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D‑SUB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包括:壳体、连接器主体、连接螺丝以及螺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连接器主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从所述壳体的一端露出,与所述连接器主体相连接的线缆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壳体的两侧部分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螺丝穿过所述通孔并螺纹装配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上且伸出;所述第一壳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壳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相卡接的卡槽,所述第二壳内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栓从外部穿入所述第一壳以与所述螺纹柱螺纹装配。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牢固、组装方便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连接器主体(4)、连接螺丝(6)以及螺栓(7);所述壳体(5)包括:第一壳(51)和第二壳(52),所述连接器主体(4)安装于所述壳体(5)内且从所述壳体(5)的一端露出,与所述连接器主体(4)相连接的线缆从所述壳体(5)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壳体(5)的两侧部分设置有通孔(59),所述连接螺丝(6)穿过所述通孔(59)并螺纹装配于所述连接器主体(4)上且伸出;所述第一壳(51)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扣(511),所述第二壳(52)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卡扣(511)相卡接的卡槽(521),所述第二壳(52)内设置有螺纹柱(522),所述螺栓(7)从外部穿入所述第一壳(51)以与所述螺纹柱(522)螺纹装配。
设计方案
1.一种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连接器主体(4)、连接螺丝(6)以及螺栓(7);
所述壳体(5)包括:第一壳(51)和第二壳(52),所述连接器主体(4)安装于所述壳体(5)内且从所述壳体(5)的一端露出,与所述连接器主体(4)相连接的线缆从所述壳体(5)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壳体(5)的两侧部分设置有通孔(59),所述连接螺丝(6)穿过所述通孔(59)并螺纹装配于所述连接器主体(4)上且伸出;
所述第一壳(51)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扣(511),所述第二壳(52)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卡扣(511)相卡接的卡槽(521),所述第二壳(52)内设置有螺纹柱(522),所述螺栓(7)从外部穿入所述第一壳(51)以与所述螺纹柱(522)螺纹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511)包括:卡板(5111)和卡块(5112),所述卡板(5111)固定于所述第一壳(51)的内侧壁且从所述第一壳(51)内延伸出,所述卡块(5112)设于所述卡板(5111)的外侧壁且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51)内设置有供所述螺栓(7)贯穿的空心柱(512),所述第一壳(51)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空心柱(512)相连通的沉孔(513),所述沉孔(513)用于容置所述螺栓(7)的旋拧帽部(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4)包括:金属支撑口(41)、胶芯(42)以及插接端子(43),所述插接端子(43)埋设于所述胶芯(42)内,当所述插接端子(43)向外伸出所述胶芯(42)时形成连接器公头,当所述插接端子(43)向外不伸出所述胶芯(42)时形成连接器母头,所述胶芯(42)部分向内伸出所述金属支撑口(41)且其伸出部分位于所述壳体(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SU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口(41)这有矩形板(411),所述矩形板(411)与所述连接螺丝(6)螺纹装配,所述壳体(5)的一端边沿设置有隔挡条(53),所述壳体(5)内的两侧位置设置有隔挡板(54),所述隔挡条(53)和所述隔挡板(54)之间预留有间隙以供所述矩形板(411)插接,所述隔挡板(54)分为两部分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51)、所述第二壳(52)内。
6.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D-SUB连接器、屏蔽线缆(1)、导电夹紧件(2)以及接地板(3);
