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义歧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歧义,语义,语法,理论,电信号,汉语,语词。
语义歧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泽[1](2018)在《语义歧义的ERP研究——针对汉语母语者对中英文语义歧义的不同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对于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同,一般是掌握中文的熟练程度高于英文,所以对中英文句子语义歧义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随着语言研究的发展,ERP在语言学界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中语义歧义的ERP研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句子语义歧义的反应在ERP研究中以N400的形式出现。本文对汉语母语者对中英语句语义歧义的反应进行实验假设,并提出猜想。(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11期)
王盼[2](2015)在《脑筋急转弯的语义歧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筋急转弯是一种锻炼人们思维的语言游戏。脑筋急转弯中的问题通常要求在语言形式上采用各种语义策略,突破人们的惯性思维。本文旨在从语音歧义、词汇歧义、结构歧义对脑筋急转弯进行分析,从而使人们对脑筋急转弯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脑筋急转弯的进一步扩展。(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贾广珍,李寿欣[3](2013)在《认知方式对语义歧义和句法歧义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方式是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维度,场依存性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依赖于外部参照或内部参照的倾向。场依存者更多地依赖外部参照进行信息加工,而场独立者更多地依赖内部参照进行信息加工。研究表明,认知重组能力的差异是场独立者与场依存者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Witkin&Goodenough,1981),而语言理解中歧义的抑制需要认知重组能力的参与,需要对因歧义造成的认知结构进行认知重组,以达到正确的语言理解。Lefever和Ehri(1976)的研究表明,个体认知方式的分数与抑制句子歧义的能力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宋广文和韩树杰(2007)采用Sytoop范式,也发现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能力的差异;李寿欣、徐增杰和陈慧媛(2010)发现,与场依存者相比,场独立者能够较好地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外部无关信息的干扰。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探讨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义歧义和句法歧义加工中的差异。因此,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语义歧义和句法歧义的差异进行探讨,以对因材施教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一的目的是探讨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抑制歧义词不适当意义的时间进程上的差异以及歧义词歧义消解的进程。本实验采用2认知方式(场依存型,场独立型)×2句子类型(歧义句,控制句)×2时间间隔(ISI:150ms;800ms)叁因素混合设计,其中认知方式和时间间隔为组间变量,句子类型为组内变量。本实验采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材料的呈现方式为固定速的移动窗口范式。结果表明: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抑制句子中歧义词不适当意义的时间进程上存在差异,与场依存者相比,场独立者能够较早地抑制歧义的干扰;同时,本研究证明歧义词的多个意义首先激活,然后与语境不一致的意义得到抑制,研究结果支持词汇歧义消解的多重通达模型。实验二的目的是探讨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句法歧义的差异以及句法歧义的加工机制。本实验采用2认知方式(场依存,场独立)×2句子的类型(歧义句,无歧义句)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认知方式为组间变量,句子类型为组内变量。被试的任务是回答理解性问题。材料的呈现方式为白定速的移动窗口范式。结果表明: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抑制句子中句法歧义的能力上存在差异,与场依存者相比,场独立者能够很好地抑制句法歧义的干扰。可见,认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义歧义和句法歧义的抑制。(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黄彩玉[4](2013)在《“都”字语义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声学实验证明,确定句义下"都"字语义歧义句中"都"所强调部分的基频、时长和音强叁方面要素的变化具有比较一致的倾向性和规律,听辨实验则说明,这些倾向性在有声语言使用的大多数情况下能让信息接收者正确地感知。"都"的此类歧义是一种可以通过语音手段得到消解的歧义。在语音形式上,都2不太稳定,比"都1"弱,比"都3"强,体现出处于语法化过渡阶段的两面性。(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李永宏,孙婷,胡阿旭[5](2012)在《语义歧义引起的歧义句脑电信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歧义现象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中客观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复杂语言现象。本文基于ERP技术的研究手段,以两类最常见的语义歧义句作为研究对象(1.语义指向不明引起的;2.施受关系不明引起的歧义句)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发现在对歧义的语言现象理解时,左脑仍旧是重要的语言功能区域;在两类试验中,大脑的左额区均出现了较为在明显的P300效应,与此同时右额区则能看到一个较为清晰的N200成分,而有关语言的ERP研究中,经常会出现的有关语义理解和句子加工的N400并未发现。(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Research Challenges in Social and Human Sciences(ICRCSHS 2012) Volume 2》期刊2012-06-12)
