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小板膜糖蛋白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小板,蛋白,多态性,依那普利,硝苯地平,拮抗剂,缺血性。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论文文献综述
崔凡凡,石秋艳,李艳玲,杨斌,孙原[1](2019)在《阿司匹林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将11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单纯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及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监测血小板参数及血流变参数,评估临床疗效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14 d、30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的血小板参数值与血流变参数值(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率及全血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77.59%,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联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够显着减少血小板积聚、溶解血栓,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远期预后、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效果,同时可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小板相关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叶智勇,郑夏妹,郑尚荣,蒋辉,王松[2](2019)在《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疗效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两组分别采取硝苯地平治疗及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Ⅱb、GPⅢa)、D-二聚体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口干、恶心、头痛、腹泻)。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GPⅠb、GPⅡb、GPⅢa、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对照组(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着,改善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硝苯地平治疗相比未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余司文,武强,王艳华,贺乐奇,沈芳[3](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表面相关膜糖蛋白和线粒体膜电位表达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血小板表面相关膜糖蛋白(CD41b、CD61和CD62P)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5例T2DM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PAgT、CD41b、 CD61、CD62P及Δψm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MPV、PDW及PAgT水平均升高(P<0.05);Δψm表达降低(P<0.05); CD41b、CD62P表达升高(P<0.05)。结论:T2DM患者部分血小板相关参数发生变化,这些参数的变化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指标。(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辛蓓玮,顾伟鹰,时扣荣,刘娟,侯晓丽[4](2019)在《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小板第4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β-血小板球蛋白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麝香注射液+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清PF4、CD62P、β-TG水平及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大脑中动脉PSV、Vm、PI和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PSV、Vm快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F4、CD62P和β-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血清PF4、CD62P和β-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6)两者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降低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及血清PF4、CD62P和β-TG水平。(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陈云,周元林,蒋辉华,柯绍发,陈葆国[5](2019)在《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测序仪分析CD41/CD61基因多态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1和CD61表达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CD41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均P<0.05)。脑梗死组CD41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D61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TG+GG基因型CD41表达率高于TT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收缩压、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TG+GG基因型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CD41基因多态性TG+GG基因型影响CD41表达率,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G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14期)
刘圣勋,彭新国,袁笑,王健,王娟[6](2019)在《血小板膜糖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Ⅸ/Ⅴ复合物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Ⅸ/Ⅴ复合物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Ⅸ/Ⅴ复合物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成正比。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后,能够使血小板聚集能力和活化程度增强,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GPIb/Ⅸ/Ⅴ复合物表达以及血小板聚集。(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19期)
山媛,崔小丽,蒋锋,梁导艳,孙晶莹[7](2019)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有效结合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后通路,近年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GP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分析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AI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AIS患者11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门诊体检中心的体检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吸烟、饮酒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PAC-1阳性血小板百分比、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及GPⅡb、Ⅲ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比较不同GPⅡb、Ⅲa基因型患者PAC-1阳性血小板百分比。结果 (1)两组受试者男性比例、年龄、吸烟率、饮酒率及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PAC-1阳性血小板百分比、TC、FPG、Hcy高于对照组(P<0.05)。(2)病例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病例组患者GPⅡb ab基因型、bb基因型及b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GPⅢ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PⅡb bb基因型患者PAC-1阳性血小板百分比高于aa基因型(P<0.05)。(4)不同GPⅢa基因型患者PAC-1阳性血小板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Ⅱb基因多态性与AIS的发生有关,携带b等位基因者可能通过增强血小板活化程度而增加AIS发生风险,而GPⅢa基因多态性则与AIS的发生无关。(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袁笑[8](2019)在《早期联合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数对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分析早期联合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数应用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APACHE-II评分分成A、B、C叁组,对其进行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观察叁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叁组患者的CD62P、CD63水平随着APACHE-II评分升高呈上调趋势,患者的PDW、MPV、P-LCR等血小板参数随着APACHE-II评分升高而升高,PLT则随着APACHE-II评分的升高而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数可以有效反应血小板活性、脓毒症炎症轻重程度从而间接了解病情,临床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02期)
罗敏虹,杨铁城,朱浪静,陈圳炜,曾海鸥[9](2018)在《抗GPIbα抗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和CD62P、CD63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抗GPIbα抗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GPIbα)、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表达量的影响,分析其与未添加抗体组、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37例和健康人群3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人群、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加用抗GPIbα抗体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CD62P和CD63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未添加抗GPIbα抗体实验组血小板GPIbα的阳性率(29.9±4.9)%明显低于对照组(63.8±9.0)%和添加抗GPIbα抗体实验组(42.3±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未添加抗GPIbα抗体实验组血小板CD62P的阳性率为(50.9±7.5)%,明显高于对照组(23.3±8.7)%和添加抗GPIbα抗体实验组(36.5±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未添加抗GPIbα抗体实验组血小板CD63的阳性率为(54.1±5.5)%,明显高于对照组(30.9±6.2)%和添加抗GPIbα抗体实验组(47.2±2.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抗GPIbα抗体可以上调血小板GPIbα的表达和下调CD62P、CD63的表达,可调节血小板功能和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临床肾脏病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陈军,顾松琴,袁汶,徐静青,王萍[10](2018)在《高原地区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方法:对西安(海拔400m)、西宁(海拔2 300m)以及兴海县(海拔4 000m)健康体检人群进行静脉采血,测定血液中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结果:西安组与西宁组及兴海组比较CD3+、CD4+、CD19+淋巴细胞亚群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西宁组与兴海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安组、西宁组以及兴海组两两比较CD8+淋巴细胞亚群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兴海组与西安组及西宁组比较CD4+/CD8+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西安组与西宁组比较CD4+/CD8+无统计学差异(P>0.05);西安组与西宁组及兴海组比较lgG、IgM及IgA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西宁组与兴海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安组与西宁组及兴海组比较CD62P、CD63细胞亚群及血小板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西宁组与兴海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海拔的升高,氧浓度的下降,正常人群淋巴细胞亚群有变化。(本文来源于《高原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两组分别采取硝苯地平治疗及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Ⅱb、GPⅢa)、D-二聚体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口干、恶心、头痛、腹泻)。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GPⅠb、GPⅡb、GPⅢa、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对照组(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着,改善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硝苯地平治疗相比未明显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论文参考文献
[1].崔凡凡,石秋艳,李艳玲,杨斌,孙原.阿司匹林联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叶智勇,郑夏妹,郑尚荣,蒋辉,王松.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疗效及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
[3].余司文,武强,王艳华,贺乐奇,沈芳.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表面相关膜糖蛋白和线粒体膜电位表达的临床意义[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4].辛蓓玮,顾伟鹰,时扣荣,刘娟,侯晓丽.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小板第4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β-血小板球蛋白水平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5].陈云,周元林,蒋辉华,柯绍发,陈葆国.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关系[J].浙江医学.2019
[6].刘圣勋,彭新国,袁笑,王健,王娟.血小板膜糖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智慧健康.2019
[7].山媛,崔小丽,蒋锋,梁导艳,孙晶莹.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8].袁笑.早期联合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参数对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J].人人健康.2019
[9].罗敏虹,杨铁城,朱浪静,陈圳炜,曾海鸥.抗GPIbα抗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和CD62P、CD63表达的影响[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8
[10].陈军,顾松琴,袁汶,徐静青,王萍.高原地区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J].高原医学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