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典型海湾海底沉积物的腐蚀性研究

南海北部典型海湾海底沉积物的腐蚀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依托两个海底管线拟建项目,对南海北部的大亚湾和三亚湾开展海底沉积物腐蚀性调查,对区域内海洋环境腐蚀性进行了定性分析与评价,研究腐蚀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及对海洋工程建设的影响,并讨论了海洋工程的灾害性因素,对海底管线的设计提供了防腐措施。文中所用数据来自大亚湾海区和三亚湾,在大亚湾共采集了1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沉积物的pH、硫化物含量、含盐量、氧化还原电位(Eh)、有机碳含量、Fe3+/Fe2+、电阻率、硫酸盐还原菌(SRB)以及沉积物类型等9项腐蚀因子的特征,划分了拟建区域海底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评价了区域内沉积物的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沉积物表现出弱氧化环境,目前沉积物的腐蚀性不强,其中硫化物含量的较高值出现在B01站位和B11站位,含量分别为21.7g/kg和24.5g/kg,可能是来自马鞭洲和鹅洲以及小鹅洲硫化物含量较高的陆源物质所致。沉积物腐蚀性较弱,这与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判定结果相符。在三亚湾海区,共采集了16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的pH、硫化物含量、含盐量、Eh、有机碳含量、Fe3+/Fe2+、硫酸盐还原菌(SRB)以及沉积物类型等8项环境因子特征,划分拟建区域海底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评价了区域内沉积物的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三亚湾海区沉积物总体表现为强氧化性,局部为弱氧化性,沉积物的腐蚀性较弱。其中站位S01、站位S02和站位S03位于肖旗港东边潮间带的沙滩上,含沙量较大,颗粒较粗;站位S14、站位S15和站位S16位于西瑁洲岛的珊瑚礁坪上,砾砂含量较大;站位S09位于“花石堆”砂砾堆积体,砾砂含量较大,因此样品中硫化物的含量表现的较小,超出了仪器的检出限;因海底地形突变,受到海底水动力作用,影响了海底沉积物的沉积分布,造成站位S05和站位S11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较其他站位多。总体上,该区域腐蚀性较弱,与沉积物的氧化性环境判定结果相符。针对两个海区具体的海底管线建设项目,宏观电偶腐蚀和海洋附着生物腐蚀应予以重视,防腐措施可采用重防腐涂层和阴极保护联合防护。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海底沉积物研究现状
  •   1.2 海底沉积物的腐蚀行为
  •   1.3 海底沉积物腐蚀性环境的研究现状
  •   1.4 海洋工程灾害性研究
  •     1.4.1 水文气象因素
  •     1.4.2 海洋地质因素
  •     1.4.3 地球化学因素
  •     1.4.4 人类活动及海洋生物因素
  •   1.5 海底沉积物的腐蚀性因子
  •     1.5.1 沉积物类型
  •     1.5.2 Eh(氧化还原电位)
  •     1.5.3 pH值
  •     1.5.4 有机碳
  • 3+/Fe2+'>    1.5.5 Fe3+/Fe2+
  •     1.5.6 硫化物
  •     1.5.7 电阻率
  •     1.5.8 含盐量
  •     1.5.9 硫酸盐还原菌(SRB)
  •   1.6 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1.6.1 研究背景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2 研究区域与实验方法
  •   2.1 大亚湾海区
  •     2.1.1 大亚湾海区区域概况
  •     2.1.2 大亚湾沉积物样品采样站位分布
  •     2.1.3 大亚湾沉积物腐蚀因子检测方法及仪器
  •   2.2 三亚湾海区
  •     2.2.1 三亚湾海区区域概况
  •     2.2.2 三亚湾沉积物采样站位分布
  •     2.2.3 三亚湾沉积物研究方法及仪器
  • 3 南海北部典型海湾海洋腐蚀性评价
  •   3.1 大亚湾海洋环境腐蚀性评价
  •     3.1.1 大亚湾沉积物腐蚀性因子检测
  •     3.1.2 大亚湾沉积物腐蚀因子的统计分析
  •     3.1.3 大亚湾沉积物环境及腐蚀性评价
  •     3.1.4 大亚湾沉积物腐蚀性环境特征结论
  •   3.2 三亚湾海洋环境腐蚀性评价
  •     3.2.1 三亚湾腐蚀性因子检测
  •     3.2.2 三亚湾沉积物腐蚀因子分析
  •     3.2.3 三亚湾沉积物环境及腐蚀性评价
  •     3.2.4 三亚湾大亚湾沉积物腐蚀性环境特征结论
  •   3.3 沉积物腐蚀行为及防腐建议
  •     3.3.1 大亚湾沉积物腐蚀行为及防腐建议
  •     3.3.2 三亚湾沉积物腐蚀行为及防腐建议
  • 4 结语
  •   4.1 结论总结
  •   4.2 不足之处
  •   4.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卞培旺

