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涉及市政交通设施技术领域,该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包括多个立柱;设置于相邻立柱之间的防护框,防护框内设有防护网;第一连接件,其两端分别与相邻防护框的连接杆连接以固定相邻防护框;第二连接件,其包括一个钢垫板和两个L型螺杆,钢垫板横跨立柱设置,两个L型螺杆的长边分别固定于立柱两侧的防护框,两个L型螺杆的短边分别穿过钢垫板的两端,并通过螺帽使钢垫板压紧立柱。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既能提高防护栏结构的强度和防护效果,降低长期使用产生的安全风险和对行人通行的影响,同时可通过调整相邻防护框的连接位置以消除公差,容错率较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立柱(1),其沿人行通道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于相邻立柱(1)之间的防护框(2),所述防护框(2)内设有防护网(20);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3),分别位于每个立柱(1)上方,其两端分别与相邻所述防护框(2)的连接杆(23)连接以固定相邻所述防护框(2);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4),其包括一个钢垫板(41)和两个L型螺杆(42),钢垫板(41)横跨立柱(1)设置,两个L型螺杆(42)的长边分别固定于所述立柱(1)两侧的防护框(2),两个L型螺杆(42)的短边分别穿过所述钢垫板(41)的两端,并通过螺帽(43)使所述钢垫板(41)压紧所述立柱(1)。
设计方案
1.一种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多个立柱(1),其沿人行通道方向依次排列;
设置于相邻立柱(1)之间的防护框(2),所述防护框(2)内设有防护网(20);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3),分别位于每个立柱(1)上方,其两端分别与相邻所述防护框(2)的连接杆(23)连接以固定相邻所述防护框(2);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4),其包括一个钢垫板(41)和两个L型螺杆(42),钢垫板(41)横跨立柱(1)设置,两个L型螺杆(42)的长边分别固定于所述立柱(1)两侧的防护框(2),两个L型螺杆(42)的短边分别穿过所述钢垫板(41)的两端,并通过螺帽(43)使所述钢垫板(41)压紧所述立柱(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2)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防护杆(21)和下防护杆(22),以及一对连接所述上防护杆(21)和下防护杆(22)的连接杆(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3)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连杆(231)和下连杆(232),以及连接所述上连杆(231)下端和下连杆(232)上端的横杆(23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防护框(2)的上连杆(231)通过第一连接件(3)并排连接,相邻两个防护框(2)的下连杆(232)以及横杆(233)之间形成容纳所述立柱(1)的容纳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为U型连接件,其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防护框(2)的上连杆(231)焊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2)还设有连接所述上防护杆(21)和下防护杆(22)的支撑杆(2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垫板(41)设有供两个所述L型螺杆(42)穿过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孔径与L型螺杆(42)有螺纹一端的直径相匹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结构还包括沿人行通道方向设置的踢脚线(5),所述踢脚线(5)内设有预埋件(6),所述预埋件(6)与所述防护框(2)焊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线(5)内还设有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穿过所述立柱(1)设置,所述踢脚线包覆于相邻立柱(1)之间的所述加强钢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6)包括预埋于所述踢脚线(5)的U型钢筋(61)和与所述防护框(2)焊接的钢板(62),所述钢板(62)与U型钢筋(61)焊接固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
背景技术
针对公路、铁路、航道等公共区域上方设置的人行通道,因需避免行人通过或驻足时抛投、丢弃杂物影响下方交通安全、水体质量或公共安全,需要进行防护措施的设置。
