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圈活动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率的提高效果研究

减压圈活动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率的提高效果研究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24100

【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减压圈活动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率的提高效果。方法:本研究中以2016年1月~2016年6月为观察时间段,收集该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的确诊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对病例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纳入30例患者。对比两种护理干预模式下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减压圈活动干预后,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为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减压圈活动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率有确切的提高效果,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预后效果,值得加以推广。

【关键词】偏瘫;减压圈活动;良肢位摆放

【中图分类号】R84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28-01

既往大量报道中指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部疾病患者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早期良肢位的摆放能够有效降低偏瘫患者瘫痪肢体肌张力水平,一方面可缓解肌痉挛症状,另一方面可尽早诱发肢体分离运动,对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2-3]。为分析并评价减压圈活动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率的提高效果,本研究中以2016年1月~2016年6月为观察时间段,收集该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的确诊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对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后对照不同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效果,将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以2016年1月~2016年6月为观察时间段,收集该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的确诊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对病例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纳入30例患者。对照组中10例为女性患者,20例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8.1±2.8)岁(年龄范围37~91周岁),脑出血患者为6例,脑梗塞患者为24例;观察组中12例为女性患者,18例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9.3±1.6)岁(年龄范围37~91周岁),脑出血患者为5例,脑梗塞患者为25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即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良肢位正确摆放重要性的认知,提高依从性与配合度。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减压圈活动护理干预模式。成立减压圈活动小组,小组组员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活动主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分析现阶段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并绘制柏拉图,主要原因包括:我科患者年龄偏大,接受力低;患者家属缺乏重视,依从性差;缺乏良肢位摆放的具体操作要求;护理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缺乏指导与执行能力;缺少用具以及宣传资料。针对分析原因设置目标,即将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提高至80%以上以上。制定具体实施措施:我院新增设了康复科,定期组织减压圈成员去跟康复师学习,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指导。减压圈活动小组组员深入病房,结合患者、患者家属文化程度、认知情况等采取多样化的手段进行宣教,帮助患者家属提高对良肢位摆放重要性的认识。将良肢位摆放作为特殊交班内容之一,完善床头交班,并定期对患者以及家属有关良肢位摆放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制定有关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健康教育质量评价表,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根据良肢位摆放需求准备垫枕等辅助用具(注:所选择垫枕等用具不得过硬或过软,可优选选择荞麦枕芯),尽量专人专用,以免出现交叉感染事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展示真人模仿良肢位摆放姿态,病房内粘贴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宣传图,条件允许时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集中培训,利用实物模型加强指导。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护理干预模式下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差异。评价依据为:患者可积极配合并正确摆放良肢位。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选择成组设计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选择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减压圈活动干预后,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为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方面意义。两组患者良肢摆放合格率对比表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良肢摆放合格率对比表

组别例数合格不合格合格率

对照组30181218(60.00)

观察组3027327(90.00)

3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中认为[4]: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与瘫痪肢体的功能康复程度密切相关,进而会对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早期对良肢位摆放的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延缓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症状,对预防髋关节外旋、肩关节半脱位、以及足下垂等并发症均由重要意义。同时,良肢位摆放还属于对抗病理的特殊运动模式,对促进瘫痪肢体的早期分离运动有良好作用,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现阶段的临床护理中,针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干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率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5-8]。

本研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通过实施减压圈活动护理干预模式,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为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方面意义。数据提示减压圈活动护理干预模式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率的提高有重要效果。其优势在于:减压圈活动中,强调护理人员主动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情况加强巡视,即使纠正错误体位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确体位的指导,将良肢位摆放纳入特殊交班内容中并加以详细记录。减压圈内所制定每一项措施均由减压圈成员负责检查,通过建立减压圈督查记录本并定期进行分析讨论的方式,及时提出整改方向与措施,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促进护理人员执行力的提升,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综上所述:减压圈活动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率有确切的提高效果,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预后效果,值得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房秋燕,韩丹,何少雯等.良肢位在脑损伤性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70-171.

[2]钮晓芳.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2):46-47.

[3]郭淑红,赵琼.早期被动关节运动结合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关节运动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5,(4):109-110,111.

[4]张韶琴,毛永强,沈海军等.偏瘫功能训练及良肢位的摆放在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3):57-58.

[5]秦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05):424-426.

[6]张平.超早期良肢位摆放防治偏瘫患者关节挛缩的康复护理[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729-1730.

[7]韩娜,梁红霞,田虹.超早期良肢位摆放防治偏瘫患者关节挛缩85例康复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3):232-233.

[8]郑凤君,叶澄萍,罗云英.上肢良肢位摆放预防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06):73-73.

标签:;  ;  ;  

减压圈活动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率的提高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