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启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史学,狂人,尼采,莱辛,叙述者,实证主义,鲁迅。
反启蒙论文文献综述
高力克[1](2019)在《尼采的幽灵:鲁迅“反启蒙的启蒙”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借鉴尼采及欧陆"新神思宗"哲学批判"19世纪文明"之"众数"与"物质"的偏至、倡言"重个人"与"非物质"、呼唤以"英哲""改造国民性"的启蒙思想,以其尼采式的批判现代性的"反启蒙的启蒙"之"新启蒙",在晚清启蒙思潮中独树一帜。尼采政治上的反启蒙主义和哲学上的启蒙主义,构成了其"新启蒙"之"反启蒙的启蒙"的悖论。鲁迅的尼采式启蒙思想既具有现代性批判的前卫性,亦难免"反启蒙的启蒙"的思想困境:"天才"与"庸众"的对立。一方面,他崇尚尼采"超人"式的"贵族激进主义",主张"重个人"、"排众数";另一方面,他又希冀以"超人"式"大士天才"为社会之桢干,树特立独行之风,以改造国民的奴隶性。这样,他就难以摆脱"天才"与"庸众"二律背反的困境。鲁迅"重个人"、"排众数"的尼采式个人主义与其"改造国民性"的启蒙目标的矛盾,也是鲁迅的启蒙主义与尼采的后现代主义的分歧所在。严复、梁启超"陶铸国民"的"新民"是一种培育公民意识的政治启蒙,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新人"则是一种人性改造的精神启蒙。鲁迅所追寻的"新人"典范不是西方式的现代公民,而毋宁是一个后现代的"审美乌托邦"。论人格的等级,严梁的"新民"属于"中等的东西",而鲁迅的尼采式"新人"则属于"最高的东西",二者以陶铸国民的"低调的启蒙"与人性解放的"高调的启蒙",相映成趣。鲁迅晚年从尼采到马克思的思想转变,是其"超人"幻灭后反抗空虚的新求索。马克思以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理想填补了鲁迅幻灭后孤独"个人"的空虚。(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熊艳艳[2](2018)在《反启蒙的辩证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启蒙与现代性相伴生的关系,由现代文明种种弊病激发的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部分地转变为对启蒙的批判反思,反启蒙遂成为显学,更有甚者以反启蒙之名否定人类社会自启蒙以来形成的文明成果。因此,亟需正确地看待反启蒙的内涵及历史地位。本文首先厘清了两种不同的反启蒙,即反对一般意义上的启蒙——完全否定启蒙的原则,以及反对某个具体的启蒙——用启蒙的原则来反思批评启蒙的进程。明确反启蒙绝不是简单的全盘否定启蒙,反启蒙与启蒙也绝非完全对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后一种反启蒙与启蒙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启蒙内在地需要反启蒙,反启蒙是为了更好的启蒙。在这样一个启蒙着的时代,面对新的历史情境,既要反对将反启蒙与启蒙对立起来的二元论,也要警惕将反启蒙归化为启蒙的一元论倾向。(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18年04期)
冯军[3](2018)在《宫斗文本的权力书写与反启蒙——以《后宫·甄嬛传》和《琅琊榜》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后宫·甄嬛传》和《琅琊榜》为代表,内容多集中为对权力的书写之网络文学文本纷纷被改编成电视剧,无论是小说文本亦或者是电视剧文本,都有极为广泛的受众。这与整个社会对权力的沉溺与崇拜有关。这类文本无限度地降低情感的价值以突显权力的意义,重在表现权力的明争暗斗而虚化多维度的历史,由此可能造成社会情感的阴骘化和社会历史观的浅薄化。权斗常常以放弃道德为代价,也可能令社会道德出现无法逆转的裂缝。总言之,宫斗文本的权力逻辑有反启蒙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网络文学评论》期刊2018年06期)
石芳[4](2018)在《反启蒙运动的两种研究范式——反启蒙思想与反哲学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半个世纪中,思想史研究的一个趋势是重新认识和阐释对启蒙运动的抵制现象。基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反启蒙运动研究形成了两种范式。"反启蒙思想",是对启蒙思想的对立面的思辨研究,依据传世经典,开展文本分析、抽象推理,对一些主要思想家进行阐释。这种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是以赛亚·伯林。"反哲学运动",则遵循思想观念的社会史的研究范式,将反对启蒙思想家的人及其活动置于18世纪复杂的社会现实之中,发现思想在社会中生产、传播、被接受、被拒绝的方式和引起的反响。"反启蒙运动"这个概念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方便的理论装备,但它也很容易误导研究者,将他们引入一个截然对立的幻象之中。(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胡继华,王逸伦[5](2018)在《灵知主义与18世纪思想的反启蒙品格》一文中研究指出灵知主义构成了西方经典体系的隐秘传统。经由几条途径,灵知主义在17世纪和18世纪之交进入德国。灵知主义的复兴强有力地塑造了18世纪德意志精神。到黑格尔创建其综合的辩证思想体系时代,灵知主义汇入复杂的思想网络,形成了后宗教改革、后启蒙时代一股精神动力。莱辛设定了对立于基督教的理解历史的架构,进而将"教育"定义为"灵知"的开启,意在唤醒和发挥寓涵在学徒心灵之中的属灵潜能。在哈曼的美学叙事中,狄奥尼索斯与耶稣基督构成了重影。狄奥尼索斯与基督的合体,构成了德国观念论与浪漫主义新神话的核心意象。启蒙主义、虔诚派传统、柏拉图主义,在赫尔德的宏大思辨之中完成了一次灵知主义的综合。将神圣的救恩历史化为人性的历史,赫尔德为约阿西莫的千禧年主义缔造了世俗形式。(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8年04期)