所述屏蔽线缆(1)设置有屏蔽层(11),所述导电夹紧件(2)夹紧于所述屏蔽线缆(1)的外周壁且与所述屏蔽层(11)相连接,所述接地板(3)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夹紧件(2)相连接,所述接地板(3)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支撑口(41)的外表面相接触以实现接地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51)内设置有支撑所述胶芯(42)一表面的第一支撑条(55),所述第二壳(52)内设置有支撑所述胶芯(42)另一表面的第二支撑条(56),所述第一支撑条(55)中间开设有缺口(551)以供所述接地板(3)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内的靠近所述屏蔽线缆(1)伸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57)和第二限位板(58),所述第一限位板(57)和所述第二限位板(58)之间预留有间隙以供所述导电夹紧件(2)容置,所述第一限位板(57)、所述第二限位板(58)均分为两部分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51)、所述第二壳(52)内,所述第一壳(51)内位于第一限位板(57)和所述第二限位板(58)之间处设置有抵接于所述导电夹紧件(2)的第一支撑块(514),所述第二壳(52)内位于第一限位板(57)和所述第二限位板(58)之间处设置有抵接于所述导电夹紧件(2)的第二支撑块(52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夹紧件(2)包括: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以及锁紧螺丝(23),所述第一夹板(21)、所述第二夹板(22)均为内凹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夹板(21)的两端均设置有供所述锁紧螺丝(23)穿过的穿孔(211),所述第二夹板(22)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锁紧螺丝(23)螺纹装配的螺纹孔(22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板(3)包括:长窄板(31)以及短宽板(32),所述长窄板(31)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夹紧件(2)相连接,所述短宽板(32)设于所述长窄板(31)的另一端且和所述金属支撑口(41)的表面接触,所述短宽板(32)与所述金属支撑口(41)相接触的表面凸出设置有多个触点(3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D-SUB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D-SUB俗称VGA(Video Graphics Adapter)接口。这是一种模拟信号接口,按需求有不同的接口数。D-SUB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是一种频率低于3MHz的矩形连接器,它形式多样化,可用于交流电与直流电,是一种最常见的输入端\/输出端连接器。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D-SUB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通信设备的电源、告警、网管和风扇单元的接口均可使用D-SUB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E-现在市场上大多数D-SUB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都是先将其内部部件先放置于上、下壳之间,然后再使上、下壳热熔固定,最明显常见的即为电脑主机和电脑显示屏连接用D-SUB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这种结构虽然牢固,但是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而且一旦损坏无法维修。
还有少部分的D-SUB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外壳是通过螺丝锁紧上、下壳的,比如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653297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D-SUB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该D-SUB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包括插芯以及屏蔽部件,插芯的一端用于连接线束,屏蔽部件则罩设在线束外,屏蔽部件为一金属材质的壳体,壳体包括通过螺栓相互连接的主体和上盖,在主体和上盖之间围成容纳腔。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组装该D-SUB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过程中,需要先将主体和上盖和齐,然后捏紧主体、上盖,之后再将螺栓对准两者上的螺纹孔,才可以拧紧螺栓,但是组装人员如果一只手捏紧另一只手旋拧螺栓的话,容易偏斜,组装不够方便,故而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D-SUB连接器,具有结构牢固、组装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D-SUB连接器,包括:壳体、连接器主体、连接螺丝以及螺栓;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连接器主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从所述壳体的一端露出,与所述连接器主体相连接的线缆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壳体的两侧部分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螺丝穿过所述通孔并螺纹装配于所述连接器主体上且伸出;
