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模具,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下方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下模,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之间放置有框形工件,所述上模的底部设置有上模定位槽,所述上模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上模R角,所述下模的顶部两端均安装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顶端均安装有向下模的纵向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顶部与所述上模R角相配合所述框形工件的顶部两端设置有折弯部。本实用新型通采用上模和下模结构,自带定位销,可以将框形工件放入模具中,利用上模R角做折弯导向,通过上模R角挤压导向部对折弯部进行挤压,当上模完全下压后,可实现铆接,采用该模具可实现铆接的一步到位,避免前期的折弯处理,提高铆接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模具,包括上模(1),所述上模(1)的下方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下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3)之间放置有框形工件(2),所述上模(1)的底部设置有上模定位槽(102),所述上模(1)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上模R角(103),所述下模(3)的顶部两端均安装有延伸部(301),所述延伸部(301)的顶端均安装有向下模(3)的纵向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部(302),所述导向部(302)的顶部与所述上模R角(103)相配合,所述下模(3)的内部安装有延伸至其顶部的下模定位销(303),所述下模定位销(303)与上模定位槽(102)相匹配,所述下模(3)的顶部位于所述延伸部(301)之间放置有框形工件(2),所述框形工件(2)的顶部两端设置有折弯部(201),所述折弯部(201)位于所述导向部(302)的下方。
设计方案
1.一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模具,包括上模(1),所述上模(1)的下方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下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3)之间放置有框形工件(2),所述上模(1)的底部设置有上模定位槽(102),所述上模(1)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上模R角(103),所述下模(3)的顶部两端均安装有延伸部(301),所述延伸部(301)的顶端均安装有向下模(3)的纵向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部(302),所述导向部(302)的顶部与所述上模R角(103)相配合,所述下模(3)的内部安装有延伸至其顶部的下模定位销(303),所述下模定位销(303)与上模定位槽(102)相匹配,所述下模(3)的顶部位于所述延伸部(301)之间放置有框形工件(2),所述框形工件(2)的顶部两端设置有折弯部(201),所述折弯部(201)位于所述导向部(30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其顶部的冲压杆(101),所述冲压杆(101)的顶端呈托盘结构,且冲压杆(101)的顶部均匀设置有防滑纹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定位槽(102)与下模定位销(303)均为柱形结构,所述上模定位槽(102)的高度小于下模定位销(303)的高度,且上模定位槽(102)的直径大于下模定位销(303)的直径,同时所述下模定位销(303)外表面光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302)呈秤钩结构,且所述导向部(302)沿水平方向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下模固定槽(3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定位槽(102)、下模定位销(303)和下模固定槽(304)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上模定位槽(102)、下模定位销(303)和下模固定槽(304)均沿着模具的纵向中轴线对称分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主要用滑块将铁框工件折弯一定角度,或者利用人工先用榔头将铁框卡角敲弯,然后手动折弯至某一角度,再用模具将产品矫正至所需要的折弯铆接角度。此种模具较为复杂,耗费工时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模具较为复杂,耗费工时较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模具,包括上模1,所述上模1的下方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下模3,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3之间放置有框形工件2,所述上模1的底部设置有上模定位槽102,所述上模1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上模R角103,所述下模3的顶部两端均安装有延伸部301,所述延伸部301的顶端均安装有向下模3的纵向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部302,所述导向部302的顶部与所述上模R角103相配合,所述下模3的内部安装有延伸至其顶部的下模定位销303,所述下模定位销303与上模定位槽102相匹配,所述下模3的顶部位于所述延伸部301之间放置有框形工件2,所述框形工件2的顶部两端设置有折弯部201,所述折弯部201位于所述导向部302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上模1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其顶部的冲压杆101,所述冲压杆101的顶端呈托盘结构,且冲压杆101的顶部均匀设置有防滑纹路。
