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配置论文_李冉,张永存,刘书田

导读:本文包含了机床配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床,故障诊断,数控机床,重构,特征,电气,系统。

机床配置论文文献综述

李冉,张永存,刘书田[1](2018)在《考虑加工精度的机床支承件弹性变形指标配置优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承件的弹性变形(包括热变形)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而在整机的初步设计阶段,单个支承件通常被假设为刚体,忽略其弹性变形。在后续的结构设计中,为确保弹性变形足够小,则需要使支承件整体刚度尽可能的大,这为支承件的轻量化设计带来根本性的困难。因此,研究建立机床支承件变形指标配置优化设计方法,从而获得单个支承件尽量宽松的刚度设计要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建立了支承件弹性变形对机床加工精度影响的分析方法,确定了支承件变形与加工精度的定量关系;其次以加工精度需求为设计约束,以支承件变形最大为设计目标,获得了每个支承件的最大变形允差;最后,通过具体的算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为机床支承件轻量化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郭峰,姜宇,化春雷,葛任鹏,李正男[2](2018)在《SINMERIK 808D在数控机床上的配置调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型数控机床有其特有的生产方式和特点。介绍了西门子808D在经济型数控机床上的配置调试方法,通过配置系统参数和数据讲述了原型机的调试过程,分析了如何使用存储和恢复数据进行批量调试。(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8年10期)

孙慧[3](2018)在《基于NX的数控机床专用后处理器配置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NX软件后处理器的基本概念,针对软件自带后处理器不方便使用的现状,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了数控机床Fanuc 0iMate专用后处理器,经该后处理器生成的NC程序,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就可以直接传送到数控机床上使用,免除了操作人员手动修改NC程序的繁琐工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14期)

张悦华,韩笑[4](2018)在《机床电气柜结构功能与配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气工程师对机床电气柜的设计和内部元件接线是一个必要掌握的技能,本文介绍电气柜结构与功能的设计与探讨,还有对电气柜配置的设计,以及内部接线设计,对电气元件的原理和应用、线路的连接都有相应的提升。(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8年06期)

