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瓣置换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血栓,抗凝
机械瓣置换术论文文献综述
徐立栋,张军,高军[1](2019)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在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标准及安全性。方法 270例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式采用二尖瓣置换术(MVR)12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76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DVR)70例。术后均采用华法林抗凝,连续随访记录血栓及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70例共发生栓塞7例(2.59%),4例进行转院治疗情况明显好转,另外3例中,有2例经过治疗后好转,仍继续服用华法林抗凝,剩余的1例死亡;出血30例(11.11%),27例出血量相对较少,经过治疗后明显好转,另外3例情况较为严重,出血量相对较大,但是经过治疗后同样好转。结论老年患者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应加大复查频次,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凌国兴[2](2019)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随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发展中国家,风湿性心脏病是导致心脏瓣膜病变常见的原因,目前我中心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常用的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术。风湿性心脏病会造成左心房扩大,在临床上观察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无症状的左心房扩大、叁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并不少见,同时,再次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本研究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的病例进行了近、中期随访,旨在分析评估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69例施行了单纯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术前左心房内径大小分为两组,左心房内径<60mm为第一组,左心房内径≥60mm为第二组。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人工瓣膜均为机械瓣。术后随访55.02±10.76个月,分别取术前、术后7天、术后3月,最近一次随访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功能等来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第一组死亡2例,第二组死亡1例。术后2组的LAD均有所下降,第一组减少了11.31±6.07mm,第二组减少了22.05±6.87mm。但5年后左心房均比术后7天增大,第一组增大了4.10±6.09mm,第二组增大了8.1±6.95mm。术后叁尖瓣反流量均比术前减少,第一组减少了11.21±19.29ml,第二组减少了10.86±20.95ml,但5年后,2组叁尖瓣反流量对比术后7天均增加,第一组增加了6.26±19.07ml,第二组增加了15.29±24.92ml。第一组术前的房颤例数为15例,最近一次随访为23例,第二组术前房颤例数为13例,最近一次随访为15例。结论:1.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远期会出现左心房扩大、叁尖瓣反流增加,心房颤动发生率增高,且左心房越大,血栓形成风险越高,心房颤动发生率越高。2.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的有效手段,由于远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机械瓣的临床疗效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胜兵[3](2019)在《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D-二聚体含量与抗凝治疗不良事件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置换术(MHVR)后患者D-二聚体(D-D)水平与抗凝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MHV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后的D-D水平,将142例患者分为D-D正常组和D-D异常组,收集患者术后2年的预后资料,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预后情况,分析D-D水平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D-D异常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明显低于D-D正常组(t=-6.03,P<0.05),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血栓疾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D-D正常组(χ~2分别=15.48、4.03、8.02、7.77,P均<0.05);术后2年,患者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08%(20/142),D-D异常组出血事件、血栓事件、全因死亡以及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D-D正常组(χ~2分别=3.93、8.18、11.04、30.32,P均<0.05)。D-D水平与出血事件无明显相关性(r=0.14,P>0.05),与血栓事件、全因死亡及总体不良事件均呈正相关(r分别=0.24、0.28、0.46,P均<0.05)。结论高水平D-D会增加MHVR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医师可通过监测D-D水平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改善患者长期疗效。(本文来源于《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舒健[4](2019)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心脏机械瓣置换术患者血浆补体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心脏机械瓣置换术患者血浆补体的效果。方法 13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所有患者按照华法林的剂量不同分为<3 mg/d(26例)、3 mg/d(27例)、4.5 mg/d(25例)、6 mg/d(28例)、>6 mg/d组(25例)。比较不同剂量给药的患者用药前后血浆补体C3、C4水平。结果用药后,<3 mg/d、3 mg/d、4.5 mg/d、6 mg/d、>6 mg/d组的补体C3水平分别为(1.48±0.12)、(1.26±0.23)、(0.97±0.21)、(0.82±0.17)、(0.65±0.28)g/L,均明显低于用药前的(3.54±1.27)、(3.53±1.28)、(3.55±1.26)、(3.52±1.29)、(3.56±1.2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g/d、3 mg/d、4.5 mg/d、6 mg/d、>6 mg/d组的补体C4水平分别为(0.43±0.09)、(0.34±0.12)、(0.33±0.21)、(0.31±0.28)、(0.30±0.16)g/L,均明显低于用药前的(2.31±1.65)、(2.32±1.64)、(2.30±1.66)、(2.33±1.63)、(2.29±1.6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华法林口服剂量的增加,患者血浆补体C3、C4水平逐渐降低,呈负相关(r=-0.48、-0.62, P<0.05)。结论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浆补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着,能够系统地祛除补体,减轻炎症反应,且华法林剂量与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的补体水平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王小莉,王龚,李蓉[5](2019)在《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短期左房巨大血栓形成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左心房血栓是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心源性血栓脱落后果非常严重,需要临床给予密切关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原二炮总医院)超声科通过超声心动图曾发现1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短期出现左房内巨大血栓病例,进一步检查结果与超声心动图一致,现结合文献对目前该病的诊断与预防方法分析如下。