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缝合锚组件,包括:锚钉套,设有轴向孔和外螺纹,以植入人体;夹紧部,至少部分设于轴向孔内,夹紧部上设有多个夹头,且至少两个夹头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用于放置缝合线,其中,在夹紧部伸入锚钉套时,轴向孔的至少部分孔壁与夹紧部过盈配合,使多个夹头之间的间隙缩小而夹紧间隙内的缝合线。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缝合线的两端同时夹紧在加压装置中,避免了因拉得太紧而使缝合线被锚钉套的外螺纹切割损伤,且无需打结;还可通过调节锚钉套的植入深度调节缝合线的张紧力,避免缝合线太松或太紧,降低了手术难度,提升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缝合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锚钉套,设有轴向孔和外螺纹,以植入人体;夹紧部,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轴向孔内,所述夹紧部上设有多个夹头,且至少两个所述夹头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用于放置缝合线,其中,在所述夹紧部伸入所述锚钉套时,所述轴向孔的至少部分孔壁与所述夹紧部过盈配合,使多个所述夹头之间的间隙缩小而夹紧所述间隙内的缝合线。
设计方案
1.一种缝合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锚钉套,设有轴向孔和外螺纹,以植入人体;
夹紧部,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轴向孔内,所述夹紧部上设有多个夹头,且至少两个所述夹头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用于放置缝合线,
其中,在所述夹紧部伸入所述锚钉套时,所述轴向孔的至少部分孔壁与所述夹紧部过盈配合,使多个所述夹头之间的间隙缩小而夹紧所述间隙内的缝合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钉套的内壁和所述夹紧部中的至少一个呈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钉套的内壁和所述夹紧部均呈锥形,且锥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部设有中心孔,多个所述夹头以所述中心孔的轴线呈对称分布,且多个所述夹头的夹持面共同形成所述中心孔的孔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合锚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部,设于所述夹紧部的尾部,所述导向部上设有导向斜面或导向曲面,以在所述缝合锚组件植入人体时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合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部完全伸入所述轴向孔内时,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锚钉套的尾部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合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上设有与所述间隙连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将所述导向部分隔为至少两部分,其中,所述至少两部分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所述连接部还用于被所述缝合线缠绕;和\/或
所述锚钉套的头部设有用于拧紧工具插入的沉孔。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合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头的夹持面上设有缓冲层。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合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钉套的内壁和所述夹紧部的外壁上设有相互适配的锥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锚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部呈半球形或半椭球形,所述轴向孔呈圆锥形或圆柱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缝合锚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骨科运动医学主要治疗手段有石膏或绷带外固定法、钢丝缝合法、缝线缝合法、骨开洞后腱性组织置入固定法等,以上方法在修复过程中存在不牢固、时间长且疗效不佳;关节黏连、僵硬,组织再次断裂;创伤部位残留疼痛;部分功能丧失等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医学进一步发展,骨锚钉结合关节镜微创技术已成为治疗骨科运动医学损伤的先进手段,其最大优点是微创、手术时间短、康复迅速,降低感染风险、完全恢复原解剖对合关系,固定可靠、抗牵拉强度高,避免并发症无需二次手术。