所述第一壳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壳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相卡接的卡槽,所述第二壳内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栓从外部穿入所述第一壳以与所述螺纹柱螺纹装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组装该D-SUB连接器时,就可以先将连接器主体放入第一壳或者第二壳中,然后使卡扣卡入卡槽中,实现第一壳和第二壳之间预固定,不会存在第一壳和第二壳脱手后易错位的问题,可以随放、随拿、随装,方便组装人员随时随地将螺栓从外部穿入第一壳且旋入螺纹柱中,再将连接螺丝穿过通孔以与连接器主体相螺纹装配,这种结构设计的D-SUB连接器不仅结构牢固,制作成本低,而且可以通过卡扣、卡槽预先固定,解决组装人员只能单手固定壳体及旋拧螺栓的问题,组装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扣包括:卡板和卡块,所述卡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壳的内侧壁且从所述第一壳内延伸出,所述卡块设于所述卡板的外侧壁且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扣插入第二壳内的过程中,第二壳的边沿会抵接于导向面,继续挤压则可以因导向面的存在而驱使卡扣向内凹陷,从而可以使卡块更加容易滑入卡槽中,配合卡槽对卡块的限位作用,实现第一壳和第二壳之间预固定,操作比较方便,结构设计比较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壳内设置有供所述螺栓贯穿的空心柱,所述第一壳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空心柱相连通的沉孔,所述沉孔用于容置所述螺栓的旋拧帽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孔可以使螺栓的旋拧帽部暗藏设置,不会凸出于第一壳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金属支撑口、胶芯以及插接端子,所述插接端子埋设于所述胶芯内,当所述插接端子向外伸出所述胶芯时形成连接器公头,当所述插接端子向外不伸出所述胶芯时形成连接器母头,所述胶芯部分向内伸出所述金属支撑口且其伸出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支撑口增强了连接器主体的结构强度,而且具有屏蔽信号功能,防止电磁波干扰该连接器工作,胶芯则可以较好的稳固插接端子,上述结构不仅稳定,而且制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支撑口这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与所述连接螺丝螺纹装配,所述壳体的一端边沿设置有隔挡条,所述壳体内的两侧位置设置有隔挡板,所述隔挡条和所述隔挡板之间预留有间隙以供所述矩形板插接,所述隔挡板分为两部分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所述第二壳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挡条和隔挡板对矩形板具有良好的夹紧限位作用,从而防止金属支撑口在壳体内晃动,而且这种设计可以防止水或者灰尘轻易的进入壳体内部,结构不仅稳定,而且防尘防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具有结构牢固、组装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如上述的D-SUB连接器、屏蔽线缆、导电夹紧件以及接地板;
所述屏蔽线缆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导电夹紧件夹紧于所述屏蔽线缆的外周壁且与所述屏蔽层相连接,所述接地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夹紧件相连接,所述接地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支撑口的外表面相接触以实现接地功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D-SUB连接器具有上述诸多优势的基础上,该连接器组件同样具有上述优势,即:结构牢固、组装方便;再者,将屏蔽线缆的屏蔽层剥离出来之后,使屏蔽层向后翻转并贴在屏蔽线缆的外周壁上,然后使导电夹紧件夹紧于屏蔽线缆的外周壁上,以确保导电夹紧件和屏蔽层相连接,导电夹紧件再通过接地板与金属支撑口相接触,以实现接地功能,这种结构设计与常见的连接器相比,无需设计结构复杂的接地针和接地套筒,节省了大量开模费用,增加结构