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论文_刘兆娜,侯凯旋,崔洁亚,张晓军,王月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膜下滴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量,棉花,临夏县,玉米,水肥,甘肃省,耗水量。

膜下滴灌论文文献综述

刘兆娜,侯凯旋,崔洁亚,张晓军,王月福[1](2019)在《花针期膜下滴灌追肥量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花生高产高效的适宜追肥量,在大田条件下,以'青花7号'为材料,研究了花针期膜下滴灌追肥量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追肥水平下花生叶片叶绿素SPAD值、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显着高于不追肥处理,在各期均表现为随着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于T4达到最大值,但T4与T2、T3差异不显着。生物产量随着追肥量的增加呈现而显着增大。荚果产量、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均表现为随着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显着增加,于T2达到最大值,之后再随着追肥量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说明追施氮硼钙肥能够显着提高花生叶片光合特性,但追肥量过大,叶片光合特性较高,地上部生长过于茂盛,反而影响花生荚果形成和生长,产量下降。适宜的追施量为施纯氮60 kg/hm~2、硼砂15 kg/hm~2、氧化钙45 kg/hm~2。(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6期)

李前,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2](2019)在《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施磷管理对玉米生长与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吉林省半干旱区磷肥施用量大且利用率低下的问题,研究膜下滴灌模式下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生长、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该模式下磷肥高效利用提供最佳策略。2014—2015年在吉林省半干旱区开展了玉米膜下滴灌田间试验,共设置0、40、70、100、130 kg/hm~25个磷肥用量,在拔节期、大口期、吐丝期和灌浆期,随滴灌进行追肥。测定了不同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磷素营养、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磷显着影响玉米的产量,在0~100 kg/hm~2施磷范围内,玉米的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达到130 kg/hm~2时,玉米产量开始下降。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玉米产量和施磷量的关系得出,2014、2015年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施磷量分别为78.51 kg/hm~2和77.84 kg/hm~2,两年平均为78.18 kg/hm~2。施磷也显着增加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吸磷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吸磷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磷处理条件下土壤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磷素盈余,回归分析表明,施磷量与土壤磷素表观盈余量呈极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依据该方程求得,2014和2015年土壤磷素持平时施磷量分别为89.03 kg/hm~2和62.20 kg/hm~2,两年平均为75.61 kg/hm~2。施磷对玉米磷肥利用效率有显着的影响,随磷肥用量的增加,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呈显着下降趋势,P100处理的磷肥当季回收效率两年均与P40处理无显着性差异,而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磷肥利用率及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的最佳施磷量范围75.61~78.18 kg/hm~2,可提高产量,并能维持土壤磷素表观平衡,保证磷肥的高效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4期)

刘庆祖,雷海嶂[3](2019)在《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及灌溉制度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光温室使用滴灌技术具有节水、高效、使用方便等优点,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土壤环境,降低室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通过几年的日光温室试验示范,探讨了滴灌的使用条件、适宜作物、配水原则及一般作物的灌水量,制定了日光温室西瓜、甜瓜、黄瓜、茄子、辣椒等作物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2期)

