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振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凝土,地铁,环境,机械,气泡,水下,微观。
二次振动论文文献综述
罗伟,陈嵘,颜乐,王宇[1](2013)在《地铁隧道列车运行诱发环境二次振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车-线-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输入实际的列车、轨道、隧道承力结构参数,获得地铁列车运行时的隧道承力结构动态激励。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有限单元法和无限边界元法,建立了隧道-土体-建筑动力耦合模型,分析隧道周围土体及沿线建筑物的受振特性,探析地铁列车振动对环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铁列车运行引起周围环境的二次振动为低频振动,且主要为竖向振动和横向振动;列车通过时,地面竖向振动最大值出现在距离隧道中心线10 m处,竖向振动加速度除了在距离隧道中心线45 m点出现反弹外,其他各点的振动加速度幅值基本上都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较高频率的振动成分幅值衰减较快。(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3年12期)
常乐,任珉,闫维明,周福霖[2](2009)在《城市交通诱发结构二次振动分析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结构二次振动的振动特点及发生机理,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并推导了运动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二次振动实质为结构内部构件与外部激励中的与其自振频率相近频段发生的共振反应,框架结构的二次振动主要表现为楼板和梁等结构构件与外部激励的谐振.结合工程实际,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一栋7层框架结构分别在高架路、地铁和轻轨交通诱发地面振动激励下的二次振动响应,验证了提出的理论模型和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郑仁健,徐银芳,徐文胜,段纪成,程朝霞[3](2004)在《二次振动后混凝土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次振动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一次振动后泌水和离析现象引起的混凝土内部结构特性,对二次振动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原因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找到了二次振动混凝土的强度变化规律,比较了一次振动和二次振动的强度差异,并采用CTS-45型混凝土超声检测分析仪确定了二次振动的混凝土顶部和底部密度差异,确定了二次振动的最佳时间.(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郑仁健[4](2004)在《二次振动与混凝土强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混凝土(坍落度≥3cm)经过一次振动成型后,由于内部粗集料界面还会存在着混凝土泌水和离析现象引起的孔隙、气泡及微小裂缝,这些会影响混凝土与粗集料、钢筋的粘结。目前在工地上使用的施工方法如液压滑模施工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法等方法中,可以看出在上层混凝土振动时,下层混凝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二次振动。二次振动可以改善混凝土内部的结构,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为了采用混凝土二次振动正确的利用方法,本文在对上述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普通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泌水和离析引起的内分层现象、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影响,提出二次振动的可能性,研究了随着二次振动时期二次振动混凝土的强度变化特性和利用CTS-45型混凝土超声检测分析仪证明了二次振动后混凝土的内部密实度变化,并对影响二次振动效果的水泥品种、坍落度(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决定二次振动最佳时期的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以及水泥的凝结时间的区别,水泥的品种不同,二次振动最佳时期也不一致。低塑性混凝土的二次振动效果不是很好,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而流动性混凝土的二次振动效果还是值得的:最佳时期二次振动混凝土的28天强度增加率比一次振动提高26%以上、流动性混凝土的最佳时期二次振动混凝土的长期(120天)强度比一次振动提高25%以上,并且最佳时期二次振动混凝土的内部密实度变化很大。通过对两种不同水泥试验结果来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的二次振动最佳时期就是从水泥的泌水现象达到平衡到进入初凝阶段的时期。本课题研究中还分析了二次振动混凝土强度增加的原因。本文在研究流动性混凝土二次振动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往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4-03-01)
李世海,燕琳,郭铁栓[5](1999)在《水下爆炸加密基床引起地基及水中结构二次振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工程试验研究,观测到了水下爆炸引起的地基及水中结构的二次地震波现象.分析试验结果,总结了地基及结构振动的规律,指出二次振动现象与水中爆炸气泡的脉动有关。在已有水下爆炸理论基础上,通过引用等效高度的概念,借助量纲分析给出了计算群药包水下爆炸气泡脉动周期的经验公式。(本文来源于《工程爆破》期刊1999年02期)
曾文贤,王玉瑞[6](1997)在《触头系统二次振动及消除方法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直动式交流接触器中的触头系统在动、静铁心吸合过程中第二次振动的系统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从机械结构上消除触头系统第二次振动的方法,为设计新型的触头系统提出了理论基础和改进设计的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期刊1997年03期)
段志善[7](1984)在《全国第二次振动机械学术交流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学会主持的“全国第二次振动机械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来自全国的高等院校、研究设计机构、工矿企业共110个单位13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46篇,这些论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各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在振动机械的工艺理论、动力学理论、机器的强度与刚度等方面的研究,参数与另部件的设计计算,机器的新结构、试验测示、技术改造及使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会议分两个小组进行学术报告和讨论。一、筛分、输送、给料类振动机械的研究、设(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1984年01期)
[8](1984)在《全国第二次振动机械学术及设计经验交流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王守忠报道: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学会组织的全国第二次振动机械学术及设计经验交流会,于1983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在无锡召开。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厂矿105个单位的138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我国近年来振动机械的科研和应用技术概况,共宣读有关振动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和现场经验的论文30余篇,部分代表还介绍了振动机械在铸造车间的应用经验。(本文来源于《铸造机械》期刊1984年01期)
二次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结构二次振动的振动特点及发生机理,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并推导了运动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二次振动实质为结构内部构件与外部激励中的与其自振频率相近频段发生的共振反应,框架结构的二次振动主要表现为楼板和梁等结构构件与外部激励的谐振.结合工程实际,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一栋7层框架结构分别在高架路、地铁和轻轨交通诱发地面振动激励下的二次振动响应,验证了提出的理论模型和分析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振动论文参考文献
[1].罗伟,陈嵘,颜乐,王宇.地铁隧道列车运行诱发环境二次振动初探[J].铁道标准设计.2013
[2].常乐,任珉,闫维明,周福霖.城市交通诱发结构二次振动分析与数值模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
[3].郑仁健,徐银芳,徐文胜,段纪成,程朝霞.二次振动后混凝土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
[4].郑仁健.二次振动与混凝土强度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5].李世海,燕琳,郭铁栓.水下爆炸加密基床引起地基及水中结构二次振动的试验研究[J].工程爆破.1999
[6].曾文贤,王玉瑞.触头系统二次振动及消除方法初步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7
[7].段志善.全国第二次振动机械学术交流会[J].振动与冲击.1984
[8]..全国第二次振动机械学术及设计经验交流会召开[J].铸造机械.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