简单的导电夹紧件、接地板即可,制作成本低、组装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壳内设置有支撑所述胶芯一表面的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二壳内设置有支撑所述胶芯另一表面的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中间开设有缺口以供所述接地板穿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对胶芯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防止胶芯在壳体内晃动,而且还可以防止壳体受较大挤压力时内凹,结构更为牢固;缺口的设计为接地板提供穿过的空间,进而接地板位于壳体内时可以更加平整,同时缺口还可以防止接地板在壳体内晃动,进一步提升了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的靠近所述屏蔽线缆伸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预留有间隙以供所述导电夹紧件容置,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均分为两部分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所述第二壳内,所述第一壳内位于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处设置有抵接于所述导电夹紧件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二壳内位于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处设置有抵接于所述导电夹紧件的第二支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对导电夹紧件具有限位作用,以防止导电夹紧件在壳体内晃动,结构更为稳定,而且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还可以防止水或者灰尘轻易的进入壳体内部,进一步提升其防尘防水效果;同时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对导电夹紧件具有支撑抵接作用,以避免导电夹紧件与第一壳、第二壳之间产生较大缝隙,进一步防止导电夹紧件在壳体内晃动,而且还可以防止壳体受较大挤压力时内凹,结构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夹紧件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锁紧螺丝,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均为内凹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夹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供所述锁紧螺丝穿过的穿孔,所述第二夹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锁紧螺丝螺纹装配的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屏蔽线缆穿过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之间,再使锁紧螺丝穿过第一夹板的穿孔没然后逐步旋入第二夹板的螺纹孔中,以驱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相互靠近,从而夹紧屏蔽线缆,组装、拆卸比较简单,结构稳定,制作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地板包括:长窄板以及短宽板,所述长窄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夹紧件相连接,所述短宽板设于所述长窄板的另一端且和所述金属支撑口的表面接触,所述短宽板与所述金属支撑口相接触的表面凸出设置有多个触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窄板的设计可以使接地板耗材更少,而且短宽板与金属支撑口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接地效果稳定;凸出设计的触点可以确保短宽板和金属支撑口充分接触,以防止因晃动或者其他原因所导致短宽板和金属支撑口存在的不接触情况,接地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其一,在组装该D-SUB连接器时,就可以先将连接器主体放入第一壳或者第二壳中,然后使卡扣卡入卡槽中,实现第一壳和第二壳之间预固定,不会存在第一壳和第二壳脱手后易错位的问题,可以随放、随拿、随装,方便组装人员随时随地将螺栓从外部穿入第一壳且旋入螺纹柱中,再将连接螺丝穿过通孔以与连接器主体相螺纹装配,这种结构设计的D-SUB连接器不仅结构牢固,制作成本低,而且可以通过卡扣、卡槽预先固定,解决组装人员只能单手固定壳体及旋拧螺栓的问题,组装更为方便;
