戏论文参考文献
[1].魏宁.大型原创江苏梆子戏《母亲》在京演出[N].徐州日报.2019
[2].陈志勇.清中叶梆子戏的宫内演出与宫外禁令——从内廷档案中的“侉戏”史料谈起[J].文艺研究.2019
[3].李侠.晋商对山西梆子戏的主要影响[J].戏剧之家.2019
[4].晁艺文,郭威.徐州民歌与徐州梆子戏的关系研究[J].戏剧之家.2019
[5].王夔.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事奇情深,酸耳热心[N].中国文化报.2019
[6].朱平平.论江苏梆子戏《叁断胭脂案》的改编策略[J].艺苑.2019
[7].李金鹏.汉地里的“秦声”——传统音乐保护与开发语境下的徐州梆子戏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9
[8].张裕群.对梆子戏唱腔的思考[J].剧影月报.2019
[9].管若松.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评梆子戏《母亲》的创作和戏曲化呈现[J].剧影月报.2019
[10].牛明会.移植改编谋发展,河北梆子融时代——河北沧州地区梆子戏创新调研与反思[J].戏剧之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