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活性炭除油器,本实用新型包括顶板组件、筒体组件、活性炭滤芯、密封圈、顶丝、转轴和连接螺栓组成,活性炭滤芯内填充优质活性炭颗粒,不仅对压缩空气中油污吸附效率高,对压缩空气中的各种粉尘颗粒也具有高效吸附作用,压缩空气从顶部进气口进入,首先通过活性炭滤芯对油污及粉尘进行吸附,然后压缩气体从滤芯出气端流出沿筒体侧壁向上流动,通过重力和离心力作用油污和粉尘进一步从压缩空气中进行分离,然后纯净压缩空气从筒体侧壁出气口流出,各种污物从筒体底部排污管排出,本实用新型设有顶丝和转轴机构,更换滤芯时可以通过顶丝将顶板组件顶起并旋转到筒体外侧,露出里面的活性炭滤芯,方便更换活性炭滤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效活性炭除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组件、筒体组件、活性炭滤芯、密封圈(13)、顶丝(17)、转轴(19)和连接螺栓(14)组成,活性炭滤芯置于筒体组件内部,活性炭滤芯出气端(8)置于滤芯托架(5)上,活性炭滤芯进气端置于筒体组件的法兰(2)上,在活性炭滤芯进气端(12)和顶板组件和筒体组件之间各有一个密封圈(13),顶板组件和筒体组件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在一起,活性炭滤芯被固定在顶板组件和筒体组件之间,并通过两个密封圈保证顶板组件和筒体组件之间的密封。
设计方案
1.一种高效活性炭除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组件、筒体组件、活性炭滤芯、密封圈(13)、顶丝(17)、转轴(19)和连接螺栓(14)组成,活性炭滤芯置于筒体组件内部,活性炭滤芯出气端(8)置于滤芯托架(5)上,活性炭滤芯进气端置于筒体组件的法兰(2)上,在活性炭滤芯进气端(12)和顶板组件和筒体组件之间各有一个密封圈(13),顶板组件和筒体组件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在一起,活性炭滤芯被固定在顶板组件和筒体组件之间,并通过两个密封圈保证顶板组件和筒体组件之间的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活性炭除油器,其特征在于顶板组件由顶板(1)、吊板(15)、进气口(16)和转轴上座(18)组成,所述的一对吊板(15)焊接于顶板(1)的上表面,并且相对顶板(1)的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的进气口(16)和顶板(1)中心焊接,所述的转轴上座(18)焊接于顶板(1)外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活性炭除油器,其特征在于筒体组件由法兰(2)、筒体(3)、封头(4)、滤芯托架(5)、底座组件(6)、排污管(7)、出气口(11)、转轴下座(20)组成,所述的底座组件(6)焊接在所述的封头(4)的底部,对整个高效活性炭除油器起支撑和固定作用,所述的滤芯托架(5)焊接在所述的封头(4)的内部,在所述的滤芯托架(5)的筒体四周开有长孔,来自活性炭滤芯出口的压缩空气通过这些长孔进入筒体组件并从所述的出气口(11)流出,所述的排污管(7)焊接在所述的封头(4)的中间,用于排出本高效活性炭除油器所产生的少量污染物,所述的转轴下座(20)焊接于所述的法兰(2)和筒体(3)的外侧,用于支撑所述的转轴(19),所述的出气口(11)焊接于所述的筒体(3)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活性炭除油器,其特征在于活性炭滤芯由滤芯进气端(12)、滤芯筒体(9)、滤芯出气端(8)和活性炭颗粒(10)组成,焊接时先焊接滤芯进气端(12)和滤芯筒体(9),然后装满活性炭颗粒(10),再行将滤芯出气端(8)和滤芯筒体(9)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活性炭除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组件和所述的顶丝(17)通过螺纹相连接,通过所述的顶丝(17)可以将权利2所述的顶板组件顶起并绕所述的转轴(19)旋转,这样可以方便快捷的更换权利4所述的活性炭滤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空气除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压机高效活性炭除油器。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的润滑系统会产生油污和磨损颗粒污染压缩空气,这种油污呈酸性,会腐蚀压缩空气的管路及下游设备,造成生产停滞、维修成本增加、产品报废,目前压缩空气除油采用各种的滤芯大多是各种纤维和高分子材料,除油效率低下,使用寿命短,更换滤芯麻烦、耗费工时长,频换更换滤芯还会造成生产停滞,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除油效率高,更换简便的压缩空气除油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目前各种高分子材料及纤维滤芯除油效率低下、滤芯寿命短,更换滤芯繁琐现状,及根据活性炭对各种油脂高效吸附的特性,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除油效率高、更换简单的高效活性炭除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活性炭除油器,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活性炭高效除油器包括顶板组件、筒体组件、活性炭滤芯、密封圈、顶丝、转轴和连接螺栓组成,所述的活性炭滤芯置于筒体组件内,活性炭滤芯内部充满活性炭颗粒,所述的活性炭滤芯出气端置于所述的筒体组件的滤芯托架之上,所述的活性炭滤芯的进气端置于所述的筒体组件的法兰之上,所述的顶板组件置于所述的活性炭滤芯进气端之上,在活性炭滤芯进气端连接面上下各放置一个所述的密封圈,所述的两个密封圈分别和筒体组件和顶板组件相接触,所述的上盖组件和筒体组件通过连接螺栓相连接,将所述的活性炭滤芯仅仅夹住固定并实现接触面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板组件包括顶板、吊板、出气口、顶