目前的骨锚钉主要可分为有结和无结系统,无结锚钉较普通锚钉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手术效率高等优势,已越来越成为治疗趋势,但现有无结产品在使用中仍存在不足:目前市面上产品主要采用锚钉外压缝合线结构,这种结构首先依靠导向头将缝合线送入预定位置,然后在压入锚钉。锚钉压入过程中缝合线既不可拉得太紧又不能太松,线太紧,由于螺纹直接与缝合线接触,锚钉会对线造成切割损伤,影响固定强度,对韧带修复长期疗效有影响。线太松,锚钉不容易把线压实,后续患者康复活动时线容易松动,易造成固定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合锚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缝合锚组件,包括:锚钉套,设有轴向孔和外螺纹,以植入人体;夹紧部,至少部分设于轴向孔内,夹紧部上设有多个夹头,且至少两个夹头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用于放置缝合线,其中,在夹紧部伸入锚钉套时,轴向孔的至少部分孔壁与夹紧部过盈配合,使多个夹头之间的间隙缩小而夹紧间隙内的缝合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夹紧部和锚钉套的过盈配合,能够使多个夹头向中间挤压而缩小相互之间的间隙,从而夹紧缝合线,防止松脱;缝合线位于夹头之间的间隙中,不与锚钉套的外螺纹接触,避免了因拉得过紧而导致缝合线被外螺纹切割损伤;通过这种夹紧的方式,还可以将缝合线的两端线头同时固定,避免了打结;另外,通过夹紧部和锚钉套的过盈配合,使锚钉套向人体植入时,可以带动夹紧部向人体深处运动,并通过锚钉套的外螺纹的限位而拉紧缝合线;还可以调节锚钉套植入的深度,从而调节缝合线拉紧程度,调节方式简单,调节幅度小精度高,进而能够避免缝合线过紧或过松,有效地解决了缝合线被切割损伤的问题,还解决了缝合线太松导致固定失败的问题。
可以理解地,间隙的位置,在仅有两个夹头时,间隙就在这两个夹头之间;有三个夹头或三个以上的夹头时,间隙既包括两个夹头之间的空间,也包括三个夹头之间共同围设出的空间,例如三个夹头围设出的中心孔,而缝合线既可以放置在两个夹头之间的空间内,也可以放置在这三个夹头围设出的中心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锚钉套的内壁和夹紧部中的至少一个呈锥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锚钉套的内壁和夹紧部均呈锥形,且锥度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夹紧部设有中心孔,多个夹头以中心孔的轴线呈对称分布,且多个夹头的夹持面共同形成中心孔的孔壁。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导向部,设于夹紧部的尾部,导向部上设有导向斜面或导向曲面,以在缝合锚组件植入人体时导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夹紧部完全伸入轴向孔内时,导向部与锚钉套的尾部抵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向部上设有与间隙连通的通槽,通槽将导向部分隔为至少两部分,其中,至少两部分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连接部还用于被缝合线缠绕;和\/或锚钉套的头部设有用于拧紧工具插入的沉孔。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夹头的夹持面上设有缓冲层。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锚钉套的内壁和夹紧部的外壁上设有相互适配的锥螺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夹紧部呈半球形或半椭球形,轴向孔呈圆锥形或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缝合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缝合锚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压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锚钉套,100外螺纹,102轴向孔,104沉孔,12夹紧部,120夹头,122间隙,124中心孔,14导向部,140通槽,2缝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缝合锚组件,包括:锚钉套10,设有轴向孔102和外螺纹100,以植入人体;夹紧部12,至少部分设于轴向孔102内,夹紧部12上设有多个夹头120,且至少两个夹头120之间存在间隙122,间隙122用于放置缝合线2,其中,在夹紧部12伸入锚钉套10时,轴向孔102的至少部分孔壁与夹紧部12过盈配合,使多个夹头120之间的间隙122缩小