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掩式日冕仪杂散光分析与抑制

内掩式日冕仪杂散光分析与抑制

论文摘要

日冕仪是一种对太阳日冕层进行观测的仪器。对日冕的观测有助于解决目前太阳物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同时也可用于空间天气环境的监测和预报,具有显著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研制了一台内掩式结构日冕仪,其视场覆盖1.051.5 R⊙,对应视场角±16.824′,通光口径为70 mm,F数为17.5,光学总长为2182.4 mm,角分辨率为3.75″,观测波段为530.3±0.2 nm,可对日冕层中Fe XIV离子的发射线进行窄带光谱成像。日冕在可见光波段内的信号极其微弱,其亮度仅为太阳光球层的百万分之一量级;为了在该强光背景下观测到日冕结构,仪器必须具有极高的杂散光抑制能力。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内掩式日冕仪中的关键杂散光抑制技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结合光线追迹、Gabor变换、蒙特卡洛分析等方法,对日冕仪内部各类杂散光的传播特性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其理论强度分布,并由此完成了相应抑制结构的设计;其次,在实验室中搭建了杂散光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所研制日冕仪的实际杂散光水平进行了分级检测,验证了各抑制结构的遮拦效果,并测量了探测器上最终的杂散光强度,其在仪器内外视场处分别为7.84×10-66 B⊙和4.86×10-66 B⊙(B⊙代表太阳光球层平均亮度);随后,根据日冕谱线观测的方法原理,确定了一台超窄带可调谐双折射滤光器的主要参数,并初步完成了其结构设计;最后,对该日冕仪展开了外场观测实验,并成功得到了E冕发射线的亮度图像。该仪器是我国第一台成功自主研制的日冕仪系统,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日冕观测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日冕仪研究历程及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内掩式日冕仪工作原理及光学系统设计
  •   2.1 内掩式日冕仪工作原理
  •   2.2 日冕仪光学系统设计
  •   2.3 分辨率检测
  • 第3章 日冕仪杂散光分析及抑制
  •   3.1 仪器杂散光抑制要求
  •   3.2 光球层直射光
  •     3.2.1 物镜设计
  •     3.2.2 内掩体的设计
  •   3.3 物镜光阑衍射杂光
  •     3.3.1 衍射杂光形成机制
  •     3.3.2 衍射杂光抑制方法
  •   3.4 物镜鬼像杂光
  •     3.4.1 鬼像杂光形成机制
  •     3.4.2 鬼像杂光强度模拟
  •     3.4.3 鬼像杂光抑制方法
  •   3.5 散射杂光
  •     3.5.1 散射杂光成因
  •     3.5.2 物镜散射模型
  •     3.5.3 散射杂光强度模拟
  •   3.6 其它注意事项
  •     3.6.1 场镜
  •     3.6.2 内掩体-视场光阑散射
  • 第4章 日冕仪杂散光实验检测
  •   4.1 杂散光评价标准
  •   4.2 杂散光实验检测装置
  •   4.3 直射光强度检测
  •   4.4 衍射杂光的抑制
  •   4.5 鬼像杂光的抑制
  •   4.6 日冕仪最终杂散光水平
  •   4.7 内掩体-视场光阑二次散射杂光的检测
  • 第5章 日冕观测方法与滤光系统的设计
  •   5.1 日冕观测方法
  •   5.2 滤光系统的选择
  •   5.3 双折射滤光器工作原理
  •     5.3.1 多级双折射滤光器
  •     5.3.2 离轴效应引起的波长漂移
  •     5.3.3 宽视场结构双折射滤光器
  •     5.3.4 波长调谐原理及方法
  • 第6章 日冕观测实验
  •   6.1 观测站址的选择
  •   6.2 观测过程及结果
  •   6.3 实验结果的验证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成果
  •   7.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袁鸿昌

    导师: 张红鑫

    关键词: 内掩式日冕仪,杂散光抑制,窄带成像,日冕观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天文学,天文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分类号: P111.41;P182.2

    总页数: 72

    文件大小: 8133K

    下载量: 127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杂散光模型对光刻掩膜特征尺寸影响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激光准直系统中的杂散光分析与抑制[J]. 中国光学 2016(06)
    • [3].城市夜光遥感成像系统设计与杂散光分析[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01)
    • [4].小型化全景系统的杂散光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J]. 应用光学 2020(03)
    • [5].地球同步轨道红外相机的热辐射杂散光集成法(英文)[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05)
    • [6].透射式红外镜头杂散光分析与抑制结构设计[J]. 红外技术 2018(11)
    • [7].可见光光学系统杂散光抑制[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4(12)
    • [8].天基红外成像光学系统杂散光分析与抑制[J]. 中国激光 2015(10)
    • [9].全景环带成像系统的杂散光分析及抑制[J]. 光学学报 2013(05)
    • [10].星载成像光谱仪杂散光测量[J]. 光子学报 2010(07)
    • [11].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20(02)
    • [12].微硅狭缝紫外-可见光谱仪杂散光的产生与抑制[J]. 光学精密工程 2011(03)
    • [13].微型平像场近红外光谱仪的消杂散光设计[J].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10(03)
    • [14].激光测高仪接收望远镜杂散光仿真分析与试验[J]. 航天器工程 2020(03)
    • [15].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杂散光仿真分析[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9(02)
    • [16].空间红外探测系统外部杂散光分析与抑制[J]. 激光与红外 2015(02)
    • [17].激光探潜系统中杂散光抑制措施分析[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0(06)
    • [18].单色器杂散光模拟分析与验证[J]. 光谱仪器与分析 2009(Z1)
    • [19].折反射式空间相机光学系统设计与杂散光抑制[J]. 中国光学 2020(04)
    • [20].激光引力波望远镜镜面杂散光测试方法[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9(09)
    • [21].多角度偏振成像仪杂散光校正方法研究[J]. 光学学报 2017(11)
    • [22].一种双波段成像系统的红外通道杂散光分析[J]. 应用光学 2018(02)
    • [23].“实践九号”A卫星光学遥感图像杂散光噪声去除[J].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4(05)
    • [24].低杂散光普及型分光光度计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J]. 现代科学仪器 2008(04)
    • [25].不同结构地基光电探测系统的杂散光抑制[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03)
    • [26].衍射光学元件设计参数对杂散光的影响(英文)[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3(11)
    • [27].前向临边大气探测成像光谱仪光谱杂散光修正[J]. 光学学报 2018(11)
    • [28].红外光学遥感器内杂散光和外杂散光的综合抑制研究[J]. 光学学报 2013(09)
    • [29].宽视场绝对辐射计的杂散光特性[J]. 光学精密工程 2008(03)
    • [30].试论杂散光对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的影响[J]. 广东科技 2011(02)

    标签:;  ;  ;  ;  

    内掩式日冕仪杂散光分析与抑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