贾永国,王淑贞,王璐,王淑芬[4](2019)在《日光温室茄子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定日光温室茄子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对日光温室茄子的膜下滴灌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条件下,日光温室茄子在定植后经过一周的缓苗期之后生长逐渐加速,耗水量随之加大;除灌12水的丰水处理(T5)在结果后期耗水量达到最大值外,其他4个处理的耗水量均在结果前期达到最大值。通过对茄子产量与总耗水量进行回归分析可知,在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条件下,茄子产量与总耗水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茄子整个生育期的最佳耗水量为205.06 mm。(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沈东萍,张国强,王克如,明博,谢瑞芝[5](2019)在《灌溉间隔对膜下滴灌高产玉米土壤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区,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灌溉,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然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是干旱区农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此外,灌水定额和灌水间隔是灌溉制度的两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滴灌高产玉米的最佳灌溉量的研究基础上,设置不同的灌溉间隔试验,以期揭示灌溉间隔对土壤水分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而为干旱区玉米的高产、高效以及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对类似土壤和气候区域玉米的生产管理具有借鉴意义。【材料与方法】于2016-2017年在新疆奇台农场,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灌溉定额为5400m~3/hm~2。以当地大田生产玉米灌溉间隔作为对照(CK,9-12天),2016年设置3个灌溉间隔处理:6天(D6)、9天(D9)、12天(D12);2017年设置5个灌溉间隔处理:3天(D3)、6天(D6)、9天(D9)12(D12)和15天(D15)。供试品种2016年为: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2017年为先玉335(XY335)。采用宽窄行(70 cm+40 cm)种植,密度为12万株/hm~2。【结果与分析】灌溉间隔D6取得了高的产量(19082.9-21022.8kg/hm~2)和高的水分利用效率(2.53–2.80 kg/m~3)。在灌溉量为5400 m~3/hm~2的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0-60cm土层,并且减少了棵间蒸发和蒸散量,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结论】在新疆高产玉米区,灌溉定额为5400 m~3/hm~2的膜下滴灌条件下,6天为该地区适宜的灌溉间隔,有利于地上60cm土层维持较高的土壤贮水量,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环境,并且减少了无效耗水,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张胜,李星星,高翔,董璞,苑志强[6](2019)在《复合微生态菌剂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内蒙古是马铃薯生产大省,局部地区常年大面积播种,轮茬困难,加之大量化肥长期施用,土壤板结、通气透水性能变差、有益微生物菌群减少死亡、土壤菌群结构改变、土壤肥力下降等不利影响日趋严重,对当地马铃薯优质生产造成了威胁。复合微生态菌剂作为一种新型生物肥料在设施园艺生产中已有较多应用。实践证明,复合微生态菌剂以有机肥为载体施用于土壤,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平衡土壤菌群结构、促进土壤难溶性磷钾有效利用、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抗性与品质等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复合微生态菌肥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起步晚,技术不够成熟。本文拟通过复合微生态菌剂田间试验研究,为马铃薯生产中合理施用生物菌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施用等量氮、磷、钾肥及有机肥条件下,设置了F01复合微生态菌剂(全能型,有效活菌数≥200×10~8 cfu/g,由内蒙古邦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0、37.5、75.0、112.5、150.0(kg/hm~2)5个不同处理,分别记作F1、F2、F3、F4、F5。播种前将各处理菌剂与3000kg/hm~2有机肥充分混拌后撒施地面并耕翻,播种时统一施用种肥尿素225kg/hm~2、磷酸二铵420kg/hm~2、硫酸钾435kg/hm~2,块茎形成期至块茎膨大期结合灌水分2~3次追施尿素300kg/hm~2、硫酸钾300kg/hm~2。于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取样测定植株各器官干重和氮、磷、钾含量,收获期测定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结果与分析】与F1相比:各施菌处理的株高、茎粗及各器官干重、氮磷钾养分积累吸收量、块茎产量、块茎粗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随施菌量增加呈现先增后降趋势。(1)株高、茎粗、单株茎叶干重均以F3、F4最大,均显着高于F1;单株块茎干重以F2为最高,F2、F3、F4显着高于F1。(2)植株氮、磷累积吸收量均以F3为最高,钾吸收量以F4最高,各施菌处理植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分别较F1增幅为42.1%~66.1%、14.9%~31.7%、52.1%~87.3%;(3)各施菌处理块茎产量以F3最高、F5最低,较F1增产幅度为2.51%~15.99%。(4)各施菌处理块茎粗蛋白质含量以F3最高、F2最低,较F1增幅为1.2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施菌对块茎淀粉含量影响不大。【结论】施用适量F01复合微生态菌剂对膜下滴灌马铃薯具有促进植株生长、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的良好效应,具有明显的增产、提质作用。综合各项指标,本试验以F01复合微生态菌剂用量75.0 kg/hm2效果最好,增产幅度达16.0%,可在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纪军锋,田娟,贾秋霞,卜文杰[7](2019)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特设不同灌水模式和施肥方式两个处理,从萌芽期到成熟期对葡萄生长进行了敏感期水分和肥料干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生产阳光玫瑰葡萄,较传统畦灌和施肥技术可节水68.2%、节肥50.8%、增产15.3%,同时还可增强树势,提高浆果品质,降低成本,适合在陕西省彬州市有水源的葡萄园大面积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10期)