优选地,所述上模定位槽102与下模定位销303均为柱形结构,所述上模定位槽102的高度小于下模定位销303的高度,且上模定位槽102的直径大于下模定位销303的直径,同时所述下模定位销303外表面光滑。
优选地,所述导向部302呈秤钩结构,且所述导向部302沿水平方向放置。
优选地,所述下模3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下模固定槽304。
优选地,所述上模定位槽102、下模定位销303和下模固定槽304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上模定位槽102、下模定位销303和下模固定槽304均沿着模具的纵向中轴线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模结构,垂直冲压下来,将框形工件的折弯部折弯90度至120度进行铆接;通过上模顶部的冲压杆,可以采用人工用榔头槌击冲压,或者采用冲压设备进行冲压,使用方便;本铆接模具采用上模和下模结构,自带定位销,可以将框形工件放入模具中,利用上模R角做折弯导向,通过上模R角挤压导向部对折弯部进行挤压,将折弯部预折弯,当上模完全下压后,可实现铆接,采用该模具可实现铆接的一步到位,避免前期的折弯处理,提高铆接效率;上模R角可防止铁框轻微变形,铆接上模不能进入铁框内圈,而导向部作为折弯导向,省去侧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部的放大图。
图中:1、上模;101、冲压杆;102、上模定位槽;103、上模R角;2、框形工件;201、折弯部;3、下模;301、延伸部;302、导向部;303、下模定位销;304、下模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竖向冲压折弯铆接模具,包括上模1,所述上模1的下方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下模3,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3之间放置有框形工件2,所述上模1的底部设置有上模定位槽102,所述上模1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上模R角103,所述下模3的顶部两端均安装有延伸部301,所述延伸部301的顶端均安装有向下模3的纵向中轴线方向延伸的导向部302,所述导向部302的顶部与所述上模R角103相配合,所述下模3的内部安装有延伸至其顶部的下模定位销303,所述下模定位销303与上模定位槽102相匹配,所述下模3的顶部位于所述延伸部301之间放置有框形工件2,所述框形工件2的顶部两端设置有折弯部201,所述折弯部201位于所述导向部302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人工或者冲压设备对冲压杆101进行冲压,上模1底部的上模R角对导向部302进行挤压,导向部302的弧形面会从折弯部201的内侧向外侧进行挤压,然后导向部302对框形工件2两端的折弯部201进行挤压使得折弯部201向两侧弯折,当上模1继续向下冲压时会增大折弯部201的弯曲角度直至形成铆接,当铆接结束后抬起上模1则导向部302弹回初始位置,采用该模具进行冲压铆接可以避免在冲压前需要对折弯部201进行一定角度的预折弯,减少了工时,提高了铆接的效率。
请参阅图1,上模1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其顶部的冲压杆101,冲压杆101的顶端呈托盘结构,且冲压杆101的顶部均匀设置有防滑纹路,冲压杆101顶部的托盘状结构增大冲压时的受力面积,使得上模1在对下模3进行挤压时受力更加均匀,同时顶部的面积增大,在人工进行冲压时,更加容易进行锤击,同时防滑纹路的设置避免与冲压设备产生滑脱,造成误伤。
请参阅图2,上模定位槽102与下模定位销303均为柱形结构,所述上模定位槽102的高度小于下模定位销303的高度,且上模定位槽102的直径大于下模定位销303的直径,同时所述下模定位销303外表面光滑,通过上模定位槽102与下模定位销303之间的配合,避免上下模在冲压时产生偏移,影响冲压效果,同时上模定位槽102的高度小于下模定位销303的高度,可以使得上模1在对下模3进行冲压时进行限位,避免上模1会对框形工件2产生挤压,影响框形工件2的质量,或者产生损害,下模定位销303表面光滑减少上下模挤压时的摩擦力节省人力。
请参阅图3,导向部302呈秤钩结构,且所述导向部302沿水平方向放置,通过导向部302顶端的弯折结构对折弯部201进行折弯,操作方便,避免直接竖直冲压时无法将折弯部201推向外侧的情况。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下模3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下模固定槽304,上模定位槽102、下模定位销303和下模固定槽304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上模定位槽102、下模定位销303和下模固定槽304均沿着模具的纵向中轴线对称分布,下模3通过下模固定槽304进行固定,同时双上模定位槽102和双下模定位销303的相互配合,避免上下模在冲压的过程中产生偏移,影响冲压铆接的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8177.7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792401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B21D37/10
专利分类号:B21D37/10;B21D37/12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上海吉翔汽车车顶饰件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吉翔汽车车顶饰件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康威路680号
发明人:张绍坤
第一发明人:张绍坤
当前权利人:上海吉翔汽车车顶饰件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陈骏键
代理机构:31224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