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伤科,中医,针灸,系统,药疗法,激光器,专家系统。
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赵前龙[1](2008)在《构建计算机辅助辨证诊疗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整体思维为指导,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医诊疗的基本规律,研制辅助中医临床诊疗的实用软件——计算机辅助辨证诊疗系统。方法中医学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自身发展规律,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各种途径中,保持中医特色的最佳途径是用数理模型对中医知识进行“梳理”,进而用数字化的方法进行处理。本模型是以中医的“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为主导,以症状分类、药物偏性和半定量为基础,以症状、证、方剂和药物为主要对象,以逻辑运算、集合运算、贡献度和偏离度的非线形加权运算为构架,用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应当是真正按中医学理论体系、思维形式研制的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要全面、正确地反映中医诊疗的基本规律,实现计算机辅助诊疗,必须使诊疗知识规范化、数据化。数据的预处理主要是对证型、症状、体征和药物进行规范性、数据化处理。中医证候的规范标准化,是前人未曾解决而当今又必须妥善解决有关中医学术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大课题。然由于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打上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思辨性、哲理性的烙印,独特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既成就了中医独具特色的优势,也带有自身的先天不足,从而使证候的概念模糊不清,其内涵与外延广泛而不十分确切,使中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不利于中西医理论与临床的相互沟通与交叉渗透,不利于自身的学术交流与对外交流。因此,我们采用继承、发展、精炼、实用的原则,对中医的证候及其概念规范化、名词术语规范化、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进行研究。辨证定量是以统计学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的,并依据有关的医学理论,将症状、体征及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量化,通过概率运算,使其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可用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评价治疗效果,做出预后诊断。由于中医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其变量大部分属于非量化的数据,这就决定了在兼顾其非量化数据特点的同时,不可能用线性的、单一化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随着诸多学科知识的不断交融渗透,用于中医量化研究的方法日益增多,然而均处于探索阶段,寻找到能完全适应中医量化的方法尚有难度,目前常见的量化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半定量方法、模糊数学方法、专家问卷、症证药定量法、多元分析方法等。结果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是基于不同特色,从智能系统的角度出发,采用中医诊断知识的经验知识,并研究了相应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方法,在充分考虑中医临床经验知识的随机性、模糊性和不完备性的基础上,结合数理诊断模型及实际诊断中的序贯诊断问题,给出以“症—证—治法—方药”为核心的智能诊疗方法,用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并将该辅助诊疗系统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论中医辅助辨证诊疗系统是在严格筛选古今临床医家切实有效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思维科学研究成果,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理,编制高度智能化的应用程序。它是一种智能程序系统,其内部具有大量中医专家临床诊疗水平的知识和经验,实现中医专家临床疾病的联合会诊,借助该系统,让患者真正体验到中医高水平的治疗。中医辅助辨证诊疗系统运用临床时能够追随医生的诊断思路,随时向医生提供各种数据和可能的常规诊疗方案以供选择,并能按经典理论作出联想和推论,提示医生进行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8-05-28)
胡存刚[2](2004)在《基于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人体信息诊疗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的研究课题属于生物医学工程学交叉学科领域。激光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而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也逐步在医学中得到应用。论文以中医人体信息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生物电信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系统主要由两部分即半导体激光器部分和辅助诊断软件部分组成,系统不仅克服了传统针灸方法的弊端,而且包含有辅助诊断的软件。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系统为激光针灸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并研制出了人体信息诊疗仪样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介绍了国内外在激光医学和计算机辅助诊断方面的应用和最新进展。 2.研究了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定量研究了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热效应,为在一定的波长下的激光作用于组织细胞的时间和功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定量的理论依据。并从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了激光针灸的作用机理。 3.系统地叙述了计算机医学辅助诊断的方法,提出并实现了逻辑判断法和序贯模型相结合的辅助诊断方法。 4.设计出了功率和工作时间均可调的650nm的半导体激光针灸系统,同有关单位合作研制出了人体信息诊疗仪样机(硬件)。 5.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体信息辅助诊断软件系统和建立了与之相关的数据库。 6.将激光针灸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相结合,使辅助诊断成为激光针灸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指导激光针灸。(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4-02-01)
