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调节物质论文_谭皓,雷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渗透调节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质,幼苗,抗氧化,生物量,株型,生长,活性氧。

渗透调节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谭皓,雷菲[1](2019)在《盐胁迫对苏丹草幼苗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苏丹草幼苗的株高、叶片宽度、钾离子、钠离子、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苏丹草是一种耐盐作物,中浓度的盐胁迫处理(NaCl溶液浓度为100~200 mmol·L-1)对苏丹草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株高和叶面宽度较空白对照处理均有显着提高;细胞膜透性受影响显着,但通过其自身渗透物质调节可以回归平稳,植株能正常生长,说明苏丹草是一种耐盐作物。(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8期)

段丽君,李国元,汪殿蓓[2](2019)在《分根区盐胁迫下绒毛白蜡盐离子分配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局部盐胁迫条件下植物不同器官中离子的分配和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对耐盐性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根区盐分异质性分布条件下植物对盐离子的积累和分配特征,通过分根的方式控制不同根区盐分的浓度,对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幼苗根、茎和叶中的Na~+、K~+、Ca~(2+)、Mg~(2+)和Cl~-的分配以及叶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白蜡在局部盐胁迫时,盐胁迫根系中的Na~+和Cl~-含量略高于无盐胁迫的根系;叶中的Na~+和Cl~-含量显着低于均匀盐胁迫处理,但是显着高于对照;局部盐胁迫处理提高了盐胁迫根系中的K~+、Ca~(2+)和Mg~(2+)含量,提高了叶片K~+/Na~+,而对叶中Ca~(2+)和Mg~(2+)的影响不明显。局部盐胁迫显着降低了叶中的脯氨酸的含量,而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局部盐胁迫条件下,绒毛白蜡能够显着降低叶片中Na~+和Cl~-的积累,提高了叶片K~+/Na~+,降低脯氨酸的积累,有助于缓解局部盐胁迫。(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兵,贾旭梅,朱祖雷,张瑞,赵通[3](2019)在《盐碱胁迫对垂丝海棠光合作用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2年生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 Koehne)实生苗为研究材料,设置盐胁迫(NaCl)、盐碱混合胁迫(NaCl+NaHCO_3,1∶1)和碱胁迫(NaHCO_3)3类处理,并以清水作为对照(CK),通过盆栽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垂丝海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对电导率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探讨不同盐碱胁迫下垂丝海棠的生理响应特性。结果表明:(1)3种盐碱胁迫条件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垂丝海棠植株叶片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受到抑制,且以碱胁迫处理下降低最为明显,碱胁迫40 d后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及类胡萝卜素(Car)分别降低67.18%、68.90%和64.67%。(2)垂丝海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在3种盐碱胁迫下均显着低于CK,而碱处理、盐碱混合处理下的胞间CO_2浓度(C_i),在胁迫20 d时较CK分别升高137.13%和77.66%,胁迫40 d后,则分别降低56.82%和51.89%。(3)随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盐碱胁迫处理下的垂丝海棠植株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最大荧光(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均受到抑制,但碱胁迫下的初始荧光(F_0)与盐处理和盐碱混合处理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则表现为升高趋势,且于胁迫40 d后,较CK分别升高60.98%、90.70%和99.15%。(4)胁迫40 d后,盐处理、碱处理及盐碱混合处理植株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分别比CK升高了9.39%、35.07%和29.32%,同时各处理胁迫40 d后的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有机酸(OA)显着高于CK,且OA对盐碱混合处理更为敏感,其含量显着高于盐处理和碱处理。(5)3种胁迫对垂丝海棠生长和光合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碱处理>盐碱混合处理>盐处理。研究发现,垂丝海棠植株的光合作用受到3种盐碱胁迫的显着抑制,并以碱胁迫的影响程度更大,但其能通过渗透调节物质来应对胁迫,有效缓解盐碱胁迫的伤害,增强自身耐盐碱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小玲,华智锐,唐梦君[4](2019)在《盐旱交叉胁迫对黄芩幼苗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商洛黄芩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盐分和干旱交叉胁迫对黄芩生长状况及相关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干旱与轻度盐交叉胁迫下,黄芩株高与地上部分鲜重与对照(CK)差异显着(P<0.05),分别增加了7.00%和7.33%;重度盐旱交叉胁迫下的主根长与地下部分鲜重与CK差异显着,分别下降了21.59%和21.76%,而主根直径与CK差异不显着;在重度盐旱交叉胁迫下,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与CK差异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151.59%和155.20%;在中度盐和重度干旱交叉胁迫、重度盐和中度干旱交叉胁迫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着。黄芩能通过相关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来提高其对盐旱交叉胁迫的适应能力,中度干旱与轻度盐交叉胁迫对黄芩的生长最为适宜。(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储凤丽,刘亚军,王文静,胡启国,杨爱梅[5](2019)在《干旱胁迫对甘薯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SPAD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甘薯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机制及其生长需水规律,以‘商薯19’为供试材料,通过无土栽培方式,研究不同干旱强度(PEG-6000浓度分别为0%、6%、12%、18%、24%)对甘薯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SPAD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保护酶SOD、POD、CAT、APX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且PEG-6000浓度不高于7%可诱导叶片保护酶SOD、POD、CAT和APX活性的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在PEG-6000浓度7%时值最大,较对照分别增加58.09%和161.14%。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强而逐渐增加。PEG-6000浓度不高于3%能够刺激甘薯叶片叶绿素的生成。SPAD与干旱胁迫强度有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两者的拟合方程y=54.354e-3.323x。初始荧光(Fo)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规律,在PEG-6000浓度3%时值最低;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变化规律,且在PEG-6000浓度3%时值最大,与初始荧光(Fo)具有负相关关系。研究得出,土壤含水量保持在PEG-6000浓度3%,可以使甘薯幼苗保持健壮生长,实现节水灌溉,但土壤干旱强度不能超过PEG-6000浓度的7%,否则会对甘薯苗期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6期)