周强[5](2018)在《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和可配置系统构建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故障诊断作为机床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延长机床寿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在基于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和物理模型等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上有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知识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关于故障知识的有效组织、表示、共享和应用的研究仍比较少。知识驱动方法在提高故障诊断知识表示能力和故障诊断系统的智能水平上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机床复杂程度的增加、对智能程度需求的增长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具有综合性、可配置性和智能性的机床故障诊断系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机床故障诊断问题,从知识的角度研究了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和可配置系统构建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在分析机床故障诊断问题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床故障诊断的多维度的分析模型,从层次维、活动维和时间维叁个维度对机床故障诊断问题进行分析,描述了研究对象的时空属性和研究方法的类别属性。然后,提出了一种机床故障诊断知识管理体系结构,以知识为核心对机床故障诊断过程中各个结构层次、时间阶段和故障诊断活动所涉及到的静动态知识进行获取、处理、组织和应用,开展数据驱动、知识驱动和二者混合的故障诊断,实现故障诊断知识的共享、集成、应用和更新。(2)研究了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方法,用于构建不同类型机床的基于本体的故障诊断知识模型。采用基于谓词逻辑的故障要素分析法研究机床故障诊断领域知识并提取机床故障诊断领域的公共本体,从而建立机床故障诊断知识模型核心本体并保证故障知识的标准语义。借助提出的外部本体引用法和两级分类法对核心本体扩展,构建特定机床的故障诊断知识模型和知识库。支持多种知识推理技术和知识查询技术进行故障诊断和知识检索。上述方法将有效地支持构建共享、开放和可扩展的不同类型机床的故障诊断知识模型及知识库。以滚齿机为例建立了机床故障诊断知识模型和知识库并进行了推理和查询验证以展示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和信号分析的机械零部件混合故障诊断方法,包括了从原始故障数据到故障分析、故障推理及故障解决的全部过程。提出了一种语义映射技术将信号分析结果和本体元素关联,结合信号分析和本体的优势,以实现准确、系统和智能的故障诊断。最后,以典型机床零部件滚动轴承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案例研究,对滚动轴承的振动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采用连续混合高斯隐马尔科夫算法进行点蚀故障辨识,然后对辨识结果开展语义映射和知识推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4)研究了机床故障诊断的可配置技术。介绍了基于知识的可配置机床故障方法,包括基于本体的机床故障诊断方法、基于知识的可配置机床故障诊断原理和相关的故障诊断知识库。然后设计了一种机床故障诊断可配置平台,包括基于语义网的故障知识管理系统、基于本体的机床可配置故障诊断系统和可配置机床数据采集系统等,并给出了该平台的配置和实施方法。对故障检测、故障辨识、故障诊断、故障解决和知识更新等活动的可配置技术进行研究。还研究了机床可配置运行状态数据采集技术,用于对不同的数据源、不同数据采集需求进行配置和采集,对外提供一致的机床运行数据,满足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的需求。该方法支持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故障诊断,支持按需配置不同范围和强度的故障诊断活动,具有通用性、可配置性和可扩展性。最后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可配置机床故障诊断原型系统,包括基于语义网的故障知识管理系统、基于本体的可配置滚齿机故障诊断系统和可配置机床数据采集系统等。介绍了该原型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模块和开发技术,并以机床故障代码、滚动轴承和齿轮的故障诊断为例开展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辛洋[6](2018)在《机床故障诊断算法可配置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床是集电子、机械、液压、气动、光学等多个技术于一体的多元系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其任何一个部分出现了故障,都会对机床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且由于机床部件的组成十分复杂,其类型、功能与原理也各有不同,使得机床故障不易诊断。传统的诊断工作是基于人工进行的,而在实际的生产运行中,由于成本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不可能完全由诊断专家完成诊断作业。故需要开发一个智能软件,能对机床故障进行快速识别,辅助相关人员完成故障诊断工作、并及时恢复机床的正常运转,这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机床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开发了机床故障诊断算法可配置系统。首先,根据故障诊断技术和故障诊断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现有机床故障诊断系统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机床故障诊断算法可配置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实现方法,确立了机床故障诊断算法可配置系统以设备层、支撑层、处理层和功能层为基础的4层体系结构,并阐述了实现故障诊断算法可配置功能的关键技术点。然后,研究了实现系统算法可配置功能的4个关键技术。第一,定义了故障诊断插件的模型,对集成到本系统中进行故障诊断的插件输入和输出参数类型进行了规定,为机床故障诊断算法可配置系统实行统一的管理手段提供了方便;第二,阐述了故障诊断插件的封装方法,并根据插件的功能要求和信息存储要求,设计了插件的功能结构;第叁,描述了机床故障诊断算法可配置系统对插件的管理方法,说明了使用插件ID对故障诊断插件进行标识和管理的过程;第四,叙述了插件输入参数和机床运行状态数据采集平台~([1])之间的关联方式和插件诊断结果的知识关联方法。接着,基于前文的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对机床故障诊断算法可配置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建立了系统的功能模型,将系统分为插件管理、插件信息存储、插件配置、知识关联、插件辨识结果处理等5个功能单元,并对每个功能单元的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通过设计机床故障诊断算法可配置系统的数据库,保证了系统功能的正常实现。此外,根据机床故障诊断算法可配置系统和上层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要求,规定了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数据项。最后,基于上述系统架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和详细设计,开发了机床故障诊断算法可配置系统,并以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插件为例描述了开发过程,以机床主轴箱故障诊断为例,对系统故障诊断流程进行了描述。(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陈彦智[7](2018)在《基于OPC UA的机床运行状态数据可配置采集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的大趋势下,车间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在实现车间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机床装备是国内制造企业车间尤其是离散制造车间的主要加工设备,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等特点,导致机床数据采集系统开发难度变大。