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状况与家长卫生知识水平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莉莉[1](2021)在《呼吸道感染儿童维生素A、D与常用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儿童维生素A、D、CRP、PCT、SAA、WBC、HB水平,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维生素A、D与常用炎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疾病严重程度判断和辅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225名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组)80例、肺炎(轻型)105例、肺炎(重型)40例为病例组;选择同一时期予体检科体检的儿童115例为对照组;均予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采外周血检测四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D、PCT、CRP、SAA、WBC、HB。比较四组儿童上述水平;探究患有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维生素A、D与常用炎症因子的关联。结果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肺炎(轻型)组、肺炎(重型)组、对照组儿童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肺炎(轻型)组、肺炎(重型)组、对照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M(P25,P75)分别为0.27(0.21,0.37)mg/l、0.26(0.21,0.33)mg/l、0.18(0.14,0.25)mg/l、0.34(0.30,0.39)mg/l,患有感染的儿童维生素A水平低于对照组,肺炎(重型)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最低,四组儿童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76.321,P<=0.000);(2)各组维生素D水平M(P25、P75)分别为22.70(16.50,33.25)ng/L、27.80(19.25,35.70)ng/L、18.10(10.68,27.55)ng/L、26.70(21.70,33.60)ng/L,同样,四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7.938,P<0.001);(3)各组血清WBC水平M(P25,P75)分别为9.94(7.44,13.91)×109/L、8.54(6.68,11.92)×109/L、15.60(12.26,17.30)×109/L、7.26(6.17,8.67)×109/L,肺炎(重型)组WBC水平高于其他三组;四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81.984,P<=0.000);(4)各组HB水平M(P25,P75)分别为126.00(116.00,136.50)g/l、123.00(113.00,132.50)g/l、115.50(102.25,130.00)g/l、127.00(120.00,134.00)g/l;肺炎(重型)组HB最低,四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4.625,P=0.002)。组间比较后发现,对于四组儿童维生素A、WBC水平,上感组与肺炎(轻型)组无显着差别,剩余组别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重症肺炎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着较其它3组低,对照组与肺炎(轻型)组、肺炎(重型)组,上感组与肺炎(重型)组相比较,HB水平有差异(P<0.05)。3.(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肺炎(轻型)组、肺炎(重型)组及对照组血清CRP水平M(P25,P75)分别为10.32(8.03,22.83)mg/l、9.88(5.07,37.01)mg/l、48.67(29.28,70.88)mg/l、7.92(5.34,9.40)mg/l;与其他三组相比较,肺炎(重型)组CRP水平显然升高(X2=88.578,P=0.000);(2)各组血清PCT水平M(P25,P75)分别为0.05(0.02,0.25)ug/l、0.10(0.04,0.25)ug/l、1.04(0.25,2.88)ug/l、0.03(0.02,0.05)ug/l;四组儿童PCT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94.284,P<=0.000);(3)各组研究对象血清SAA水平M(P25,P75)分别为21.45(9.06,121.20)mg/l、24.68(9.07,82.20)mg/l、95.68(45.83,163.43)mg/l、6.99(5.24,9.24)mg/l,肺炎(重型)组高于其它3组,肺炎(轻型)组与上感组水平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956,P<0.001);四组儿童CRP、PCT、SAA两两比较后发现上感组与肺炎(轻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组两两比较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儿童维生素A与SAA呈负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20);与WBC、CRP、PCT、HB无相关性(P>0.05);维生素D与CRP、PCT、SAA亦呈负相关(P<0.05)。上感患儿维生素A、D均与WBC、HB无明显相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5.肺炎(轻型)组维生素A与PCT、CRP呈负相关(P<0.05);与WBC、PCT、HB没有关联(P>0.05);而维生素D与CRP、PCT、SAA、WBC也呈负相关(P<0.05);与HB无关(P>0.05)。6.肺炎(重型)组维生素A、维生素D与CRP、PCT、SAA、WBC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HB无关(P>0.05)。结论(1)呼吸道感染儿童维生素A、D低于对照组,其中重症肺炎儿童维生素A、D水平最低。(2)重症肺炎儿童WBC、CRP、SAA、PCT高于轻症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对照组儿童,HB低于其他三组。(3)肺炎儿童维生素A、D,炎症指标均发生改变,二者水平呈负相关,且随病情程度加重,血清维生素A、D越低,CRP、PCT、SAA、WBC越高;提示CRP、PCT、SAA、WBC在早期肺炎的判断及评估严重程度方面起到预测作用。呼吸道感染儿童维生素A、D与HB无相关性,提示血清维生素A、D与贫血可能无关。
廖芬[2](2020)在《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经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范围内有25亿人存在“隐性饥饿”问题,我国也有近3亿人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由于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微量营养素缺乏对我国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影响更大,他们的饮食通常以相对便宜的主食作物为主,缺乏足够数量的高价值营养食品。微量营养素缺乏不仅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导致健康负担增加,还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全面脱贫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而减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控制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事项,中央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进一步强调了其重要性。实践表明,营养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营养补充剂、食物强化和作物营养强化四种。但前三种由于各自的局限性,导致总体覆盖范围相对有限。作物营养强化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的干预战略,主要通过培育具有较高微量元素含量的主食作物实现,可以有效大面积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具有显着的健康优势和经济效益。然而,我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起步较晚,尚未大规模种植和推广,对其实际影响和经济效益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深入研究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人口营养健康的改善作用及其经济评价,对于改善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和减轻由此带来的健康负担和经济损失以及助力脱贫攻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营养改善的视角,采用农业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方法、随机对照实验和Becker–De Groot–Marschak(BDM)实验机制为分析框架,创新性的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相结合的视角,采用事前分析与事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探讨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经济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构建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指标、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分析、微观层面的健康效益分析和微观层面的经济效益分析。本研究分别从宏观经济评价、微观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来对中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人口营养健康的改善及其经济评价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推广、采用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和依据。