李珣,刘中卓,纪薇薇[6](2019)在《施氮处理对不同株型水稻品种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试材,探讨了各施氮处理对水稻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水稻紧凑型沈农07425和松散型秋光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出高氮处理>中氮处理>低氮处理的趋势。叶片脯氨酸含量、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则表现为高氮和低氮处理明显高于中氮处理,说明与正常施氮量相比,少施或多施氮肥都会对植株生长造成影响,使植株处于氮素逆境生长条件。不同株型水稻品种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可溶性糖含量上,紧凑型沈农07425的最大可溶性糖含量出现在低氮处理,而松散型秋光的最大可溶性糖含量出现在高氮处理。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主要受品种与施氮水平的正交互作用影响,且叶片脯氨酸含量受品种因素影响较大;品种与施氮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也产生一定影响,但二者受施氮水平因素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赵玥茹,蔡恒江,张靖凡,陈文翰,刘远[7](2019)在《Cu~(2+)和Zn~(2+)对翅碱蓬种子萌发及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金属胁迫对翅碱蓬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梯度的Cu~(2+)和Zn~(2+)溶液进行水培试验,测定翅碱蓬种子萌发和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翅碱蓬种子的总发芽率和萌发速率在较低浓度(50 mg/L)Cu~(2+)胁迫下会上升,而在较高浓度(100、200 mg/L)Cu~(2+)胁迫下会下降;Zn~(2+)胁迫对种子的总发芽率和萌发速率均会产生明显的抑制。Cu~(2+)和Zn~(2+)胁迫会使幼苗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Cu~(2+)和Zn~(2+)胁迫会影响翅碱蓬种子的萌发,导致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升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吴雪霞,朱宗文,张爱冬,查丁石[8](2019)在《外源6-BA对镉(Cd)胁迫下茄子幼苗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沪茄08-1’茄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喷施6-BA对镉(Cd)胁迫下茄子幼苗叶片和根系中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处理下,茄子幼苗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着增加,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显着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显着增强,抗坏血酸(As A)、谷胱甘肽(GSH)、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着提高。外源6-BA处理能有效抑制Cd胁迫下茄子幼苗中MDA、H2O2及O2-·的积累,进一步增强SOD、POD、CAT、APX、GR和DHAR的活性,提高As A、GSH、Pro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上述结果说明,6-BA可通过增强Cd胁迫下茄子幼苗清除活性氧(ROS)的能力,减缓Cd胁迫的危害,提高茄子幼苗对Cd的耐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聪,杨爱江,陈蔚洁,王丽[9](2019)在《锑胁迫对鱼腥草抗氧化能力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5、10、15、20、30、50 mg/L)Sb(Ⅲ)和Sb(Ⅴ)处理下鱼腥草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表征鱼腥草对锑胁迫作出生理响应和抗氧化调节反应。结果表明,MDA含量随胁迫浓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SOD、POD、CAT活性均随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锑浓度与SS含量呈正相关,与SP含量呈负相关,Pro含量随锑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再降低到稳定水平的趋势。鱼腥草在锑胁迫下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共同作用下增强其对锑的耐受性,减缓所受伤害。另外,鱼腥草体内的SOD活性、SS含量、SP含量对Sb(Ⅲ)、Sb(Ⅴ)的胁迫敏感度较高,可将这3个指标作为鉴定鱼腥草在锑胁迫下生理长势的首要表征指标。(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张丽平,周亚圣,刘君成,尤丽萍,王韧[10](2019)在《遮荫对刈割互花米草生物量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闽东滨海湿地分布的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开展为期3个月的刈割加不同遮荫率试验,测定互花米草生物量、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分析不同遮荫率互花米草生物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遮荫率对互花米草生物量、渗透调节物质有显着的影响,随着遮荫强度的加大,其生物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断减少,游离脯氨酸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不同遮荫率互花米草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样方内生物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90%遮荫处理达到最小值,分别为2.12、3.64、474.83 g、9.89、15.48 mg/g,分别占同期CK的43.35%、39.95%、45.16%、33.83%、33.04%,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30%遮荫处理达到最小值58.42μg/g,在90%遮荫处理达到最大值241.59μg/g,说明高强度遮荫对互花米草生物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更为显着,可以极大程度抑制互花米草的快速生长。各遮荫处理除了30%遮荫处理外,其他遮荫处理互花米草生物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同期CK相比均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渗透调节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局部盐胁迫条件下植物不同器官中离子的分配和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对耐盐性有重要影响,为揭示根区盐分异质性分布条件下植物对盐离子的积累和分配特征,通过分根的方式控制不同根区盐分的浓度,对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幼苗根、茎和叶中的Na~+、K~+、Ca~(2+)、Mg~(2+)和Cl~-的分配以及叶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白蜡在局部盐胁迫时,盐胁迫根系中的Na~+和Cl~-含量略高于无盐胁迫的根系;叶中的Na~+和Cl~-含量显着低于均匀盐胁迫处理,但是显着高于对照;局部盐胁迫处理提高了盐胁迫根系中的K~+、Ca~(2+)和Mg~(2+)含量,提高了叶片K~+/Na~+,而对叶中Ca~(2+)和Mg~(2+)的影响不明显。局部盐胁迫显着降低了叶中的脯氨酸的含量,而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局部盐胁迫条件下,绒毛白蜡能够显着降低叶片中Na~+和Cl~-的积累,提高了叶片K~+/Na~+,降低脯氨酸的积累,有助于缓解局部盐胁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透调节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谭皓,雷菲.盐胁迫对苏丹草幼苗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9

