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投资进入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创新型企业,风险投资,企业成长性,门槛模型
投资进入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樊明雪,谢赤,黄维亮[1](2019)在《基于门槛模型的风险投资进入创新型企业时机与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进突变级数法建立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与门槛模型进行结合,构建企业成长性门槛模型,进而对风险投资进入创新型企业的时机和方式展开探讨。研究显示,风险投资进入创新型企业的时机存在明显的双门槛效应:成长性大于高门槛值时,风险投资将承担太大的风险;而小于低门槛值时,企业的成长价值又太小;只有当企业成长性处于两个门槛值之间时,风险投资才适合进入创新型企业。类似地,在风险投资进入方式上也存在双门槛效应:企业成长性小于低门槛值时,风险投资不会选择任何一种方式投资;成长性在高低门槛值之间时,选择单独投资;成长性超过高门槛值时,则选择联合投资。综合两个双门槛效应可知,创新型企业成长性在0.580~0.708之间时,风险投资者应该采用单独投资;而当其成长性高于0.708低于0.732时,风险投资则更应该选择联合投资方式;若其成长性为其他值,则风险投资不宜进入。(本文来源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祝宁[2](2018)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与绩效表现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深化和完善、市场的日益开放和投资体制的自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单纯依靠本国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存在一定的发展局限。为突破本国资源和市场约束,企业纷纷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取相应的市场效应、资源效应以及出口效应。尤其是“走出去”战略提出后,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寻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会从微观角度对母公司绩效产生影响。进入方式是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一方面企业会根据企业特征及东道国投资环境选择绿地新建抑或跨国并购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不同的进入方式拥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可以通过企业规模、研发等机制影响到企业绩效。本文研究主题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与绩效表现的关系,首先归纳了现有关于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及企业绩效的文献研究,并总结出有待改善的地方。其次,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描述并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规模、行业和区位特征。再次,对比分析了绿地新建和跨国并购两种进入方式的比较优势,从理论层面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决策、进入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影响机制问题,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然后,对BVD-Zephyer和fDiMarkets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购与新建项目信息进行筛选剔除,得到361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叁方面问题开展实证分析。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为企业提供进入方式选择和绩效提升的相关建议。本文研究结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规模较大、绩效表现好且研发能力更强的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进入方式的可能性更高(2)对于市场规模较大、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的东道国,企业选择绿地新建进入方式可能性更高。(3)绿地新建投资方式的企业在资产运营效益、资产质量和社会贡献叁个方面绩效表现明显优于跨国并购企业。在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则未表现出明显绩效差异。(4)控制程度、企业规模、经营时间和研发强度在进入方式对企业绩效影响中会产生明显调节作用,而由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经验不足等因素,进入方式通过资本密集度间接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不明显。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主要在研究对象、绩效评价、内生性处理及机制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本文采用fDiMarkets全球绿地投资数据库中的新建投资项目和BVD-Zephye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中的跨国并购投资项目作为样本,包含了大中小型361家中国跨国企业2008—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数据,避免样本集中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样本时效性问题。第二,本文分别从企业资产运营效益、资产质量、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五个方面来综合评价企业的绩效表现,避免采用单个绩效指标的片面性。第叁,本文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处理进入方式与企业绩效表现的内生性问题,避免忽视这种内生性而产生的回归结果无效的问题。第四,本文通过构建进入方式于控制程度、规模经济、时间效应、资本密集度和研发强度变量的交互项,从上述五方面深入探讨不同进入方式绩效差异的作用机制,拓展进入方式与绩效表现关系研究的广度及深度。(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09-01)
李娜[3](2018)在《组织场域、组织合法性与企业投资进入方式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场域为成员提供了一个稳定和谐的制度环境,而制度大环境又提供了组织场域的范围、规则以及成员的行动标准。组织场域中的成员必须遵守制度环境里的相应规则,进而其战略即企业投资进入方式的选择才会满足组织合法性的概念。由于组织场域及合法性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不同,企业投资进入方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经济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谭培尹[4](2017)在《论进入方式和进入次序对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中国制造业2005-2015年,220家,963起中国制造业海外投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次序和进入方式对投资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资选择的进入方式与进入次序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SPSS.22软件采用GLM(一般线性模型)多元回归来评估不同因素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本文发现,早期进入者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高于晚期进入者。本文同样发现,契约型合资和全资比权益型合资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市场进入次序和进入方式存在的相互作用,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整体而言,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与制造业企业的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基于本文的研究发现,可以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用来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资绩效。制造业企业应该明确自身发展战略,注重自身技术、品牌、人才和经验等软实力的培养;对于进入时机和进入次序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进行选择。(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7-05-15)
刘长磊[5](2016)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投资“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入方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信息先行”已是业界的共识。电子信息产业投资“一带一路”不但可以促进自身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还可以渗透其他产业,加速“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步伐。电子信息产业在进入“一带一路”国家时,面临着自身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问题,在“落地”中同样受到东道国进入壁垒的制约,现实中也不乏因为进入方式选择不当而导致的跨国投资失败案例,进入方式选择已成为跨国投资的重要过程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出口、契约、国际证券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四种进入方式。出口和契约方式进入“一带一路”国家相对不足,国际证券投资常见于以色列、新加坡等少数资本健全的国家,大量存在的案例是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一带一路”国家的。第叁章在总结部分学者理论的基础上,从投资主体层面、东道国投资环境层面、政策文化层面分析了影响进入方式选择的因素。第四章选取了6个解释变量,建立二元逻辑选择模型,针对企业独资进入还是合资进入作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为:电子基础产业受投资主体层面因素影响较大,信息应用产业受东道国投资环境层面因素影响较大,政策文化因素对信息服务业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较大。第五章根据前文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1)中小企业要扩大以贸易、契约方式进入“一带一路”国家的比重,大型公司应勇于对外直接投资;(2)电子基础产业应实行本土化专利创新,有效利用亚投行融资;(3)信息应用产业应争取东道国政策支持,努力改善东道国投资环境;(4)信息服务业应善于消除文化差异的影响,灵活运用各种国际进入方式。(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6-03-01)
