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进入数据时代,室内设计领域也开始发生变化,我们开始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效果图绘制与展现,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家具和室内陈设品。设计的表达方式发生了改变,但室内设计的意义没变。本文利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依据整体论、心物场论以及同型论,对室内空间进行浅析,提出了整体论能够让室内空间风格多变,心物场和同型论的应用能让室内空间富有“温度”,让空间使用者感觉到惬意、舒适。这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室内设计领域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 室内设计 整体论 心物场论 同型论
一、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在法兰克福大学做了似动现象(phi phenomenon)的实验,并发表了文章《移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来描述这种现象,这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学派成立。“格式塔”原文为“Gestalt”,意为“形式”“形状”,通常又称为“完形心理学”,具体是指:人类知觉到的东西的意义要大于视觉单纯看到的事物,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这样构成的整体特征,并不取决于个别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完整现象体现出来的完整特性,既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同时完整特性又不存在于某个单独元素内部。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经典理论
(一)整体论韦特海默曾这样说:“格式塔理论的基本公式可表示如下,事物的整体不是它的部分的元素所组成的,而元素个体的过程本身却是由整体的本来拥有的本质来确定的。”具体来说,当人们观察和感知身边的客观事物时,最先做出的反应不是对构成整体的局部元素的反应,而是针对整体的反应,这就体现了人类知觉的完整性和组织性。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将不完整的部分知觉成为完整的感知对象。
超导磁场储能技术内环控制的终极目标是完成实时化有功与无功确定值,从而将功率调控后的给定值转化能得到超导磁场储能技术下的预测参数t和s值,可互相转换。
(二)心物场论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提出,物理世界和经验世界是不同的,因为世界是心物的,即有心理场和物理场。心理场包含了观察者知觉显示的观念,物理场包含被知觉的现实。自我和环境是心物场的两极,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的束缚,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环境又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两个方面。心理场理论是库尔特·勒温于1936年提出的心理学理论,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内在动力影响着表象,而这种决定力量可以界定为心理场或称为生活空间,即行为主体所处的整个主观环境,也就是哥特的心理经验总和。因此,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做到将心理场与物理场二者结合,成为心物场。
(三)同型论同型论是由考夫卡提出,在验证这个理论的实验中,被实验者黑暗中观察交替出现的两个光点,两个光点闪现的时间间隔差别影响了看到的现象:当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时,先看到第一点,再看到第二点;若间隔只有30毫秒时,同时看到两个静止不动的光点;若间隔为60毫秒时,看到一个处于连续运动的光点。但实际上两个光点并没有真正运动,由于光点出现的不同时间间隔使人的大脑产生相互交叠的两个脑场,使之产生运动感觉。因此,考夫卡提出我们的人脑有可能是一个复杂的电场组成。
无源雷达作为一种特殊的双基地雷达,其利用环境中的民用或商用辐射源作为机会照射源来探测和定位目标[1,2].由于其具有的隐蔽性高、覆盖性好、操作和维护成本低、不占用频谱资源等优点,近年来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兴趣[3,4].
第三,完整和闭合倾向。容易合为一体的是二者彼此相属的部分,容易被一分为二的是不相属的两部分。完整和闭合倾向在所有感觉道中都起作用,它为知觉图形提供完善的定界、对称和形式。
(四)组织律考夫卡认为只要是人自然而然地观察到的经验,都带有格式塔的特点,均属于心物场和同型论,组织律是由二者派生出来的若干亚原则。每一个儿童或成年人,获得有意义的知觉场都是靠以下的组织律原则来得到的。第一,图形与背景。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大小,会影响观察者知觉对象的确定,比如安静的夜里猫咪的叫声就会听得很清晰,反之,军人的迷彩服和丛林的颜色区分度小,因此可以作为军事伪装。另外,观察者确定的知觉对象应具有明确的轮廓、明暗度和统一,但是这些特征并不是从物理角度理解的轮廓、硬度、高度等,而是观察者将图案作为观察中心后,心理场内产生的轮廓、硬度和高度的视觉感受,从而形成图形,成为知觉对象。例如图1(见下页)所示,当我们的视觉中心在白色区域,可以看到一个花瓶的图像,反之,当我们注意力集中在黑色部分时,看到的是两个人头相对的图案。
第四,相似性。当人们面对一幅完整的图形,这个图形由颜色不同但是图案距离相等的各部分组成,那么人脑自然会将颜色相同的部分组合为一个整体。
图1
图2
出台《嘉兴市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登记管理办法》《嘉兴市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专项贷款实施办法》,开展流转经营权抵押专项贷款,解决经营主体投入资金不足的矛盾。目前已发放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权证183份,累计发放贷款3.5亿元。