本研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分析层面进行实证分析,全文共包括4个主要研究内容。首先,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部分。本章对作物营养强化经济评价方法——DALYs方法进行了介绍与修正,并以健康经济学中衡量健康资本的DALYs公式为基础,构建了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从宏观层面说明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而明确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为作物营养强化的开展推广提供依据。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是指铁强化农产品、锌强化农产品、维生素A强化农产品以及叶酸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成本效益则主要包括作物营养强化的成本、成本收益率和成本有效性。通过构建的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指标,为开展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分析提供了基础。其次,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评价部分。立足于DALYs公式,基于上一章构建的经济评价指标,本章采用事前分析的方法,以叶酸强化水稻为例,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进行了事前经济评价,以了解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并且将中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效益与其它国家、其它强化方式的进行比较,以期从宏观层面说明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从而为政府开展、推广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提供支撑。并且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说明了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可行性,为微观层面的分析奠定了基础。本章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叶酸强化水稻的经济效益,弥补了以往宏观层面缺乏叶酸强化农产品分析的局限性。再次,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健康效益的实证分析部分。在明确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价值可观的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中衡量健康效益的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分别在河南南阳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泽普县开展了两个营养干预实验,旨在从微观层面采用事后分析方法考察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河南省的叶酸缺乏率是中国最高的地区之一,并且该地区育龄妇女叶酸补充意识较低,是开展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的合适地点。因此本研究设计并实施了长达67天的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以了解叶酸强化玉米对育龄妇女叶酸缺乏的影响。本实验招募了123名育龄妇女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锌缺乏率较高,并且地理位置偏远,其他干预措施覆盖范围有限,作物营养强化是改善该地区锌缺乏的有效措施,因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开展锌强化小麦营养干预实验的合适地点。本研究设计并实施了长达8个月的锌强化小麦实验,以了解锌强化小麦对青少年生长迟缓的影响,共有242人参加实验。本章通过两个随机对照实验检验了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人口营养健康的真实影响,在前面宏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微观层面采用事后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及外部效度。最后,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部分。探讨消费者对于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为了解叶酸强化玉米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提供依据。本章在作物营养强化能够有效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并具有成本效益的基础上,运用实验经济学的前沿研究工具BDM机制来了解消费者对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消费者对营养改善信息的支付意愿是了解叶酸强化玉米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BDM实验仍然选择在河南省南阳市开展,因为营养改善实验是在该地区进行,有前期工作基础,且河南省叶酸缺乏率高,迫切需要改善,而有效地改善则离不开大面积推广,推广又会受到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的影响,因此了解该地区育龄妇女对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十分有必要。本次实验共有185名被试参与实验。BDM机制设计不仅可以了解消费者真实的支付意愿,减少“非真诚性”竞价,还可以很好地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因此可以更好地了解叶酸强化玉米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并采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微观层面消费者个体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指导。研究的基本结论表明,(1)基于DALYs公式的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进行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研究的有效量化工具。健康效益评价指标主要是指由于作物营养强化所带来的疾病负担的减少。经济效益指标是采用标准值来货币化疾病负担的减少。成本——效益指标主要包括成本、成本有效性和成本收益率。(2)在宏观层面的经济评价方面,发现我国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的营养干预效果显着,且具有经济性。营养干预以后一年内由于微量营养素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可以减少86 385.96~173 836.32 DALYs。将其货币化以后发现,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一年所导致的DALYs损失值的减少,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为295 008 053元(悲观)至1 187 302 066元(乐观)。并且我国叶酸强化水稻的成本收益率为40.12(悲观估计)至161.46(乐观估计),即每投入1美元的成本可以带来40.12美元(悲观估计)至161.46美元(乐观估计)的产出,具有较高的成本收益率。叶酸强化水稻的成本有效性为12.46(悲观估计)至6.19(乐观估计),即叶酸强化水稻营养干预每减少一个DALYs损失值,需要的成本为12.46美元(悲观估计)至6.19美元(乐观估计),这说明我国叶酸强化水稻也是高成本有效的;(3)微观层面上,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健康效益,可以显着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首先,在河南开展的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效果显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改善育龄妇女叶酸缺乏状况;其次,在新疆开展的锌强化小麦营养干预实验虽然效果相对较弱,但这可能是受制于加工方式等原因;(4)微观层面上,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消费者对作物营养强化的支付意愿较高。在河南省开展的BDM实验表明叶酸强化信息能够有效增强育龄妇女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育龄妇女对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显着高于普通玉米,调查地区的育龄妇女对叶酸强化玉米愿意支付的WTP的均值为2.88元,对普通玉米愿意支付的WTP的均值为1.41元。人口统计特征和知识水平显着影响育龄妇女对叶酸强化玉米的支付意愿。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综合采用农业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相结合这一新的视角研究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及经济效益。本研究首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健康经济学领域中衡量健康资本的DALYs公式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宏观层面经济评价实证分析。其次,通过两个发展经济学衡量健康效益的随机对照实验从事后分析的角度揭示了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对人口营养健康的改善程度及其外部效度,弥补了以往缺乏健康效益事后分析的不足。