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机有机纳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电荷,光学,界面,纺丝。
无机有机纳米论文文献综述
郑智阳,廖磊,颜嘉庆,邓善桥[1](2019)在《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去除水溶液中无机/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无机/有机污染物去除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溶液pH、离子强度、天然有机物种类、浓度及温度等对该类材料吸附无机/有机污染物的影响,也探讨了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再生性。(本文来源于《湿法冶金》期刊2019年06期)
何相磊,蒲源,王丹,陈建峰[2](2019)在《半导体照明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封装胶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发光二极管(LED)的半导体照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等特点,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代表了照明器件的发展方向。封装材料是半导体照明器件的关键支撑材料,它不仅需要隔绝水氧以保护芯片,还需要同时具有高透光性及高折射率以提高发光二极管照明器件的光提取效率。将高折射率无机纳米粒子与有机树脂基材复合,从而提高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光提取效率,进而强化照明器件的节能增效应用,是当前发光二极管照明器件研发领域关注的重点。介绍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在发光二极管封装材料中的应用,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高折射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封装材料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基础,展望了高折射率封装材料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崔建东[3](2019)在《无机-有机杂化纳米固定化酶的设计及其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酶催化具有作用条件温和、绿色无污染、独特和高效的底物选择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医药、食品、化工以及环境保护方面。但是游离酶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稳定性差、难以重复使用、使用成本高等问题。酶的固定化技术是提高酶稳定性、改善酶催化性能的主要方法。固定化的酶不仅易于与底物、产物分离,而且可以长时间内重复使用,降低成本。并能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提高酶(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杨芮萌[4](2019)在《利用表面预烯基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有机与无机杂化两性离子交换液相色谱整体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表面预烯基化的无机纳米硅胶颗粒作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MAA)与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AMA)作为有机功能单体,甲醇、环己醇和水作为叁元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在内径为150μm的石英玻璃管中原位聚合,制备出一种新型有机与无机杂化两性离子交换液相色谱整体柱(以下简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型杂化整体柱)。在不同的单体总浓度、致孔剂组成、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等条件下,制备了多根二氧化硅纳米硅胶颗粒型杂化整体柱,依据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型杂化整体柱的扫描电镜和压力—流速曲线,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聚合反应物组成:纳米硅胶颗粒(7.5 mg)+DAMA(11.5μL)+MAA(11.5μL)+环己醇(35μL)+甲醇(17.5μL)+水(17.5μL)+AIBN(0.2 mg);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60℃。然后,本研究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型杂化整体柱固定相微观孔隙结构的均匀性、机械稳定性、渗透性、抗溶胀能力和柱效等方面评价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型杂化整体柱的物理性能。研究结果发现,与传统两性离子交换整体柱相比,该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型杂化整体柱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制备重现好,孔隙结构均匀,机械稳定性强、抗溶胀能力好,具有较高的柱效。最后,本研究利用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型杂化整体柱,基于离子交换机理分离了一组无机阴离子,基于亲水作用和离子交换混合机理分离了一组有机阳离子。在实验中,为实现了阴、阳离子的快速分离,对流动相组成及其pH值、竞争离子浓度、有机添加剂含量对色谱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仔细研究。(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洪珍[5](2019)在《单根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微/纳米线的滞后及存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如甲基胺碘化铅(CH_3NH_3PbI_3)钙钛矿,由于其高功率转换效率和廉价的制备而在太阳能电池中拥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它们的电流-电压(I-V)曲线通常表现出反常的滞后特性,这不仅强烈地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并且严重损害器件的性能,同时它们的实际起源仍然是争论的主题。