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立交桥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装柱一体用钢护筒。桩柱一体用钢护筒,包括钢护筒本体和若干个内撑圈,所述钢护筒本体的厚度为12mm。所述内撑圈固定设置在钢护筒本体内侧,内撑圈的厚度为8mm,内撑圈的外径比内撑圈的内径大200mm,所述内撑圈在钢护筒本体内以每隔1500~2000mm的间距均匀设置,钢护筒本体内最上端的内撑圈和最下端的内撑圈分别距离钢护筒本体上、下端口200mm。在制作和吊放钢护筒时,钢护筒本体内设置内支撑,防止制作和吊装过程中钢护筒本体变形;另外内撑圈的设置增加了钢护筒的强度。吊环和井字形吊架方便了钢护筒的吊放。
主设计要求
1.桩柱一体用钢护筒,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护筒本体(1)和若干个内撑圈(2),所述内撑圈(2)设置在钢护筒本体(1)内侧,还包括吊环(3)和井字形吊架(4),所述吊环(3)设置在钢护筒本体(1)上端,所述井字形吊架(4)穿设在吊环(3)中,所述内撑圈(2)的厚度为8mm,内撑圈(2)的外径比内撑圈(2)的内径大200mm。
设计方案
1.桩柱一体用钢护筒,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护筒本体(1)和若干个内撑圈(2),所述内撑圈(2)设置在钢护筒本体(1)内侧,还包括吊环(3)和井字形吊架(4),所述吊环(3)设置在钢护筒本体(1)上端,所述井字形吊架(4)穿设在吊环(3)中,所述内撑圈(2)的厚度为8mm,内撑圈(2)的外径比内撑圈(2)的内径大2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柱一体用钢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本体(1)的厚度为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柱一体用钢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圈(2)在钢护筒本体(1)内侧以每隔1500~2000mm的间距均匀设置,钢护筒本体(1)内最上端的内撑圈(2)和最下端的内撑圈(2)分别距离钢护筒本体(1)上、下端口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桩柱一体用钢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上端的内撑圈(2)和最下端的内撑圈(2)的上方还设置有十字形垂直定位筋(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交桥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桩柱一体用钢护筒。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交通公路事业的发展,各种道路平纵交叉越来越多,也就形成了多种立体交叉,而在立体交叉的交接点则多需建造分离式立交。对于分离式立交,国内大多采用柱式墩简支箱梁或现浇箱梁。当新建道路下穿原有道路时需在原有道路上修建分离式立交桥,按以往老施工工艺,就需要先修筑辅道而后断行并开挖原有道路,长时间占用原有道路施工,这就造成了原有道路断行时间长,安全隐患加大。为解决以上难题,开发出了一种桩柱一体施工工艺,也就是先施工桥梁然后再开挖桥下土方,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安全隐患。桩柱一体施工是将分离式立交立柱及基桩同步施工,利用定型钢护筒施工立柱,保证施工后的立柱几何尺寸、外观均能达到设计要求。现有钢护筒通常由多个截筒组成,同时添加较为复杂的加固件以增加钢护筒的强度,但存在制作过程较为繁琐、施工精度低周期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桩柱一体用钢护筒。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桩柱一体用钢护筒,包括钢护筒本体和若干个内撑圈,所述内撑圈设置在钢护筒本体内侧。
进一步地,桩柱一体用钢护筒还包括吊环和井字形吊架,所述吊环设置在钢护筒本体上端,所述井字形吊架穿设在吊环中。
进一步地,所述钢护筒本体的厚度为12mm。
进一步地,所述内撑圈的厚度为8mm,内撑圈的外径比内撑圈的内径大200mm。
进一步地,所述内撑圈在钢护筒本体内侧以每隔1500~2000mm的间距均匀设置,钢护筒本体内最上端的内撑圈和最下端的内撑圈分别距离钢护筒本体上、下端口200mm。
进一步地,所述最上端的内撑圈和最下端的内撑圈的上方还设置有十字形垂直定位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由于钢护筒内径较大、长度较长,在制作和吊放钢护筒时,钢护筒本体内设置内撑圈,防止制作和吊装过程中钢护筒本体变形;另外内撑圈的设置增加了钢护筒的强度。吊环和井字形吊架的设置方便了对钢护筒的吊放。在吊车将钢护筒就位后采用井字形吊架代替吊车固定钢护筒,以免钢护筒遇软弱土下沉,给下部的护壁造成额外的压力使护壁不稳定。