最后,采用实验经济学中研究支付意愿和经济效益的BDM实验机制探讨了微观个体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真实支付意愿,可以有效反映作物营养强化的经济效益,弥补了以往支付意愿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分别说明了我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张海凤,冯超,张霆,关宏岩,崔明明[3](2021)在《北京6~35月龄流动儿童营养性贫血及其与维生素A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北京市6~35月龄流动儿童营养性贫血现况及其与维生素A关联分析,为有效地预防流动儿童营养性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2017年从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朝阳、海淀、昌平)的308例6~35月龄的流动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流动儿童末梢血进行血红蛋白、维生素A测定。结果 6~35月龄流动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7.92%,其中男童为29.19%,女童为26.53%。贫血患病率在不同年龄组和区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11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最高(52.63%)。食用配方奶、瘦肉与动物肝脏类食物对儿童贫血有显着影响(P<0.05或<0.01)。贫血儿童维生素A的含量显着低于非贫血儿童(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区、年龄、维生素A含量是6~35月龄流动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北京市6~35月龄流动儿童的营养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6~11月龄儿童最高,VA含量在贫血儿童体内较低,应加强对流动儿童家长普及科学喂养知识,指导其合理调整膳食结构。
邓晶[4](2020)在《儿科医生及抚养人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认知情况及应用现状问卷调查》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儿科医生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认知情况及应用现状问卷调查目的:了解儿科医生对儿童维生素A缺乏(VAD)认知情况及维生素A(VA)补充剂应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征求部分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定稿后,于2019年1月-2019年2月在“儿童保健微信群”内对儿科医生和儿童保健医生进行VA补充剂应用情况和VA认知情况问卷调查。结果:1)共1900名医生完成了问卷调查,72.9%的儿科医生会在临床工作中推荐家长应用VA补充剂,24.7%认为需要根据情况,仅2.3%表示不会推荐。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不会推荐家长使用VA补充剂为对照,接受过维生素A相关培训的儿科医生会更倾向于推荐家长应用VA补充剂,其中1年内接受培训的OR值(95%CI)为6.434(1.954-21.178)、1-3年内接受培训的OR值(95%CI)为9.287(2.207-39.080);另外相对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儿科医生会根据情况推荐家长使用VA补充剂的比例更低,OR值(95%CI)为0.437(0.222-0.862)。2)99%以上的儿科医生都了解至少1种VA的来源、缺乏的高危因素及相关疾病,89.9%的儿科医生已经认识到儿童VAD比较普遍,但只有约50.0%的儿科医生了解VAD和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MVAD)的诊断标准。3)85.2%的儿科医生认为需要持续补充VA,开始时间为出生后1-5月(78.9%),补充剂量为膳食摄入和补充之和(72.8%),且与喂养方式、喂养量有关(97.7%),但在停止时间上有较大分歧,约50%认为需根据情况停止,约25%认为在3岁以内停用,其中1岁以内占4.4%,1-2岁(包括2岁)占11.8%,2-3岁(包括3岁)占8.7%,17.1%认为在3岁以后停用。结论:我国大部分的儿科医生已经开始关注儿童VA营养,且对于VA相关知识了解程度高。VA补充剂的整体应用率较高,但由于无统一规范的应用指南,VA的补充上仍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进一步针对儿科医生开展VA相关培训。第二部分抚养人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认知情况及应用现状问卷调查目的:了解抚养人对儿童VAD认知情况及VA补充剂应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来重庆医科大学儿童保健科就诊的350名儿童抚养人,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愿意配合的302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抚养人进行VA补充剂应用情况和VA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82.5%的抚养人给儿童应用了VA补充剂。居住地、母亲及主要养育人的文化水平会影响VA补充剂的应用(OR=2.127,0.409,1.766,P<0.05)。大部分抚养人对VA营养的态度是积极的,91.7%的抚养人认为VA对于儿童的健康是重要的,但是抚养人在多个VAD问题上的知晓率都在50%以下,特别是富含VA的食物、VAD的相关疾病、表现、VA补充剂应用的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结论:尽管儿童VA补充剂的应用较普遍,但仍有很多不足,抚养人对VAD的认识也有待提高,需针对抚养人积极开展VA相关知识的宣教,从而促进VA补充剂的合理应用。
施志兰[5](2020)在《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对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寻求可行、有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再发次数、缩短病程,同时促进儿童体格发育和提高家长在RRTI、喂养等方面的知信行(K-A-P)水平。[方法]选取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筛选出68例RRTI儿童和94例非RRTI儿童。将这162例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四组:RRTI儿观察组(A组)36例,RRTI儿对照组(B组)32例,非RRTI儿观察组(C组)47例,非RRTI儿对照组(D组)47例。RRTI儿两组间和非RRTI儿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出生史、喂养史等基本情况均无显着性差异。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为干预阶段(半年),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接受了以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对待RRTI和指导喂养、睡眠、户外活动、中医调养等为主的综合性干预;RRTI儿对照组和非RRTI儿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宣教。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为随访阶段(一年),四组儿童都只做定期常规体检。四组儿童在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都接受了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体格发育测量的指标为:体重、身高(长)、上臂围、肩胛下皮褶厚度,并进行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年龄别上臂围Z评分(ACAZ)、年龄别肩胛下皮褶厚度评分(SSAZ)。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家长在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还参与了 K-A-P问卷调查。分别对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四组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贫血例数、血红蛋白水平作比较分析;对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家长K-A-P问卷得分作比较分析;对干预后及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和RRTI儿对照组的呼吸道感染再发次数、平均每次病程天数作比较分析。[结果]1.干预前,RRTI儿观察组和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贫血例数、血红蛋白水平均接近,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高于RRTI儿对照组,贫血例数少于RRTI儿对照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高于RRTI儿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贫血例数少于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2.干预前,非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贫血例数、血红蛋白水平均接近,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非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贫血例数少于非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非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两组均无贫血。3.干预前,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对照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血红蛋白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贫血例数少于非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WHZ略高于非RRTI儿对照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贫血。4.干预前,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观察组,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观察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观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均无贫血。