张金杰,暨佩娟,冯雪珺,王如君,王远[6](2016)在《中企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进军》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企业收购或控股国际顶级品牌的例子屡见不鲜。2015年,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并购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集团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并购美国西部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叁峡国际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购巴西巴拉那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等,这些项目投资额都超过(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6-02-18)
肖龙[7](2015)在《互联网公司进入证券投资领域的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后,互联网金融迅速席卷整个行业。目前很多互联网金融只是简单将金融业务进行物理嫁接,互联网仅作为渠道,并没有对金融机构的地位造成冲击。互联网公司要想在金融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就要从渠道迈向更高端的专业化部门,以大数据技术直接切入金融机构垄断的投资研究业务,是互联网公司迅速提升专业化能力以及在金融领域扩张的捷径。(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5年15期)
高扬[8](2015)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研究——以中国上市的跨国公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并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叁大外资输出国。进入方式的选择问题是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布局的战略基石,它直接影响了跨国公司日后的生产、经营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进入方式的选择这一视角,对对外投资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中国上市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道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跨国公司的公司规模、国际化程度,这叁个因素对跨国公司选择跨国并购这一进入方式有显着的正影响,而东道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对选择绿地投资这一进入方式有显着的正影响。尤其是东道国人类发展指数和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尤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东方企业文化》期刊2015年04期)
冯华[9](2014)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中,进入方式的选择对投资的成败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主要有两种: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不同的对外投资发展现状和特点对应的进入方式也有所差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进入方式的优劣势,进而从投资规模、投资区位、投资主体、投资行业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不同选择和变化特点,探寻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内在规律。(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陈保江[10](2014)在《缅甸吸引外资有了新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贸易商会驻缅甸商务代表处提供的信息显示,缅甸在吸引外资方面只能以合资方式在缅旅游领域投资;缅甸批准外资进入木材种植业。 商务代表处信息说,缅甸投资与公司局近日表示,拟在缅甸旅游领域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只获准同国内私营合资经营,(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4-05-13)
投资进入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深化和完善、市场的日益开放和投资体制的自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单纯依靠本国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存在一定的发展局限。为突破本国资源和市场约束,企业纷纷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取相应的市场效应、资源效应以及出口效应。尤其是“走出去”战略提出后,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寻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会从微观角度对母公司绩效产生影响。进入方式是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一方面企业会根据企业特征及东道国投资环境选择绿地新建抑或跨国并购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不同的进入方式拥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可以通过企业规模、研发等机制影响到企业绩效。本文研究主题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与绩效表现的关系,首先归纳了现有关于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及企业绩效的文献研究,并总结出有待改善的地方。其次,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描述并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规模、行业和区位特征。再次,对比分析了绿地新建和跨国并购两种进入方式的比较优势,从理论层面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决策、进入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影响机制问题,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然后,对BVD-Zephyer和fDiMarkets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购与新建项目信息进行筛选剔除,得到361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叁方面问题开展实证分析。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为企业提供进入方式选择和绩效提升的相关建议。本文研究结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规模较大、绩效表现好且研发能力更强的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进入方式的可能性更高(2)对于市场规模较大、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的东道国,企业选择绿地新建进入方式可能性更高。(3)绿地新建投资方式的企业在资产运营效益、资产质量和社会贡献叁个方面绩效表现明显优于跨国并购企业。在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则未表现出明显绩效差异。(4)控制程度、企业规模、经营时间和研发强度在进入方式对企业绩效影响中会产生明显调节作用,而由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经验不足等因素,进入方式通过资本密集度间接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不明显。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主要在研究对象、绩效评价、内生性处理及机制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本文采用fDiMarkets全球绿地投资数据库中的新建投资项目和BVD-Zephye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中的跨国并购投资项目作为样本,包含了大中小型361家中国跨国企业2008—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数据,避免样本集中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样本时效性问题。第二,本文分别从企业资产运营效益、资产质量、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五个方面来综合评价企业的绩效表现,避免采用单个绩效指标的片面性。第叁,本文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处理进入方式与企业绩效表现的内生性问题,避免忽视这种内生性而产生的回归结果无效的问题。第四,本文通过构建进入方式于控制程度、规模经济、时间效应、资本密集度和研发强度变量的交互项,从上述五方面深入探讨不同进入方式绩效差异的作用机制,拓展进入方式与绩效表现关系研究的广度及深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投资进入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樊明雪,谢赤,黄维亮.基于门槛模型的风险投资进入创新型企业时机与方式研究[J].管理学报.2019
[2].祝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与绩效表现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8
[3].李娜.组织场域、组织合法性与企业投资进入方式的关系研究[J].经济论坛.2018
[4].谭培尹.论进入方式和进入次序对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绩效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5].刘长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投资“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入方式选择[D].山西财经大学.2016
[6].张金杰,暨佩娟,冯雪珺,王如君,王远.中企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进军[N].人民日报.2016
[7].肖龙.互联网公司进入证券投资领域的方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
[8].高扬.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研究——以中国上市的跨国公司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5
[9].冯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比较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
[10].陈保江.缅甸吸引外资有了新标准[N].云南日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