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金属矿化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闪锌矿Rb-Sr等时线,Sr同位素示踪,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多金属矿化区论文文献综述
刘军港,李子颖,聂江涛,张万良,王勇剑[1](2019)在《相山铀矿田西部地区深部多金属矿化成矿年代与成矿流体演化:Rb-Sr同位素体系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相山铀矿田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深部多金属矿脉主成矿阶段(S3)自形闪锌矿样品6件和不同阶段的毒砂、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等样品12件,以及围岩全岩样品17件,进行了Rb、Sr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由闪锌矿Rb-Sr等时线法确定的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形成于121. 0±3. 5Ma,与围岩火山岩存在较大时差,可能与晚于围岩的深部次火山有关。根据穿插关系,多金属矿化略晚于碱性交代铀矿化,但明显早于酸性交代铀矿化;(2)多金属矿化脉体中金属矿物的Rb和Sr含量分别介于0. 041×10~(-6)~1. 38×10-6和2. 35×10-6~23. 11×10-6之间,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变化较大,介于0. 706114~0. 718814之间,平均值为0. 713579,暗示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初始流体Sr同位素值(0. 718665)明显高于成矿时赋矿围岩(流纹英安岩为0. 714581,碎斑流纹岩为0. 714417)的Sr同位素组成,表明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物质并非来自围岩火山岩;(3)由早到晚阶段的(87Sr/86Sr)i呈明显降低的演化趋势,表明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受到大气降水的不断稀释作用。相山矿田的铀矿和深部多金属矿化同形成于华南中生代板内伸展构造背景。(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韩丽娟,李紫烨,白玉涛[2](2019)在《康保县杨伙房金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杨伙房金多金属矿化带赋存于太古界红旗营子群变质岩地层中,共发现蚀变破碎带6条,其中,含金蚀变破碎带2条。区内褶皱、构造较为发育,尤其韧性剪切带与金属矿化密切相关。经过研究认为矿床成因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军港,李子颖,聂江涛,王健,李秀珍[3](2019)在《江西相山西部地区深部多金属矿化矿石组构学、矿物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相山铀矿田西部地区实施的铀矿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文章对深部多金属矿化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和矿石组构学研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矿石结构主要有中细粒及微粒结构、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填隙结构、包含结构、镶边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碎裂结构、环带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脉状构造、细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稠密浸染状构造等。矿化类型主要有石英-毒砂-黄铁矿(锡石、黄铜矿)型、黄铁矿型、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型、闪锌矿-方铅矿-碳酸盐(菱铁矿-方解石)型,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根据矿物组合和穿插关系,矿化过程经历了成矿前期的碱性流体作用,形成矿前期绿泥石、锡石和金红石。铅锌成矿期经历了石英-毒砂阶段、黄铁矿化阶段、铅锌矿化阶段、铅锌银碳酸盐阶段等多期迭加。成矿后期以形成碳酸盐-石英脉为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相山深部多金属矿化具有浅成、中低温特征,是与次火山岩有关的低硫化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多金属矿化。目前已经发现的铅锌多金属矿化很可能是深部矿化的一个端员,深部很有可能存在与成矿有关的次火山岩体,且具有寻找斑岩型多金属矿化的成矿潜力。(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刘军港,李子颖,聂江涛,王健[4](2019)在《江西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成矿流体来源: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西相山铀矿田西部地区实施的铀矿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银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本文对深部多金属矿化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He和Ar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相山深部多金属矿化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具有较一致的He、Ar同位素组成,矿物内流体包裹体的~3He含量范围为4.55×10~(–14)~1560×10~(–14) cm~3·STP/g,~4He含量范围为1.05×10~(–7)~525×10~(–7) cm~3·STP/g,~3 He/~4He为2.98×10~(–7)~4.96×10~(–7),即0.21~0.35 Ra,介于地壳(0.01~0.05 Ra)和饱和大气水(1 Ra)之间,明显低于地幔的~3 He/~4He值(6~9 Ra),~(40)Ar浓度为0.969×10~(–7)~157×10~(–7) cm~3·STP/g,~(40)Ar/~(36)Ar值为303.7~573.9,略高于饱和大气水的Ar同位素组成,结合矿石和蚀变岩石中Li元素富集特征,本文认为相山西部地区深部多金属成矿流体以地壳流体和大气降水为主,成矿流体富Li元素是He同位素明显高于地壳的原因,可能存在少量幔源流体的加入。另外,通过对比前人研究的该地区铀矿化矿石中黄铁矿He-Ar同位素组成,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幔源组分明显参与铀成矿的认识,本文认为多金属矿化和铀矿化成矿流体可能并非同一来源。(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立泉,王珍,王广友,李伟[5](2019)在《秘鲁Huancabamba铜多金属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Huancabamba铜多金属矿区位于秘鲁南部阿普里马克省,其划属Apurimac始新世—渐新世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带。矿区以出露中新生带砂岩、碳酸盐岩为特征,渐新世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侵入,造成地层矽卡岩化、矿化。矿区A1、A2、A3分别表现为铜银矿化、铜矿化、金矿化,地表矿体受到硅化破碎带的控制,规模较大。根据地表矿化特征及其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认为Huancabamba铜多金属矿区深部具有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前景。