而夹紧间隙122内的缝合线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夹紧部12和锚钉套10的过盈配合,能够使多个夹头120向中间挤压而缩小相互之间的间隙122,从而夹紧缝合线2,防止松脱;缝合线2位于夹头120之间的间隙122中,不与锚钉套10的外螺纹100接触,避免了因缝合线2拉得过紧而导致被外螺纹100切割损伤;通过这种夹紧的方式,还可以将缝合线2的两端线头同时固定,避免了打结;另外,通过夹紧部12和锚钉套10的过盈配合,使锚钉套10向人体植入时,可以带动夹紧部12向人体深处运动,并通过锚钉套10的外螺纹100的限位而拉紧缝合线2;还可以调节锚钉套10植入的深度,从而调节缝合线2拉紧程度,调节方式简单,调节幅度小精度高,进而能够避免缝合线2过紧或过松,有效地解决了缝合线2被切割损伤的问题,还解决了缝合线2太松导致固定失败的问题。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仅有两个夹头120时,间隙122位于这两个夹头120之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有三个夹头120,间隙122既包括任意两个夹头120之间的空间,也包括三个夹头120之间共同围设出的空间,例如三个夹头120围设出的中心孔124,而缝合线2既可以放置在两个夹头120之间的空间内,也可以放置在这三个夹头120围设出的中心孔124内。
如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锚钉套10的内壁和夹紧部12中的至少一个呈锥形。
在该实施例中,将锚钉套10的内壁和夹紧部1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锥形,具体地,例如锚钉套10的内壁,或者说轴向孔102的内壁呈锥形,且沿锚钉套10的尾部向头部方向逐渐减小,而夹紧部12呈圆柱形,这样的结构,随着夹紧部12向锚钉套10内伸入得越深,轴向孔102的内壁逐渐向内收缩,锚钉套10和夹紧部12之间就卡得越紧,夹头120越向中间挤压,从而更加牢固地夹紧间隙122之间的缝合线2,提升了缝合线2的固定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锚钉套10的内壁呈圆柱形,而夹紧部12呈锥形,且沿夹紧部12的尾部向头部方向逐渐减小,或者锚钉套10和夹紧部12均呈锥形,且均沿各自尾部向头部方向逐渐减小,这样的结构,均可以实现上述技术效果,即随着夹紧部12的深入,或者说随着锚钉套10向人体内的植入,而使夹头120更加牢固地夹紧间隙122之间的缝合线2。
在一些实施例中,锚钉套10的内壁呈圆柱形,而夹紧部12呈锥形,但夹紧部12的头部大,尾部小,夹紧部12的头部与锚钉套10的内壁过盈配合。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锚钉套10的内壁和夹紧部12均呈锥形,且锥度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锚钉套10的内壁和夹紧部12均呈锥形,并采用相同的锥度,进一步地,锚钉套10和夹紧部12都呈头部小,尾部大的锥形,这样有利于锚钉套10内壁和夹紧部12更加紧密的相互配合,并使夹紧部12受力均匀,从而使得夹头120对缝合线2的夹紧力也更为均匀,避免了缝合线2的个别位置受力过大导致断裂而松脱,提升了缝合线2夹紧固定的可靠度和稳定性。
如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夹紧部12设有中心孔124,多个夹头120以中心孔124的轴线呈对称分布,且多个夹头120的夹持面共同形成中心孔124的孔壁。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对称分布的夹头120的夹持面夹持面共同形成中心孔124的孔壁,这样的结构,在缝合线2放置在中心孔124内时,能够进一步提升缝合线2受力的均匀性,进而提升缝合线2被夹头120夹紧固定的可靠度和稳定性。
需要留意,在图3中,两条虚线为中心孔124的孔壁。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向部14,设于夹紧部12的尾部,导向部14上设有导向斜面或导向曲面,以在缝合锚组件植入人体时导向。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导向部14上设置的导向斜面或导向曲面,便于为缝合锚组件导向,提升缝合锚组件植入人体时的顺畅度,进而提升手术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夹紧部12完全伸入轴向孔102内时,导向部14与锚钉套10的尾部抵靠。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导向部14与锚钉套10的抵靠,有利于在锚钉套10向人体植入时,推动导向部14而带动与导向部14相连的夹紧部12,从而拉紧缝合线2,提升固定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向部14上设有与间隙122连通的通槽140,通槽140将导向部14分隔为至少两部分,其中,至少两部分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连接部还用于被缝合线2缠绕;和\/或锚钉套10的头部设有用于拧紧工具插入的沉孔104。