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观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两组均无贫血。干预阶段RRTI儿观察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增长值均大于非RRTI儿观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随访阶段 RRTI 儿观察组的 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增长值也大于非RRTI儿观察组,WHZ增长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5.干预前,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对照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后,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阶段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增长值小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SSAZ增长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其余几项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阶段RRTI儿对照组的WAZ、HAZ、WHZ、ACAZ、SSAZ、血红蛋白增长值也小于非RRTI儿对照组,HAZ、血红蛋白增长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6.干预阶段和随访阶段RRTI儿观察组的呼吸道感染再发次数、平均每次病程天数均少于RRTI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7.干预前RRTI儿观察组家长的问卷得分低于非RRTI儿观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干预后RRTI儿观察组家长的问卷得分接近于非RRTI儿观察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家长在干预后的问卷得分都高于干预前的问卷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RRTI儿观察组家长的问卷得分增长值大于非RRTI儿观察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随访一年后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家长的问卷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两个观察组家长在随访一年后的问卷得分均高于干预后的问卷得分,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1.RRTI儿的体格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非RRTI儿,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RRTI儿,贫血例数多于非RRTI儿;RRTI儿家长的知信行水平显着低于非RRTI儿家长。2.综合性干预明显减少了 RRTI儿的呼吸道感染再发次数、缩短了病程,促进了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减少了贫血例数,提高了家长在RRTI、喂养等方面的知信行水平。以上干预效果在随访阶段持续存在。3.RRTI儿的体格发育水平和RRTI儿家长的知信行水平有较大的潜力,在干预后的提升比非RRTI儿更明显,应尽早实施可行、有效的干预措施。4.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对待RRTI和指导喂养、睡眠、户外活动、中医调养为主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是有效且可持续的。
曾胜[6](2020)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调查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为下一阶段营养干预研究提供依据;(2)通过服用“多益点”营养补充剂进行营养干预,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为营养扶贫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抽取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托格拉克村、英吾斯塘村、巴夏克其村幼儿园947名学龄前儿童,通过调查问卷、膳食调查、体格检测、血红蛋白检测及贫血儿童微量元素检测进行营养状况评价;(2)采用对照研究的研究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抽样方法,选取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托格拉克村、英吾斯塘村、巴夏克其村幼儿园947名学龄前儿童为干预组,选取扎瓦镇和平幼儿园247名学龄前儿童为对照组,通过儿童每人每日服用一片“多益点”营养补充剂进行营养干预,干预时间为一年,由研究人员对儿童进行干预前后的体格检查、血红蛋白及微量元素检测,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1)营养状况:膳食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每人平均每日食物摄入中无水产品、奶类、大豆类的摄入,谷类及鸡蛋摄入量达到参考标准,肉禽类食物摄入不足,占适宜摄入量的84.00%,水果、蔬菜摄入严重不足,分别只占适宜摄入量的41.28%、33.60%,盐摄入超标,占适宜摄入量的160.00%;每人平均每日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中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满足RNIs,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不足,平均只占RNIs 16.12%,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钙、铁摄入不足RNIs的50%;三大营养素功能比中各年龄组蛋白质平均生热供能比占总能量的16.84%,脂肪平均生热供能比占总能量的29.48%,碳水化合物平均生热供能比占总能量的53.67%,构成基本合理;蛋白质分布中动物类蛋白摄入量占总蛋白的57.82%,无大豆类蛋白摄入;脂肪来源分布中动物脂肪摄入量占总脂肪的55.13%,植物脂肪摄入量占总脂肪的42.42%,构成合理;儿童生长发育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体重测量结果中,各年龄组男童平均体重分别为16.32±2.06kg、18.87±3.07kg、21.41±3.7kg,各年龄组女童平均体重分别16.45±2.21kg、18.15±3.48kg、20.56±3.18kg,生长迟缓率为10.77%,低体重率为11.63%,贫血率为11.19%,贫血儿童微量元素中铜含量为14.30±4.09(μmol/L),锌含量为56.59±9.43(μmol/L),钙含量为1.24±0.14(mmol/L),镁含量为1.14±0.02(mmol/L),铁含量为5.62±0.87(mmol/L),含量均低于正常值。(2)干预效果:干预后生长迟缓率下降至8.37%,低体重率降至10.55%,儿童贫血率下降至8.06%。血微量元素含量铜上升至31.70±20.96(μmol/L),锌含量上升至63.79±10.34(μmol/L),钙含量上升至1.27±0.12(mmol/L),镁含量上升至1.25±0.15(mmol/L),铁含量上升至6.42±0.55(mmol/L)。结论:(1)新疆和田墨玉县扎瓦镇学龄前儿童膳食摄入热量、大三营养素均达标,但膳食种类严重不均衡,使得膳食纤维、钙、铁、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摄入严重不足。(2)该地区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低,身高、体重低于我国国家标准,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贫血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通过营养补充剂干预后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贫血率均有所下降,血微量元素含量均有所升高,干预组儿童身高、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干预效果显着。
徐娇[7](2019)在《婴幼儿营养包(YYB)干预效果、量效关系及模型构建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营养包(YYB)是豆粉添加微量营养素制成的一种辅食营养补充品,用于婴幼儿家庭营养强化,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并被营养学界认为是适宜于发展中国家婴幼儿的营养干预措施,受到国内外较普遍关注。婴幼儿干预研究显示YYB对婴幼儿贫血具有显着改善效果,然而相关研究基本采用干预前后横断面调查进行比对分析,分析中未进行地区、月龄、性别等混杂因素的排除,未能科学设置对照组,未能对其他生长发育指标深入研究,未能建立YYB干预的量效关系,因此需要进行系统性深入研究,更科学地评估YYB的干预作用,建立YYB作用的量效关系。目的应用3省6县基线和YYB干预的监测序列数据,在一般性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采用PSM法消除地区、月龄和性别混杂因素影响后分月龄层次对YYB的作用进行效果研究,整合聚类后科学设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分月龄层次比较研究YYB对婴幼儿贫血、生长发育效果,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后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和logistics回归,以深入研究YYB干预对婴幼儿贫血、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实际作用及量效关系,构建量效模型,为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在山西、湖北和云南6县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乡/镇和村,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抽取监测对象。2012年11-12月完成1840名6-23月龄婴幼儿基线调查、2013年3-7月进行YYB发放的组织和登统,为监测地区婴幼儿发放YYB。2014年3-7月和2015年4-7月分别完成了 1789名和1893名6-23个月的婴幼儿YYB干预监测。