其二,将屏蔽线缆的屏蔽层剥离出来之后,使屏蔽层向后翻转并贴在屏蔽线缆的外周壁上,然后使导电夹紧件夹紧于屏蔽线缆的外周壁上,以确保导电夹紧件和屏蔽层相连接,导电夹紧件再通过接地板与金属支撑口相接触,以实现接地功能,这种结构设计与常见的连接器相比,无需设计结构复杂的接地针和接地套筒,节省了大量开模费用,增加结构简单的导电夹紧件、接地板即可,制作成本低、组装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夹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屏蔽线缆;11、屏蔽层;2、导电夹紧件;21、第一夹板;211、穿孔;212、第一防滑槽;22、第二夹板;221、螺纹孔;222、翻边;223、第二防滑槽;23、锁紧螺丝;3、接地板;31、长窄板;32、短宽板;33、触点;4、连接器主体;41、金属支撑口;411、矩形板;42、胶芯;43、插接端子;5、壳体;51、第一壳;511、卡扣;5111、卡板;5112、卡块;512、空心柱;513、沉孔;514、第一支撑块;52、第二壳;521、卡槽;522、螺纹柱;523、第二支撑块;53、隔挡条;54、隔挡板;55、第一支撑条;551、缺口;56、第二支撑条;57、第一限位板;58、第二限位板;59、通孔;6、连接螺丝;7、螺栓;71、旋拧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D-SUB连接器,包括:壳体5、连接器主体4、连接螺丝6以及螺栓7。
壳体5包括:第一壳51和第二壳52,连接器主体4安装于壳体5内且从壳体5的一端露出,与连接器主体4相连接的线缆从壳体5的另一端伸入,壳体5的两侧部分设置有通孔59,连接螺丝6穿过通孔59并螺纹装配于连接器主体4上且伸出,第一壳51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扣511,第二壳52的内侧壁设置有与卡扣511相卡接的卡槽521,第二壳52内设置有螺纹柱522,螺栓7从外部穿入第一壳51以与螺纹柱522螺纹装配。
连接器主体4包括:金属支撑口41、胶芯42以及插接端子43,插接端子43埋设于胶芯42内,在本实施例中插接端子43向外不伸出胶芯42并形成连接器母头,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接端子43还可以向外伸出胶芯42以形成连接器公头,胶芯42部分向内伸出金属支撑口41且其伸出部分位于壳体5内,金属支撑口41增强了连接器主体4的结构强度,而且具有屏蔽信号功能,防止电磁波干扰该连接器工作,胶芯42则可以较好的稳固插接端子43,上述结构不仅稳定,而且制作简单。
金属支撑口41这有矩形板411,矩形板411与连接螺丝6螺纹装配,壳体5的一端边沿设置有隔挡条53,壳体5内的两侧位置设置有隔挡板54,隔挡条53和隔挡板54之间预留有间隙以供矩形板411插接,隔挡板54分为两部分且分别设于第一壳51、第二壳52内。隔挡板54和第一壳51、第二壳52上开设有半圆槽口以用于形成通孔59,隔挡条53和隔挡板54对矩形板411具有良好的夹紧限位作用,从而防止金属支撑口41在壳体5内晃动,而且这种设计可以防止水或者灰尘轻易的进入壳体5内部,结构不仅稳定,而且防尘防水效果好。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卡扣511设置有四组且包括:卡板5111和卡块5112,卡板5111固定于第一壳51的内侧壁且从第一壳51内延伸出,卡块5112设于卡板5111的外侧壁且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将卡扣511插入第二壳52内的过程中,第二壳52的边沿会抵接于导向面,继续挤压则可以因导向面的存在而驱使卡扣511向内凹陷,从而可以使卡块5112更加容易滑入卡槽521中,配合卡槽521对卡块5112的限位作用,实现第一壳51和第二壳52之间预固定,操作比较方便,结构设计比较简单、实用。
第一壳51内设置有供螺栓7贯穿的空心柱512,第一壳51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空心柱512相连通的沉孔513,沉孔513用于容置螺栓7的旋拧帽部71,沉孔513可以使螺栓7的旋拧帽部71暗藏设置,不会凸出于第一壳51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组装该D-SUB连接器时,就可以先将连接器主体4放入第一壳51或者第二壳52中,然后使卡扣511卡入卡槽521中,实现第一壳51和第二壳52之间预固定,不会存在第一壳51和第二壳52脱手后易错位的问题,可以随放、随拿、随装,方便组装人员随时随地将螺栓7从外部穿入第一壳51且旋入螺纹柱522中,再将连接螺丝6穿过通孔59以与连接器主体4相螺纹装配,这种结构设计的D-SUB连接器不仅结构牢固,制作成本低,而且可以通过卡扣511、卡槽521预先固定,解决组装人员只能单手固定壳体5及旋拧螺栓7的问题,组装更为方便。
实施例二:
参照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如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D-SUB连接器、屏蔽线缆1、导电夹紧件2以及接地板3。
屏蔽线缆1设置有屏蔽层11,导电夹紧件2夹紧于屏蔽线缆1的外周壁且与屏蔽层11相连接,接地板3的一端与导电夹紧件2相连接,接地板3的另一端与金属支撑口41的外表面相接触以实现接地功能。
第一壳51内设置有支撑胶芯42一表面的第一支撑条55,第二壳52内设置有支撑胶芯42另一表面的第二支撑条56(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条55中间开设有缺口551(如图3所示)以供接地板3穿过。第一支撑条55和第二支撑条56(如图3所示)对胶芯42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防止胶芯42在壳体5内晃动,而且还可以防止壳体5受较大挤压力时内凹,结构更为牢固;缺口551的设计为接地板3提供穿过的空间,进而接地板3位于壳体5内时可以更加平整,同时缺口551还可以防止接地板3在壳体5内晃动,进一步提升了结构稳定性。