(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郑皓元[6](2019)在《50-70岁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生物瓣与机械瓣效果的回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术时选用不同类型人工瓣膜后早期心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随访比较不同类型人工瓣膜的出血风险,评估置换生物瓣与机械瓣后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5年-2017年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从中随机抽取置换生物瓣和机械瓣的病例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早期(平均10.6天)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值的变化,包括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主动脉瓣口流速、主动脉瓣跨瓣压差。记录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72.5天)发生出血情况。结果:所选取的两组患者年龄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瓣组与生物瓣组患者手术前后在射血分数差值(0.36%±11.40%vs1.17%±10.30%)、左室后壁厚度差值(0.13mm±1.58mm vs 0.13mm±1.73mm)、左室舒张末内径差值(-3.83mm±7.42mm vs-5.97±6.66)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在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差值(62.75mmHg±28.40mmHg vs49.10mmHg±23.13mmHg)、主动脉瓣口流速差值(1.99m/s±1.01m/s vs1.23m/s±1.4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出血情况上,生物瓣组发生抗凝治疗相关出血率为5.7%,机械瓣组为22.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考虑术后早期心功能的恢复上,置换机械瓣的效果更明显,但就远期出血风险及考虑抗凝相关因素上,因要终身抗凝治疗,故生物瓣的效果要优于机械瓣。对于50-70岁患者而言,若存在出血性疾病(如脑卒中,消化性溃疡)或其他高出血或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应当首选生物瓣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杨懿人[7](2019)在《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但华法林的治疗窗口较窄,患者服药剂量的个体差异明显,这使得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很难达到理想的抗凝效果,需要定期监测INR来调整用药。不当地服用华法林则可能导致出血、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针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研究较少,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可能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从而更好地指导患者用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为临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目的探讨影响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通过记录门诊复查患者信息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曾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108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瓣膜置换手术类型等)、可能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月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家庭干预情况等)、不良事件(血栓或栓塞、出血)等。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这些因素对依从性的影响。结果该研究共统计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08人,其中服药依从性高的患者86人(79.6%),服药依从性低的患者22人(20.4%),说明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大部分服药依从性较好。而通过差异性分析,发现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干预情况和其服药依从性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大部分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依从性较好。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干预情况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且文化程度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因素。(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孙广龙,李继勇,曹向戎,梁林,陈辛亮[8](2019)在《叁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叁尖瓣机械瓣置换患者的疗效和术后生存情况,以利提高叁尖瓣疾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叁尖瓣病变或合并其他瓣膜病变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叁尖瓣机械瓣置换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8~64岁、平均(52±9)岁,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Ⅱ级22例、Ⅲ级12例、Ⅳ级2例。所有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结合术中探查明确叁尖瓣病变,其中后天性风湿性心脏病28例,叁尖瓣发育不全4例,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3例,法洛四联症术后1例。所有患者均行叁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或多瓣膜联合置换手术,共用机械瓣膜45枚。结果 36例患者中住院死亡3例(8. 3%),主要死因为右心功能不全、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于术后97 d出院,其余3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21 d。本组研究对象共随访33例,随访率91. 7%(33/36),随访时间3~42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叁尖瓣瓣周漏,再次入院行叁尖瓣生物瓣置换;其余所有随访者未发生死亡以及瓣膜相关心血管事件。结论叁尖瓣置换手术风险大,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无法行叁尖瓣修复或修复失败的患者,可考虑行叁尖瓣置换术,叁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效果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吴留广,伯平,毛国璋,金辉,朱草原[9](2019)在《叁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4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叁尖瓣机械瓣置换患者的疗效和术后生存情况,以期提高对叁尖瓣疾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因叁尖瓣病变或合并其他瓣膜病变在北京安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9例(64.3%),男5例(35.7%),年龄36~64岁,平均(51.2±8.3)岁,心功能Ⅱ级2例,心功能Ⅲ级10例,心功能Ⅳ级2例。