虽然国内已有相关研究,但成熟的集成采集系统甚少,且存在各种功能缺陷,无法满足车间内复杂的设备环境。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机床运行状态数据可配置采集系统,以满足各种上层数据应用不同的数据采集需求。首先,分析了目前已有的机床数据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离散制造车间对机床设备数据的采集需求,确定机床运行状态数据可配置系统应具备的特性,包括集成性、通用性、可拓展性、可配置性和数据可用性;设计了车间及企业服务器、车间管理终端及底层数据采集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方式;介绍了数据采集系统在获得数据需求后通过插件模板加载、插件配置、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等流程实现数据灵活采集的运行模式;确定了数据采集系统的体系框架,将系统分为应用层、功能层、支撑层和设备层。其次,研究了机床运行状态信息与各数据源之间的关系,在确定了数据采集对象的基础上给出了机床运行状态数据集成采集系统通过采集插件和系统平台分别实现采集和集成功能的技术方案,同时研究了常用数控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提出了基于XML的机床数据可配置采集方法,包括插件结构、插件管理和采集参数配置及策略管理方法;采用了自定义的数据传输协议和多线程开发技术以满足数据传输和多任务采集的需求。然后,针对数据采集系统中的OPC Unified Architecture(OPC UA)服务,介绍了OPC UA规范的基本原理、应用架构和基于SDK的开发方法;研究了国内数控机床互联互通相关标准草案,根据设备信息模型建模规则给出了数控机床信息模型及OPC UA映射方法;程序实现方面,介绍了OPC UA主要的数据服务,包括属性服务和订阅与监控服务。最后,基于机床运行状态数据可配置采集系统体系框架和相关关键技术,实现了该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组成包括数据采集平台、多个采集插件模板和设备层专用数据通信服务,其中数据采集平台还实例了数控机床的OPC UA地址空间,使系统数据访问标准化;测试了软件的主要功能,给出了系统在课题中的应用实例,证明了系统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江来臻[8](2017)在《集成制造工艺的可重构机床配置与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构机床(Reconfigurable Machine Tools,RMT)是一种符合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型机床。目前国内外大多研究者都将RMT结构配置和制造工艺优化看作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然而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制造工艺与RMT配置的协同优化,有利于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制造系统。因此,本课题对集成制造工艺的RMT配置优化问题展开研究,以获得可行的解决方法。(1)在分析RMT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集成制造工艺的RMT配置优化问题的研究思想,构建了问题的四层研究体系结构,系统地分析了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确定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技术路线。(2)分析零件加工特征的类型,对加工特征成型方式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特征加工单元,并建立零件特征加工工艺信息模型,构建特征加工单元间的工艺约束;进一步对零件工艺路线规划问题进行建模,设计遗传算法实现了问题的求解,辅以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3)依据功能结构将RMT机械系统划分为子模块,再根据子模块间的关联特性构建功能部件群,并利用多色集合理论建立功能部件群模型;应用该模型提出了工序到RMT配置方案的映射方法,并结合实例予以论证。(4)从工序和工艺路线两个层面出发,对RMT配置方案进行局部优化和全局优化。以降低RMT成本、模块数、功能冗余度为目标,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法对工序可行RMT配置方案解集综合评估,再排序择优,实现了局部优化;以降低零件RMT机群的成本、模块数、功能冗余度为目标,结合理想点法和遗传算法对零件RMT机群可行配置方案解集进行优选,实现了全局优化;分别以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李月月[9](2017)在《机床装备监控系统可配置底层平台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床装备作为制造业的基础生产设备,在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制造的大趋势下,对其加工过程中的可靠性、可视化、低能耗、低成本及环境保护等要求越发严格,为更好的保障这些性能要求,完善的测量技术与高效的监控系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目前在机床装备监控方面有较多研究,但仍然存在监控目标有限、监控系统通用性、兼容性差以及缺乏对机床辅助设备、外围设备的控制等问题,其本质上是监控系统底层平台缺乏可配置性。为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可配置底层平台,以满足多种机床装备及其辅助设备的多种监控需求。论文首先对监控系统底层平台的基本需求及其可配置性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可配置底层平台的总体方案,将底层平台划分为输入采集模块、输出控制模块、通信传输模块以及系统配置模块。其中输入采集模块能够实现开关量、多类型模拟量等的可配置采集;输出控制模块能够实现高/低电平、SPWM波、直流电压等多种控制形式的可配置输出;通信传输模块支持RS485、CAN、以太网叁种传输形式的可配置。接下来,论文重点对可配置底层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机床多类型信号归一化适配技术,解决多类型信号输入底层平台时的不匹配问题;两级DMA传输方案以及改进的数字滤波算法实现多传感器采集过程中对实时、准确、高速的要求;制定了数据与指令传输的通信协议以及底层平台的存储机制,确保数据与指令传输的可靠性;基于XML语言,设计了底层平台的可配置方案。之后,论文确立了以STM32F407为底层平台的核心控制器,对可配置底层平台的软、硬件实现进行了研究,其中硬件实现部分设计了基于机床PLC的开关量信号采集电路、基于继电器的机床开关量控制电路、基于采样保持器的多路模拟量输出控制电路、通信传输电路以及可配置电路等;软件实现部分,通过MDK5完成了各类型数据的输入采集程序、多种控制形式的输出程序以及通信传输程序,使用Qt5.7开发了可配置用户界面,生成XML形式的配置文件,便于用户的配置操作。最后,设计了多组测试实验,对可配置底层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验证了该可配置底层平台能够通过灵活配置实现对多种机床装备的多类型参数的采集与传输,以及能够将上层平台发送的控制指令进行解析转换为具体的输出控制形式,从而作用于指定设备。(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江来臻,刘永,杨明顺,高新勤,李言[10](2016)在《基于特征成型方式的可重构机床配置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构机床作为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未来机械制造业大批量定制化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可重构机床结构的有效配置是准确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关键。故以可重构机床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零件特征成型方式的可重构机床结构配置优化方法。根据零件特征及其成型方式,分别从刀具和工件侧进行机床模块关联,实现机床功能部件群的构建;利用多色集合理论建立特征成型元素与可重构机床功能部件的映射关系模型,通过搜索该模型的围道布尔矩阵,获得可行的可重构机床配置方案;设计以可重构机床模块数、成本、功能冗余度为综合评价指标的配置方案优化方法,并以实例验证其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6年11期)