现有的人行通道的防护结构沿用了道路或建筑上的简易防护网,即型钢加上网片的结构,结构形式较为单一,影响景观效果;且这种防护结构普遍采用膨胀螺栓与人行通道上的的栏杆连接,一方面锚固强度较低,防护网脱落倾倒的安全风险高;另一方面,锚固强度不足以及结构形式单一,限制了防护的安装高度,防护效果差,甚至部分结构局部凸出,侵占人行道净宽,干扰行人通过,对通行的非机动车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以提高防护栏的强度和防护效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其包括:
多个立柱,其沿人行通道方向依次排列;
设置于相邻立柱之间的防护框,防护框内设有防护网;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分别位于每个立柱上方,其两端分别与相邻防护框的连接杆连接以固定相邻防护框;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其包括一个钢垫板和两个L型螺杆,钢垫板横跨立柱设置,两个L型螺杆的长边分别固定于立柱两侧的防护框,两个L型螺杆的短边分别穿过钢垫板的两端,并通过螺帽使钢垫板压紧立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防护框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防护杆和下防护杆,以及一对连接上防护杆和下防护杆的连接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连接杆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连杆和下连杆,以及连接上连杆下端和下连杆上端的横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相邻两个防护框的上连杆通过第一连接件并排连接,相邻两个防护框的下连杆以及横杆之间形成容纳立柱的容纳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连接件为U型连接件,其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防护框的上连杆焊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防护框还设有连接上防护杆和下防护杆的支撑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钢垫板设有供两个L型螺杆穿过的定位孔,定位孔的孔径与L型螺杆有螺纹一端的直径相匹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防护栏结构还包括沿人行通道方向设置的踢脚线,踢脚线内设有预埋件,预埋件与防护框焊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踢脚线内还设有加强钢筋,加强钢筋穿过立柱设置,踢脚线包覆于相邻立柱之间的加强钢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预埋件包括预埋于踢脚线的U型钢筋和与防护框焊接的钢板,钢板与U型钢筋焊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采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组合,对相邻防护框以及立柱进行固定连接,既能提高防护栏结构的强度和防护效果,降低长期使用产生的安全风险和对行人通行的影响,同时可通过调整相邻防护框的连接位置以消除公差,容错率较高。
(2)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护框可隐藏在相邻立柱的平面内,减少对通行净宽的侵占,进而不影响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防护框,20-防护网,21-上防护杆,22-下防护杆,23-连接杆,231-上连杆,232-下连杆,233-横杆,24-支撑杆,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41-钢垫板,42-L型螺杆,43-螺帽,5-踢脚线,6-预埋件,61-U型钢筋,62-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行通道防护栏结构,在人行通道的单侧或两侧设置多个立柱1,多个立柱1沿人行通道方向依次排列。相邻的立柱1之间设置有防护框2,防护框2内设有防护网20,防护框2的高度应满足人行通道的净高要求。
相邻两个防护框2低于立柱1的部分和立柱1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件4固定连接。
参见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3至少设有一个,均位于立柱1上方。第一连接件3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防护框2连接以固定相邻防护框2。优选地,第一连接件3为U型连接件,其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防护框2焊接。第一连接件3也可采用条状钢筋或钢板,根据相邻防护框2的连接间隙来调整焊接位置,以消除公差,提高容错率。