具有电阻开关(RS)的滞后行为可应用于RS存储器中。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不稳定性也是其研究的焦点。外界作用、杂化等都会使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基器件的性能发生变化。纳米材料表面具有丰富的表面态。本文从一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微/纳米线的应用出发,通过构筑双电极器件和场效应晶体管(FET),利用外作用场的协同作用,同时采用量子点(QD)对微/纳米线的结构进行杂化,以实现一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微/纳米线在可调控电阻开关、忆阻器、非易失性存储器、自供能光电探测器等方面的应用。所构筑的基于单根CH_3NH_3PbI_3微/纳米线的封装双电极器件的滞后特性可以被精确的调制,而且其起源也可以清楚地识别为与表面空间电荷区的陷阱填充相关的表面势垒的变化。在可见光辐照整个器件时,在循环I-V曲线中对称地出现两个逆时针滞后回线;当仅辐照一个电极的附近时,循环I-V曲线可以切换到具有双极RS特征的不对称“8”形滞后回线。位于表面空间电荷区的陷阱在可调滞后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存在丰富的表面态,可以在双电极器件中形成与表面势垒相关的两个背对背连接的二极管。此外,通过光照和偏压的协同作用,表面空间电荷区域中的空穴的注入和提取可以有效地调制表面势垒,这触发了双极RS器件的形成。因此,构建了两个可切换的背对背连接的双极RS器件。具有由偏压和光照的协同作用控制的非易失性存储性质的可调滞后提供了识别其来源的有价值的见解,并且还表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凝聚水环境下研究了在不同区域封装的单根CH_3NH_3PbI_3微/纳米线双电极器件的电性能。对于未封装的器件,它显示两个对称的具有负差分电阻(NDR)效应的滞后回线。而对于仅在一端封装的器件,获得了具有不对称滞后回线的双极RS。RS特性的起源主要来自于在凝聚水处理下CH_3NH_3PbI_3微/纳米线中存在分解诱导的PbI_2和结构缺陷。结果,形成了大量的陷阱中心,其可以捕获和存储空穴。对于在两端都有分解的器件,较大的偏压可以触发空穴可逆的不对称填充,导致出现两个具有NDR效应的对称的滞后回线。对于仅在一端具有分解的器件,空穴的填充和清空仅发生在分解的一端,导致出现典型的双极RS特性。在室温和低操作偏压下填充和清空的陷阱可以很好地保持,显示出存储行为。结果表明,通过对电输运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很好地识别水对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作用机理,而且分解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在存储中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所构筑的基于单根CH_3NH_3PbI_3微/纳米线的FET的电性能可以通过栅压和可见光进行精确的调制,显示栅压和光照调控的非易失性存储特性。通过控制栅压,构筑的FET可以在高阻态(HRS)和低阻态(LRS)之间可逆地切换。非易失性RS存储效应主要源于在栅压和光照的协同作用下,通过将空穴注入位于表面空间电荷区域的陷阱中,引发表面势垒的可控调制。对于基于单根CH_3NH_3PbI_3微/纳米线的FET,其具有非易失性存储的可调电特性,通过栅压和光照调节其表面态来控制,表明它在栅压和光照双驱动高性能非易失性信息存储器的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单根PbS QD@CH_3NH_3PbI_3微/纳米线复合结构可以增强纯CH_3NH_3PbI_3微/纳米线的光电响应,光电流最大峰从475 nm红移到500 nm,而且其光谱响应范围可拓宽到红外光区,对800~900 nm范围内的红外光显示出明显的光电响应。其变化机制来源于在CH_3NH_3PbI_3微/纳米线中引入PbS QD产生耦合作用,利于载流子的迁移。对于基于单根PbS QD@CH_3NH_3PbI_3微/纳米线的双电极器件,当光照器件的不同区域时,器件显示不同的光伏特性,表明其可用于自供能光电探测器。单根PbS QD@CH_3NH_3PbI_3微/纳米线在低光强下能够出现稳定的光电响应平台,其起源来自于量子点杂化导致大量陷阱态的存在,从而导致与电极接触界面处表面势垒的改善。PbS QD@CH_3NH_3PbI_3微/纳米线的电性能的强的光照依耐性可用于非易失性信息存储器中。(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1)
殷星,王璇,马洪洋[6](2019)在《有机-无机杂化静电纺纳米纤维水净化膜》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工业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污染物和有毒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而且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在水中不能自发降解,这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与此同时,针对水体净化和污染物去除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由于其可调控的纤维直径、高孔隙率以及高比表面积在水净化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材料近年来在污染物吸附、抗菌、光催化及超疏水等水净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阐明了各种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纤维膜对污水净化的优势和效果等,并对其在未来水净化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陈盛锐,王建,邬学壮,黄高旭,郭京龙[7](2019)在《无机-有机杂化策略制备二维纳米碳材料及其电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无机-有机杂化的方式,将葡萄糖插层到六水合氯化高铁层板间,采用一步碳化和酸刻蚀技术制备得到二维结构纳米碳材料。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表征方法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以6 mol/L KOH为电解液,采用叁电极体系对所得的二维纳米碳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 5 A/g电流密度下,所制备的二维碳材料质量比电容可以到达236 F/g,当电流密度上升到10 A/g,比电容依然能维持在201 F/g,比电容保持率为85. 