丝、转轴上座组成,两吊耳焊接在所述的顶板组件上面并对中心线对称布置,用于起吊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高效活性炭除油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筒体组件包括法兰、筒体、转轴下座、封头、滤芯托架、底座组件、出气口组成,所述的底座组件焊接于筒体组件的底部,对所述的筒体组件及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高效活性炭除油器起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活性炭滤芯内部装满活性炭颗粒,由进气端、滤芯筒体、出气端和活性炭颗粒组成,压缩空气由进气端流入,通过中间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颗粒将流入压缩空气内的油污充分吸附过滤,然后由出气端流出,所述的进气端上部为连接板,对活性炭滤芯其固定作用,中间为圆柱状孔板,圆柱状孔板底部为封闭底板,在中间圆柱状孔板外侧围焊接三层钢丝网,所述的滤芯筒体为钢板焊接而成,滤芯筒体两端分别和进气端和出气端焊接为一体,所述的出气端为圆盘状,四周和滤芯筒体焊接,中间为带孔的网板,在网板上表面焊接三层钢丝网,起阻挡活性炭颗粒和通压缩空气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轴装于转轴上座和转轴下座之间,允许上盖组件绕转轴选择。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丝装于所述的转轴上座,在更换活性炭滤芯时选择顺时针旋转顶丝,所述的顶丝将所述的顶板组件顶起,所述的顶板组件可以绕转轴选择,露出所述的筒体组件内的活性炭滤芯,所述的活性炭滤芯就可以顺利取出和放入,方便更换活性炭滤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板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筒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活性炭滤芯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滤芯托架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顶板;2.法兰;3.筒体;4.封头;5.滤芯托架;6.底座组件;7.排污管;8滤芯出气端;9.滤芯筒体;10.活性炭颗粒;11.出气口;12.滤芯进气端;13.密封圈;14.连接螺栓;15.吊板;16.进气口;17.顶丝;18.转轴上座;19. 转轴;20.转轴下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看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顶盖1;法兰2;筒体3;封头4;滤芯托架5;底座组件6;排污管7;滤芯出气端8;滤芯筒体9;活性炭颗粒10;出气口11;滤芯进气端12;密封圈13;连接螺栓14;吊板15;进气口16;顶丝17;转轴上座18;转轴 19;转轴下座20组成。
参看附图3所示,吊板15焊接于顶板1上表面,对称于中心线,用于吊装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高效活性炭除油器,进气口16和顶板1中间孔对正后相焊接,为活性炭高效除油器进气口,转轴上座18焊于顶板1外沿,顶板1、吊板15、进气孔16和转轴上座通过焊接组成一体称为顶板组件。
参看附图4所示,法兰2、筒体3、封头4依次焊接形成一体,底座组件6焊接在封头4的底部,起支撑和固定作用,滤芯托架5焊接在封头4内部,滤芯托架5的筒体四周开有长孔,活性炭滤芯出口的压缩空气通过这些长孔进入筒体3并从出气口11流出,排污管7 焊接在封头4中间,转轴下座20焊接于法兰和筒体外侧,焊接时转轴下座20和转轴上座18 同心,高度和转轴19长度相适应,法兰2、筒体3、封头4、滤芯托架5、底座组件6、排污管7、转轴下座20通过焊接组成一体称为筒体组件。
参看附图5所示,滤芯进气端12、滤芯筒体9、滤芯出气端8彼此焊接形成一体组成,焊接时先焊接滤芯进气端12和滤芯筒体9,然后装满活性炭颗粒10,再将滤芯出气端扣入滤芯筒体外侧,注意滤芯筒体长度和筒体组件长度一致,再行将滤芯出气端8和滤芯筒体9焊接,滤芯进气端12、滤芯筒体9、滤芯出气端8和活性炭颗粒共同组成活性炭滤芯,活性炭滤芯对于压缩空气的油污吸附效率极高,基本可以全部清除压缩空气内的油污,平时不需要更换,只需在设备大修时进行整体更换,更换简单,成本低。
参看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高效活性炭除油器组装完毕后,转轴 19位于转轴上座18和转轴下座20光孔内,顶丝17通过螺纹和转轴上座18相连,通过选择顶丝可以方便将顶板组件顶起,注意顶板组件顶起时转轴上座18不能脱出转轴,顶板组件顶起距离以顶板组件和密封圈13脱离为宜,此时可以轻松旋转顶板组件绕转轴19旋转,方便取出和更换活性炭滤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做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40641.0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501182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01D 49/00
专利分类号:B01D49/00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北京长顺安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长顺安达河北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长顺安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定街11号院5栋
发明人:李凤彬
第一发明人:李凤彬
当前权利人:北京长顺安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长顺安达河北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