王志国[3](2003)在《肾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及其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肾水之名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肿胀伦第二十四》:“腰痛足冷为肾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肾水,由多种原因损及肾脏所致。以长期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这与西医的肾病综合征完全相符。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每年儿童发病率约3/10万,成人约1.5/10万,一旦发病,很难痊愈。肾病发病迅速、症状严重、容易复发、所用药物副作用大、病因病机复杂,症状多样,是临床难治之病。而且,对本综合征存在古今、中西、内儿科等认识不统一,辨证不一致,治疗方案多样化,医生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等问题。对肾病综合征进行系统研究,统一认识、及时、有效的治疗,尽早控制蛋白尿,防止反复发作,减轻药物的毒性反应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中医药治疗水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在消除蛋白尿,防止复发及减轻西药副作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近年来,基础医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治疗肾病的新方法、新药物不断涌现,人们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一些传统观念正在更新。因此,有必要对该病证古今中外资料进行全面研究整理,总结出“肾水”的病、证、症特点及理、法、方、药规律为准确诊治提供依据,这对于全面深入认识肾病综合征,规范医生诊治行为,提高肾病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文献的大量涌现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即:①不同文献所采用的治疗手段各不相同。②不同文献评价的治疗手段之间存在冲突。③新的治疗手段是否值得采用。④有的研究结论相互矛盾。 对现有临床诊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是临床医师、患者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进一步的临床决策和卫生资源的分配,也关系到临床医师业务素质、医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种评价以往主要地取决于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经验以及对他人的经验的总结,显然会有失偏颇。在近20年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临床医学边缘学科——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则强调应以临床证据为基础,而这一证据的取得,完全依赖于以科学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系统性评价。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文献综述形式。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和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基础上的新的医学科研方法。近20年来,发达国家医学界越来越重视这一工作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其基本过程是以某一具体临床问题为基础,系统、全面地收集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上篇 循证医学及其在肾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性文献评价中的实践运用 资料与方法 本项研究文献的纳入标难为:1992~2002年发表在国内各种医学期刊上的中医药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各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为力求全面覆盖各种文献,我们选择了以下4种检索途径:1.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光盘(题录);2.CNKI知识创新网(题录及全文);3.维普资讯(题录及全文);4.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手工检索。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如下: ①纳入标准 RCT、CCT和诊断试验的标准以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和临床流行病学的标准为准。重点注意下列标准: a.在一个或多个病人中进行的一种研究。 b.同期比较的两种或多种干预措施(干预措施可以是一种药物、手术、物理疗法、预防措施、健康教育、诊断试验和对照措施如:安慰剂、另一种药物或不做任何处理。) c.将受试者分入不同处理组采用了随机(随机数字表、计算机随机排序、抛硬币法等)或半随机(根据入院顺序、住院号、生日、星期几等交替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方法。 ②排除标准 a.一切无对照的试验(全部病人只接受一种处理)。 b.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由医生或病人来决定进行何种处理)。 c.历史性对照(两个不同时期进行的研究结果相比较)。 d.病例/对照(疾病组与非疾病组之间的比较)。lffi&0@opffide@opffi@@@ffe([jallfo&}ffi8il0i21ffi]tBopCh@eq8gnd e.按病人特点进行分配的试验(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病因、地区分布情况等)。 f 病例复习和回顾性研究。 g.动物试验及细胞和组织研究。但注意有时人的RCT和CCT也加在其中进行报告,应避免遗漏。 ③检索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为了保证将已发表的合格试验最大限度地检出,所制定的合格标准更注重敏感性,而不是特异性.换言之,所有肯定或可能是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均符合标准。即只要该(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3-05-01)
蒋方健,嵇金宝,曹烨民,赵章忠,陈亦云[4](2000)在《中医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与中医药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它能够追随医生的诊断思路 ,随时向医生提供各种数据和可能的常规诊疗方案以供选择 ,并能按经典理论作出联想和推论 ,提示医生进行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真正起到“记忆延伸”和“医生助手”的作用。现将该(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期刊2000年05期)
陆龙,嵇芸[5](1998)在《计算机辅助住院病人诊疗系统的设计模型——医生在计算机上能做些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成功地开发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之后,临床住院病人诊疗系统将成为研究的热点。作为计算机集成医疗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计算机辅助住院病人诊疗系统将使医生成为计算机的主要使用者。基于临床医疗信息的发源地而采集的实时性基础数据,不仅将使医生的工作更富创造力,还将实现对医疗活动及质量的过程性前馈控制,有效地转变经营机制,优化医院的整体功能。本文探讨了该系统的设计总目标、系统特点,实施的可能性及必要性,提出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型。(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1998年02期)
