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伟
(甘肃省会宁县韩集初级中学,甘肃会宁730718)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29-01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国家的栋梁。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本人认为: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集中表现为观念扭曲、信仰危机、习惯出格。其失范的原因:一是学校教育重智轻德;二是家庭教育顾此失彼;三是社会教育薄弱无序。针对以上情况,今后如何加强德育工作,个人的思路是:一、深化改革,构建大德育,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网络,其次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做到“四改”“四重”,再是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学校德育功能;二是家校合作,共同育人;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家、校、社会大德育。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就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农村学生德育现状,我们感觉最深的一点是:他们幼稚与成熟并存,自尊与自卑共增。一方面对社会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又不愿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他们的观念与习惯、语言与行动是如此矛盾地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体。
(一)观念扭曲。
现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主流还是趋向积极向上的,但也很明显地让人感到他们心态的多层面。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利己主义的世界观在学生日常行为中时有表现,不少学生追赶时髦,理怪发,胸前佩带十字架或生肖什么的,一身名牌包装,生日送礼、请吃、过洋节,其消费远远超过了成人。
(二)信仰危机。
我们曾在一次德育活动中进行过问卷调查,问卷中,“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回答“歌星、影星”的有65%,回答“有钱大款”、“企业家”的有40%,回答“文学家”、“科学家”的有36%,回答“领袖”的12%,回答“教师”的有38%,回答“解放军”50%。在问到“如果让你选择职业,选择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是什么?”,选择“工作轻松、舒适”的有68%,“经济效益好,收入高”的有72%,“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作贡献”的有46%,“有利于自己成才,实现个人价值”的有74%,“有权有势,社会地位高”的有38%,“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有43%,他们的选择显现出超阶段、无标准、矛盾的交织在一起的状况。
(三)习惯出格。
为了贯彻落实新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采取了各种形式作了宣传,强调人人能背会用,应该说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然而,在要付诸行为时,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按自己的习惯会做,或者要考虑是否与自己有利,思想和行为的矛盾就这样痉地交织在一起。
由此可见,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它给我们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重敲了警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二、农村未成年人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教育重智轻德。
近年来,学校德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出现了领导主动关心德育、教师积极参与德育,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的可喜局面。但在新的形势下,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校德育工作仍然面临着多重压力的考验,即学校顶不住升学指挥棒和乡镇统考排位的压力,校长顶不住家长对学生升学要求的压力,教师顶不住升学率评估考核和奖惩的压力。
其次,德育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是全员的、全过程的工作,而德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德育效率高低。
(二)家庭教育顾此失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港湾,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站,也是学生成长的长久加油站。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有什么样的家庭、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就是这么个理。
我们在家访时了解到,目前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种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误导
1、对孩子过分的溺爱。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视为掌上明珠、“小皇帝”,什么事全都依着他们,什么家务事也不让他们沾手,养成了他们“以我为中心”、怕吃苦、好夸奖的习惯,缺乏一定的耐挫能力和自理能力。
2、简单粗暴的教育。
有的家长认为,严师出高徒,棒棍下出质量,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对学生出现的失误,如: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要求,或做错了事,动辄就打骂,致使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长此以往,形成了他们自卑、封闭、孤独的性格和逆反心理。
3、把对孩子的教育寄托给学校或他人。
现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力流动频繁,农村兴起了外出打工热潮。有的家庭父或母外出,甚至父母均外出打工,把孩子全托给学校或托给他人。学生家庭教育的严重失控,造成了五加二等于零的痛心局面。
三、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路
(一)深化改革,构建大德育。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网络,建立一支德才双馨的思想道德建设骨干队伍。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少队部、学生会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班主任、思品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德育队伍,要制定和落实学校、班级、教职工三级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责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
其次,以新的课程改革为契机,变革陈旧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即改革“常教”检查,注重学生评价;改革“单一”质量评价,注重综合评价;改革学生操行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
(二)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首先,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通过家长学校的开办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其次,是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庭教育系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第三,是建立家校互动制,形成德育合力。建立家访制,建立留校学生家长定期联系制,建立教师家长共评制,设立家长接待日,真正做到家校联教,共同育人。第四、吸收家长参与课改,让家长与课程改革同行。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网络,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并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扎实有效的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