由于缝合线2是柔性体,要直接置于微小的间隙122中较为困难;在该实施例中,只要将缝合线2从通槽140和间隙122中绕过连接部,再向中间收拢缝合线2的两端的线头,即可将缝合线2置于间隙122中而不易脱出,可以大幅提升缝合线2的固定速度,保证缝合线2夹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手术效率。
另外,通过在锚钉套10的头部设置沉孔,便于拧紧工具插入,从而便于通过拧紧工具将锚钉套10拧入人体,便于植入和调节植入深度。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夹头120的夹持面上设有缓冲层。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夹持面上设置缓冲层,有利于将夹持力均匀地分散到缝合线2上,避免缝合线2因局部受力过大而导致断裂,进而导致固定失败。
可以理解地,缝合线2为柔性体,而夹头120一般材质较硬,另外,受加工精度等因素影响,夹持面不一定平整,或者多个夹持面之间不一定完全平行,这样使得缝合线2被夹持时,有较大可能受力不均,而通过缓冲层的设置则有效地解决了受力不均的问题。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锚钉套10的内壁和夹紧部12的外壁上设有相互适配的锥螺纹。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锚钉套10的内壁和夹紧部12的外壁上设有相互适配的锥螺纹,或者说圆锥螺纹,能够使锚钉套10和夹紧部12通过锥螺纹相互紧密咬合,使得夹紧部12进一步收缩而更牢固地夹紧缝合线2,还可以确保夹紧部12能随锚钉套10的植入而向人体深处移动,从而保证缝合线2的拉紧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夹紧部12呈半球形或半椭球形,轴向孔102呈圆锥形或圆柱形。
在该实施例中,夹紧部12呈半球形或半椭球形,其与锥形夹紧部12类似,即随着夹紧部12向锚钉套10内的深入而使夹头120向中间收缩,从而夹紧缝合线2。
根据本申请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缝合锚组件,由加压装置,锚钉套10组成。加压装置由呈圆锥形的夹紧部12和导向部14组成,且加压装置设有中心孔124,中心孔124用于放置缝合线2;加压装置上设有多个夹头,相邻的夹头之间存在间隙122,间隙122与中心孔124连通,在加压装置受到压力时,间隙122会收缩,使得中心孔124直径也会随之变小,从而夹紧中心孔124内的缝合线2。
具体地,锚钉套10内设有圆锥孔,以方便与加压装置的圆锥形夹紧部12配合。使用时,先将缝合线2穿入加压装置的中心孔124,再将加压装置装入锚钉套10内,加压装置的夹紧部12与锚钉套10的圆锥孔过盈配合。缝合锚组件植入时,锚钉套10不断拧入,加压装置的圆锥形夹紧部12受到锚钉套10的压力而使各个夹头120向中间收缩,继而夹紧缝合线2,即缝合线2的两端的线头都可以被夹紧在中心孔124内,从而实现无结缝合技术;同时,随着锚钉套10的不断拧入,由于加压装置的夹紧部12与锚钉套10过盈配合,或者加压装置的导向部14与锚钉套10相抵靠,使得加压装置还会随着锚钉套10的拧入被推入人体更深处,从而拉紧缝合线2,并通过调节锚钉套10的拧入深度,实现缝合线2的松紧调节。
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缝合锚组件,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韧带肌腱类疾病的缝合固定以及缝合线2打结难的问题,其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在加压装置的中心孔124内压线,操作简单,安全,缩短了医生的手术时间和临床学习曲线。
(2)加压装置与锚钉套10通过锥形配合,使得加压装置越深入锚钉套10,缝合线2则会被越压越牢固,或者说锚钉套10拧入得越深,缝合线2越被压牢。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缝合线的两端同时夹紧在加压装置中,避免了因拉得太紧而使缝合线被锚钉套的外螺纹切割损伤,且无需打结;还可通过调节锚钉套的植入深度调节缝合线的张紧力,避免缝合线太松或太紧,降低了手术难度,提升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0395.5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808442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A61B17/04
专利分类号:A61B17/04
范畴分类:申请人:浙江科惠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科惠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仙华南街466号
发明人:方明;何强龙;周文;彭伟;邵威顺;胡学良
第一发明人:方明
当前权利人:浙江科惠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尚志峰;汪海屏
代理机构:1134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组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