2%,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同时该电极还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经过1 000次充放电循环过程,比容量几乎无衰减。(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伦,薛常喜,兰喜瑞,李闯,吴百融[8](2019)在《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成型衍射光学元件制造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衍射光学元件制造中材料选择的局限以及遮挡效应,采用了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快速成型技术制造衍射光学元件,获得高折射率、高色散的衍射光学元件。通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实验获得了一种适合制造衍射光学元件的复合材料配方,配方各成分包括质量分数为57.97%的2官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2PUA)、质量分数为38.64%的季戊四醇叁丙烯酸酯(PETA)、质量分数为1.45%的光引发剂184(Irgacure 184)、质量分数为1.93%的分散剂163(disperbyk 163)和质量分数可控的纳米粒子ITO。使用该方法制备了紫外光固化衍射光学元件,并使用台阶仪测量得到衍射光学元件模芯表面的平均微结构高度为13.26μm,光固化衍射光学元件表面的平均微结构高度为12.58μm,使用光固化衍射光学元件与模芯微结构的相对误差为5.141%。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衍射光学元件制造技术突破了材料选择局限,减小了遮挡误差,对宽波段的折衍射混合光学系统的快速成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宪硕[9](2019)在《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不仅具备有机化合物的智能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而且还兼顾了无机化合物的稳定性,作为药物载体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基于硅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使其成为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无机硅化合物的结构致密、稳定性高导致其在体内的解离常数低,在体内积累的硅纳米粒子会对人体的正常组织和器官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无机硅化合物在体内降解缓慢的缺陷严重制约了其作为载体材料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前在生物可降解硅纳米粒子的研究方面已经开展了许多工作,最常见的思路是利用刺激响应性的有机硅前驱体和正硅酸乙酯共同构建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环境响应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尽管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二氧化硅在体内的降解,但该方法在溶胶-凝胶(sol-gel)过程之后通常需要进行复杂多步的化学修饰,其制备过程较为繁琐。因此,进一步发展更为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制备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硅纳米粒子无论是对基础研究还是应用转化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为此,本学位论文设计并成功合成了具有还原敏感性的有机硅单体,并基于这一单体采用开环聚合(ROP)反应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反应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体积排除色谱与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分析仪(SEC-MALLS)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自组装胶束的尺寸和形貌,最后通过细胞毒性和流式细胞分析评价了载药纳米粒子在体外的抗肿瘤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论文的第二章,我们基于商品化的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设计和制备了一种具有还原敏感性的有机硅单体(2-((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硫烷基)乙基(3-(叁乙氧基硅基)丙基)氨基甲酸酯,TESSPMA),该单体利用二硫键桥接可聚合的双键和可交联的硅前驱体部分。随后分别采用ATR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RAFT两种自由基聚合技术对TESSPMA进行聚合,用~1H NMR和SEC-MALLS表征所制备聚合物的结构;接着基于TESSPMA单体构建具有原位交联能力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并用DLS考察其自组装体的尺寸及尺寸分布,再通过向其胶束溶液中加入TEA得到具有交联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载体材料。随后用10倍DMF对交联后的聚合物溶液进行稀释以检验聚合物胶束是否得到充分交联;为考察二硫键的引入能否促进载体材料在病灶部位的去稳定化,我们用DLS监测纳米载体在含10 mM谷胱甘肽(GSH)的PBS缓冲溶液中的粒径变化。本章我们优化了单体的合成方法,利用RAFT技术制备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OEGMA-b-PTESSPMA,并在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基础上构建了核交联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胶束。研究发现交联后的聚合物载体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在模拟细胞内还原性环境下能够有效的去稳定化。作为载体材料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由于核交联过程中疏水内核的收缩会降低纳米粒子的载药量,在论文的第叁章,我们基于TESSPMA、己内酯(ε-CL)和寡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OEGMA)构建了一种两亲性叁元嵌段共聚物PCL-b-PTESSPMA-b-POEGMA,并在此基础上制备壳交联聚合物载体材料。