监测指标包括身长、体重测量,血红蛋白(Hb)检测及问卷调查,调查婴幼儿个人及家庭的人口学信息、出生及母乳喂养状况、家长与婴幼儿喂养相关知识调查、辅食添加及24 hr喂养状况况、两周患病率、YYB领取及食用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YYB与婴幼儿生长发育、贫血状况的统计分析和量效关系研究。1.对监测的人口学数据、家长营养与喂养知识数据、儿童辅食喂养数据、身体测量数据、血红蛋白数据和患病数据进行全面清理,排除人口学数据缺失个体,均值超出x±5SD的单项指标不纳入该指标统计,建立数据清理后的基本数据库。2.对所有数据进行一般性统计分析给出样本量、均值、标准差、统计差异和百分位分布。3.采用PSM对各监测指标进行专项差异性分析,观察YYB干预后与基线的差异。4.采用合成聚类分组,将人群分为YYB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排除混杂干扰因素影响,深入分析YYB干预的营养学作用。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YYB干预与主要营养学指标的量效关系。并对总体研究进行综合讨论,确定YYB效果和本研究的局限性。结果本研究共收集3省6县5522名婴幼儿的相关序列数据,其中基线期调查1840名婴幼儿,完成设定目标1800名婴幼儿;干预期监测3682名婴幼儿,完成设定目标的3600名婴幼儿。数据清理后,2012年、2014年和2015年数据合格率分别为99.62%、87.26%和93.03%,均符合数据合格率>80%的预期。本研究中YYB食用频率为85.22%,YYB每周服用包数中位数为4.46包。儿童看护人以母亲为主,达76.61%,看护人的职业以家务为主,为73.99%。喂养可接受膳食率为53.72%。喂养人基线和干预后贫血知晓率均较低,为35.73%和44.31%。YYB干预数据显示,基线期与干预期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 3.98%、4.46%,9.82%、7.38%,2.56%、3.61%,2.67%、2.16%和 0.38%、0.30%;Hb 水平分别为 11.69±1.21 g/dL 和 12.04±1.11 g/dL;贫血率为 33.22%和14.81%;过去两周发烧率和腹泻率分别为13.58%、14.27%和14.21%、10.65%。基线期和干预期能达到满足可接受膳食、食物种类合格和辅食频次合格的婴幼儿比例分别为 52.19%、53.72%,63.55%、69.81%和 75.25%、74.12%。表明婴幼儿看护人以家庭主妇为主,营养知识低下,婴幼儿辅食喂养普遍不合格,生长迟缓和贫血是较为严重的营养问题。PSM后的数据显示看护人学历人数占比最高为初中,职业占比最高为家务。分析匹配后的KAP,干预期看护人的营养知识正答率为35.73%和43.17%,干预后显着高于基线期,表明营养知识水平有所提高。基线期和干预期PSM后比较,被调查婴幼儿的出生体重、WHZ、HAZ基线期与干预期分别为 3288.2 g,3256.4 g;0.02,-0.12;-0.55,-0.38;P 值分别为 0.0255,<0.0001,<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出生身长、基线期和干预期身长、体重、WAZ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匹配比较显示基线期和干预期Hb水平和贫血率分别为11.7 g/dl,12.0 g/dL;25.0%,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表明 YYB 可以显着促进婴幼儿的Hb提升,减少贫血率的发生。过去两周腹泻率显着下降,从基线的257人减少到干预后的192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6)。基线期和干预期PSM 比较,基线期和干预期被调查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和食物种类合格指标均有显着性增加,分别为4.30种/人·日,4.58种/人·日,P<0.0001;1127人,1203人,P=0.0083。但是辅食添加的频率分别为3.16次/日,3.03次/日,干预期低于基线期,P=0.0009。表明YYB干预对贫血、生长迟缓、腹泻率以及食物种类有显着改善作用。但同时数据显示YYB干预可能对消瘦、辅食添加频率有负向作用,需要深入观察研究。按YYB食用与否聚类科学分组分月龄层次比较的结果显示,YYB-FG组和YYB-NG组的身长分别为77.6cm、75.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6,P<0.001)。但YYB-FG组和YYB-NG组的体重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YYB-FG组和YYB-NG组的生长迟缓率分别为6.7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31,P<0.001)。YYB-FG组和YYB-NG组的消瘦率分别为3.71%、2.55%,消瘦率总体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3,P=0.022),但各年龄组内YYB-FG组和YYB-NG组的消瘦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YB-FG组和YYB-NG组的Hb分别为12.13 g/dL、11.71 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3,P<0.0001)。YYB-FG 组和 YYB-NG 组的贫血率分别为21.18%、3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43,P<0.0001)。服用YYB的婴幼儿与匹配未服用YYB的婴幼儿分组比较,每周服用包数1、2、3、4、5、6、7包增加的身长增量均值分别为0.7cm、1.1cm、1.1cm、0.9cm、0.3cm、0.6cm、0.6cm,血红蛋白增量均值分别为 0.30g/dL、0.29 g/dL、0.51g/dL、0.39g/dL、0.41g/dL、0.36g/dL、0.22g/dL,HAZ 增量均值分别为 0.28、0.40、0.40、0.35、0.15、0.18、0.24,WHZ 增量均值分别为-0.15、-0.32、-0.08、-0.09、-0.21、-0.16、-0.18,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YYB总包数、YYB服用总周数、YYB每周服用包数对回归系数和检验P值分别为,身长:0.002982、0.000,0.12596、0.000,0.058866、0.010;Hb:0.001278、0.000,0.004162、0.001;0.33632、0.000;HAZ:0.000998、0.000,0.003779、0.002,0.024291、0.005;WHZ:-0.00075、0.000,-0.00172、0.111,-0.02397、0.001。logistic回归分析YYB总包数、YYB服用总周数、YYB每周服用包数对回归系数和检验P值分别为,贫血率:-0.00333、0.000,-0.00867、0.003,-0.07178、0.000;生长迟缓率:-0.00119、0.026,-0.00451、0.269,-0.04846、0.117。表明 YYB 干预对于身长、Hb、HAZ和贫血率有显着量化关系,可用于YYB作用的量化估算。YYB干预对WHZ有负向影响,与本研究其他部分结果一致。不同YYB服用总包数对WHZ得分有负向作用,一是YYB有促进身长但没有增加体重的作用导致,二是消瘦为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通常不仅由喂养因素决定,与疾病或健康状况有较大关系,因此尚不能确定YYB会增加消瘦,需要深入探讨。依据多元线性回归公式,假定固定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调整YYB服用量计算显示,每多服用10包YYB,婴幼儿在干预期间的身长估计可增加0.03cm,婴幼儿的HAZ得分增加约0.01,Hb含量增加0.01g/dL。依据logistic回归公式,每多服用10包YYB,婴幼儿在干预期间的贫血率下降0.03%。这表明通过项目管理和促进,提高营养服用依从率,可以在现有效果基础上,增加YYB对身长及贫血的作用,并对作用效果进行量化估计。服用总包数对体重、WAZ、消瘦率、低体重率没有显着作用。创新点在国内首次应用PSM研究方法,实现高质、标准的随机分配基线期和干预期婴幼儿大样本数据,提高各协变量的均衡性,消除地区、月龄和性别混杂因素的干扰。将匹配后基线期和干预期的婴幼儿分月龄层次研究YYB干预效果,确证YYB不仅能够显着提升婴幼儿的Hb值、降低贫血率,还能显着提升身长、HAZ,并降低过去两周腹泻率。在国内首次采用整合聚类分组方法,科学设定了干预组和对照组,分组分月龄层次获得排除混杂因素后的YYB作用结果,确证YYB不仅能够显着提升婴幼儿的Hb值、降低贫血率,还能显着提升身长、HAZ,并降低生长迟缓率。首次提出YYB作用的量效关系模型,发现每多服用10包YYB,婴幼儿的身长增加约0.03cm,HAZ得分增加约0.01,Hb含量增加0.01g/dL,且贫血率下降0.03%,生长迟缓率下降0.01%。结论本研究采用YYB干预项目的监测数据,分析YYB大人群干预的效果和量效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干预数据显示,6-24月龄婴幼儿存在生长迟缓、贫血等主要营养问题。看护人普遍无职业、受教育水平低,近1/5的看护人为祖父母。婴幼儿辅食可接受膳食率为53.7%,43.7%的家长不具备基本营养知识。母乳持续喂养到1岁和2岁的比例为0。2.YYB干预能有效改善干预地区婴幼儿的Hb水平和贫血状况。贫血率从干预前的33.2%,下降到干预后的14.8%。3.YYB干预能有效改善干预地区婴幼儿的身长、HAZ、生长迟缓率和两周腹泻率。4.YYB服用的总量、食用时长和每周服用量与婴幼儿身长、HAZ、生长迟缓率以及Hb水平、贫血率有正向量化关系。可用于有条件的YYB干预效果估算。5.YYB干预呈现对WHZ的负向作用和反向量化关系,作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专门研究。
