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应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真菌性角膜炎应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眼科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时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63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30例对照组和33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纳他霉素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抗真菌药物均能够发挥出显著的治疗功效,但纳他霉素的不良反应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不良反应

真菌性角膜炎属于感染性角膜病,主要是由于感染了致病真菌而发病,具有起病慢、病程长等特征[1]。相关的研究发现,真菌性角膜炎的致盲率极高,将会对患者的健康和正常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2]。在本次研究中,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了抗真菌行药物进行治疗,旨在探讨该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91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30例对照组和33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1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10.5)岁;病眼34眼。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在21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9±10.8)岁;病眼36眼。感染真菌类型包括曲霉菌、镰孢菌、放线菌、念珠菌等。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每日2次,初次给药剂量为200mg,在治疗1天后将药物剂量调整为每次100mg。观察组使用纳他霉素进行治疗,将药物滴入芥末囊当中,每次一滴,每隔1小时-2小时滴1次,在治疗3天-4天后,改为每隔3小时-4小时滴一次。

1.3评价指标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痊愈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并无复发;有效标准:患者的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标准:患者的主要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卡方和t值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p值小于0.05表示本次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值大于0.05代表无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0(0.0)

3讨论

相关的研究发现,真菌性角膜炎主要是由于曲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等致病菌感染而发病,而且这两种菌属引发的病变是最严重的[3]。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均使用了抗真菌的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是伏立康唑,观察组患者使用的是纳他霉素,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伏立康唑属于唑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镰孢菌、放线菌、曲霉菌引发的角膜炎;而纳他霉素属于多烯类药物,对丝孢真菌具有显著的疗效[4]。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两种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别,但是用药后,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的患者出现了诸多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皮疹、头晕、恶心和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而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出现上述的不良反应,因此治疗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抗真菌药物均能够发挥出显著的治疗功效,但纳他霉素的不良反应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莉,赵敏.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8(02):99-101.

[2]李青,赵桂秋,林静等.角膜溃疡清创联合羊膜覆盖术及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4,32(09):824-828.

[3]邓显峰.中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53例[J].中国药业,2015,15(10):108-108,109.

[4]黎喜燕,赵伟,陈福森等.不同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4,33(21):3341-3342.

标签:;  ;  ;  

真菌性角膜炎应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