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涡轮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涡轮,疲劳,数值,裂纹,航空发动机,发动机,高压。
涡轮盘论文文献综述
陈光[1](2019)在《涡轮盘中隐藏多年的瑕疵导致波音767烧毁》一文中研究指出涡轮盘中隐藏多年的一个暇疵导致一架客机的烧毁!可见在发动机的研制中,对高速旋转的零件,特别是处于高温下的涡轮盘,要从材料的源头抓起,不仅要精心设计、严格试验,还要在冷热加工过程中一丝不苟,使产品能承受长时间运行的考验。美国航空公司(AA)的1架装有2台CF6-80C2B6发动机的767-300ER客机,于2016年10月28日执行由芝加哥飞往迈阿密的AA383航班任务,机上载有乘客161人,(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期刊2019年06期)
陈志英,汪宇峰,刘勇,赵连鹏[2](2019)在《基于封严间隙的涡轮盘篦齿综合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涡轮盘级间封严发生碰摩的风险,同时保证封严效率不降低和涡轮盘质量不增大,对涡轮盘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元法对稳态下涡轮篦齿径向间隙进行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3道篦齿的间隙不同;以灵敏度分析的方式确定影响篦齿间隙与涡轮盘质量的关键尺寸,并将其作为优化的设计变量;综合考虑载荷、材料性能、尺寸参数的不确定性和转子不平衡振动进行间隙概率分析,发现第3道篦齿有碰摩的风险;建立以减小前2道篦齿间隙、增大第3道篦齿间隙和不增加涡轮盘质量为约束条件的综合优化模型,并用NSGA-II算法进行计算。优化结果表明:篦齿发生碰摩的风险降低了99.07%,涡轮盘质量减小了0.73%,在不同压比下流量系数减小了5.39%~6.01%,证明该综合优化方法可行。(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19年05期)
孙汉文,周来水,卫炜[3](2019)在《MBD工艺模型驱动的涡轮盘榫槽拉刀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涡轮盘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零部件之一,通常采用拉刀拉削加工涡轮盘榫槽部位。传统的拉刀设计方法是根据设计与工艺需求采用绘制二维工程图图样的方法,这种方法设计周期长,且不易更改。为此提出了MBD工艺模型驱动的涡轮盘榫槽拉刀设计方法,通过构建涡轮盘的MBD拉削工艺模型和涡轮盘榫槽拉刀模型模板,提取出涡轮盘MBD拉削工艺模型中的参数并将其与涡轮盘榫槽拉刀模型模板相关联,驱动涡轮盘榫槽拉刀模板生成相应的拉削刀具,从而实现MBD工艺模型驱动的航空发动机涡轮盘榫槽拉刀设计,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4期)
张若昀[4](2019)在《涡轮盘积分算法方法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Matlab将涡轮盘应力的二维积分算法编程为多个函数脚本,计算得出涡轮盘上随涡轮盘半径变化的应力分布,并以两个不同型号的涡轮盘为例,将二维积分算法结算结果和叁维有限元应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计算结果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最大相差不到7.7%。表明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对涡轮盘结构方案进行高效率应力分析具有可行性,为涡轮盘结构正向设计提供了工具支撑。(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5期)
李磊,杨子龙,唐仲豪,苑天宇[5](2019)在《具有盘腔扰流柱群的双辐板涡轮盘对流换热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具有盘腔扰流柱群的双辐板涡轮盘,利用靠近盘腔出口处叉排扰流柱群的强化对流换热,进一步提高了双辐板涡轮盘的换热效果。对壁面层网格进行细化,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分别建立具有光滑盘腔、盘腔扰流柱群的双辐板涡轮盘对流换热模型,分析了扰流柱群对盘腔对流换热的影响。对比分析表明:扰流柱群明显增加了盘腔的局部对流换热,辐板上的低温区域明显增加,涡轮盘的最高温度相应降低,最高温度降低4 K;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扰流柱群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相应增加,盘腔内壁的面积平均换热系数提高了20%,增强了双辐板涡轮盘的降温效果。(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王常浩,刘淑杰,王轶凡,张洪潮[6](2019)在《再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盘LCF寿命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缺乏航空发动机再制造涡轮盘低周疲劳(low cycle fatigue,LCF)参数数据,无法直接利用传统寿命预测方法进行再制造涡轮盘LCF寿命预测的现状,考虑疲劳极限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提出利用再制造涡轮盘寿命修正系数,对通过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及局部应力-应变法得到的寿命预测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实现再制造涡轮盘寿命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预测结果具有一定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季亚洲,王佳豪,陈敏英[7](2019)在《基于概率设计的涡轮盘寿命计算流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涡轮盘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性能高低及其结构完整性和可靠性。采用概率设计方法进行涡轮盘的结构设计,能够达到降低涡轮盘的重量和提高其可靠性的双重目的。基于概率设计的典型结构强度寿命计算框架研究,可为精确计算结构寿命提供保障。该计算流程由DOE试验设计方法建立随机变量选择机制,筛选后的设计变量作为随机变量作为输入参数,用响应面近似模拟代替有限元仿真循环,最终由蒙特卡洛来确定结构强度寿命的概率响应。(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19期)