第二,接近性与连续性。如果两部分距离较短或者相互接近,更容易被组成一个整体,例如图2(见下页),我们会自觉地感知相近的两条线段形成了一组一组的图案,并且认为波浪线是连续的,没有被阻断的感觉。
第五,转换律。按照考夫卡提出的同型论观点,格式塔可以在保持本身特性不变的情况下经历广泛的改变。例如,两个人唱同一首歌,一个人正常唱,另一个人唱走调了,尽管曲子的音符全都改变,但是听歌曲的人还是能分辨出两个人唱的是同一首歌。
(一)整体论让室内空间具备不同风格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不是每个单独元素的相加,也不是具体某一个元素,而是整体的感知,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材质,塑造不同的装饰品,搭配在一起,最终让人感知到一个具体的装修风格。例如,如今流行的工业风Loft装饰风格,通常有粗糙的红砖墙、金属灯具、不锈钢楼梯与书架、布艺的沙发、水泥地板以及原木材质的桌子,多种多样的材质并未使我们感官上觉得这个空间各部分是分离的,相反,我们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的房间风格——工业风。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坚决反对元素分析,而是强调整体组织。他认为部分相加并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事物的性质决定事物的整体,即1+1<2。心理场与物理场的结合使我们能感知到比元素本身要多的东西,这就是室内设计师一直在努力营造的“设计风格”。
二、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第六,共同方向运动。针对一个整体中的不同部分,相同运动的方向的元素会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二)心物场与同型论让室内空间拥有“温度”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观察者的知觉是一个“场”的概念,心物场是心理场和物理场的结合。如果在设计中考虑空间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年龄段,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来进行物理场的设计,由于同型论的理论依据,心理场与物理场将会一一对应,最终创造出来的是一个让使用者感受到“温度”的室内空间,这也是室内设计的精髓所在。
一方面,从消极“应对”暴力的角度,相对于孔子重视德之于“武”的控制与约束,孟子则是以德来否定“武”。这样,在孟子的思想理路中就遇到了困境:暴力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必然存在的部分,而抑制暴力的暴力行为却并非一种可选项。
在室内设计中有许多“物理场”的存在,比如材料、灯光以及功能等,不一样的“心理场”会直接反映到“生理场”。幼儿园的设计就是心物场论应用在室内空间的典型案例,室内空间设计中特别注重了材料、灯光、色彩、照明、家具、绿化等这些材料物理场的运用。例如,以色列拉马特沙龙幼儿园成功塑造了幼儿园的物理场,幼儿园一共四个教室,容纳了70个孩子。每个教室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如海洋、自然、交通、趣玩国,对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并且与室外相连。教室大量运用了鲜艳的色彩、不规则的形状图案等,创造了一个活泼动感的玩乐空间;家具按照主题房间的不同,有火车、帆船、苹果树、小型仿真家具床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别、兴趣爱好来挑选教室,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学习。另外,教室在照明设计上注重营造空间的个性和氛围,不同性质的空间采用不同光色、照度和灯光设置,合理组合和利用日光灯光、二次光和反射光。该幼儿园游戏室和阅览室运用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让教室自然光照充足,同时将外面的绿化景色通过窗户让小朋友心理上感受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因此,物理场如果按照特定的心理需求设计出来,就能使我们的室内空间充满“温度”,让人们感觉更加舒适、惬意并流连忘返。
三、结论
无论我们的科学技术如何发展,室内设计用怎样新的方式去表现,室内设计师的初衷是不变的,都是为了创造更舒适、更理想、更惬意的室内空间而努力。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为室内风格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心物场以及同型论让室内设计更加注重物理场与空间使用者心理场的交流与沟通,该理论的应用能让室内空间充满“人情味”,仿佛有了“温度”,这也正是室内设计师一直在追求的设计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程筱雅.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 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一闳.剧场观众厅视觉动力场分析与空间形态设计[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4.
[4] 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孙波,季翔.格式塔心理学在精神疗养院室内设计应用[J].中外建筑,2016(9).
作 者: 杨茜婷,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7级设计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周峰越,博士,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城市规划管理 。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标签:格式论文; 知觉论文; 心理学论文; 心理论文; 室内设计论文; 《名作欣赏》2019年第15期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