通过DLS和TEM表征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体的尺寸和形貌。为了实现胶束结构的充分而非过度交联,我们优化了叁元嵌段共聚物中间链段PTESSPMA的聚合度,即在保证有效交联胶束结构的前提下选择PTESSPMA聚合度最小的聚合物来负载抗癌药物阿霉素(DOX),并考察载药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载体在体外的药物释放行为及对HeLa细胞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M二硫代苏糖醇(DTT)条件下所构建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通过二硫键的裂解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载体材料的去稳定化并提高了药物的累积释放量。3.为进一步促进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在病灶部位的去稳定化和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论文的第四章,我们基于一种具有还原敏感性的双头试剂制备了主链和侧链上均含有二硫键的双还原敏感性的两亲性叁元嵌段共聚物。选取与上一章工作中聚合度相似的聚合物,研究主链上二硫键的引入对其体外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主链上二硫键的引入可以实现载药交联胶束在肿瘤细胞内还原性微环境中的完全解组装,进而增加了药物的累积释放量,极大提高了体外抗肿瘤效果。4.在论文的第五章,我们通过优化TESSPMA单体的结构,开发了第二种侧链仅含两个可交联官能团的还原敏感性有机硅单体2-((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硫烷基)乙基(3-二乙氧基甲基硅基)丙基)氨基甲酸酯(DESSPMA),并~1H NMR和SEC-MALLS考察了用RAFT技术聚合DESSPMA的可控性。随后用含有二硫键的双头试剂制备了双还原敏感性的两亲性叁元嵌段共聚物并优化了中间链段PDESSPMA的聚合度。通过DLS和TEM考察了聚合物胶束在交联前后的尺寸和形貌差异。最后以DOX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单体结构的变化对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载体的药物负载与释放以及对HeLa细胞毒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RAFT技术聚合DESSPMA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与上一章工作构建的纳米载体材料相比基于DESSPMA构建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载药量和体外抗肿瘤效果均明显提高。本章我们使用较少的硅基交联策略提高了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载体材料在体外的抗肿瘤效果。(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王诗珍[10](2019)在《g-C_3N_4异质结构功能材料及其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具有较好的吸收可见光的能力,并且还是窄带隙半导体,近年来已成为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材料之一。它不仅可以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彻底矿化分解,不造成二次污染,还能够在太阳的光照下,分解水产生氢气,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符合当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由于g-C_3N_4本身存在比表面积小、对可见光响应范围相对较窄、光生电子和空穴对复合速率快以及光量子效率低等缺陷,使得g-C_3N_4材料的优点体现得不够显着。因此,通过使用不同的改性方法来抑制g-C_3N_4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进而提高材料的性能,使该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对g-C_3N_4材料改性的众多方法中,构筑异质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中,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部分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根据得失电子的不同,属于P型或N型半导体。而g-C_3N_4属于N型半导体。采用P型过渡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对石墨相氮化碳进行改性,制备出P-N结纳米复合材料,更有利于抑制g-C_3N_4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因此,本研究通过化学掺杂或者其他改性手段将金属硫化物或者金属氧化物与g-C_3N_4形成纳米复合材料,使两者之间形成异质结,通过异质结微结构的调控抑制g-C_3N_4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是材料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发挥无机与有机材料各自的特性,进而起到协同或互补效果。壳聚糖是一类资源丰富的高分子材料,在壳聚糖的高分子链段上有很多羟基和氨基,在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因此,g-C_3N_4与壳聚糖的复合有望开发低成本、性能优异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功能材料。此外,解决纳米复合材料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是开发性能优异的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的关键。而把材料的合成、分散及性能提升,通过操作简单、步骤少的一锅法制备材料是简便、有吸引力的有效途经之一。本研究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备了系列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对材料微结构的表征和部分性能的评价,找到了抑制g-C_3N_4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部分有效途径。