甘明瑜,王鹏涛,曾飞,宋友富[8](2019)在《某辅助动力装置涡轮盘腔泄漏影响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盘腔泄漏流对某型辅助动力装置涡轮部件性能及流场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盘腔泄漏流对涡轮性能有较大影响,泄漏流不影响涡轮进口流量,但会影响功率分配并明显降低涡轮效率。优化搭接结构可减小盘腔泄漏流流量,提高涡轮效率。盘腔泄漏流对二级导向叶片通道流场影响较小,对二级工作叶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30%叶高以下区域。盘腔泄漏流促进了二级工作叶片叶根部位漩涡的发展,增大了叶片通道的二次流损失。(本文来源于《航空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薛志远,胡晓安,饶国锋[9](2019)在《涡轮盘热力耦合及中心孔疲劳裂纹扩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Franc3D,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在热-机械载荷作用下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进行研究。首先,进行涡轮盘网格无关性验证以保证计算精度;其次,针对涡轮盘进行导热分析以确定温度分布;再次开展了热-力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应力应变计算、静强度校核;最后,计算了中心孔处疲劳裂纹扩展参量以及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该涡轮盘在最大转速状态下静强度满足要求,中心孔区域为应力集中危险点。裂纹尖端温度变化速率随着裂纹的深入而增加,导致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扰动,裂纹由I型模式转为I/II混合模式。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结果偏于危险,但可为涡轮盘损伤容限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超,宣海军[10](2019)在《某高压涡轮盘裂纹扩展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维裂纹扩展有限元仿真分析与低循环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相结合,研究了某高压涡轮盘损伤容限特征。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获得的螺栓孔部位的应力和变形,开展了叁维裂纹扩展寿命仿真计算,得到裂纹扩展速率的计算值。在轮盘低循环疲劳试验中,通过螺栓孔内壁面处定期荧光渗透检测和裂纹长度检测,记录了裂纹发展情况;在轮盘破裂后,通过疲劳断口扫描电镜观察,获得了裂纹扩展特征。结果表明,仿真计算与试验断口分析得到的裂纹前沿扩展历程、裂纹扩展寿命之间均存在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06期)
涡轮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降低涡轮盘级间封严发生碰摩的风险,同时保证封严效率不降低和涡轮盘质量不增大,对涡轮盘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元法对稳态下涡轮篦齿径向间隙进行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3道篦齿的间隙不同;以灵敏度分析的方式确定影响篦齿间隙与涡轮盘质量的关键尺寸,并将其作为优化的设计变量;综合考虑载荷、材料性能、尺寸参数的不确定性和转子不平衡振动进行间隙概率分析,发现第3道篦齿有碰摩的风险;建立以减小前2道篦齿间隙、增大第3道篦齿间隙和不增加涡轮盘质量为约束条件的综合优化模型,并用NSGA-II算法进行计算。优化结果表明:篦齿发生碰摩的风险降低了99.07%,涡轮盘质量减小了0.73%,在不同压比下流量系数减小了5.39%~6.01%,证明该综合优化方法可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涡轮盘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光.涡轮盘中隐藏多年的瑕疵导致波音767烧毁[J].航空动力.2019
[2].陈志英,汪宇峰,刘勇,赵连鹏.基于封严间隙的涡轮盘篦齿综合优化设计[J].航空发动机.2019
[3].孙汉文,周来水,卫炜.MBD工艺模型驱动的涡轮盘榫槽拉刀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4].张若昀.涡轮盘积分算法方法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5].李磊,杨子龙,唐仲豪,苑天宇.具有盘腔扰流柱群的双辐板涡轮盘对流换热特性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9
[6].王常浩,刘淑杰,王轶凡,张洪潮.再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盘LCF寿命预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9
[7].季亚洲,王佳豪,陈敏英.基于概率设计的涡轮盘寿命计算流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8].甘明瑜,王鹏涛,曾飞,宋友富.某辅助动力装置涡轮盘腔泄漏影响数值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9
[9].薛志远,胡晓安,饶国锋.涡轮盘热力耦合及中心孔疲劳裂纹扩展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张超,宣海军.某高压涡轮盘裂纹扩展特性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