张红亮[8](2019)在《维生素A、D、E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近年来随着大气环境变化、污染等多种原因的存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国内报道,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s)的患儿日就诊量约占呼吸道感染日就诊量的20-30%。RRTIs具有病因复杂、病程长、治疗难度系数大、治愈易复发的特点[1]。因此开展儿童RRTIs研究,尤其是关于儿童RRTIs的诱因研究对于降低儿童RRTIs的发病概率十分必要。维生素A(vitamin A,VA)、维生素D(vitamin E,VE)和维生素E(vitamin E,VE)是身体重要有机元素,对于机体的新陈代谢与生长发育均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许多学者有关VA、VD、VE与儿童生长发育研究与报道相对增多。而不同国家、地区及年龄的人群VA、VD、VE含量同样存在差异,VA、VD、VE对儿童的机体免疫力影响是近些年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不同年龄段VA、VD、VE差异及与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研究,特别是VE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研究尚少。目的明确不同年龄段儿童VA、VD、VE的水平差异及与儿童RRTIs之间的相关性。为开展VA、VD、VE临床干预,降低儿童RRTIs的发病率,以及为制定检测指标的标准化方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RRTIs儿童200例,分为6月-3岁(婴幼儿),3-6岁(学龄前)及6-14岁(学龄期)三个年龄组,与同时期同年龄段211例非RRTIs儿童及172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作对比。正常对照组年龄设定为6月-14岁。2.采集所有参与者血标本,由北京和合医学检验所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清VA、VD、VE水平。3.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的性别构成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分布后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RTIs组及非RRTIs组血清VA、VD、VE的水平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RTIs组血清VA、VD、VE的水平均显着低于非RRTIs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RRTIs组及非RRTIs组儿童6月-3岁、3-6岁、6-14岁年龄段血清VA、V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VD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3.正常对照组儿童6月-3岁、3-6岁、6-14岁年龄段血清VA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VE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4.三个年龄段分别在三个组别的VA、VD、VE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性(P均﹤0.05),其中,正常对照组三个年龄段的血清VA、VD、VE水平均为最高,其次是非RRTIs组,RRTIs组最低。结论1.血清VA、VD、VE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儿童RRTIs的易感因素。2.RRTIs儿童各年龄段均需要补充VA、VD、VE,尤其是学龄期儿童VD及婴幼儿VA的干预。3.健康儿童VA、VD缺乏的发生率偏高,而VE缺乏较少,大多数健康儿童VE水平充足,但仍需要补充VA、VD。
方亮[9](2019)在《安徽省贫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喂养和营养状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安徽省贫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喂养和营养状况,探讨婴幼儿不良喂养和营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概率比例规模(PPS)抽样和随机等距或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在安徽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县选取2170名623月龄婴幼儿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为一般人口学资料、婴幼儿看护人喂养知识知晓情况、喂养行为等。采用喂养知识知晓率和WHO《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中的6个核心指标评价婴幼儿喂养状况,依据《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进行婴幼儿营养状况的评估及分类。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3.1进行双录入,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均数间差异的比较,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婴幼儿看护人喂养知识题平均得分为49.6分,知晓率为48.7%。喂养知晓率与婴幼儿性别、月龄及看护人类型及学历和职业有关。2.婴幼儿持续母乳喂养至1岁的比例为19.4%,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的比例为3.4%;623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率为23.5%。辅食及时添加率为90.1%,过去24小时食物种类摄入频率最高的为谷物、根茎类、块茎类,婴幼儿平均摄入4.24种食物。3.68.7%的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合格,85.9%的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合格,39.9%的婴幼儿达到辅食合格。高月龄组、过去2周内没有腹泻、有效服用营养包、看护人文化程度高是辅食合格的保护性因素。4.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2%,超重率为15.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率为17.9%。辅食添加种类合格、频次合格、辅食合格的婴幼儿平均身长、体重、血红蛋白值均高于不合格者。膳食种类、膳食频次合格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率低于不合格者。结论安徽省贫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看护人科学喂养知识知晓率为48.7%、辅食添加合格率为39.9%、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率为17.9%,婴幼儿喂养状况处于国内中等水平、营养状况得到了显着改善。婴幼儿月龄、母乳喂养、看护人学历、过去2周腹泻、有效服用营养包等是辅食添加是否合格的影响因素,营养状况与辅食添加质量有关。应在为婴幼儿提供辅食营养补充剂的同时,加大科学喂养知识宣传力度,改进喂养行为,进一步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阮明捷,巴蕾,姜薇[10](2019)在《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血清维生素A水平及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血清维生素A(VA)的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合理补充VA和预防控制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年1月抽取朝阳区4所小学和4所中学,每所小学选择1、3、5年级,每所中学选择初中1年级,每年级各随机抽取1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抽取558名学生,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VA的含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饮食信息、近期患病等,以VA含量与不同因素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讨论。结果北京市朝阳区558名中小学生血清VA平均水平为(1.38±0.28)μmol/L,可疑亚临床VA缺乏(SVAD)检出率为9.86%。不同性别中小学生血清VA水平和可疑SVAD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中小学生血清VA水平和可疑SVAD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VA水平的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深色蔬菜、水果、蛋类、奶类、近2周患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可疑SVAD现象依然存在,影响血清VA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饮食因素和病理因素,需加大力度进行干预,防止SVAD发生,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
二、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状况与家长卫生知识水平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状况与家长卫生知识水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呼吸道感染儿童维生素A、D与常用炎症指标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1.不同呼吸道感染儿童之间维生素A、D的差异 |
2.不同呼吸道感染儿童之间炎症指标的差异 |
3.呼吸道感染儿童维生素A、D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维生素 A 缺乏与儿童感染性疾病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2)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作物营养强化相关研究 |
2.1.1 作物营养强化的内涵与意义 |
2.1.2 国际作物营养强化研究进展 |
2.1.3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研究进展 |
2.2 营养健康经济评价相关研究 |
2.2.1 微量营养素与营养健康的关系 |
2.2.2 营养健康影响因素 |
2.2.3 营养健康经济评价方法 |
2.3 消费者农产品支付意愿相关研究 |
2.3.1 消费者农产品支付意愿的测量方法 |
2.3.2 消费者农产品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
2.3.3 消费者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支付意愿研究 |
2.4 理论基础 |
2.4.1 人力资本理论 |
2.4.2 消费者效用理论 |
2.5 概念界定 |
2.5.1 作物营养强化 |
2.5.2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 |
2.5.3 经济评价 |
2.5.4 消费者行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作物营养强化改善营养健康的背景与发展现状 |
3.1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 |
3.1.1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 |
3.1.2 微量营养素缺乏对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的影响 |