14例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结合术中探查明确叁尖瓣病变,其中后天性风心病8例,叁尖瓣发育不全3例,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2例,法洛四联症术后1例。所有患者均行叁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或多瓣膜联合置换手术,共用机械瓣膜17枚,其中St Jude双叶机械瓣16枚,ON-X瓣1枚。结果住院死亡2例患者,主要死因为右心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于术后97天正常出院,其余11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19天,平均(11.1±3.3)天。本组研究对象共随访11例,随访率91.7%,随访时间3~42个月,平均(25.3±14.2)个月。随访病例中,心功能Ⅰ级1例(9.1%),心功能Ⅱ级8例(72.7%),心功能Ⅲ级2例(18.2%)。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叁尖瓣瓣周漏,再次入院行叁尖瓣生物瓣置换;其余所有随访者未发生死亡以及瓣膜相关心血管事件。结论叁尖瓣置换手术风险大,需严格把握适应症。对于无法行叁尖瓣修复或修复失败的患者,可考虑行叁尖瓣置换术,叁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效果理想。(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于振坤,樊红光,郑哲,张桂敏,王珽[10](2018)在《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生物瓣与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和中期预后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接受生物瓣与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对2007-01-09至2010-12-22期间在阜外医院因瓣膜性心脏病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的559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生物瓣组319例,机械瓣组24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用倾向性比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后,两组患者均192例,分析术后早期(30天)及中期平均随访时间(65.97±15.49)个月的心功能、生存率、再次住院率以及血栓与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率均为2.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全因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vs 13.7%,P=0.98);两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5.5%vs 35.9%,P=0.17)。两组患者中期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无血栓与出血(脑、内脏及外周血管缺血或出血,不包括皮下出血)生存率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8)。结论: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置入生物瓣和机械瓣的术后早、中期的生存率和再入院率无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机械瓣置换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在发展中国家,风湿性心脏病是导致心脏瓣膜病变常见的原因,目前我中心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常用的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术。风湿性心脏病会造成左心房扩大,在临床上观察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无症状的左心房扩大、叁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并不少见,同时,再次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本研究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的病例进行了近、中期随访,旨在分析评估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69例施行了单纯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术前左心房内径大小分为两组,左心房内径<60mm为第一组,左心房内径≥60mm为第二组。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人工瓣膜均为机械瓣。术后随访55.02±10.76个月,分别取术前、术后7天、术后3月,最近一次随访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功能等来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第一组死亡2例,第二组死亡1例。术后2组的LAD均有所下降,第一组减少了11.31±6.07mm,第二组减少了22.05±6.87mm。但5年后左心房均比术后7天增大,第一组增大了4.10±6.09mm,第二组增大了8.1±6.95mm。术后叁尖瓣反流量均比术前减少,第一组减少了11.21±19.29ml,第二组减少了10.86±20.95ml,但5年后,2组叁尖瓣反流量对比术后7天均增加,第一组增加了6.26±19.07ml,第二组增加了15.29±24.92ml。第一组术前的房颤例数为15例,最近一次随访为23例,第二组术前房颤例数为13例,最近一次随访为15例。结论:1.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远期会出现左心房扩大、叁尖瓣反流增加,心房颤动发生率增高,且左心房越大,血栓形成风险越高,心房颤动发生率越高。2.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的有效手段,由于远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机械瓣的临床疗效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瓣置换术论文参考文献
[1].徐立栋,张军,高军.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在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9
[2].凌国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随访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9
[3].李胜兵.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D-二聚体含量与抗凝治疗不良事件的关系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
[4].舒健.华法林抗凝治疗对心脏机械瓣置换术患者血浆补体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5].王小莉,王龚,李蓉.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短期左房巨大血栓形成1例[J].军事医学.2019
[6].郑皓元.50-70岁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生物瓣与机械瓣效果的回顾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7].杨懿人.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9
[8].孙广龙,李继勇,曹向戎,梁林,陈辛亮.叁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9
[9].吴留广,伯平,毛国璋,金辉,朱草原.叁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4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
[10].于振坤,樊红光,郑哲,张桂敏,王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生物瓣与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和中期预后的对比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