徐礽[6](1997)在《口腔正畸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正畸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的研究为口腔正畸医师提供一个界面友好,方便使用的交互式的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系统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与病史的收集,初诊专科检查的记录,特殊检查测量分析(牙,牙弓模型分析,头影测量分析等),诊断分类,病因机制分析等。为正畸医师提供一个功能较完善的系统。(本文来源于《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1997-10-01)
肖守中[7](1996)在《计算机辅助诊疗的巨型系统开发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辅助诊疗的巨型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是一个异常困难的任务.我们正在完善一个巨系统——“电脑医学博士”(DNYB),它的核心是“疾病诊断标准的巨型知识库”(JZBJZK).该系统包含了1001个诊断单元的诊断标准,描述了4000条诊断指标.这一巨型知识库首先在低价的普及型微机上实现,它能帮助提示典型疾病和辅助诊断学教学.经验表明:高密度医学知识表达方式、诊断标准的量化、算法和计算机语言的选择、开发和系统评价的策略以及系统的实用性等是巨型系统开发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1996年10期)
刘清,占传杰,刘丰生,黄延龄,李宗俊[8](1992)在《计算机辅助针灸诊疗专家系统-ZES及其壳体-KZES》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ZES的功能和开发技术。描述了系统中推理的数学模型及其理论基础,最后阐述了ZES的外壳可用作建造中医专家系统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1992年01期)
傅廷亮,贺文响,刘幸芝,高树村[9](1990)在《眩晕的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医疗领域中,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诊疗正蓬勃发展.通常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适用于那些疑难病症,病人将主诉症状输入计算机后,由计算机进行诊断是何种疾病这一过程往往比缺乏丰富经验的医生要迅速、准确可靠.眩晕类疾病的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以下简称XZLX系统)正是这样的一个系统.XZLX 系统在PC 机上首次实现,为判别、诊断和治疗眩晕类疾病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XZLX系统模拟一般门诊医生诊治病人的过程,从询问病况到给出治疗方案均由计算机实现,这一过程一般可用图1表示.(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1990年08期)
朱钢,吴诚德,施杞[10](1989)在《中医伤科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诊疗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旨在通过利用计算机的形象、直观、运算迅速和正确等优点,将计算机与伤科教学联系起来,以计算机为手段,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和建立比较清晰的辨病、辨证概念,掌握治疗原则和方法。一、医理设计医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各种信息的规(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1989年02期)
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的研究课题属于生物医学工程学交叉学科领域。激光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而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也逐步在医学中得到应用。论文以中医人体信息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生物电信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系统主要由两部分即半导体激光器部分和辅助诊断软件部分组成,系统不仅克服了传统针灸方法的弊端,而且包含有辅助诊断的软件。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系统为激光针灸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并研制出了人体信息诊疗仪样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介绍了国内外在激光医学和计算机辅助诊断方面的应用和最新进展。 2.研究了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定量研究了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热效应,为在一定的波长下的激光作用于组织细胞的时间和功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定量的理论依据。并从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了激光针灸的作用机理。 3.系统地叙述了计算机医学辅助诊断的方法,提出并实现了逻辑判断法和序贯模型相结合的辅助诊断方法。 4.设计出了功率和工作时间均可调的650nm的半导体激光针灸系统,同有关单位合作研制出了人体信息诊疗仪样机(硬件)。 5.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体信息辅助诊断软件系统和建立了与之相关的数据库。 6.将激光针灸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相结合,使辅助诊断成为激光针灸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指导激光针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赵前龙.构建计算机辅助辨证诊疗系统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
[2].胡存刚.基于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人体信息诊疗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
[3].王志国.肾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及其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
[4].蒋方健,嵇金宝,曹烨民,赵章忠,陈亦云.中医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J].江苏中医.2000
[5].陆龙,嵇芸.计算机辅助住院病人诊疗系统的设计模型——医生在计算机上能做些什么?[J].医学信息.1998
[6].徐礽.口腔正畸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C].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7
[7].肖守中.计算机辅助诊疗的巨型系统开发中的几个问题[J].电子技术应用.1996
[8].刘清,占传杰,刘丰生,黄延龄,李宗俊.计算机辅助针灸诊疗专家系统-ZES及其壳体-KZES[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2
[9].傅廷亮,贺文响,刘幸芝,高树村.眩晕的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0
[10].朱钢,吴诚德,施杞.中医伤科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诊疗系统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