3.2 作物营养强化提出的背景与比较优势 |
3.2.1 作物营养强化提出的背景 |
3.2.2 营养强化的主要方式 |
3.2.3 作物营养强化的比较优势 |
3.3 作物营养强化改善营养健康的发展现状 |
3.3.1 作物营养强化的发展现状 |
3.3.2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营养健康的干预情况 |
3.3.3 作物营养强化干预的经济效益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
4.1 健康损失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方法 |
4.1.1 DALYs公式 |
4.1.2 公式中的贴现率 |
4.1.3 对公式的修正 |
4.2 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
4.2.1 铁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
4.2.2 锌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
4.2.3 维生素A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
4.2.4 叶酸强化农产品的健康效益评价指标 |
4.3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4.3.1 铁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4.3.2 锌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4.3.3 维生素A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4.3.4 叶酸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4.4 成本效益评价指标 |
4.4.1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 |
4.4.2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有效性 |
4.4.3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成本收益率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宏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评价的实证分析——以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为例 |
5.1 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经济评价的内涵 |
5.1.1 叶酸强化水稻健康效益的影响因素 |
5.1.2 叶酸强化水稻健康效益的货币化 |
5.1.3 叶酸强化水稻的相关费用 |
5.2 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经济评价的数据收集 |
5.2.1 叶酸缺乏的功能结果 |
5.2.2 叶酸缺乏目标群体相关数据 |
5.2.3 叶酸强化水稻相关数据 |
5.3 作物营养叶酸强化水稻的经济评价 |
5.3.1 叶酸强化水稻的健康效益分析 |
5.3.2 叶酸强化水稻的经济效益分析 |
5.3.3 叶酸强化水稻的成本——效益分析 |
5.3.4 与其他国家、其他营养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健康效益的实证分析 |
6.1 随机对照实验方法 |
6.1.1 随机对照实验的流程 |
6.1.2 干扰变量的控制 |
6.2 实验设计 |
6.2.1 实验地点、实验对象和实验物的选择 |
6.2.2 实验内容和实验流程 |
6.2.3 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
6.3 实验方法 |
6.3.1 健康干预措施和健康指标测量方法 |
6.3.2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
6.3.3 实验效果研究方法 |
6.4 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结果 |
6.4.1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
6.4.2 干预前后样本饮食叶酸摄入变化情况 |
6.4.3 干预前后样本血液叶酸变化情况 |
6.4.4 样本血液叶酸含量改善情况 |
6.5 锌强化小麦营养干预实验结果 |
6.5.1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
6.5.2 干预前后样本生长迟缓发生率变化情况 |
6.5.3 样本生长迟缓发生率改善情况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微观层面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以作物营养叶酸强化玉米为例 |
7.1 支付意愿测量方法的选择 |
7.1.1 支付意愿测量方法的比较 |
7.1.2 BDM机制 |
7.2 BDM拍卖实验机制设计 |
7.2.1 实验地点、实验物和实验对象的选择 |
7.2.2 实验前的准备 |
7.2.3 实验流程 |
7.3 实验参与者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7.3.1 参与者的基本特征分析 |
7.3.2 参与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7.4 计量模型与结果分析 |
7.4.1 模型构建的理论框架 |
7.4.2 变量设置和模型估计 |
7.4.3 结果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对策建议 |
8.2.1 重视事前经济评价,完善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评价指标 |
8.2.2 增加政策资金投入,优化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路径选择 |
8.2.3 加强公众认知教育,扩大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覆盖范围 |
8.2.4 整合信息资源渠道,提高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8.3.1 研究不足 |
8.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育龄妇女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调研问卷 |
附录B:BDM实验流程及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3)北京6~35月龄流动儿童营养性贫血及其与维生素A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1.2.1 调查方法 |
1.2.2 血红蛋白的测定 |
1.2.3 VA测定 |
1.2.4 喂养评价标准 |
1.2.5 贫血诊断标准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流动儿童贫血情况 |
2.2 贫血与非贫血流动儿童喂养情况的比较 |
2.3 儿童末梢血VA含量与贫血的关系 |
2.4 流动儿童贫血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
3 讨 论 |
3.1 流动人口聚集区3岁以下流动儿童贫血患病情况 |
3.2 6~35月龄流动儿童辅食喂养与贫血有关联 |
3.3 6~35月龄流动儿童贫血与维生素A有关联 |
3.4 本研究的创新及局限性 |
(4)儿科医生及抚养人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认知情况及应用现状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儿科医生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认知情况及应用现状问卷调查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抚养人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认知情况及应用现状问卷调查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 研究对象 |
1.1 调查对象 |
1.2 入选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一般情况 |
2.2 观察时段和观测时点 |
2.3 体格发育指标测量及评价 |
2.4 血红蛋白(Hb)含量检测 |
2.5 K-A-P问卷调查 |
2.6 干预措施及内容 |
2.7 呼吸道感染再发标准 |
2.8 质量控制 |
2.9 统计分析 |
3.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各组情况及组间比较的表和图 |
3. 各组体格发育指标Z值和贫血例数的比较分析 |
4. RRTI儿观察组和RRTI儿对照组的呼吸道感染再发情况比较 |
5. RRTI儿观察组和非RRTI儿观察组的家长K-A-P问卷得分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益生菌干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6)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一般情况 |
2.2 营养状况调查 |
2.3 评价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营养干预 |
2.6 统计方法 |
3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基本情况 |
2 营养状况调查 |
3 干预效果比较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学龄前儿童营养现状及干预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婴幼儿营养包(YYB)干预效果、量效关系及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设计 |
1 研究思路 |
1.1 研究选题和数据选择 |
1.2 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选取统计方法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案 |
3.1 数据纳入与整理 |
3.2 数据特点 |
4 技术路线图 |
5 预期产出及创新点 |
5.1 预期产出 |
5.2 创新点 |
第二部分 营养包干预效果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
1 方法 |
2 结果 |
2.1 基本状况的匹配分析 |
2.2 婴幼儿看护人情况的匹配分析 |
2.3 身体测量的匹配分析 |
2.4 血红蛋白与贫血的匹配分析 |
2.5 婴幼儿患病率的匹配分析 |
