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话文学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梁启超,新文化运动,白话文,新文学
白话文学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吴瑛华[1](2008)在《梁启超与民初的白话文学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话文逐渐盛行于中国,虽然早在清末即以萌发,但真正盛行在五四前后期中。黄遵宪、胡适与陈独秀均为提倡者,而梁启超的文学风格自成一格,新民体与翻译兼汲取欧美、日本观点,也融入自由民主开放思潮,给后世白话文开启新局成为典范。而梁氏诗界、文学、小说叁界革命的理论,更充实后代白话文学的内涵,提升为大众接收的文学表达形式,如今白话文已成为我国文学的主流,梁氏贡献实居功厥伟。(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08年05期)
吴瑛华[2](2008)在《梁启超与民初的白话文学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话文逐渐盛行于中国,虽然早在清末即以萌发,但真正盛行在五四前后期中。黄遵宪、胡适与陈独秀均为提倡者,而梁启超的文学风格自成一格,新民体与翻译兼汲取欧美、日本观点,也融入自由民主开放思潮,给后世白话文开启新局成为典范。而梁氏诗界、文学、小说叁界革命的理论,更充实后代白话文学的内涵,提升为大众接收的文学表达形式,如今白话文已成为我国文学的主流,梁氏贡献实居功厥伟。(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丁燕燕[3](2005)在《大众传播与“白话文学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青年》是“白话文学运动”的主要阵地。作为现代传播媒介,《新青年》对现代文学特别是“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无论是编读互动性栏目的设置,陈独秀等人对现代传媒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是基于“新青年”同人崇高品性的杂志可信度的提升,都为白话文的成功提供了条件。(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丁燕燕[4](2005)在《《新青年》与“白话文学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白话文学运动”不仅意味着语言形式的变迁,更代表了人的思想、思维方式的现代性转变。它突破了以往语言工具论的窠臼,对白话进行了工具性与思想性上的双重变革,最终完成了汉语言体系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要探究白话问题就不能不回到语言,回到《新青年》杂志本身。 运动初期,“新青年”同人对白话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语言工具论水平。经过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等人的理论倡导,白话在工具层面成为一种容纳了某些文言词汇,并吸收了古代白话文学、外国文学和现代口语优长的新的语言形式。随着运动的发展,白话的思想本性逐渐为人所认识。特别是当“新青年”同人对落后的封建思想和陈旧的古典文学进行共时性审视时,他们发现了文言作为语言体系所具有的封建文化属性和意识形态内涵。钱玄同等人甚至提出“废除汉文”使用“世界语”的主张。这一主张在认识到语言思想本性的同时却忽略了语言体系的历史性与民族特色。 所幸《新青年》杂志中还存在着思想启蒙的声音。鲁迅、周作人等提出了思想革命的重要性,为白话体系灌输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现代思想,完成了白话语言体系在工具性与思想性的双重变革,标志着“言为心声”的时代的到来。《新青年》杂志中的翻译活动在此无疑意义深远。翻译语言作为欧化的白话,不仅是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汉语体系对西方现代思想的引进。它负载着“科学”、“民主”、“平等”、“自由”等现代思想进入中国。白话体系在这种语言工具性与思想性的全方位借鉴中得到了完善。 “白话文学运动”的胜利也离不开《新青年》杂志的宣传和策动之功。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无论是《新青年》杂志中编读互动性栏目的设置,还是陈独秀等人对现代传媒指导作用的完美发挥,亦或是基于“新青年”同人崇高品性的杂志可信度的提升都为白话文的成功提供了条件。(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高玉[5](2001)在《对五四白话文学运动的语言学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五四白话文学运动及其理论 ,以期从另一角度重新认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包括当代文学的现代品性。关于语言的本质以及现代白话与古代白话的性质 ,我在其他地方有详细的论述 ,我的基本观点是 :语言是“道” ,(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01年03期)
李庆[6](1988)在《胡适与白话文学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人们晓得胡适,那是从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开始的。在众多的关于胡适的争议中,分歧最少的大概也只有这个问题,然而对他在文学革命中的作用的估价却是有争议的。中国的白话文学非自新文化运动时起,更非胡适一人之提倡,它已有了很长的一段历史。如唐时翻译的佛教经典、宋元时的话本戏曲、明清时的小说等。清朝末年也出现了不少白话报,如《中国白话报》、《杭州白话报》、《安徽俗话报》、《宁波白话(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期刊1988年01期)
白话文学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话文逐渐盛行于中国,虽然早在清末即以萌发,但真正盛行在五四前后期中。黄遵宪、胡适与陈独秀均为提倡者,而梁启超的文学风格自成一格,新民体与翻译兼汲取欧美、日本观点,也融入自由民主开放思潮,给后世白话文开启新局成为典范。而梁氏诗界、文学、小说叁界革命的理论,更充实后代白话文学的内涵,提升为大众接收的文学表达形式,如今白话文已成为我国文学的主流,梁氏贡献实居功厥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话文学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吴瑛华.梁启超与民初的白话文学运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
[2].吴瑛华.梁启超与民初的白话文学运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
[3].丁燕燕.大众传播与“白话文学运动”[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丁燕燕.《新青年》与“白话文学运动”[D].曲阜师范大学.2005
[5].高玉.对五四白话文学运动的语言学再认识[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
[6].李庆.胡适与白话文学运动[J].安徽大学学报.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