2、利用本实用新型钢护筒施工立柱,可保证施工后的立柱几何尺寸、外观均能达到设计要求。
3、采用“钢护筒内设置内撑圈、井字形吊架、垂直定位钢筋,组合控制“柱”各个指标,具有精度高、施工控制灵活方便、施工周期短等特点。
4、利用本实用新型可精确定位桩柱位置、控制断面几何尺寸、保证外观美观,尤其适应新建道路下穿现有同行道路的分离式立交结构物的桩柱施工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桩柱一体用钢护筒中内撑圈和垂直定位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桩柱一体用钢护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桩柱一体用钢护筒井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桩柱一体用钢护筒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未示出垂直定位筋)。
附图中标号为:1为钢护筒本体,2为内撑圈,3为吊环,4为井字形吊架,5为垂直定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桩柱一体用钢护筒,包括钢护筒本体1和若干个内撑圈2,所述钢护筒本体1的厚度为12mm,所述内撑圈2设置在钢护筒本体1内侧,内撑圈2的厚度为8mm,内撑圈2的外径比内撑圈2的内径大200mm,内撑圈2在钢护筒本体1内侧以每隔1500~2000mm的间距均匀设置,钢护筒本体1内最上端的内撑圈2和最下端的内撑圈2分别距离钢护筒本体1上、下端口200mm,所述最上端的内撑圈2和最下端的内撑圈2的上方还设置有十字形垂直定位筋5。
桩柱一体用钢护筒还包括吊环3和井字形吊架4,所述吊环3设置在钢护筒本体1上端的内侧,所述井字形吊架4穿设在吊环3中。
本实施例的桩柱一体用钢护筒,采用厚12mm的国标钢板制作钢护筒本体,在工厂内将钢板按设计立柱直径用卷板机卷好,之后运至施工现场,到场后在现场焊接成型,焊接时在钢护筒本体内点焊加设内撑圈,并在钢护筒上端的内侧点焊4个吊环,用以穿设井字形吊架。
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桩柱一体施工,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工作,b、测量放样,c、开挖柱阶段,d、制作吊装钢护筒,e、开挖桩阶段,f、浇筑混凝土。该施工工艺可达到先将桥梁完成后再开挖桥下土方,大大缩短了桥梁建设周期,并降低造价。
吊装钢护筒具体为:
(1)人工挖孔,施工至钢护筒底标高,测出基桩中心位置,埋设比钢护筒底标高高200mm的Φ10钢筋并做明显标记,然后浇筑C20混凝土铺底,C20混凝土的厚度为200mm。
(2)混凝土铺底后,立即用吊车吊装钢护筒,将钢护筒准确定位,保证钢护筒的竖直度、中心偏位、高程等控制指标均满足规范中对立柱要求的标准后固定。
(3)在吊车将钢护筒就位后采用井字形吊架代替吊车固定钢护筒,不使钢护筒下沉。待打底混凝土具有以定强度后,在钢护筒与护壁之间填充中粗砂。填砂过程同步进行,以防止不均匀施工导致钢护筒偏移和扰动。回填过程中采用水密法密实。在距离护筒顶部200mm时停止填砂,该处浇筑C20砼密封。
(4)将钢护筒本体内的内称圈和钢护筒本体上端的吊环敲除,然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当然可根据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内容,通过置换或改变的方式轻易做出其它的实施方式,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工艺条件所做的变化和改进等,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8860.7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798743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E02D5/66
专利分类号:E02D5/66;E02D5/38
范畴分类:36C;36E;
申请人: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中原路91号
发明人:李广;李卫国;杨文友;孙会刚;李万波;李红伯;姚一迪;尚二永;李金玲;李勋旺
第一发明人:李广
当前权利人: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勇
代理机构:41111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钢护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