2.6 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的匹配分析 |
2.7 看护人营养知识正答率的匹配分析 |
3 讨论 |
3.1 婴幼儿匹配情况 |
3.2 看护人状况 |
3.3 生长发育状况 |
3.4 贫血 |
3.5 患病率 |
3.6 辅食添加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营养包干预聚类及效果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基线、营养包服用和营养包未服用聚类 |
1.2 服用营养包与未服用营养包的两组比较分析 |
2 分析结果 |
2.1 身体测量的两组比较分析 |
2.2 生长发育状况两组比较 |
2.2.1 Z评分比较 |
2.2.2 Z评分与营养包服用量、时长和频率相关性分析 |
2.2.3 生长发育相关率的比较 |
2.2.4 生长发育与营养包服用量、时长和频率相关性分析 |
2.3 血红蛋白与贫血的两组比较 |
2.3.1 婴幼儿的血红蛋白与贫血率的比较 |
2.3.2 婴幼儿贫血状况与营养包服用量、时长和频率相关性分析 |
2.4 每周服用包数对不同月龄婴幼儿身长体重增量的影响 |
2.4.1 每周服用包数对不同月龄婴幼儿身长增量的影响 |
2.4.2 每周服用包数对不同月龄婴幼儿体重增量的影响 |
2.5 不同身长,体重,血红蛋白,Z得分的变化差值 |
2.5.1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身长增量的影响 |
2.5.2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体重增量的影响 |
2.5.3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血红蛋白增量的影响 |
2.5.4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的WHZ增量的影响 |
2.5.5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的HAZ增量的影响 |
2.5.6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的WAZ增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婴幼儿身体测量的比较分析 |
3.2 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
3.3 婴幼儿贫血状况比较 |
3.4 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
3.5 不同身长、体重、血红蛋白和Z得分的变化差值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YYB干预作用的回归分析及模型创建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线性判断 |
1.2 残差正态性 |
1.3 方差齐性 |
1.4 共线性 |
1.5 统计方法 |
2 回归结果 |
2.1 婴幼儿身长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1.1 营养包服用总包数回归分析结果 |
2.1.2 服用总周数、每周服用营养包数回归分析结果 |
2.2 婴幼儿体重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2.1 营养包服用总包数回归分析结果 |
2.2.2 服用总周数、每周服用营养包数回归分析结果 |
2.3 婴幼儿血红蛋白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3.1 婴幼儿血红蛋白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3.2 婴幼儿校正血红蛋白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4 婴幼儿Z评分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4.1 婴幼儿HAZ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4.2 婴幼儿WAZ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4.3 婴幼儿WHZ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
2.5 婴幼儿贫血和生长发育状况logistics回归 |
2.5.1 婴幼儿贫血率回归分析结果 |
2.5.2 婴幼儿生长迟缓率回归分析 |
2.5.3 婴幼儿低体重率回归分析 |
2.5.4 婴幼儿消瘦率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回归模型创建及分析 |
3.2 YYB服用总包数对婴幼儿贫血和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
3.3 营养包服用总周数和每周服用包数对婴幼儿贫血和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
4 结论 |
4.1 营养包服用总包数回归结果 |
4.2 服用总周数和每周食用频率回归结果 |
第五部分 总体讨论 |
1 研究设计 |
2 营养包对改善婴幼儿贫血和生长发育状况的总体效果 |
3 存在问题和研究的局限性 |
3.1 监测数据的局限性 |
3.2 指标选择的局限性 |
3.3 婴幼儿自然生长的影响 |
3.4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3.5 营养包干预可能的负面作用 |
4 结论 |
5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6-23月龄婴幼儿YYB干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件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维生素A、D、E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维生素A、D、E 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安徽省贫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喂养和营养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对象及样本量计算 |
2.2 抽样方法 |
2.3 调查方法 |
2.3.1 调查内容 |
2.3.2 调查过程 |
2.3.3 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婴幼儿喂养知识 |
3.2.1 喂养知识知晓情况 |
3.2.2 喂养知识知晓率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2.3 喂养知识知晓率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3 婴幼儿喂养行为 |
3.3.1 母乳喂养行为 |
3.3.2 辅食添加基本情况 |
3.3.3 辅食添加种类及频次 |
3.3.4 辅食添加合格率 |
3.3.5 婴幼儿辅食添加是否合格的单因素分析 |
3.3.6 婴幼儿辅食添加是否合格的多因素分析 |
3.4 婴幼儿营养状况 |
3.5 不同辅食添加情况婴幼儿营养状况比较 |
4 讨论 |
5 不足之处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血清维生素A水平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问卷调查 |
1.2.2 血清VA水平的测定 |
1.2.3 相关指标评价方法 |
1.2.4 质量控制 |
1.2.4. 1 现场调查质控和数据质控 |
1.2.4. 2 问卷质控 |
1.2.4. 3 实验室质量控制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血清VA水平 |
2.2.1 不同性别血清VA水平 |
2.2.2 不同年级间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情况 |
2.3 血清VA缺乏情况 |
2.3.1 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可疑SVAD检出情况 |
2.3.2 不同年级可疑SVAD检出情况 |
2.4 影响VA水平单因素分析 |
2.4.1 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 |
2.4.2 患病因素 |
2.5 影响维生素A水平的饮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儿童青少年VA营养状况 |
3.2 儿童维生素A水平的影响因素 |
3.2.1 母亲的文化程度对血清VA水平的影响 |
3.2.2 家庭经济条件对血清VA水平的影响 |
3.2.3 患病因素对血清VA水平的影响 |
3.2.4 饮食因素对血清VA水平的影响 |
四、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状况与家长卫生知识水平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呼吸道感染儿童维生素A、D与常用炎症指标的相关性[D]. 张莉莉. 延安大学, 2021(11)
- [2]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营养健康的经济评价研究[D]. 廖芬.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3]北京6~35月龄流动儿童营养性贫血及其与维生素A相关性研究[J]. 张海凤,冯超,张霆,关宏岩,崔明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1(02)
- [4]儿科医生及抚养人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认知情况及应用现状问卷调查[D]. 邓晶.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D]. 施志兰. 苏州大学, 2020(02)
- [6]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D]. 曾胜.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8)
- [7]婴幼儿营养包(YYB)干预效果、量效关系及模型构建研究[D]. 徐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02)
- [8]维生素A、D、E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张红亮. 新乡医学院, 2019(06)
- [9]安徽省贫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喂养和营养状况调查研究[D]. 方亮.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10]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血清维生素A水平及影响因素[J]. 阮明捷,巴蕾,姜薇. 职业与健康, 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