参见图4所示,第二连接件4至少设有一个,每个第二连接件4包括一个钢垫板41和两个L型螺杆42,钢垫板41横跨立柱1设置,且位于立柱1的外侧面。两个L型螺杆42的长边分别固定于立柱1两侧的防护框2,两个L型螺杆42的短边分别穿过钢垫板41的两端,并通过螺帽43使钢垫板41压紧立柱1。其中,L型螺杆42固定于立柱1侧边防护框2的长边可以设置螺纹也可以不设置螺纹,或者还可以设置成便于固定的平板状。L型螺杆42穿过钢垫板41的短边设有螺纹,以便于通过螺帽43拧紧固定。第二连接件4还可依据立柱1的高度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每个立柱1对应两个第二连接件4。
上述钢垫板41设有供两个L型螺杆42穿过的定位孔,两个定位孔的间距可根据两个L型螺杆固定后的间距来配置。定位孔的孔径与L型螺杆42有螺纹一端的直径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的组合,对相邻防护框2以及相邻防护框2之间的立柱1进行固定连接,既能提高防护框2的强度和防护效果,降低长期使用产生的安全风险和对行人通行的影响,同时可通过调整相邻防护框2的连接位置以消除因工厂按照模式化加工而与工程实体产生的尺寸偏差,容错率较高。
本实施例中,防护框2的构造形式和尺寸可配合立柱1的构造形式和尺寸。参见图5所示,防护框2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防护杆21和下防护杆22,以及一对连接上防护杆21和下防护杆22的连接杆23。上防护杆21和下防护杆22与连接杆23之间可直接焊接固定,然后在上防护杆21、下防护杆22和连接杆23焊接而成的框架上焊接防护网20,形成防护框2。
上述防护网20可根据孔目需要选择合适的钢丝网,用于阻挡行人向栏杆以外抛投、丢弃杂物。该防护框2可在工厂完成焊接以及耐久性处理,然后在人行通道进行安装固定。其中,上防护杆21、下防护杆22和连接杆23可采用矩形或圆形无缝钢管。
上述连接杆23的结构依据立柱1的构造进行设计,可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分段结构焊接固定成型。
优选地,连接杆23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连杆231和下连杆232,以及连接上连杆231下端和下连杆232上端的横杆233。相邻两个防护框2的上连杆231平行并紧邻设置,然后通过第一连接件3并排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件3为U型连接件,其两端分别焊接于一根立柱1上方的两根上连杆231。
相邻两个防护框2的两个下连杆232平行设置,相邻两个防护框2的两个横杆233端对端的相对设置,因此相邻的两个下连杆232和两个横杆233之间形成容纳立柱1的容纳空间,通过第二连接件4将相邻两个下连杆232和容纳空间中的立柱1固定连接。
另外,通过调整连接杆23的尺寸,尽可能使得防护框2隐藏在人行通道的相邻立柱1的平面以内,以减少对人行道净宽的侵占,进而减小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影响。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相邻立柱1的间距较宽,防护框2的横向尺寸较大时,防护框2还可设置连接上防护杆21和下防护杆22的支撑杆24。支撑杆24也可采用无缝钢管与上防护杆21和下防护杆22焊接固定,以增加防护框2的整体刚度。
本实施例的防护栏结构沿人行通道方向还设有踢脚线5。踢脚线5内设有预埋件6,预埋件6与防护框2焊接,以增加防护框2的连接强度。踢脚线5内还设有加强钢筋,加强钢筋穿过立柱1设置,踢脚线包覆于相邻立柱1之间的加强钢筋,以便于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节省材料。
参见图6所示,上述预埋件6可以是同踢脚线5同步施工时预埋的,也可以是后期植入的钢构件,预埋件6包括预埋于踢脚线5的U型钢筋61和与防护框2焊接的钢板62,钢板62与U型钢筋61焊接固定。防护框2与立柱1以及踢脚线5的连接均可向人行通道外侧凸出,不影响行人通行亦可避免人为破坏。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首先在工厂内完成防护框2的组装焊接及耐久性处理,然后将防护框2运至人行通道,以人行通道相邻立柱1间的防护框2为一独立节间,调整好相邻防护框2的间隙后,将下防护杆22与踢脚线5内的预埋件6焊接,并采用临时固定措施将防护框2的连接杆23同立柱1绑扎,待将相邻两个防护框2通过第一连接件3固定,以及相邻两个防护框2和立柱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4固定后,即可解除临时固定措施,完成防护结构。
本实施例的防护栏结构利用防护框2与人行道上的立柱1进行锚固、连接和安装,维护及更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6556.2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686291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E01F15/02
专利分类号:E01F15/02;E01F15/06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学路8号
发明人:耿东升;张军雷;刘华;陆勤丰;付一小;戴宇轩
第一发明人:耿东升
当前权利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彭程程
代理机构:42225
代理机构编号: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