机床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济型数控机床有其特有的生产方式和特点。介绍了西门子808D在经济型数控机床上的配置调试方法,通过配置系统参数和数据讲述了原型机的调试过程,分析了如何使用存储和恢复数据进行批量调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床配置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冉,张永存,刘书田.考虑加工精度的机床支承件弹性变形指标配置优化设计方法[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2].郭峰,姜宇,化春雷,葛任鹏,李正男.SINMERIK808D在数控机床上的配置调试[J].机械工程师.2018

[3].孙慧.基于NX的数控机床专用后处理器配置与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

[4].张悦华,韩笑.机床电气柜结构功能与配置的设计[J].信息记录材料.2018

[5].周强.机床故障诊断知识建模和可配置系统构建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8

[6].辛洋.机床故障诊断算法可配置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8

[7].陈彦智.基于OPCUA的机床运行状态数据可配置采集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8

[8].江来臻.集成制造工艺的可重构机床配置与优化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9].李月月.机床装备监控系统可配置底层平台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7

[10].江来臻,刘永,杨明顺,高新勤,李言.基于特征成型方式的可重构机床配置优化方法[J].制造业自动化.2016

论文知识图

成形阴极加工进给速度与叶片表面溶解...装有电子锁的机床Fig.3.22Amachinet...机床配置的对话框特征图元与加工机床配置界面可重构机床配置方案图5.26配置方窠与单元的编码结是5...

标签:;  ;  ;  ;  ;  ;  ;  

机床配置论文_李冉,张永存,刘书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