(1)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uO/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对其进行了SEM,XRD,UV-Vis等系列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材料对可见光有较好的光吸收性能。其对弱光的响应机理表明,光开关比为3~4倍,说明材料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传输能力明显,这归因于CuO/g-C_3N_4界面P-N结的形成。(2)本研究采用共混法制备了CuO/g-C_3N_4/壳聚糖接枝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对其进行了系列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材料尽管对可见光有较好的吸收。但其对弱光的响应机理表明,很难获得明显的光开关现象,说明该有机-无机纳米材料的界面优化不够,不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传输。(3)采用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合成步骤较少的一锅法制备CuO/g-C_3N_4/壳聚糖接枝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CuO/g-C_3N_4/壳聚糖接枝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与水热共混两步法制备出的CuO/g-C_3N_4/壳聚糖接枝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相比,用一锅法制备的该材料的光开关行为更加明显。其光开关能力提高到了两个数量级,说明该制备方法能够改善纳米复合材料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有效地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材料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与传输效率。(4)将一锅法拓展至制备系列硫化物(氧化物)/g-C_3N_4/壳聚糖接枝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如CuS/g-C_3N_4/壳聚糖接枝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NiS/g-C_3N_4/壳聚糖接枝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等,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且光开关行为明显,可以达到两个数量级,说明有效地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材料的性能。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总之,一锅法的制备方法相比于物理共混,能够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性,改善了有机-无机纳米材料的界面电荷转移。通过产生异质结来抑制纳米复合材料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进而提高了材料的光电导性能。(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4-01)
无机有机纳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发光二极管(LED)的半导体照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等特点,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代表了照明器件的发展方向。封装材料是半导体照明器件的关键支撑材料,它不仅需要隔绝水氧以保护芯片,还需要同时具有高透光性及高折射率以提高发光二极管照明器件的光提取效率。将高折射率无机纳米粒子与有机树脂基材复合,从而提高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光提取效率,进而强化照明器件的节能增效应用,是当前发光二极管照明器件研发领域关注的重点。介绍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在发光二极管封装材料中的应用,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高折射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封装材料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基础,展望了高折射率封装材料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机有机纳米论文参考文献
[1].郑智阳,廖磊,颜嘉庆,邓善桥.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去除水溶液中无机/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湿法冶金.2019
[2].何相磊,蒲源,王丹,陈建峰.半导体照明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封装胶材料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9
[3].崔建东.无机-有机杂化纳米固定化酶的设计及其催化性能[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4].杨芮萌.利用表面预烯基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有机与无机杂化两性离子交换液相色谱整体柱[D].辽宁师范大学.2019
[5].洪珍.单根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微/纳米线的滞后及存储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9
[6].殷星,王璇,马洪洋.有机-无机杂化静电纺纳米纤维水净化膜[J].中国材料进展.2019
[7].陈盛锐,王建,邬学壮,黄高旭,郭京龙.无机-有机杂化策略制备二维纳米碳材料及其电容性能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王伦,薛常喜,兰喜瑞,李闯,吴百融.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成型衍射光学元件制造技术[J].光学学报.2019
[9].张宪硕.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9
[10].王诗珍.g-C_3N_4异质结构功能材料及其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D].烟台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