(本文来源于《矿业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吴龙,方臣,陈曦[6](2019)在《湖北恩施白果坝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化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TM图像数据作为信息源以及光谱波谱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同时采用单波段图像分类彩色合成图像法,增强和突出与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有关的控矿构造、热液蚀变带和源矿层的遥感影像的标志性特征。提取恩施白果坝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化蚀变信息,综合圈定遥感矿化蚀变信息异常范围,并进行遥感找矿应用,经过野外实地考查验证,发现麓池塘等铜铅锌多金属矿蚀变带,获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张玉昕[7](2018)在《内蒙古李清地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特征与构造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东段,临河—集宁—尚义深大断裂带南侧,区内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本论文以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以及构造地质学研究手段为基础,对内蒙古察右前旗李清地地区银铅锌多金属矿的矿化特征与构造演化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银铅锌多金属矿化主要集中分布于李清地地区,与成矿相关的构造走向为北东向、北西向的断裂及李清地复式倒转向斜。向斜呈北东向展布,核部岩性为Ar_2j~1青灰色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通过高精磁测结果分析,发现区内银铅锌多金属成矿与火山机构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构造有关。含矿岩石主要为大理岩以及火山岩-次火山岩。火山岩-次火山岩主要集中分布在成堂地,为角砾岩、凝灰岩安山岩和流纹岩,属钙碱性酸性岩(σ<4),为深源岩浆晚期分异产物。主要蚀变类型为硅化、铁锰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蛇纹石化。榆树湾岩体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属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岩,高镁安山岩类,形成于古元古代火山弧的后碰撞动力环境。银铅锌多金属矿化体属中低温热液型,是造山带环境下的产物。(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期刊2018-10-24)
潘瀚,周守余,李学彪,宁庚陈[8](2018)在《缅甸太公当地区那田塘镍铬多金属矿化探异常特征与找矿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那田塘镍铬多金属矿位于太公当-密支那成矿带最南端。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该矿区开展地物化遥等地质工作。通过系统工作发现该区超基性岩发育,化探异常规模大、分带性好、浓集中心较明显,并且地表矿化较好,通过异常查证工作认为化探异常为矿致异常,该区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08期)
罗家元,徐生发,翁望飞[9](2018)在《安徽省休宁县茶子岭地区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子岭多金属矿化带是皖南地区新发现的一条重要找矿线索。文章根据休宁县岭南-古汊地区金多金属矿勘查的最新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工作区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和主要控矿因素,并结合相关物化探资料,对该矿带的找矿前景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矿化带具有明显的高→中→低温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具备寻找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的基本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饶建锋,陈国华,周显荣,尧在雨,欧阳永棚[10](2017)在《赣东北弹岭铜多金属矿化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弹岭与朱溪世界级超大型钨铜多金属矿床同处于钦杭结合带萍乐拗陷带东端之塔前—赋春推覆构造带,其成矿条件极为相似。研究从成矿地质条件、物理特征、化学特征、遥感特征等方面论述弹岭铜多金属矿(化)体特征,与朱溪典型矿床对比,分析弹岭地区找矿潜力。分析结果认为该地区具有找寻夕卡岩型+岩体型+热液脉型铜钨金多金属矿床的潜力,并指出了下一步找矿重点和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钨业》期刊2017年06期)
多金属矿化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杨伙房金多金属矿化带赋存于太古界红旗营子群变质岩地层中,共发现蚀变破碎带6条,其中,含金蚀变破碎带2条。区内褶皱、构造较为发育,尤其韧性剪切带与金属矿化密切相关。经过研究认为矿床成因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金属矿化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军港,李子颖,聂江涛,张万良,王勇剑.相山铀矿田西部地区深部多金属矿化成矿年代与成矿流体演化:Rb-Sr同位素体系的制约[J].岩石学报.2019
[2].韩丽娟,李紫烨,白玉涛.康保县杨伙房金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9
[3].刘军港,李子颖,聂江涛,王健,李秀珍.江西相山西部地区深部多金属矿化矿石组构学、矿物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矿床地质.2019
[4].刘军港,李子颖,聂江涛,王健.江西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成矿流体来源: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证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9
[5].陈立泉,王珍,王广友,李伟.秘鲁Huancabamba铜多金属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J].矿业工程.2019
[6].吴龙,方臣,陈曦.湖北恩施白果坝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化遥感蚀变信息提取[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9
[7].张玉昕.内蒙古李清地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特征与构造关系[D].河北地质大学.2018
[8].潘瀚,周守余,李学彪,宁庚陈.缅甸太公当地区那田塘镍铬多金属矿化探异常特征与找矿潜力[J].世界有色金属.2018
[9].罗家元,徐生发,翁望飞.安徽省休宁县茶子岭地区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中国金属通报.2018
[10].饶建锋,陈国华,周显荣,尧在雨,欧阳永棚.赣东北弹岭铜多金属矿化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中国钨业.2017
标签:闪锌矿Rb-Sr等时线; Sr同位素示踪; 成矿时代;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