    导师: 陈法锦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腐蚀因子,大亚湾,三亚湾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海洋学

    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

    分类号: P756.2

    DOI: 10.27788/d.cnki.ggdhy.2019.000053

    总页数: 47

    文件大小: 4156K

    下载量: 52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底沉积物声速研究的意义、方法及展望[J]. 海洋技术学报 2016(06)
    • [2].海底沉积物压缩波声速比与物理特性的关系[J]. 声学学报 2018(01)
    • [3].热液活动对海底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影响[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7(01)
    • [4].海底沉积物声速-压力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验[J]. 海洋技术学报 2017(05)
    • [5].南海北部海底沉积物在温度变化下的三种声速类型[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3)
    • [6].海底沉积物层镁阳极化学燃料电池构建及性能研究[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14(03)
    • [7].风暴引发的海底沉积物流起源过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S1)
    • [8].污染石油烃的海底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响应[J]. 地质学报 2015(S1)
    • [9].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信号自动拾取方法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10].海底沉积物声速与物理性质的理论关系[J]. 声学学报 2015(03)
    • [11].海底沉积物地温梯度测量系统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14(06)
    • [12].海底沉积物类型判别及其平面分布图绘制[J]. 海洋地质前沿 2014(05)
    • [13].我国首获北纬82度海底沉积物岩心[J]. 地质装备 2008(06)
    • [14].菲律宾海深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与物理性质相关关系[J]. 海洋科学 2018(05)
    • [15].基于同轴差距测量法的南海深水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特性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09(03)
    • [16].海底沉积物层CO_2封存中水合物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2(06)
    • [17].两种测定海底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比较[J]. 广东化工 2019(03)
    • [18].海底沉积物弹性参数计算方法及误差分析[J]. 海洋技术 2008(03)
    • [19].海底沉积物层内CO_2泄漏渗流与水合耦合规律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3(09)
    • [20].海底沉积物碎屑矿物数据整合技术研究[J]. 海洋通报 2015(06)
    • [21].基于Gassmann理论与遗传算法的海底沉积物物理参数声速反演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6)
    • [22].海底沉积物特性对舰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J]. 舰船科学技术 2008(04)
    • [23].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测量方法与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应用研究[J]. 海洋技术 2011(04)
    • [24].基于Chirp数据反演琼州海峡海底沉积物物性[J]. 热带地理 2017(06)
    • [25].珠江口渔业资源用地适宜性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0)
    • [26].海底上部淤泥质沉积物不排水抗剪强度测试方法研究[J]. 电力勘测设计 2015(S1)
    • [27].大亚湾海区沉积物腐蚀性环境参数的探讨[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8(05)
    • [28].碳材料阴极对海底沉积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J]. 电源技术 2013(10)
    • [29].钦州湾海底沉积物Hg元素分布特征分析[J]. 海洋通报 2010(01)
    • [30].南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参数测定的温度和时间优化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8(04)

    标签:;  ;  ;  ;  ;  

    南海北部典型海湾海底沉积物的腐蚀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