[2].段丽君,李国元,汪殿蓓.分根区盐胁迫下绒毛白蜡盐离子分配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3].刘兵,贾旭梅,朱祖雷,张瑞,赵通.盐碱胁迫对垂丝海棠光合作用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9

[4].李小玲,华智锐,唐梦君.盐旱交叉胁迫对黄芩幼苗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9

[5].储凤丽,刘亚军,王文静,胡启国,杨爱梅.干旱胁迫对甘薯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SPAD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6].李珣,刘中卓,纪薇薇.施氮处理对不同株型水稻品种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赵玥茹,蔡恒江,张靖凡,陈文翰,刘远.Cu~(2+)和Zn~(2+)对翅碱蓬种子萌发及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

[8].吴雪霞,朱宗文,张爱冬,查丁石.外源6-BA对镉(Cd)胁迫下茄子幼苗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9

[9].李聪,杨爱江,陈蔚洁,王丽.锑胁迫对鱼腥草抗氧化能力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10].张丽平,周亚圣,刘君成,尤丽萍,王韧.遮荫对刈割互花米草生物量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浓度NaCl处理7天对盐芥和拟南芥幼...不同处理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有机酸渗干旱和复水对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浸种对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不同干旱胁迫对紫穗槐叶片渗透调节

标签:;  ;  ;  ;  ;  ;  ;  

渗透调节物质论文_谭皓,雷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