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841000
【摘要】目的:研讨慢性心力衰竭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的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择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70例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这些病人纳入实验组、传统组,各组35例;两组都施以常规治疗干预,实验组在此前提下增用伊伐布雷定予以治疗,评比两组病人疗效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病人静息心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实验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而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病人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能使病人症状及早缓解,稳定控制心衰病情,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伊伐布雷定;疗效;安全性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心室充盈或者射血能力损害而诱发的一组复杂性临床综合征,一般呈进行性恶化病变过程。心率异常加快可增大心血管事件出现概率,这与心肌细胞供氧需求、能量消耗增多、心室重塑等病因有关。对此,及时减慢心率对控制心衰有关键作用。多项医学研究提示,伊伐布雷定可以显著减少心衰或心血管原因死亡的可能性,使心衰病人远期预后得以改善,且体现出优良的用药安全性。为进一步验证此结论,笔者择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70例为对象,对其中35例施予常规标准治疗+伊伐布雷定,并取得较理想疗效,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对象、方法
1.1病例来源
择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70例为对象,全部病人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后证实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满足《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有关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应诊断标准;慢性心衰病史超过3个月,心功能为Ⅱ-Ⅳ级;静息心率、窦性心率都>75次/min,LVEF<45%;均已接受了4周以上的规范药物治疗。包括39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51-83岁(67.8±9.25)岁;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这些病人纳入实验组、传统组,各组35例;两组病例的各项基线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入院后,传统组病人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即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等进行治疗。实验组在传统组方法的前提下增用伊伐布雷定(注册证号:H20150217),首次服用剂量2.5mg/次,每日2次,早晚进餐时口服,连续用药2周后,检查心电图了解病人静息状态时心率水平,如果持续性高于60次/min,将药物每日总剂量调节为7.5mg,分2次服用;如果静息心率持续性低于50次/min,或者出现心动过缓(头晕、疲劳、低血压等)现象,将药物每日总剂量调节为2.5mg,分2次服用;如果静息心率稳定控制于50-60次/min,只需保持初始剂量。给药过程注意监测病人有无不适反应出现,并依据实际状况调节剂量或作停药处理,如果出现显著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持续性心率低于50次/min),需及时汇报临床医师,并遵从医嘱作停药处理。两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复查其动态心电图。
1.3评估指标和疗效标准
评比两组病人疗效、治疗前后静息心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用药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疗效标准:治疗3个月后,病人各项症状消除,体征恢复正常,且心功能等级改善2级及以上,视为显效;治疗3个月后,病人各项症状与体征得以显著好转,且心功能等级改善1级,视为有效;治疗3个月后,病人各项症状、体征、心功能等级都没有较大变化,或有病情恶化趋势,视为无效[1]。
1.4数据分析
将所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运用SPSS22.0软件对其开展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s)来表示,计数数据以(n/%)来表示,而计量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t检测,计数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2检测,如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示为P<0.05。
2.结果
2.1治疗前后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
在治疗前,两组病人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都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治疗,实验组病人静息心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数据见表1:
2.3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实验组中,共有3例(2例出现闪光现象,1例出现心动过缓)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总出现率8.57%(3/35);传统组中,共有3例(2例出现头痛,1例胆红素上升)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总出现率8.57%(3/3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现阶段,临床上应用率较高的控制心率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但此类药物有其自身不良反应及禁忌证,并使其临床疗效受到相应限制。伊伐布雷定属于新型控制心率类药物,能对特异性If电流产生选择性抑制作用,继而影响窦房结发放冲动频率,以改善心率过快等问题。整个心脏节律由窦房结控制,心衰病人静息状态时,其窦房结起搏细胞会自主性出现舒张期去极化,通常由四个离子通道共同形成,而If电流为窦房结最主要的起搏电流。病人口服伊伐布雷定,能显著抑制If电流,对其连续动作电位间隔进行控制,以达到减缓心率的目标。除此之外,伊伐布雷定在对窦房结形成作用的同时,并不会影响到心室复极化或者心肌收缩性,并且不影响心室、房室、心室传导时间,进而保护心脏正常功能。另外,此药能使窦房结舒张充盈时间明显改善,促进冠状动脉灌注增大,以提高心室每搏输出量,使心脏舒张功能有效好转,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帮助改善慢性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和血运重建[2]。该项研究中,实验组病人静息心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实验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而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病人停药后相关症状消除,未出现不良事件。
综上,对慢性心衰病人应用伊伐布雷定,能弥补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缺点,使病人症状及早缓解,稳定控制心衰病情,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钟丽球,黎艺毅.伊伐布雷定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6,38(05):756-758.
[2]魏莹,付茜,李子杰.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