车玉玲[6](2018)在《俄罗斯哲学中的反“启蒙”与现代性的内在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近代以来,俄罗斯的思想家们一直在思索与探讨一个问题,即“俄罗斯民族该往何处去”,尤其在苏联解体之后,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就更加迫切了。“该往何处去”不仅指的是政治体制,也包括经济、文化、科学等社会诸多方面。这个问题的提出非常具有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我们很(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1-26)
于小植,雷亚平[7](2017)在《启蒙旗帜下的反启蒙行动——《狂人日记》叙述形式中显现的意图谬误》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一般认为,鲁迅是五四启蒙运动的主力干将之一。而《狂人日记》则是其启蒙行动的标志性文本。关于《狂人日记》的启蒙意图,鲁迅自己有过明确的论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①。学界对《狂人日记》的启蒙功能则抱持着一边倒的肯定态度。然而,对文本功能的深入分析,才是衡量这种启蒙意图是否得以实行的真正标准。如果文本并没有完全执行这种功能、甚至是行使着相反的功能的话,作者的意图在某种程(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7年08期)
廖彩云[8](2017)在《王小波作品中反启蒙中的启蒙》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小波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看似干脆地放弃了传统知识分子启蒙的欲望,让"王二"们愉快地接受了"被启蒙者"的角色,实际上,这是在一种个人主义的逻辑之下对群体主义的险地突围,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启蒙,完成了正统启蒙从"救他"到"自救"的转变。(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24期)
陈冬雪[9](2017)在《布克哈特的反启蒙史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近一期的《安徽大学学报》刊载了刘小枫的文章,就布克哈特的反启蒙史学观发表了看法。刘小枫说,在布克哈特生活的十九世纪,用商业和技术之类"促进物质发展的因素"来衡量文明进步,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启蒙史学原则。作为启蒙史学大师,布克哈特提出一种反启蒙的启蒙史学观。(本文来源于《天涯》期刊2017年03期)
廖钦彬[10](2017)在《井上圆了与蔡元培的妖怪学——近代中日的启蒙与反启蒙》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日两国教育家、思想家井上圆了与蔡元培在接收与消化西方知识体系与世界观后,分别以妖怪学和美学提倡本国的启蒙教育。在此过程中,两人不仅呈现出各自的理性主义面向,甚至表现出反理性主义的面向,因此具有启蒙与反启蒙的色彩。井上奠基于"相即的逻辑"或"两样并存、一体两面"的理论之妖怪学,成了两者沟通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判准。妖怪学有助于分判井上以宗教的方式(自、他力)、蔡元培以美学的方式(直觉、直观)来沟通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鸿沟。井上与蔡元培在疏通这两个世界的过程中,虽然分别呈现出各自在理念上的连续性与在实践方法上的断裂性,但这恰好显示出近代中日面对西方时所呈现的启蒙与反启蒙互具的辩证面貌。(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反启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鉴于启蒙与现代性相伴生的关系,由现代文明种种弊病激发的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部分地转变为对启蒙的批判反思,反启蒙遂成为显学,更有甚者以反启蒙之名否定人类社会自启蒙以来形成的文明成果。因此,亟需正确地看待反启蒙的内涵及历史地位。本文首先厘清了两种不同的反启蒙,即反对一般意义上的启蒙——完全否定启蒙的原则,以及反对某个具体的启蒙——用启蒙的原则来反思批评启蒙的进程。明确反启蒙绝不是简单的全盘否定启蒙,反启蒙与启蒙也绝非完全对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后一种反启蒙与启蒙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启蒙内在地需要反启蒙,反启蒙是为了更好的启蒙。在这样一个启蒙着的时代,面对新的历史情境,既要反对将反启蒙与启蒙对立起来的二元论,也要警惕将反启蒙归化为启蒙的一元论倾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启蒙论文参考文献
[1].高力克.尼采的幽灵:鲁迅“反启蒙的启蒙”思想[J].浙江社会科学.2019
[2].熊艳艳.反启蒙的辩证法[J].科学经济社会.2018
[3].冯军.宫斗文本的权力书写与反启蒙——以《后宫·甄嬛传》和《琅琊榜》为中心[J].网络文学评论.2018
[4].石芳.反启蒙运动的两种研究范式——反启蒙思想与反哲学运动[J].史学理论研究.2018
[5].胡继华,王逸伦.灵知主义与18世纪思想的反启蒙品格[J].世界哲学.2018
[6].车玉玲.俄罗斯哲学中的反“启蒙”与现代性的内在悖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7].于小植,雷亚平.启蒙旗帜下的反启蒙行动——《狂人日记》叙述形式中显现的意图谬误[J].鲁迅研究月刊.2017
[8].廖彩云.王小波作品中反启蒙中的启蒙[J].北方文学.2017
[9].陈冬雪.布克哈特的反启蒙史学观[J].天涯.2017
[10].廖钦彬.井上圆了与蔡元培的妖怪学——近代中日的启蒙与反启蒙[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