彭遥,周蓓蓓,张继红,唐湘伟,周英霞[8](2019)在《磁化水膜下滴灌对棉田水盐分布特征及棉花生长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小区磁化水滴灌试验,研究了磁化水膜下滴灌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棉花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化水灌溉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棉花根系对水分的吸收,0—100 cm土层内磁化强度为3 000 Gs时的土壤含水量最大,保水效果最好。磁化水灌溉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加快土壤盐分的淋洗,0—100 cm土层内各磁化水处理土壤平均含盐量表现为3 000 Gs<4 000 Gs<1 000 Gs<5 000 Gs<0 Gs,磁化淡水处理的土壤脱盐率为2.7%~28.2%,3 000 Gs磁化处理的土壤脱盐率最高;磁化微咸水处理的土壤积盐率为21.7%~33.9%。磁化水滴灌可以促进棉花生物量及产量的增长,淡水、微咸水磁化处理的产量较未磁化处理增加了8.98%~31.4%,3 000 Gs磁化处理下的棉花产量最高。从棉花生长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3 000 Gs为最佳磁化强度处理。(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建中[9](2019)在《甘肃省临夏县膜下滴灌技术推广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膜下滴灌技术应运而生,甘肃省临夏县农业发展期间巧妙应用这一技术,能够实现增产增收目的。在技术介绍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技术应用现状及常见问题,最后重点探究技术应用及推广策略。希望技术研究者和实践者能够以此为借鉴,为甘肃省临夏县农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马牡兰[10](2019)在《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膜下滴灌对番茄耗水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膜下交替灌溉在西北旱区番茄中的适用性,将膜下滴灌和交替灌溉相结合,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下限、灌水定额对番茄耗水和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番茄生育期耗水强度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开花~挂果期。交替滴灌条件下,番茄生育期灌水13次,其中定植水50mm,开花期灌水45mm,挂果期灌水198mm,灌溉定额为293 mm的灌溉制度具有明显的经济产量效益和节水效益。(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8期)

膜下滴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吉林省半干旱区磷肥施用量大且利用率低下的问题,研究膜下滴灌模式下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生长、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该模式下磷肥高效利用提供最佳策略。2014—2015年在吉林省半干旱区开展了玉米膜下滴灌田间试验,共设置0、40、70、100、130 kg/hm~25个磷肥用量,在拔节期、大口期、吐丝期和灌浆期,随滴灌进行追肥。测定了不同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磷素营养、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磷显着影响玉米的产量,在0~100 kg/hm~2施磷范围内,玉米的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达到130 kg/hm~2时,玉米产量开始下降。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玉米产量和施磷量的关系得出,2014、2015年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施磷量分别为78.51 kg/hm~2和77.84 kg/hm~2,两年平均为78.18 kg/hm~2。施磷也显着增加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吸磷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吸磷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磷处理条件下土壤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磷素盈余,回归分析表明,施磷量与土壤磷素表观盈余量呈极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依据该方程求得,2014和2015年土壤磷素持平时施磷量分别为89.03 kg/hm~2和62.20 kg/hm~2,两年平均为75.61 kg/hm~2。施磷对玉米磷肥利用效率有显着的影响,随磷肥用量的增加,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呈显着下降趋势,P100处理的磷肥当季回收效率两年均与P40处理无显着性差异,而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磷肥利用率及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的最佳施磷量范围75.61~78.18 kg/hm~2,可提高产量,并能维持土壤磷素表观平衡,保证磷肥的高效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下滴灌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兆娜,侯凯旋,崔洁亚,张晓军,王月福.花针期膜下滴灌追肥量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李前,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施磷管理对玉米生长与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3].刘庆祖,雷海嶂.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及灌溉制度浅谈[J].农家参谋.2019

[4].贾永国,王淑贞,王璐,王淑芬.日光温室茄子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9

[5].沈东萍,张国强,王克如,明博,谢瑞芝.灌溉间隔对膜下滴灌高产玉米土壤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张胜,李星星,高翔,董璞,苑志强.复合微生态菌剂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纪军锋,田娟,贾秋霞,卜文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试验[J].基层农技推广.2019

[8].彭遥,周蓓蓓,张继红,唐湘伟,周英霞.磁化水膜下滴灌对棉田水盐分布特征及棉花生长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9].王建中.甘肃省临夏县膜下滴灌技术推广与应用[J].农业机械.2019

[10].马牡兰.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膜下滴灌对番茄耗水和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论文知识图

内蒙古阴山南北麓范围Fig.1-1Rangeof...膜下滴灌根域不同层耗水比例对...干旱区膜下滴灌下土壤积盐特征研...不同灌溉量对膜下滴灌辣椒叶片NP...花生膜下滴灌大垄双行种植表现不同灌溉量对膜下滴灌辣椒叶片qP...

标签:;  ;  ;  ;  ;  ;  ;  

膜下滴灌论文_刘兆娜,侯凯旋,崔洁亚,张晓军,王月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