壳体5内的靠近屏蔽线缆1伸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57和第二限位板58,第一限位板57和第二限位板58之间预留有间隙以供导电夹紧件2容置,第一限位板57、第二限位板58均分为两部分且分别设于第一壳51、第二壳52内,第一壳51内位于第一限位板57和第二限位板58之间处设置有抵接于导电夹紧件2的第一支撑块514(如图3所示),第二壳52内位于第一限位板57和第二限位板58之间处设置有抵接于导电夹紧件2的第二支撑块523(如图2所示)。
第一限位板57和第二限位板58对导电夹紧件2具有限位作用,以防止导电夹紧件2在壳体5内晃动,结构更为稳定,而且第一限位板57和第二限位板58还可以防止水或者灰尘轻易的进入壳体5内部,进一步提升其防尘防水效果;同时第一支撑块514(如图3所示)、第二支撑块523(如图2所示)对导电夹紧件2具有支撑抵接作用,以避免导电夹紧件2与第一壳51、第二壳52之间产生较大缝隙,进一步防止导电夹紧件2在壳体5内晃动,而且还可以防止壳体5受较大挤压力时内凹,结构更为牢固。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导电夹紧件2包括: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以及锁紧螺丝23,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均为内凹弧形结构,第一夹板21的两端均设置有供锁紧螺丝23穿过的穿孔211,第二夹板22的两端均设置有与锁紧螺丝23螺纹装配的螺纹孔221,先将屏蔽线缆1穿过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之间,再使锁紧螺丝23穿过第一夹板21的穿孔211没然后逐步旋入第二夹板22的螺纹孔221中,以驱使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相互靠近,从而夹紧屏蔽线缆1,组装、拆卸比较简单,结构稳定,制作成本低。
第二夹板22在螺纹孔221的周沿处设置有翻边222,翻边222的设计可以在其内部多设置几圈螺纹,从而锁紧螺丝23与第二夹板22之间可以螺纹装配得更加稳固,结构简单实用。
第一夹板21上冲压成型有若干第一防滑槽212,第二夹板22上冲压成型有若干第二防滑槽223,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滑槽212和第二防滑槽223均呈长条形状且数量为两个,冲压成型的第一防滑槽212、第二防滑槽223可以使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凹凸不平(外表面凹陷,内表面凸出),从而导电夹紧件2夹紧于屏蔽线缆1之后,导电夹紧件2不易滑动,结构更为牢固。
接地板3与第一夹板21一体成型设计,一体成型的构造可以确保接地板3和第一夹板21之间牢固连接,无需焊接或者其他固定方式,而且制作比较简单方便。
接地板3、第一夹板21为铝材质,第二夹板22、锁紧螺丝23为不锈钢材质。铝材质的接地板3、第一夹板21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而且形变能力好不易折断,不锈钢材质的第二夹板22、锁紧螺丝23不仅可以导电,而且结构较高,不易变形损坏,提升了导电夹紧件2的结构强度,连接更加稳固。
接地板3包括:长窄板31以及短宽板32,长窄板31的一端与导电夹紧件2相连接,短宽板32设于长窄板31的另一端且和金属支撑口4的表面接触,长窄板31的设计可以使接地板3耗材更少,而且短宽板32与金属支撑口4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接地效果稳定。
短宽板32与金属支撑口4相接触的表面凸出设置有多个触点33,触点33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且呈三角形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触点33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两个、四个或者更多,凸出设计的触点33可以确保短宽板32和金属支撑口4充分接触,以防止因晃动或者其他原因所导致短宽板32和金属支撑口4存在的不接触情况,接地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上述D-SUB连接器具有上述诸多优势的基础上,该连接器组件同样具有上述优势,即:结构牢固、组装方便;再者,将屏蔽线缆1的屏蔽层11剥离出来之后,使屏蔽层11向后翻转并贴在屏蔽线缆1的外周壁上,然后使导电夹紧件2夹紧于屏蔽线缆1的外周壁上,以确保导电夹紧件2和屏蔽层11相连接,导电夹紧件2再通过接地板3与金属支撑口41相接触,以实现接地功能,这种结构设计与常见的连接器相比,无需设计结构复杂的接地针和接地套筒,节省了大量开模费用,增加结构简单的导电夹紧件2、接地板3即可,制作成本低、组装简单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3290.9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282499U
授权时间:20190820
主分类号:H01R 13/512
专利分类号:H01R13/512;H01R13/52;H01R13/648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深圳特思嘉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特思嘉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清祥路宝能科技园9栋B座7楼K单元
发明人:田子良;陈彩艳
第一发明人:田子良
当前权利人:深圳特思嘉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