刁艳红[6](2010)在《汉语句法语义歧义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语言学家们对歧义产生的原因、类型以及歧义消除(分化)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关理论成果散见于相关着作和论文中。从研究文献来看,研究成果对于语法、语义、语用叁个层面的歧义研究,语法格式的歧义研究成果较丰富,但是语义和语用歧义的研究尚不深入。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的汉语歧义研究在研究模式和研究的方法论上都突破了先前的以实例为参照的研究模式,进而转向全视角的、系统的、全新的研究,语法学家们以理论为支撑将具体的歧义研究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九十年代中后期,伴随着语义学、语用学以及认知语言学、心里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在国内的兴起,人们又将歧义研究广泛深入应用于计算机语义识别、自动分词、机器翻译等汉字信息处理领域。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错误类推的问题首先暴露了以往语法研究只重说明而不周全,只顾释例而不顾严密的缺点,对孤立、静态的语法分析提出了挑战;中文信息处理的实践也更多的暴露了以往形式分析的不足,同形格式的区分、句法歧义的分化等问题都反映出了形式分析的不足,这也促使语法学者更深入地探讨形式和语义的一致关系如何从原则实现为规则的问题。语义歧义研究就目前情况来看,能较为有力的说明现代汉语中的部分句式歧义现象出现的原因,能够为自然语言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本文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近叁十年来国内的现代汉语句法语义歧义研究状况进行较全面综述。在分类综述研究概况、分类、歧义格式、消歧手段、意义优选的基础上进一步预见汉语句法语义歧义研究的地位和前瞻问题。希望通过对相关问题和领域的综述为学界的汉语歧义理论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的计算机处理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12-01)
毛艳梅[7](2010)在《英语修辞格双关(Pun)的本质:语义歧义还是语用歧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传统的英语修辞格,双关(pun)历来是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他们大多从语义学研究双关,认为双关表达的是一种歧义,但是没有准确描述是何种歧义。综合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知识,本文提出双关的本质是一种语用歧义而不是语义歧义,是语用歧义在英语修辞上的积极应用,并加以论证。(本文来源于《民办教育研究》期刊2010年08期)
张星星[8](2009)在《情景语境与语义歧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景语境理论以心理空间理论中空间构造词为手段,依赖空间构造语词,创设各种情景语境,从而使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语义对应关系,具体定为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从而为会话、交流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此,我们应把心理空间理论与情景语境理论结合起来对语义歧义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09年11期)
蔡庆,时鹏[9](2009)在《略谈英语语义歧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从语义学角度对英语中的语义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了语义歧义在语言运用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09年35期)
王昊[10](2006)在《汉英语义歧义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与语义歧义相关的因素,主要是语义关系和语义指向。语义关系指的是语法成分之间在语义平面上存在着的某种联系,例如:动词和名词之间的动作与施事者、受事者的关系,修饰语与名词性中心语之间的性质与领属的关系等等。语义指向指的是一个结构成分在语义上与哪个成分(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06年09期)
语义歧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脑筋急转弯是一种锻炼人们思维的语言游戏。脑筋急转弯中的问题通常要求在语言形式上采用各种语义策略,突破人们的惯性思维。本文旨在从语音歧义、词汇歧义、结构歧义对脑筋急转弯进行分析,从而使人们对脑筋急转弯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脑筋急转弯的进一步扩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义歧义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明泽.语义歧义的ERP研究——针对汉语母语者对中英文语义歧义的不同反应[J].汉字文化.2018
[2].王盼.脑筋急转弯的语义歧义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3].贾广珍,李寿欣.认知方式对语义歧义和句法歧义抑制的影响[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4].黄彩玉.“都”字语义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
[5].李永宏,孙婷,胡阿旭.语义歧义引起的歧义句脑电信号分析[C].Proceedingsof2012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esearchChallengesinSocialandHumanSciences(ICRCSHS2012)Volume2.2012
[6].刁艳红.汉语句法语义歧义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毛艳梅.英语修辞格双关(Pun)的本质:语义歧义还是语用歧义[J].民办教育研究.2010
[8].张星星.情景语境与语义歧义[J].内江科技.2009
[9].蔡庆,时鹏.略谈英语语义歧义[J].考试周刊.2009
[10].王昊.汉英语义歧义比较[J].现代语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